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6、逛街 ...
-
午睡起来没什么事,三人便准备去街上逛逛,买些东西。
她们要在成都待上十几天,在客栈的小院也是要自己开火做饭的,采买食材不用她们操心,自有管着厨房的下人料理。
她们今天主要是闲逛,熟悉一下成都府,顺便买些童山县和梓州不常见到的东西。
成都府是座大城,有专门的市集,和长安城一样,分为东西两市,东市多为官宦富贵人家服务,西市的东西则要次些,来往皆是平民。
她们坐上马车直奔东市,没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织缎坊的铺子开在东市,顺便去看一看罢了。
将将到达东市边上,还未进门楼就已经听到高高低低的叫卖声,待下了马车走进去,眼前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仆从们将三个主家围在中间,往自家铺子的方向走去。
铺子名字叫云霞轩,专卖云霞缎这一种布料,开在新帛街上。
不论古今,大家做生意都喜欢扎堆,尤其市场这种专司买卖的地方,卖粮食的大多在南街,卖香料的占据东街等等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成都府的东市,有两条街都是做布帛生意的,一名旧帛街,另一条就叫新帛街。
布匹生意在大虞朝很是吃香,尤其成都一带盛产蚕桑,又有蜀锦蜀绣这等名品,与之相关的生意人自然极多,随着成都府愈加繁华,原先的东市急需扩张,拆了四周一圈民房后才建成如今的东市。
原来的东市只有一条街是做布帛生意的,得名帛街,扩建后与之紧挨着的一条新街也逐渐被布匹铺子占满,为了区分两条街,原先的就叫旧帛街,新建的称之为新帛街。
因着有具体的目的地,林家的马车直接从东市东大门进入,这是距离新帛街最近的一座大门。
马车是可以在东市里通行的,只是若是行在主街上,速度会极为缓慢,还不如走路快,不然就要从小道通行,但东市的小道没有铺面摊贩,通往的是各家铺子后门,运送货物倒还方便,若是逛街的行人走这里就没什么意思了。
林安澜她们不单单只是查看铺子的情况,也想逛一逛这东市,便把马车停在大门外,带着人走进来。
进来后走不多远拐个弯就到了新帛街,三人慢慢走着,眼睛不住看向两边铺子,透过大开的门窗看里面放置着的布匹。见到有喜欢的花色,便停下来进去仔细看几眼,若真不错便买上一些。
还未到自家铺子,她们已经出手买了不少东西。
前面几家都是卖布匹的,林安澜没多大兴趣,直到看见一家绣坊外面摆放了许多刺绣的小玩意儿,才走过去挑拣。
站在门外的伙计见状走过来,见她们一行人穿戴低调,头上也没多少金银饰品,但他眼睛利,一眼就瞧中林安澜身上的氅衣是用云霞缎做的外衬,内里是狐狸毛的。
这可不是普通人家能穿得起的,同在新帛街,伙计自然知道那云霞轩里一匹普通的缎子卖到多少钱,尤其林安澜穿的这件还是暗纹缎,虽没有异色纹样的稀少,但产出也不多,眼前的这家人定然非富即贵。
心里想了许多,面上只是一瞬间,那伙计热情招呼起来:“外面都是些学徒练手的小玩意儿,怕是入不得小娘子的眼,不如进小店里面看看,大到整面的屏风,小到香囊手帕,咱店里都有,都是手艺精湛的经年绣娘做的,比这些可好多了。”
林安澜点点头,抬头看了眼铺子的牌匾,赋华绣坊,名字起得不错,铺面也大,这伙计应当没有吹牛。
其实她觉得外面的这些就已经很不错了,和她家专门做针线的丫鬟不相上下,在这里竟只是学徒做的上不得台面的小玩意儿吗?
吴月皎和周佩宁跟了上来,也有心进去看看,三人便进了铺子大门。
那伙计赶紧扬着笑脸跟上来,向她们介绍里面的各种东西。
林安澜看看这个瞅瞅那个,只觉得精巧极了,一时之间大开眼界。
周佩宁和吴月皎不似林安澜这般没见过世面,只淡淡问道:“可还有更好的?”
那伙计一听更是大喜,连声说着有,赶紧把她们请到楼上包房里坐下,上了茶水,又退下。
没多久,一个中年女子带着两个小丫头拿着东西上来,问过好,自我介绍姓罗,之后便将拿上来的物件一一展示给她们看。
吴月皎一眼瞧中了一套大红蜀锦上绣鸳鸯交颈的被面,二话不说就买下来了。
她准备给林大郎成婚后用,虽说已经置办了几床被面,戚家那边也会陪嫁不少,但她看到好的还是想买下来多添置一些。
周佩宁也不和她抢,林二郎最早也是明年成亲,还有时间准备,若确实喜欢,再和绣坊定制都来得及。
这么想着,她看赋华绣坊的绣娘手艺的确不错,构图也精细,今日就可定制一些,还有林二郎的婚服,她还未将准备好的料子送去梓州的绣坊。
这心思一起,就再也压不住了。
周佩宁问道:“你们这里可能定制婚服?”
