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9、第149章 《猫鼠游戏》上映了 ...
-
时间转眼进入深秋,文森特的生活节奏快得令人咋舌。每天清晨,他戴着墨镜走进《黑客帝国》的片场,黑色风衣随风一掀,整个人仿佛和片中的角色融为一体。片场的灯光冷冽而强烈,他在威亚上被吊起,反复练习一个高难度的空翻,落地时膝盖微微一颤,却依旧强撑着对导演露出一个自信的笑容。午间休息,他随手拿起剧本,坐在片场角落一遍遍琢磨台词,指尖轻轻敲击膝盖,仿佛在打着某种节奏。
夜幕降临,他又换上一身休闲装,驱车驶向录音棚。录音室的灯光温暖昏黄,与白天冷峻的片场形成鲜明对比。他坐在话筒前,耳机扣在耳朵上,眼神专注而沉静。制作人乔纳森透过玻璃隔音窗竖起大拇指,他才微微一笑,调整呼吸,再次投入到旋律之中。录音棚的空气被他的声音填满,有时低沉沙哑,有时明亮清澈,他不断追求那一瞬间的完美。等到走出录音棚时,已是深夜,城市的霓虹灯寥寥无几,他却觉得心中燃烧着满足与兴奋。
随着这样的节奏一天天推移,外界关于他的各种新闻也渐渐冷却下来。曾经铺天盖地的议论,如今只剩偶尔的影评提及;媒体的话锋慢慢转向他的作品本身,而不是那些私人八卦。对他而言,这是一种隐隐的解脱。
好莱坞每天有着数不清的新人等着冒尖,大家的焦点逐渐的转移到了其他的明星身上,毕竟现在文森特苦行僧的生活没什么可拍的。
终于到了十月,他与里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合作的《猫鼠游戏》正式上映。首映礼上,他身着剪裁合体的西装,站在红毯中央,与里昂纳多并肩而行。闪光灯此起彼伏,记者的喊声混杂在一起:
“这是一场世纪对手戏!”
“能不能谈谈你们在片场的合作?”
文森特微笑着点头,语调平稳却充满力量:“和里昂纳多合作是一种享受,我们在角色之间的较量,就像一场棋局。”他侧头看向里昂纳多,两人会心一笑,仿佛屏幕上的猫与鼠,戏外也暗暗较劲。
影片上映后,影院里人头攒动,观众在银幕上屏息凝视他们的对手戏。斯皮尔伯格的导演功力,配合两位当红影星的表现,让影片一时间话题不断。媒体评论写道:“这是年度最聪明、最迷人的一场较量。”文森特的名字再次被推向聚光灯,而这一次,人们谈论的焦点,不是他身边的流言,而是他在角色中展现出的魅力与深度。
《猫鼠游戏》上映后的首个周末,北美票房直接突破三千万美元,排片场场爆满。许多影院不得不临时加场,甚至在深夜开设特别放映。街头巷尾的观众反应热烈,社交专栏里写满了“精彩绝伦”“一场智商与魅力的对决”等字眼。
媒体方面,评论几乎一边倒地正面。《纽约时报》用“聪明而迷人的表演”来形容影片,特别强调文森特在片中那种冷静、睿智又带点狡黠的气质,与里昂纳多的冲动、稚气形成了鲜明对照。
《洛杉矶时报》则评价这是“影坛新世纪最值得称道的双男主合作之一”。一些影评人敏锐地注意到,斯皮尔伯格赋予两人截然不同的角色曲线,而他们都精准地抓住了角色的灵魂。
在公众话题里,比较的氛围十分浓烈。里昂纳多代表着年轻的锐气与张扬,他饰演的骗子角色灵动、聪慧,赢得不少女性观众的喜爱;而文森特则以成熟的气场和克制的表演,撑起另一极的分量,让故事有了深沉的厚度。有观众在电视访谈里说:“里昂纳多像是一团火,而他像是一块沉稳的铁,两者碰撞才有火花。”
