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战俘 ...

  •   宋都,开封。

      街道热闹如往昔,小贩们丝毫没有因为辽人南下的消息终止各自的营生。

      曹婆婆的肉饼,孙好手的馒头,鹿家的包子,李和家的板栗,皇建院前郑家的胡饼……各色小吃依旧呈现在市场里,繁华安乐的景象让知情人感慨万千。

      “这破差事,闷出个/鸟/来! ”

      守城的士兵中突然爆发出一声咒骂,他们是从建宁调来的,本以为能北上和虏人(注:对辽人的蔑称)大干一场,结果被一纸诏书留在了汴梁。

      北宋初期也打胜了不少仗,士兵们还没有养成听到马蹄声就丢兵卸甲转身逃跑的习惯,不同于朝廷力主求和的态度,中下层军官们的抗争情绪十分高昂。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乏血性的兵痞们本就因为京官们对禁军(注1)和厢军(注2)之间的差别待遇非常不满,现在到了京老爷儿们的地盘,更是激愤,顿时闹腾起来了。

      “做什么鸟/乱?! ”

      一人大喝一声,从角台快步走来,他看上去已过而立之年,皮肤黝黑,生起气来表情狰狞,像是要把捣乱的人统统从楼上推到护城河里才甘心。

      机灵点的士兵看到他那身朱红的官服,连忙行礼:“拜见大人。”

      宋朝对不同阶级的服饰颜色规定得极为严格,有“胥吏以青,庶人以白”的老传统,平民百姓只许穿黑白两色的衣服,低级官差小吏只能穿青色的,而能穿朱红色的官员,至少五品。

      “不好好巡逻,你们想要造反吗?”副指挥使周密冷冷地瞪了一圈。

      有士兵梗着脖子叫道:“我们请愿上战场!越王领我们的时候就说过男儿活着就该建功立业,瞧瞧我们的熊/样子,窝在贼/娘的被窝里不出头,这算个屁/事! ”

      周密是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脏话也能反反复复说上半个时辰不带重样的,所以在调入京师两年后反而对那一连串的‘贼’、‘屁’等词产生了违和感。

      那士兵嘴里的‘越王’,他自然认得,‘越王’是前朝的称呼了,当今圣上即位后,迁其为永兴、凤翔节度使,尊为‘雍王’。雍王名为赵元份,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弟,曾在建宁军呆过一阵,深得军心,其后虽升实贬,雍王失去了军权,只戴着中书令、节度使(注3)之类的虚衔。

      如今,辽朝大将萧挞凛率兵入侵,克祁州,进逼澶州城下。在寇相(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真宗御驾亲征,终于想起了这个被架空实权的弟弟,招为东京留守,负责都城的防务。

      周密既为五品,见识也有些不凡,他无比清楚,等圣驾回京,手握大权的雍王必定再多顶几顶高帽回去,却是一个士兵一支弓箭都带不走的。

      这些思量,他自然是不能对那些兵痞们说的,否则就得背上教唆军队犯上作乱的叛逆罪名了。

      周密板起脸训斥了几句,忽然听到有人禀告五百步有大批队伍。

      现在正是战争时期,周密心头一紧,登台望去。

      那卷滚滚的烟尘瞬间逼近了两百步。

      见周密依旧不动,旁边的士兵以为他吓傻了,凑近了问道:“大人,是不是该立刻关上城门?”

      周密不语,雕像一般站着。

      士兵着急了,推了周密一把,声音里带上了惶急和轻蔑:“大人大人,你可要镇定——”

      周密白了他一眼:“不必,是我军的人马。”

      这时,就像印证他的判断一样,紧密的马蹄声骤然止歇,漫起的尘土也渐渐消散,露出飘扬的大宋军旗。

      在一片惊叹崇敬的目光之中,周密一甩长袖,扬长而去,下意识地挺直了本来就很直的腰杆,心道:哼,真当我是一个不带头巾男子汉(注:即女子),贼配军也想爬到我脑袋上来?!