罗管事笑道:“不瞒夫人,咱们绣坊最出名的就是喜服定做,咱们家的绣娘绣这些喜庆图案最是拿手。”
那床鸳鸯被面也是她看着这两位夫人的年纪估摸着家中应有适婚年龄的孩子才拿出来的,谁知道还没等她推销,年长些的夫人就已经松口买下。
吴月皎也笑:“你是想把那匹缎子拿到这里给二郎做婚服?我觉得不错。要不是大郎的婚服已经做好,我也想在这里做呢。”
周佩宁见大嫂也认可,当即就决定待回家就把料子和林二郎的尺码一起送过来给赋华绣坊做。
两人又挑了些东西,林安澜则在一个小角落里看到一块兰草图案的刺绣帕子。
林安澜看了看大小,比普通的手帕要大,这块刺绣若是到她手里,可以用木头镶嵌做个台屏。
这么想着,林安澜翻过来看了一眼,皱起了眉头。
这块帕子正面光洁,背面却是杂乱无章,还有些线头露在外面,这么一来做台屏就不合适了。
林安澜不禁问道:“贵店可有双面绣?”
罗管事也没有因为她是个小孩而忽视,只是听了她的问话颇为不解:“我见识短,不知道小娘子所说双面绣为何物?”
林安澜举起那块手帕说道:“你看这帕子,正面好看背面却杂乱,若是两面一样整齐就好了,这块帕子就可以用木头做个边框,放在书桌上当个台屏。”
罗管事不知道台屏是什么,吴月皎和周佩宁也一样,便出声问起来。
林安澜一顿,心道自己大意了,这个时代还没有台屏这种东西,不过她并不慌张,解释道:“屋里有大屏风,这台屏自然是放在书桌上的小屏风,可以放在砚台前挡尘土和风,也可以做个装饰。”
其实很好理解,众人一下就明白了,吴月皎抚掌笑道:“你这么一说确实不错,还是你的点子多。”
那罗管事也见多识广,明白后很快想出主意来:“小娘子果真风雅,你说的那台屏着实是个好东西。您若是嫌这块帕子背面无法见人,在背面镶上一块薄木片,上面雕刻图案,如此一来这台屏两面都可观赏。”
林安澜眼前一亮,好主意啊!
林安澜看那帕子上的兰草的确雅致,她爹应当会喜欢,到时候做好了就当今年的生辰礼物吧。
拿下了这块帕子,林安澜还是没放弃双面绣的想法,对罗管事说道:“我觉得你们可以试试看我所说的双面绣,若真做成了别的不说,做成团扇就比普通的美观不少,我肯定会买。”
她只是说了双面同色绣,还有双面异色绣没说呢,那才是真正的令人惊叹的手艺。
赋华绣坊正是罗氏家族的生意,罗管事是旁支,虽在铺子里做的事迎来送往的事,本人也是会刺绣的。她听了林安澜的话,略微一琢磨,觉得还是有可行之处的,当然还有一些难点没有想到如何解决。
不过这都可以再琢磨,手艺不就是这么慢慢进步的嘛!
她打算得了空就去和族中掌事的说说这双面绣,若真能做出来,她罗家的生意必定再上一层楼。
在赋华绣坊待了不短的时间,不仅买了不少东西,周佩宁还和罗管事定做了几套大红大绿的被面,又说好过段时日送一匹云霞缎来定制林二郎的婚服。
因此罗管事也就知道了原来大名鼎鼎的云霞轩是眼前二位夫人的产业。
罗管事一下子激动起来,结账的时候做主给她们便宜了许多。这折扣也不是白打的,罗管事也不掩饰目的,她是想让云霞轩向赋华绣坊稳定供应云霞缎。
极品料子加上她们绣坊的手艺,可不是财源滚滚来?
吴月皎和周佩宁自然没答应,罗管事直来直往,她们也直截了当,就说现在作坊每月产出有限,自家铺子里散卖都供不应求,实在没有余力再供应绣坊了。
罗管事闻言颇为可惜,却也没有翻脸,依旧以非常优惠的价格收了钱,还安排人跟着林家的下人将买下的东西送到市场外面的马车上。
罗管事送她们出来的时候说道:“夫人若是有条件,不如在成都附近再开间作坊。咱们成都从事纺织的人多,好织工可比梓州好找,无需多久就能开起来,这云霞缎也就能多生产些。”
周佩宁微笑道:“多谢你了,将来若有机会,定然会与贵坊合作。”
罗管事也知道这决定不是自己说几句就能让对方立马去做的,也不再多说,准备将人送走。
忽听南边一阵车马声和呵斥声,几人闻声望去,一辆华丽马车往这边跑来,路上行人慌忙躲避,不是心甘情愿躲,而是若不赶紧离开那车夫的鞭子就伴随着呵斥声袭来了。
吴月皎和周佩宁皆拧眉,罗管事看清楚马车后面色当即不好,不过很快恢复,连忙将三人拉回店里。
马车很快驶过去,街上行人方小声嘀咕着继续手上的事。
罗管事松了一口气,笑道:“是节度使家的马车,应是他家小姐来逛街了。”
吴月皎和周佩宁对视一眼,问道:“经常如此吗?”
罗管事笑笑,低声道:“庞小姐极爱华服珠宝,又喜欢亲自来市场上,是以十日倒有五日是这般场景。”
二人眉头紧皱,没再说什么,和罗管事道了别沿着路继续逛去。
周佩宁和吴月皎面上都没说什么,心里都觉得庞小姐过于张扬跋扈。
彼时在长安,王公家的子女也常出门逛街,也无人敢在人烟多的地方用这么快的速度赶马车,没想到在成都府却见到了。
或许是傍着庞节度使藩据剑南道,成都府里他最大,如此嚣张也无人敢出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