放映厅的灯光亮起,观众们渐渐起身。洛斯兴奋得眼睛都发亮,紧紧拉着男朋友肖恩的手往外走。
洛斯低声惊叹:“太好看了!我全程屏住呼吸。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动作电影,没想到大家都演得这么好。”
肖恩笑着点头:“是啊,文森特在里面气场太强了,出场就把全场压住。”
洛斯握紧拳头:“尤其是机场那段,他一个眼神就让我鸡皮疙瘩。”
肖恩补充:“而且他和里昂纳多的互动特别精彩,像是一场棋局。”
洛斯兴奋地说:“对!你看他们对话的节奏,简直完美。”
肖恩点头:“我本来以为里昂纳多会抢镜,但没想到两个人互相成就。”
洛斯笑道:“其实我也挺喜欢里昂纳多的,他演得很聪明,很灵动。”
肖恩微微挑眉:“对,他就像狐狸一样的狡黠,而文森特像猎人,互相牵制。”
洛斯憧憬地说:“要是能看他们再合作一次就好了。”
肖恩笑着调侃:“你只是不舍得他离开大银幕吧。听说文森特又开始录制专辑了。”
洛斯认真地说:“不是啊,他真的让我看到什么叫成熟与稳重。而且第一张专辑我都快听烂了,现在又出了一张专辑当然更好啊。”
肖恩附和:“我也觉得,他的克制反而更有张力。”
洛斯眨眼:“不过我得承认,里昂纳多那种少年气也很迷人。”
肖恩点点头:“嗯,他们的对比让整部电影更耐看。”
洛斯感慨:“真是完美的组合,一个是我心里的神,一个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走到影院门口时,她脸上还挂着没散去的笑容,而肖恩也由衷地承认,这一次,他和她一样,被这两位演员的表演彻底征服。
夜色正浓,环球公司的聚会上,水晶吊灯把大厅照得通亮,爵士乐声在角落轻轻流淌。大卫·波菲特端着酒杯,西装领口松开了一粒纽扣,脸上带着惯常的倨傲,却藏不住几分烦躁。他最近刚接了一部动作片,虽然有哥哥在幕后保驾护航,不愁没资源,但内心的焦虑却总在某个瞬间涌上来。
维克托·哈里森挨着他坐下,递过一杯香槟,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最近是不是压力很大?你脸上的线条都硬得像石头。”
大卫抿了一口酒,哼了一声:“我能不忙吗?这部动作片光是训练就够折腾的。不过,”他停顿了一下,眼神往远处扫去,像是不经意似的提起,“《猫鼠游戏》你看了吗?”
维克托点点头,目光闪烁:“当然,那可是这几个月的焦点。我本来以为小李子会抢尽风头,结果”
大卫冷笑了一下,却压低了声音:“结果他,稳稳撑住了。”
维克托嘴角一挑,若有所思地补充:“是啊,他的角色表面冷淡,实则内心翻涌,拿捏得太到位了。那种张力……不是每个演员能演出来的。”
大卫沉默片刻,手指在酒杯壁上轻轻敲打,带着一丝不甘:“老实说,我真羡慕他的选片眼光。每次都能踩准节奏,跟对了导演,跟对了剧本。”
维克托轻笑:“选片是一回事,可演得住又是另一回事。很多人拿到那个角色,也未必能撑得住小李子的对手戏。”
大卫脸色微僵,抿了抿唇角,眼神深处闪过一丝不快,却没再反驳。只是抬手把杯中酒一饮而尽,喉结上下滚动,似乎想把这份复杂的情绪一同咽下去。
维克托看在眼里,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却带着点揶揄:“别总想着和他比,你们根本不是一个赛道。做你自己的动作片英雄,不也挺好?”
