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苏科 ...
-
苏科
苏科从小就被称为神童,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父亲虽从未中举,但在乡镇中颇有名声,亦是才华横溢,弟弟苏文也不落后。
他们父子兄弟三人的名声传至京城,很快便引起了朝中清流的注意。
至京城后,众多读书人慕名而来,苏科从不介意与人多结交,在这京城中如鱼得水,人缘颇好。
因着过往的经历,苏科原本以为榜首是板上钉钉的事,却不知从哪里出现了一位叫杜翰音的读书人。此前他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号,出于好奇,便与自家兄弟前去拜访。
第一面苏科几乎没有认出来杜翰音是男子,毕竟杜翰音的面容竟如此俊秀。
杜翰音在此之前已经接见了许多人,他的面容虽显疲惫,却也不曾失了礼数,苏科从来都爱与有才之人交流,只需要这短短的时间,苏科便将杜翰音引为知己。
殿试后,苏科便得知了状元为杜翰音,若是以往,他未与杜翰音交往过,不知其深浅,心中必定不会服气。但若是杜翰音,他倒是说不出什么来。
即使之后两人属于不同党派,但苏科从未认为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
他因为党争自请离京,知道杜翰音定会自责,便与他交谈过,只盼着双方不要留下心结,影响友谊。
可离开了京城,苏科心中还是有些惆怅,他空有一身的抱负却无从施展。
可这上任的一路以来,苏科能看出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远离权力中心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倒不如现在做些能做的事。
但见城中百姓苦难,苏科也不愿再沉溺在自己的得失上。
经过他的治理,百姓总算是能吃得上饱饭,城中也渐渐传颂起关于他的歌谣,苏科原本以为他至少还需要再待好几年,然而没过两年,他便受到了来自京城的传召。令他官复原职。
离开州县时,百姓们夹道欢送,有的甚至落下了眼泪,苏科看着这副场景,心中也是十分感慨,不枉他这辛苦的一年多。
等回到了京城,他能为百姓做的就更多了。
一回去,苏科就马不停蹄地接待了各色前来拜访官员,亦听说了杜翰音莫名入狱后来又出狱的消息。
牧府送来请帖,倒是让苏科有些奇怪,他与这牧广从来没有交际,为何突然送来请帖?
直到他见到了牧广,知道了所谓“杜翰音”其实是“牧芳苓”,牧广将这些事情全盘脱出。
“我家小妹是真的将你当作至交好友,这些事也是她让我告诉你的,我知道世间对她多有意见,只是我希望……”
“牧兄此言差矣,我苏科从不是拘泥于世俗看法的人,我向来只结交想结交之人,牧芳苓便是值得结交的人。”
苏科打断了牧广的话,他知道牧广想要说什么。
牧广原本紧绷的面容也柔和了下来。
“多谢你了。”
“哪里。”
“如果苏弟还当小妹是好友,有空了就写一封书信吧。”牧广从袖中拿出一封,苏科打眼一看就知道是牧芳苓写的。
“这是小妹托我给你的,还说倘若你不认她,便不必送出去了。”
苏科郑重收好。
“好。”
没过多久,苏科寄养的“玄武”便被牵了过来,这只大狗还有些不舍得离开牧府,呜呜叫着。
“‘玄武’离开小妹的时候也是这样。”牧广笑道。
“这孩子总是念旧,谁对它好就忘不了。”苏科摸了摸狗头,玄武立马摇起尾巴。
两人告别,苏科带走了玄武。
之后的一切仿佛都那么理所应当,苏科很快就成为了官场新贵,受到皇帝的赏识,平步青云。
然而苏科却没有了以前做太守时的畅快感,如今在朝堂做什么都捉襟见肘。
苏科也知道许多人只是嘴上说着好听,背地里只怕不能将他拉下去,这时候,他倒是真的有些理解牧芳苓之前在朝堂的境遇了。
要么同流合污,要么就被朝堂抛弃。
这已经是他不知道被贬的多少次,每次都离京城越来越远,这次着实是贬无可贬,已经来到了最南边。
此刻的苏科早已是满头白发,他看着海边小童在打闹,一女童挥舞着手中的枯枝,嘴里喊着。
“都随本将冲啊!”
“不对!不对!凭什么你一个女子还来领着我们?”
另外的几个男童有些不满意。
“有能者居上!有本事你们就来跟我打打!”
女童比他们要大些,身板也要强壮些,男童们互相看了几眼,撇着嘴只好同意了。
那意气风发的模样总是让苏科想到年轻时遇见的那个女子。
现在他们的联系也逐渐少了,却并非是友情淡了,牧芳苓周游全国,行踪不定,苏科又不断被贬,书信到达,人却早已不见。
“苏太守!”是他身边的官员。
“怎么了?”
“朝廷又将您召回去了。”官员急匆匆跑过来,脸上带着笑容。
苏科的心却再难有波动,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只怕回不到京城,便要在归途中离去。
回到家中,苏科给所有的朋友与亲人都写了一封信,这一下,似乎花尽了苏科的所有力气,他坐在椅子上,不停地咳嗽。
身边的妻子给他披上披风。
“你这身子,自己也要注意着些。”妻子叮嘱。
“我知道了,倒是辛苦你了。”
苏科喝了一口桌上的酒,抬头又去看夜晚的明月,忍不住吟诗。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很快苏科便动身前往京城,路途遥远,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停下了脚步。
他最终远离了故土,远离了京城,病逝于途中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