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3、武周改制 ...
-
1、文佳皇帝
【永徽四年,睦州有一农民地方政权建立,规模约万人。】
他们的领导者,性别女,名陈硕真。又称,文佳皇帝。
这个不算大的农民组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被灭掉,女帝有名而无实也,几乎没有人在意。
但是。对武则天而言,这已经足够了。她静静地凝视着那份卷宗,神色却叫人看不清晰。
李治疑惑的唤了她两声,“媚娘?怎么了?”
武则天久久不言。半晌,摇摇头,展开笑颜走了过去。“……妾无碍。”
有一颗种子,在那一刻便种下,继而渐渐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
2、前后灭三国苏定方
……事实上,你还真别说。虽然贞观一朝的名臣名将基本上都见阎王爷去了,但是,这不代表着贞观朝的臣子都死绝了啊。其中,有两个人值得一提。一个,叫王玄策。一个,叫苏定方。(前后灭三国苏定方。一人灭一国王玄策)
……
【上柱国邢国公苏定方,迭远构于曾城……】
天幕前。无论是还在打闹的贞观朝堂,还是平静的武周朝堂,都宁静了下来,抬头看向了天幕。
这是……天书史册!!是后世的史书评价啊!苏定方眸色渐渐定住,呼吸变得有些急促起来。大字还在慢慢的浮现。
【……标秀气于文昌,架李、霍而不追,俯彭、韩而高视】李牧、霍去病都追赶不及,彭越、韩信都要被俯视!!其焜耀千古,岂非寻常也!
3、上官仪,卒
【麟德元年(664年)】李治因常被武则天压制,恼羞成怒之下,生出了废后的小心思。——但不敢说。于是,他想了个招。把耿直的上官仪招进了宫。
画面里空荡荡的大殿上,病恹恹的龙袍帝王斜倚着王座,半耷拉着眼睛似叹非叹。“……事情就是这样了,爱卿你怎么看?”
上官仪一听,顿时蹙眉怒道。“皇后专横,海内失望,应废黜以顺人心。”
弹幕戏精的翻译。【你媳妇儿太过分了,居然如此欺负你,过不了一点,分!】【哈哈哈哈哈一点毛病都没有(狗头)】
然而。不等李治喜上眉梢,大殿门口便传来一声轻笑。他浑身顿时僵住,脖子发出咔咔的响声。
风衣万千的女子背着光缓缓踏步进来,笑着看他。“陛下所议何事啊?”
李治:“……媚娘说笑,能有什么事儿?”
上官仪的怒斥声同步传出。“天后专权,牝鸡司晨欺辱陛下,理应废之!”
李治想冲上去堵他的嘴,然而已经晚了。面对着武则天含笑的表情,他咽了咽口水,瞅了一眼面红脖子粗的上官仪,眼中露出一抹不走心的歉意。随即,一转头,掷地有声!“——这都是上官仪教我的!!”
上官仪:…………?
【上官仪,卒。】
4、许是女主天下。武帝一朝,诞生了许多或是才华横溢或是野心勃勃的女子。其中的翘楚,有两位。
金光灼灼的大字在画面上一字一顿的浮现。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镇国公主”——太平公主】
武则天和李治共育有四子一女。比起儿子们,武则天更喜爱这唯一的女儿,常常赞叹太平类己。
而上官婉儿的身世则更为奇妙。她是因掺和俩皇帝家事儿倒霉被砍的上官仪的亲孙女,因为祖父获罪,刚刚降生便被母亲抱着一起送入宫中为奴。
5、太子李弘
(原文372章)
从某方面来说。武则天和吕雉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相似。许是母强则子弱,无人能给出一个举世适用的真理来解释。
画面渐渐浮现出灰暗的回忆虚影。
昔年,孝惠帝刘盈对一母同胞的姐妹情感淡薄,却为了母亲情敌的孩子费力袒护,留下了“仁慈”的名声。
到了武帝年间,长太子李弘因萧淑妃的女儿被幽禁,三十不得嫁感到“惊恻”,竟为此上奏请将二位公主嫁人。
怎么让当娘的寒心,这俩崽算是隔着时空玩明白了。
你那多余的“仁慈”放哪儿不好,你往你亲娘昔年你死我活的情敌身上放?
