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5、第三十五章 治理 ...
遥望荡阴里,问是谁家墓。
在周平的观念里,有军就有权,在特别时期,民政都是配合军事行动的。
他不急着冲入府衙去就寇准,因为辽人对百姓残忍,但对大宋的治世能臣却是敬畏有嘉,宰相这种从学识能力都举世无双的存在用一刀结果了也太暴殄天物。而且,不管是真心惜才还是打击宋军士气,辽军都会留宰相一命,哪怕寇准绝食也未必能死得成。
驻守陜州的天雄军不过两千,指挥使已经被周平斩杀,剩下的都指挥没一个敢违抗命令。
按照士兵的说法,灾情的奏报已经送出,恐怕信使已被人在半途阻截,否则沿途绝对不会连半点风声都没听到。
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免陜州沦为孤城,没有无线通讯的时代情报就显得格外重要,说一字千金也不为过。
现代人因为掌握了科技,对蝗灾知之甚少,但对古人来说,蝗虫泛滥却是极为常见比温室效应冰川融化还要酷烈的灾难。最可怕的不是成天密云的飞虫扫荡了千顷麦田导致粮食颗粒无收并引发灾荒,而是这种灾难一旦开始,就会从北一直蔓延到江南,不断繁殖的蝗虫越来越多,只要一个村庄出现就会有十个县镇接连蒙难,危害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辽人的策略很简单,只要拖延一段时日,由着蝗虫繁衍,等到蝗灾蔓延到长江以南,大宋就会产生全国性的粮荒,到时饿殍遍地民乱四起,国库将无力支持军费。辽国只要调遣数万军队压进,不需一兵一卒就能索取千万岁币,甚至重订西北边界。
就目前被辽奸细封锁的地区来看,陜州大概是首先出现蝗灾的地方,向朝廷示警必然能挽回一定损失。
周平从军中抽出三十骑兵,从东西南三门分别出发,各自带了向朝廷求救的奏折,同时命令士兵每到一村一镇就高呼“旱极而蝗,陜州无粮”。辽人也许能阻拦一两个信使,却绝对堵不住大宋百姓的悠悠之口。
然后,他才不紧不慢地派兵包围住了知州府。
“全城戒严! ”周平冷冷地说着一条条命令,“擅自出城者,杀!为令不从者,杀!携兵抵抗者,杀! ”
事急从权,哪怕弓箭手包围知州府这样形同谋反之事,在一连串肃杀的军令之下也显得微不足道了。
宰相光明正大的工资都是每月折合人民币约二十万,寇准生活奢侈,他的府衙里蓄养了百名仆役侍从。下人们看到墙上屋顶上都是张弦待发满脸杀气的士兵,立即张皇尖叫,呼天喊地,乱成一窝粥。有喊“胡虏杀进城来”的,也有喊“天雄军造反”的。
想到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寇准穿龙袍一事,周平让人喊话:“相府奸邪横生,天雄军奉旨严办,府中人切勿为虎作伥,缴械者从轻发落。”
僵持一阵,果然有仆人看不过去寇准的张狂,陆陆续续地从府衙中走出,周平粗略地扫了一眼,其中不乏有容貌出色的歌姬舞女——显然前宰相在边陲之地过得也是风花雪月。
在士兵往府内搜查的过程中,东边忽然冒出火光,接着是“走水”“救火”之类的喧哗和慌乱。
这样声东击西的招数并不新鲜,重复了一遍刚才的命令,周平只派了一小部分人去救火,只要寇准本人不被烧了就没事。刚才围住知州府的时候,他特地留了一扇偏门,让士兵埋伏在暗处,给敌人活命的一线希望,避免在硬碰硬的过程中不小心促成宰相级别的肉票被撕的惨剧,给历史留下遗憾。
为了迷惑敌人,周平带着军队直奔府中,做出一副瓮中捉鳖的假象。等听到院外传来兵器相交的声音,周平火烧眉毛的步调忽然变得悠闲。他命人找好大夫、清理空房,准备好接待大难不死重任降至的寇相。
寇准气色果然不怎么好,却很精神,没听周平解释就劈头盖脸就训斥了他一顿:“行军逡巡迟缓,用兵急躁冒进,枉老夫委曲求全,与敌寇虚与委蛇! ”他有理由这么做,作为视名声高过生命的士大夫,不得不穿着龙袍招摇过市,试图引起朝廷的怀疑和警惕。
周平沉默以对,他能说什么?告诉前宰相满朝文武都认为他是个心胸狭隘无理取闹的糟老头吗?再说,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顶嘴是最愚蠢的行为。
又等了片刻,把守各大门的士兵过来报告:“周大人,按照您的命令看守府中下人,果然有人作乱试图逃跑。”
“寇相公您好生休养,下官去去就来。”周平连忙走了。
被押着的是个颇有颜色的女子,衣裳亮丽,罗裙鲜艳,应该是歌女之流。
“大人,家母病重,奴只是想去找大夫给她看病……求大人开恩,看在奴一份孝心上,饶过奴这一次罢! ”她哭得梨花带雨,大概在捉捕的时候弄乱了鬓发,发丝垂下搭在脸颊上,随着她啜泣的动作颤动,显得楚楚可怜。
周平飞快地扫了眼周围,包括有些士兵都露出了不忍之色。
——同/性/恋者在美人计面前总有想不到的优势。
周平语气依旧冷冷的:“你真的想让自己此生最后一句话是连你自己都不相信的谎言吗?”
