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流言 ...
-
接下来的几日,景安城表面上一如既往的繁华平静,但暗地里的波涛却愈发汹涌。
戚姝宁加派了人手,一方面严密监控周、张二人及其党羽的动向,另一方面则通过特殊渠道,将兽头令牌的图样送往金戎境内的暗桩,不惜代价调查其来历。同时,她对南院的监视也未曾放松,虽然那晚之后,对方似乎更加警惕,再无异动,但戚姝宁相信,狐狸尾巴总会露出来。
姜冕则按部就班地在翰林院当值,翻阅卷宗,参与修撰,表现得如同一个勤勉尽责的新晋官员。暗地里,她通过青竹在市井中悄悄打探兽头图案的消息,自己也更加留意翰林院档案中所有关于金戎、前朝秘辛乃至奇闻异事的记载。
这日午后,青竹带回了一些零碎的信息。
“老爷,市井间关于兽头图案的明确消息没有,但有几个老江湖说,隐约记得多年前,似乎有一批从西边来的商队,携带的货物上有类似的标记,但具体记不清了。还有人说,边境某些黑市里,流传着一种说法,金戎有些贵族信奉‘獠牙神’,但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信息虽模糊,却也将线索指向了西境和金戎的古老信仰,与姜冕之前的猜测不谋而合。
“另外,”青竹压低声音,“坊间开始有些流言,说周大人和张大人似乎惹上了麻烦,被长公主盯上了,恐怕要倒大霉。还有些人……在议论老爷您和长公主的婚事,说什么的都有。”
姜冕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大婚之期日渐临近,这桩备受瞩目的婚姻,无疑会成为全城乃至全国关注的焦点。这既是掩护,也是巨大的压力。她必须确保在大婚之前,找到足够扳倒周张二人、并为永安侯府翻案的铁证,否则,一旦踏入公主府,身处漩涡中心,行动将更加受限。
就在这时,翰林院同僚李修远笑着走了过来:“姜贤弟,还在用功呢?再过几日便是你的大喜之日,怎不见你筹备婚事,反倒比平日更勤勉了?”
姜冕放下笔,露出一抹恰到好处的、带着些许腼腆和无奈的笑容:“李兄说笑了。陛下和殿下厚爱,臣唯有恪尽职守,方能不负圣恩。婚事自有礼部和宫中操持,臣不敢懈怠公务。”
李修远哈哈一笑:“贤弟真是国之栋梁,陛下和长公主果然没有看错人。不过,这人生大事,该上心还是要上心的。届时,我们可都要去讨杯喜酒喝的!”
周围几位官员也纷纷附和,言语间多是恭维,但姜冕能敏锐地察觉到其中几人目光中的审视与探究。她如今是皇帝眼前的红人,又是长公主的未来驸马,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暗中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应付完同僚,姜冕回到值房,刚坐下不久,一名宫人便前来传旨,宣她即刻入宫。
姜冕心中微凛,跟随宫人来到戚雍的寝殿。殿内熏香浓郁,戚雍正懒洋洋地倚在榻上,欣赏着歌舞。
“臣姜冕,参见陛下。”
“平身吧。”戚雍挥退舞姬,坐起身,打量着姜冕,脸上带着一种意味不明的笑容,“姜爱卿,婚事准备得如何了?朕可是期待已久,想早日喝上你和皇姐的喜酒啊。”
“回陛下,一切均已准备妥当,只待吉日。”姜冕垂首应答。
“嗯,那就好。”戚雍把玩着手中的玉佩,忽然话锋一转,“朕听说,近日皇姐和你,似乎在忙着查什么案子?可有进展啊?”
姜冕心头一紧,知道皇帝终究还是按捺不住试探之心。她神色不变,恭敬回道:“回陛下,殿下与臣只是恪尽职守,核查一些日常政务中发现的疑点,并无特定案件。若有所获,定当第一时间禀明陛下。”
戚雍盯着她看了片刻,似乎想从她脸上找出破绽,最终笑了笑:“没有就好。朕是担心你们太过劳累,耽误了婚事。如今朝中安稳,有些小事,不必过于较真。你们即将成婚,夫妻和睦才是最重要的,明白吗?”
“臣谨记陛下教诲。”姜冕躬身道。戚雍这番话,看似关怀,实则是警告,让他们不要再深究周张之事。
从宫中出来,姜冕的心情更加沉重。皇帝的态度暧昧,既想利用她牵制戚姝宁,又不希望她们查出动摇“朝中安稳”的真相。这其中的平衡,极难把握。
回到状元府,她意外地发现公主府派人送来了一些珍贵的药材和补品,说是长公主殿下听闻姜修撰近日操劳,特赐下以供调养身体。
看着那些价值不菲的药材,姜冕心中五味杂陈。戚姝宁的这份“关怀”,是出于盟友之谊,还是……有别的意味?她越来越看不清这位长公主的心思,也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心中那悄然滋生的、不该有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