大卫没有回应,只是嘴角勉强勾起一抹笑意。可那笑容像被玻璃隔开,冷硬而僵直,背后藏着说不清的倔强与不甘。
大卫靠在沙发背上,手里空掉的酒杯冰凉,他指尖在杯壁上缓慢摩挲着。
为什么总是这样?他在心里暗暗嘀咕。自己明明也有资源,明明也能接到电影,甚至有哥哥在背后替他铺路,按理说不该差太多。可现实却一次次打脸——每当那个人的名字出现,风头就全被盖住了。
我讨厌他。大卫在心底咬牙,眼神深沉。那种不动声色的沉稳,镜头一转就能把观众抓牢的气场,仿佛与生俱来。他自己试过,练过,模仿过,却始终模仿不出那种分寸感。
“表面冷淡,内心翻涌”——维克托的评价像钉子一样敲在脑海里。大卫心里有个声音在吼:我为什么做不到?为什么我一用力就显得做作?
他忽然有点清楚了。差距并不是在资源上,而是在根子里。对方的眼神里有经历过的东西,那些他自己从未真正触碰过的痛苦、坚韧、孤独。那才是赋予角色灵魂的东西。
他不想承认,可又无法否认。每一部电影上映,舆论都像是一面镜子,让他看清自己和对方的差别。嘴上说着不屑,心里却一遍遍被刺痛。
大卫抬起头,望着吊灯下摇曳的光影,心里浮起一句几乎让他窒息的念头:
“或许,我这一辈子,都只能追在他的背后。”
大卫低着头,盯着酒杯里的残影,心里那句“只能追在他背后”的念头让他胸口一紧。可很快,他猛地摇了摇头,像是要把这份自怜甩掉。
不行,我不能就这样被打败。
他站起身,走到洗手间,盯着镜子里的自己。镜中的脸带着倦色,眼神却逐渐凝起锋芒。他抬手把领口重新系好,动作干脆利落,仿佛给自己加了一道看不见的盔甲。
“我也要闯出一番天地。”他低声喃喃,语气带着一股前所未有的笃定。
夜色渐深,文森特的家中却一片热闹。餐桌上摆满了披萨、红酒和几样朋友特意带来的小食。怀特和卢卡斯一进门就忍不住笑着调侃:“兄弟,你火得太离谱了!”
文森特笑着摆摆手,赶紧把杯子压下:“别,别这么说,我只是尽力做好自己的部分。”
“少来这套,”怀特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语气笃定,“你不是‘做好你的部分’,你是撑起了一部片子。要不是你,这电影根本没这么好看。”
卢卡斯已经喝得有点上头,抬起杯子哈哈大笑:“说真的,小李子这回算是遇到对手了。媒体要是再写文章,肯定要加一句,他身边终于有人能并肩而行了。”
文森特愣了一下,随即失笑,抬手挡着脸:“别调侃了,等会传出去要被笑死的。”
“怕什么?”怀特拍了拍他肩膀,目光真挚,“两座奥斯卡表演奖在手,你本来就是这个时代该有的位置。只是我们先替你庆祝,等到全世界认清楚的时候,你也别忘了今晚我们最早给你举杯。”
屋子里笑声不断,酒杯轻轻碰撞的脆响像是小小的誓言。文森特抬眼,看着眼前这两张熟悉的脸,心里忽然涌起一种难得的踏实感。
《猫鼠游戏》的票房走势一路稳健攀升,第二周依旧保持高热度,全球市场的上映也让影片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各大娱乐杂志的封面上,两人的合照频频出现,标题常常带着挑逗意味“谁才是这场博弈里的真正赢家?”、“里昂纳多的锐气 VS 文森特的深度”。
有趣的是,媒体比较的同时,也在塑造一种“双峰并立”的叙事:他们并非你输我赢的对立,而是互为补充、共同成就了这部电影的成功。文森特在接受采访时,淡然一笑地说:“没有里昂纳多的存在,我的角色就少了一半的精彩。”这种大度与风度,也让外界对他的人格魅力加分不少。
到了影片上映一个月后,《猫鼠游戏》已被视为当年奥斯卡潜力股之一。各大评论人协会把它列入年度十佳,而观众之间的争论也在持续:究竟是文森特的成熟稳重更打动人心,还是里昂纳多的灵动锐气更令人难忘,这种良性的比较让两人的名字一同被推上了新的高度。
在《猫鼠游戏》上映前,片方的宣传策略早早就定了下来。不同于以往制造话题、刻意营造“竞争关系”的套路,这一次,斯皮尔伯格和宣传团队决定主打“双星对峙”的卖点,却又强调“合作无间”的默契感。首映前的采访里,两人经常被安排同台出现,面对记者的调侃式提问,他们总是笑着对望,然后轻描淡写地化解:
“你们片里针锋相对,现实生活里会不会互相较劲?”