吕雉唯刘盈一子,再怎么样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吞,尽管如此也怒极之下做出了“人彘”这等残忍之事。
武则天就干脆的多。好啊,你小子不是乐意去当大善人么,既如此,便去吧,太子也不必当了。
【上元二年,太子奏请高宗令二公主嫁人。】
【同年,病死。】
次子李贤上位,是为章怀太子。
弹幕幽幽的划过。
【卧槽!】【卧槽曹操!!】曹操:…………妈的,我忍你们很久了!!【真是细思恐极,不是,这崽死的也太是时候了吧……】【武则天真狠,对儿子说下手就下手,难怪后世史书编排她呢。】【见仁见智吧,这事儿谁都没有证据,只是猜测罢了,也有可能是他真的恰好病死了,要不然这也太明显了,武则天不至于这么傻吧】【李弘真是脑子进水了,我算是服了,这些崽一个个的都有点呢个大病吧?同情心那么泛滥不如出家当和尚得了(黄豆怒火)】【也不想想,当初不是她娘用尽手段坐上皇后之位,能有他屁股底下的太子宝座?!萧淑妃能容的了他?!】【跟刘盈一个德性!严重怀疑吕雉要不是就那一个崽也得弄死了事!(气晕了)】【害,还是不一样的,吕雉说到底是很爱刘盈的,武则天就不好说了,可能也就对太平有点真的母女情吧……】
……
众所周知。【在唐朝,太子是一个高危职业。】
当这句话慢吞吞的从天幕上传出,唐朝众人,尤其是太子们皆浑身一震。
李建成僵硬了片刻,缓缓露出了一个说不出情绪的冷笑。
李承乾抿了抿唇,垂下视线说不出话来。
武周年间。气氛更是一时之间尴尬到了极点。武则天执笔的手微微一顿,情绪不明。众臣们死死的低着头,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惹到了顶头上那位。毕竟,虽然大家不说,但是这话一出,谁还不明白啊?别的锅不好说,但能传出这样的名声,武则天必然也是其中的大贡献者啊……
……
值得一提的,乃是武则天与李治的四个儿子。说来有趣,这四个崽,不偏不分,全都坐上过太子之位。
画面上,灼灼的金光如凝絮般聚散。高高在上的女帝宝座之下,凝出了四个浮动的虚影,仿佛一吹便散。
李弘(长太子),李贤(章怀太子),李显(中宗),李旦(睿宗)。
镜头渐渐拉近,长太子李弘微微一动,双目不忍的凝望着远处。“义阳、宣城二公主,年逾三十未嫁,实在可怜……”女皇淡淡的扫视了他一眼,眸中神色一寸寸淡了下去。
章怀太子李贤满眼悲伤,语气哀然迷惘。“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未可,四摘抱蔓归。”他在向母亲求饶,恳求母亲念在十月怀胎一场的份上,放过自己。而女皇静静地凝视着他,神色却满是冰凉,找不出分毫母子温情。——汝已非吾子,而政敌也。
唐中宗李显在父亲高宗和兄长死后,颤抖着登帝,沉默的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女皇临朝称制。画面最终缓缓定格在唐睿宗李旦的身上。身为女皇的最后一个男崽,他嘴唇哆嗦了一下,诚恳的说道。“……娘,儿子觉着李姓不好听,以后就改名叫武旦,您看怎么样?”
画面还没落下。弹幕顿了一刹,随即疯狂的刷了一串哈哈哈哈哈。
而天幕前,也有不少处于震惊或沉默中的人被创了一个趔趄。
“……这小兔崽子!!”李世民面色扭曲了一刹,一拍桌子怒吼道。
另一边。李旦缓缓露出了痛苦面具。
弹幕上嘻嘻哈哈的闹了起来。【草哈哈哈哈这么悲伤的氛围别让我笑啊救命!!】【李旦,狗腿,忒狗腿了哈哈哈哈!!】【李旦:孩子只是想保命,孩子有什么错?不就是改个姓么,又不是变个性,有什么大不了的(狗头)】
6、武周改制
……
画面上。
女皇缓慢却坚定的朝着前方迈步。路的尽头,终于浮现出了一座闪烁着金光的王座。
她渐渐加快脚步,直到慢慢奔跑起来,如一只展翅的凤鸟!!
纵然孤家寡人,纵然“瓜熟子离离”!!
我舍弃这一切,只为了坐上那权力巅峰的宝座,只为了握住天地间至尊的权柄!!不再有人能主掌我的命运,我将自己描绘我生命的色彩!!
大袖蹁跹,裙倨化作龙袍。涅盘之火熊熊燃烧,将整个画面都吞噬殆尽,继而令天地失色!!