那歌女一愣,含着眼泪看了周平一会儿,对方坚定的目光在告诉她的死期。
“在你们挑起我大辽内乱时,可想过有今天?周平,你来晚了……”
眼眸里的水光被死气一点点吞噬,带着泪痕的脸上挂着平静的胜利笑容。
“埋了。”
跨过细作的尸体,周平大步离去,有一点她说得对,自己的确没有多余的时间浪费在伤春悲秋上了。
被杨充广警告的时候,他从没想过形势会严峻到这种地步。
辽国居然知道了真宗在暗地里施的诡计,那场让辽国国力倒退十年的内乱,怪不得连蝗灾这种有损阴德的招数都用上了。因为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引发蝗灾的区域主要是黄土高原、河南河北等,而此时,大部分地区都在辽国境内。也就是说,辽国坐视自己南边的田地被蝗虫一扫而光,只为了酝酿更大的灾祸去祸害大宋。不得不说,只要到时用军事逼迫大宋,辽国不仅能够挽回蝗灾的损失,说不定还能从内乱的打击中恢复元气。
再加上消息是从与西夏有旧的杨充广口中得知的,周平有八成把握李贼在其中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说不定就是杨充广辜负了别人感情又劫了人家儿子才会让李德明孤注一掷卖了暗卫的消息。
——杨家将被后世传颂了那么久,难道就不能为了国家搞一回基么?
周平满腹怨怼,在这个有亡国风险的朝代当公务员实在不是什么好差事。
派禁军将陜州粮仓看守起来,又回到知州府与寇相商议对策。
坦白说,寇准并不是个好相处的长者,他性格执拗,喜欢倚老卖老,对于不同意见会硬朗还击,而遗憾的是周平虽然狡猾多变,却绝对不是随波逐流毫无己见的软骨头。
寇准惊讶地发现这官场新丁待自己虽然礼数俱全态度恭敬,但在立场上却毫不退让。
除了自己指责他散步蝗灾流言造成人心惶惶这种既成事实的策略时周平没有反驳以外,对眼下问题的措施却引起了诸多争议。
周平也意识到再拖延下去也不是办法,折中道:“城中粮食短缺,不法商人很快就会借机抬高粮价,可无视财产权益统一没收的法子必然会引发极大的不满,甚至武力冲突。而且,一开此先例,商家难免人人自危,日后商业就会受到极大的抑制。不妨以借贷的方式购买,晓以利害,立据为证,先解燃眉之急。”
寇相点头,表示可以接受,他并不怎么在意商人的问题,反而更关心灾害的防治。
“你刚才提到的举措是从何处听来的?”寇准满脸怀疑。
中华文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少之又少,古人甚至以为蝗虫是鱼卵化成的。不知灾害爆发的原因,防治就无从谈起,只能在被动地等到蝗虫泛滥的时候用火焚、泼撒硫磺的方法抗灾。
“隐约记得是一处农家,具体忘记了,”周平粗略带过,努力回忆生物课上的知识,“蝗虫将卵产在没有植物或植物稀少的滩涂荒地里,所以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就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只要在水周围种上植被,就能大大降低了蝗虫卵孵化的概率。”
寇准的表情很是失望:“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短短月内如何在旱地上种出大片树木?”他见周平叹气,不忍道:“好歹是个主意,下发到未曾受灾的各州县做个准备也好。”
一个月最恨这几天,下辈子要做男人Orz
配了中药吃肚子还是痛T T
下章预告:夫夫合璧其力断金,小赵来救火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5章 第三十五章 治理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