文森特先摆摆手,嘴角挂着轻松的笑:“我们在片场唯一较劲的,是谁能更快背熟台词。”
里昂纳多也顺势打趣:“对,他赢得太快了,所以我干脆不比了。”
这种私下的友好关系反倒成了宣传的助力。观众既能在银幕上感受到火花四溅的较量,又能在幕后花絮里看到他们像老朋友一样开玩笑的样子,这种反差让话题性更足。
而在片场之外,文森特的生活节奏似乎也逐渐稳定下来。
露娜结束了《暗潮行动》的拍摄,推掉了几部电影的邀约,选择在家休整。对她来说,这是难得的喘息时光;对文森特而言,更是一份温柔的陪伴。她常常会在清晨为他准备简单的早餐,等他拍完戏回到家时,客厅的灯始终亮着。两人很自然地进入了同居的状态,起初并没有刻意宣布,却很快被狗仔捕捉到蛛丝马迹。
不过,舆论并没有掀起风波。一来是因为外界的关注点都集中在《猫鼠游戏》的上映和票房走势;二来则是因为文森特与露娜的相处过于低调,几乎没有刻意制造话题。偶尔有媒体追问,他只是淡淡一笑,回答得云淡风轻:“我们都在忙工作,她在休息,我也觉得很踏实。”
这种“不争不抢”的姿态,反而让公众对他们的感情多了一份认可与好感。就像电影宣传的调性一样:没有刻意的张扬,却因为自然和真诚,反而更有说服力。
记者的闪光灯在斯皮尔伯格面前一闪一闪,摄像机的麦克风贴近他的面孔,整个采访现场充满了节奏感。斯皮尔伯格端坐在舒适的皮质扶手椅上,微微前倾,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我一直相信,”他缓缓开口,语气笃定而从容,“他有能力驾驭复杂的角色。”
记者挑眉追问:“那么,这次的表现,是您满意吗?”
斯皮尔伯格微微一笑,眼角带着一丝狡黠:“不只是满意,而是惊喜。”
“惊喜在哪?”记者继续追问,镜头拉近,捕捉到他微微扬起的眉毛。
“在于他给角色赋予了深度,”斯皮尔伯格回答,手指轻轻敲了敲扶手,“超出了我的设想。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停顿,都能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内心的翻涌。”
记者点点头,又问:“您觉得和里昂纳多的配合如何?”
斯皮尔伯格笑了笑,仿佛回忆起拍摄现场的场景:“他们就像是两股力量,一个是火焰,一个是磐石。你能看到他们互相牵制,也互相成就。”
记者忍不住追问:“那您觉得谁更出彩呢?”
斯皮尔伯格摇摇头,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我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互相成就。单看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完整呈现这部电影的张力。”
采访间隙,他靠在椅背上,目光柔和地扫过摄影棚的灯光,仿佛在回味那些镜头中微妙而深刻的瞬间。空气里充满了一种宁静的尊重感——对演员的敬意,也对电影本身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