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8、第88章 试戏 ...
-
那边的大卫在家里休息,最近《偷听女人心》上映之后,他的日子过的好了起来,搬进了大别墅,手里收到了不少好莱坞的剧本。
他的经纪人走进客厅,脸色很不好,然后递给他一份报纸。
“《楚门的世界》首周票房五千万!年度最具话题电影!”大卫的脸上瞬间出现了震惊,然后有些不甘心。手里刚点着的烟头还没来得及吸一口,直接烫在指尖。他皱了皱眉,却没有丢烟——只是死死地盯着那张写着对方名字的头条。
“四天破五千万。还只是北美。”经纪人的话仿佛又在大卫的心头上扎了一刀。
大卫冷笑:“呵。这年头观众真容易感动。”
经纪人径直去了厨房给自己冲了一杯咖啡:“不只是票房,口碑也炸了。烂番茄92%,影评人都快跪下喊“社会寓言的奇迹”了。”
顿一秒,又看了大卫一眼:“你当初不是还说这剧本“有点蠢”吗?”
大卫眼神明显露出不耐烦的神态:“我说的是概念太理想化。现实哪有这种人活在摄影棚里还毫无察觉?……假的。”
经纪人坐下沙发:“可偏偏他演得让人信了。不只是演技,选角、气质、时机,全卡得刚好。”
又低声的说道:“说实话,我当初也没想到他能够撬动市场。”
大卫的语气有点酸:“他以前演的都是那种“讨喜小人物”——现在倒好,一演“楚门”,整个世界都替他鼓掌了。”
经纪人淡笑:“他聪明啊。这部戏跟他之前形象重合度高,观众看他就像看自己。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他成了符号。”
大卫顿了下,咬牙说:
“他不是唯一的选择。当初制片人不是也来找过我?我不接,是因为我不想演一辈子“受害者”。”
经纪人耸耸肩:
“可惜市场喜欢受害者,尤其是“觉醒”的那种。”
经过短暂的沉默。
大卫低声说道:“你觉得……我们该做点什么?”
经纪人眼神一闪:
“我已经在联系《思维陷阱》那个剧本的团队。跟《楚门的世界》类似,是“科技与个体”的命题。他们还在找男主。”
大卫摇摇头:“我要的不是“类似”。我要更狠的。我要让他们知道——不是只有他能拍“概念片”。”
经纪人显然不是很赞同:“那你得准备把形象洗一遍。楚门之后,他的观众期待的是——诚实、敏感、带点迷茫的“人类缩影”。你呢?你得重新讲自己的故事。”
大卫闭上眼睛:“那就开始写,我不会让他一个人独占这场游戏的中心。”
第二天,媒体一片好评,社交网络全是“天才回归”“演技大爆发”。他在电视访谈中被问到如何看待这位老对手的成功,脸上挤出一个职业笑容:“他啊?我看了电影预告,挺有趣的,挺突破的。”
但回到车里,他沉默地闭眼上眼睛。对着文森特那一句句恭喜的声音,像一道道巴掌——打在他虚荣心的正中心。
这一切,文森特都不关心,因为他正在全身心的投入进去《美国丽人》,时刻做好准备飙戏,因为这部戏的男主角处于中年危机,但是文森特的外貌只有20岁,所以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神态,还有说话的语气,动作,让自己更加贴近这个角色。
他和梅丽尔·斯特里普正在剧本的朗读会上,文森特饰演男主角莱斯特,梅丽尔饰演女一号卡罗琳,还有一个女生索拉·伯奇饰演他们的女二简。几个人决定简单的走一遍戏份,于是说来就来。
餐桌上,卡罗琳坚持“形式感”,摆好了昂贵的瓷器、擦得锃亮的银器,蜡烛、红酒、轻柔的古典音乐。一切都仿佛在维持一幅“完美家庭”的画。莱斯特,此时正在经历人生觉醒的边缘。紧绷的情绪,在这场“表演式”晚餐中被点燃。
莱斯特坐在桌边,脸上带着一种近乎冷漠的微笑,仿佛看着一个荒唐的舞台剧。他手中拿着叉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戳着盘中的肉,眼神在蜡烛光下显得阴郁、疲惫又带着嘲讽。
莱斯特语调缓慢,略带玩味,声音有着中年人语气:
“哇……今晚这桌子布置得真不错啊,卡罗琳。连音乐都挑好了。让我猜……这是你那个‘情绪调节’专辑?”
