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选贝多芬的学生加朋友弗朗茨·里斯,因为他和贝多芬在波恩就认识,后来去了维也纳正式拜师
主线还是刻画爱情,顺便描写拿破仑怎么玩弄权术的。简单来说就是拿破仑需要奥地利贵族施韦腾男爵的私人医生韦林格去巴黎给贝治病,但男爵家族世代效忠奥地利王室,他弟弟去年还被法军俘虏,不愿意放人。拿破仑就派法国驻奥地利大使跟男爵谈判,用战俘换医生。男爵心里不愿意,但为了弟弟还是屈服于拿破仑的淫威
1 这里男爵被拿破仑威胁不得不放人,不甘心又不敢对拿破仑直接表达不满,只能迁怒贝多芬,毕竟事情因他而起。“乐谱里法国号太响”暗喻“他跟法国皇帝太亲近”(话说这里双关的运用真的绝了啊!Deepseek总能给我的文章带来点睛之笔!)
2 在战俘营组织音乐活动是拿破仑常干的事,这里法国军官是暗戳戳地威胁奥地利贵族子弟
3 保王党刺杀确实有,但没杀到过杜伊勒里宫,这个情节是虚构的,别信。《箴言报》是拿破仑操控舆论的主要媒体,肯定不会如实报道刺杀这种事
4 历史上贝多芬真实租住过的公寓(只是租住没产权),断断续续住了8年
5 接骨木花糖浆是当时流行的耳鸣疗法,也用于炎症和感冒治疗
6 贝多芬很爱席勒的诗(甚至改编成了欢乐颂),也很爱在栗子树下创作,美泉宫的栗子树和织坊都是真实存在的
7 全段虚构,别信。贝多芬1792年离开波恩去维也纳是受选帝侯资助的求学,谈不上“逃离”,但当时法国革命军剑指波恩,逃难的人很多
最近终于把路德维希的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啃下来了...但弹完基本上左手就废了,总觉得路德维希如果能听见我这么糟蹋他的作品,绝对会隔着棺材板骂我
写这文的时候查了下当时欧洲的主流医疗,惊现各种恐怖的疗法(放血、蚂蟥blabla)...觉得在那个年代无论贵族还是平民,起码疾病和生死面前是平等的,找医生治病还不如直接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