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0、仁宗盛治 ...

  •   【1022—1063年,即北宋仁宗赵祯统治的41年间,被后世誉为中国帝制时代的“黄金时代”,史称“仁宗盛治”。】
      这句话一出,天幕前不少人都怔了一下。一直捂着脑袋气的发昏的赵匡胤豁然坐起身来,呆呆的看了半晌天幕,竟是热泪盈眶了。“好孩子、好孩子……”
      这是多么高的评价!!这是多么高的赞誉!!中国帝制的黄金时代!!!
      功绩千秋如秦始皇,开疆拓土如汉武帝,千古帝范如唐太宗——都未有一人得此评价!!
      自打宋朝的盘点伊始,赵匡胤就没舒心过一次,恨得咬牙切齿的次数倒是数不胜数!突然天降如此一大惊喜,他怎么能不开心,怎么能不高兴呢?!赵匡胤笑中含泪,畅快的大笑一声,拂袖道。“来人,为朕……不,为我大宋的仁宗陛下摆宴席庆贺!!!”
      仁宗一朝。
      赵祯坐在帝位上,看着天幕,出神了半晌,却是笑叹了一声。“朕是幸运,有诸位才华横溢的爱卿辅佐,怪道旁的帝王都要嫉妒于朕呢!如此高的赞誉落在朕这样平庸无能的帝王身上,实在是德不配位。”
      “陛下此言差矣。”臣子中有一人拱手走出来,正是包拯。他神色平淡肃穆,语言却简单直白。“文景二帝两代并治才称文景之治,开元盛世亦仅为唐玄宗治下短短几年,而天幕所言的‘仁宗盛治’,乃陛下在位的每一年。”
      不以某个年号、某个出彩的臣子,只是宋仁宗。
      因为宋仁宗,所以他治下的每一年,皆可归纳为此,共称‘仁宗盛治’。
      赵祯听着包拯的话,呆了半天。忽然侧过脸,拿袖子挡了一下,撑着龙椅没出息的哽咽了一声。“没想到啊……朕有生之年,居然能从包爱卿口中听的一句如此、如此高的赞赏,朕这一辈子值了。”
      包拯脸色黑了黑,正欲退下,却见赵祯拿开袖子,期待的又瞅了他一眼。“包爱卿,朕方才好像没听清,你要不再说一遍?”
      包拯:…………
      ……似乎是为了响应包拯的那句话,天幕继续浮现了一行字。【‘仁宗之仁,千古一人’】
      若用官方一点的话来讲,是仁宗宽厚纳谏,极大的释放了士大夫的政治活力。
      若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就是仁宗这位皇帝有能臣他真的提携真的用,而且从来不瞎掺和瞎指挥,不拖臣子的后腿儿。
      弹幕跟着嘻嘻哈哈的吐槽。【哈哈哈哈谁说仁宗不中用了,再没有比仁宗更中用的了!】【可不是,宋朝就是臣子运太好了,但凡各个皇帝都跟仁宗一样,宋朝早就起飞了!!】【就是啊,知道自己没啥用就别瞎掺和,吃吃喝喝玩玩,天底下还有这么滋润的事儿么?!】【宋朝的皇帝真就是那句话,不怕二代吃喝玩乐败家啃老,就怕二代雄心壮志想证明自己!!】【墙裂建议宋朝成立君主立宪制!!!】【墙裂建议加一!!】【+!!】
      ……
      ……【仁宗一朝,共录取进士约有4000人。】寒门士子在这里的得到巨大的提升,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形容的便是此番盛景。天幕画面缓缓转动,从熙攘繁盛的开封府上空飞跃而下,以历史长河的形式逐一在几位流传了千古的着名人物身上定格刹那。多少繁华的王朝,或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声名,但却绝没有一个如宋仁宗治下一般,几乎代代宰辅都是名震史册名臣。晏殊、范仲淹、欧阳修、苏轼以至于到后来的王安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