卡罗琳脸上的微笑瞬间僵住,眼角轻轻跳动一下。她端着红酒杯,努力维持端庄的姿态,但眼神里藏着恼火。
卡罗琳声音绷得很紧,机械地笑:
“至少有人愿意让这个家还看得像个家。”
莱斯特缓缓放下刀叉,手指刻意在桌面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他没有立刻说话,只是抬起头看着她,眼神变得沉重。
莱斯特语调缓了几分,但透着讽刺:
“你知道吗,我花了一整天努力假装自己不在意这些——餐布要对称,蜡烛不能有烟,红酒得呼吸十分钟。但我受够了。真的。”
卡罗琳猛地将酒杯放下,玻璃与桌面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她的下巴轻轻一抬,目光锋利地盯着他,像是在对抗。
卡罗琳声音微颤,却努力稳住:
“你觉得我这样做是为我自己?我是在维持我们的体面,莱斯特。你以为外面的世界会原谅一个失控的家庭?!”
莱斯特眨了下眼睛,嘴角微微上扬,但那笑容不像是喜悦,而是愤怒掺着疲倦的讽刺。他靠在椅背上,手指在空中比画着,好像他在指挥一场荒谬的独奏。
莱斯特语速加快,压低声音,但更具爆发力:
“体面?你早上对着镜子反复练微笑是为了体面?我们已经不是夫妻了,卡罗琳,我们连合作关系都算不上……你连和女儿说几句话都觉得费劲——”
简低着头,脸藏在头发后,低声:
“你们能不能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演戏……”
莱斯特听见这句,猛地转向女儿。目光收敛,表情中闪过一丝心疼,但立刻又转为愤怒。他的声音拔高,带着一种压抑了许久的撕裂感。
莱斯特突然演技爆发,声音拔高,语气急促,情绪外放:
“我不是在演戏,简!我每天都在演!演个模范丈夫,演个称职员工,演一个对生活还有希望的人——”
他猛地一拳砸在桌面上,蜡烛晃动,酒杯轻颤。卡罗琳忍不住站了起来,身体因为激动微微颤抖。她脸色苍白,眼里泛起泪光,却咬牙不肯让它流下来。
卡罗琳哑着嗓子,咬字极重:
“你在毁掉一切。”
莱斯特直视她,语气却突然放轻,但冰冷刺骨:
“不,卡罗琳。我终于在找回我自己。”
三人围坐在桌边,无言,沉默的空气如同铅块压在胸口。背景音乐依然在轻柔播放,讽刺得仿佛世界末日还在坚持开一场交响乐。
讨论会上陷入短暂的沉默。
不是冷场,而是一种被惊雷击中的沉默。灯光还未亮起,最后一帧定格在凯文·史派西那双疲惫却坚定的眼睛,像是穿透了时空,直直盯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角落里,一个头发花白的资深导演萨姆·门德斯缓缓吐出口中的烟,低声说:“他没演,这是他在燃烧自己。”
一旁的制片人没作声,只是低头看了看自己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下的笔记,又重重在“晚餐场”下画了一个红圈。他喃喃道:
“这场戏,简直像一出解剖——把婚姻、虚伪、愤怒、爱,全都剖开摆在你面前,血淋淋的……但你移不开眼。”
一个年轻的独立导演难以置信地回头看着银幕,脸上的惊艳藏也藏不住:
“他怎么能只用一个坐姿的变化,就演出了人的崩溃和觉醒?那眼神……那句‘我终于找回我自己’,像刀子插进我胸口。”
有人鼓掌了。
起初只是稀稀拉拉地几声掌声,然后像火星点燃干草,整间屋子的人站起身来,掌声如雷,久久不息。他们不是为了电影情节,而是在为表演本身鼓掌。
不是常规的“演得不错”,而是:“我们刚目睹了一次艺术的爆炸”。
甚至有一位梦工厂这边的大制片人边鼓掌边转向助理,压低声音却毫不掩饰兴奋:
“给他送剧本,任何剧本都可以——他现在可以演上帝、演魔鬼、演一张白纸。他能把任何角色变成信仰。”
就在这群人中,有几个原本对文森特年纪轻轻真的理解中年危机存疑的业内人,此刻已悄然转变了立场。他们彼此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但眼神中传递着同一句话:
“他来了,而且更强。”
文森特长长的吐了口气,还好,没有搞砸,自己的气势上应该再足一点,在反思,然后对周围的人报以微笑。他用行动证明自己不是来玩票的,而是真的想要有一个好的演出效果。导演们看他的目光多了几分钦佩,也多了几分兴奋,毕竟这个题材是奥斯卡最喜欢的类型,他们正在创造经典。
旁边的梅丽尔对文森特也是刮目相看,一开始还在怀疑这么年轻的演员真的能演好这么复杂的角色吗,现在看来,后面的戏份会很有意思,甚至隐隐有些期待。
索拉·伯奇对文森特已经是近乎崇拜的表情了,和梅丽尔对戏让她战战兢兢,文森特能够和梅丽尔打的有来有回,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事情,他才21岁,怎么可能理解这么深奥的角色,心理也多了很多的好奇。
文森特的助理卡特琳娜看完这场表演,也不自觉的被文森特的演技给征服,这样的演员,这么的年轻,不能拿到奥斯卡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