无论世人如何评价,在那一刻,她已然成为了一个传奇。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史书承认的女皇帝。
【公元690年,武周改制,又称——武帝元年(天授元年)。】
7、【朝士流贬者甚众】
不论什么人,只要有一些迹象表明是在反对她,她就残酷的加以镇压。
为了巩固统治,她甚至不惜重用酷吏,奖励告密,动辄株连十家或数百家。
画面中。高居王座的女帝神色越来越冰凉,隐藏在暗中看不清晰。“……尔等不肯承认女主天下,便杀到尔等承认为止。”
既然踏上了这条路,就再也没有后悔可言。哪怕明知前路一片深渊,哪怕重重高山挡在面前,吾亦要凭空造出利斧,一寸寸砸出一条康庄大道!!
8、因为天下最终还是还给了李唐
早在唐玄宗李隆基出现在天幕的那一刻,也许女皇便已然心知肚明。
这说明武周只不过昙花一现,而武周女帝武则天也不过成为了李唐王朝之间的一小段插曲。
昔年,武则天称帝,效仿前朝帝王立武氏七庙,追尊先祖五代为帝,甚至儿子李旦都改姓了武。那时候,她也许真的是怀揣着无尽的决心和傲气。可朝臣们大多都表面奉承,心中却没有真的当回事。
——只要保住李唐的血脉继承人,那么武则天无论如何折腾,都只不过一场笑话。
……这分明也是狄仁杰深埋在心底的目的。可是在这一刻。在他直面女帝波澜不惊却仿佛洞察万物的目光之中,却感到喉咙有些堵塞。
……对女帝而言。朝中的文官甚至都不是最棘手的。因为只要有足够老辣的政治手段,总会有法子让这些老狐狸暂时屈服顺从。最麻烦的,是武将。
到了武则天执政时期,朝中虽然也没剩什么有名的武将了,但能打的还是有一部分的。但关键问题是,这些人压根不服气武则天。让他们听从一个女人的指挥去打仗,无异于天方夜谭,更麻烦的是武则天也不是那等放任兵权流走的皇帝。
9、科举
她广揽天下人才,气度开阔,明察善断,举凡有能者,皆不吝啬给予其大展身手的机会。于是,当时天下间许多英才贤明者竞相涌出,愿为她所用。
同时,武则天也十分重视科举制度。在她之前,唐朝的科举制度基本上就是个形式,连名字都不带糊的。而到了武则天这里,就规整许多。【……乃令试日,自糊其名……判之糊名,自此始也。】后世常说的殿试(也就是皇帝亲自面试最后一关),也是从武则天这里开创伊始的。
此外,为了选拔一批服从于自己的将帅。武则天也在文举的赛道之外开创了武举这一选拔之路(考举重、骑射等)于是。数不清的人才从天下间被拔擢出来,如雨后春笋,令天地回春。
宽阔疏朗的天堂明堂之上,女帝静静地负手凝立。四面八方,璀璨的金光汇聚成了一条条平整的大道。狄仁杰、张柬之、张仁愿、唐休璟、郭元振……
甚至于后来开元年间的顶级名臣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等等,都是在武则天时期被选拔出来的。
开元的繁盛熙攘,扎根于此,渐渐生根发芽。
此所谓。【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女帝平静的望向四方风起云涌,眉目微微含笑。
10、姑侄之于母子孰亲?
某一日。狄仁杰留殿未走。在女帝静静地处理朝政时,拱手一弯腰,叹息一声道。“……陛下,姑侄之于母子孰亲?”
武则天笔锋一顿,久久不语。
李旦悄无声息的走过来,掀开衣摆扣头。“母皇……儿臣愿随母为武姓。”
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开玩笑,母皇四五个活生生的崽呢,她是吾等亲娘,轮得着你们?!李旦:(国际友好手势)
武则天瞅了李旦和狄仁杰一眼,听不出情绪的哼了一声。挥了挥手,让他们下去了。
只此后,仍从儿子中挑选继任皇太子,并未再侧目于武家子。
跟娘姓这个神来一笔,几乎断绝了武家的狂妄想法,大喜大悲之下愣是把武承嗣给气出了一场大病,怏怏病死了。
11、还政李唐。
武则天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其实应当已经清楚这件事的结局了。但她到底是天下的皇帝。
武家子的蠢钝痴愚有目共睹,别说是做皇帝了,刨地怕是都刨不明白。
与之相比,她和李治的这几个崽哪怕在父母的强权之下声名不显,但对比武家子简直是降维打击。
她如今上了年纪,哪怕养八百个男宠,自己也生不了了。难道还能指望这些男宠给她生么?武则天叹了一声,到底是妥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