忘了是在哪本书里读到过一句话,大意是‘孩子在懂得敬畏死亡后就离开了孩子的阶段,开始学着如何成为大人’。
实际上人小时候的确没啥罪恶感。我小时候特喜欢去踩蚂蚁,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单纯喜欢这么玩蚂蚁,我也知道踩了它们就会死,但小孩子嘛,也不会有什么感觉。然后有一天,好像是我一边走一边踩蚂蚁,走太慢了,被我妈随口训了句‘你怎么这么狠心去踩蚂蚁,它们也有家啊’,我一下子跟被人打通任督二脉似的,突然觉得自己的行为好可怕,好罪过,站那哭个不停。我妈还以为我觉得被骂委屈了在哭,她看我哭还笑呵呵的。但其实我不觉得委屈,我就是特别怕,我真的觉得我踩死蚂蚁是个罪人,我妈笑得时候我还特生气,我觉得她不尊重生命,但明明杀蚂蚁的是我(x)
现在我拿这事翻出来跟我妈说,我妈是不记得了。我跟她说我哭的可惨可害怕了,她说你小时候哭过多少次哪次不是撕心裂肺的我怎么可能全记住。我想想也的确记不住什么时候又哭狠过,但唯独这件事我记得特别牢。之后读书发现似乎大家都在某个时刻会突然意识到人终有一死,然后开始特别注意并害怕身边人是否还活着。
所以我私心设定纳伊和艾尔海森大概也会有这么一个过程,从懵懂对死亡这一概念的了解到完全理解并深刻体会。‘知识’和‘经历’是不一样的。
艾尔海森让纳伊理解了情感,纳伊让艾尔海森理解了死亡。
然后下周要去日本一周所以估计没法更新了(不想带电脑),下下周再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