      面上不露声色地下了城墙,城门守卫已经问清了来人,道是战场里押解回京的战俘。

      富国兵贵。

      人人皆知宋兵待遇优厚,虽不及那些酸儒,却也有足量的兵饷可拿,受伤退役的由官府赡养照料。而辽军生性暴虐,不收战俘不说,连己方受伤的士兵也会给上一刀,以免受其拖累。

      这些战俘不过百余人,衣衫褴褛,遍体鞭痕,却基本没有很大的创伤。

      周密知道从澶洲到此地必死伤不少,那些重伤或残疾的多半不堪远走死在半路了。

      部队护送着俘虏进城,披着重甲的头领却留了下来,周密还在奇怪,就见他朝自己走来。

      周密从来都不擅长打官腔,让他虎着脸吓吓兵油子还可以,但对待同僚,却如同面前摆了书案一样,脑袋抽抽地疼。

      “周大人。”对方行礼。

      “杨将军。”他也回礼。刚才他已经从递过来的公文得知眼前这年轻人的名字。

      对方的眼睛往旁边瞟了瞟。

      他木然,装作不知,心里呻吟:又来了……

      对方以为他没有看明白,做了个请的姿势:“可否借一步说话?”

      周密暗咒:谁有空鸟你!

      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因为来人的番号是殿前司捧日,数一数二的禁军队伍,谁也得罪不得。

      “周大人,守城辛苦了。”

      “不苦。”

      “周大人,城中可曾生乱?”

      “不曾。”

      “周大人,可介意行个方便?”

      “不行。”

      “你连听都没有听怎么就回绝了?! ”杨充广大怒,他为杨延昭(注4)长子,甚是高傲,年纪轻轻就随父征战沙场,被真宗赏识,破格录为禁军殿前指挥使。

      北宋立国以来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立,这二人分别负责不同职务,本就互相看不顺眼。

      周密欺杨充广年轻,以为他是纨绔子弟出来混资历的,做派倨傲,实为草包一个,根本瞧他不上。

      杨充广则当周密是顽固不化冥顽不灵的老头,受其父影响,他最恨京里卖国求荣的主和派,加之年轻气盛,把京师所有官员将领士卒全当成了畏缩不出的软脚虾,语气刚开始就不怎么好了。

      现在杨充广见周密推脱,倔脾气一下子上来了。

      他本就年轻,脸带稚气,下巴圆圆的,此时被周密气得通红,无论是颜色还是形状,都算得上是‘面若桃李’了。

      只是周密这大老粗不解风情,一句话挡了回去:“不合规矩。”

      这种狐假虎威的人周密见得多了,借着祖上的荫庇作威作福,从来都不把谁看在眼里。那几句台词他背都会背了。这几天,畏惧辽兵而不顾法令妄图携家眷南逃的官员他已经遇到不少。

      接下来应该是‘你知道我父亲是谁吗’,周密暗想。

      不料杨充广道:“我是奉命行事。”这时这年轻将领的眼睛已经快要瞪出来了,要不是来之前他父亲反复告诫,他才不要给一个老匹夫好脸色!

      哟,有创意。周密略有了精神,仍然抱有怀疑:“谁的命令?”

      “雍王殿下。”杨充广冷哼。

      周密一惊,终于用认真的眼神看眼前的黄毛小子了。

      果然欺软怕硬,杨充广鄙夷周密的人品,端起架子道:“雍王府人手不足,命我寻了一个侍卫,人就在城外,只是受了点伤,需要找个偏僻的地方安置。”

      杨充广其实心里也很别扭,他是受人之托才答应护送那个辽狗俘虏的,人长什么样都没看就一路拖着马车进京了。一听说守城门的副指挥使是雍王门下的人,想着尽快摆脱手上的麻烦,就立刻找上了周密。

      周密算不上能臣清官,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孝子,他自幼丧父,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在建宁老母病重,盘缠用尽之时受过雍王恩惠,入了朝堂便被人称是出自雍王门下。

      当今圣上虽未将实权交给雍王,但吃穿用度却从未克扣,每逢佳节更是不吝赏赐,怎么会有‘人手不足’的情况?

      周密将信将疑,接过杨充广转交的书信。

      上面叙说了种种原因,周密一目十行,了然道:“原来是府里的小王爷的侍从,麻烦杨将军了。”

      杨充广不耐烦地拱手:“那人就在城外的马车里,不便与队伍一起入内。我还有要事在身,周大人请便。”说着他不顾周密的反应,径自上马离去。

      周密也不在意,想着办好雍王的差使才要紧,便让人把马车拉到自己家中。

      五品官宅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周密本来只和六旬的老母亲住在一起,就买了两个的仆人做些粗浅的活。

      看门的老刘见他回来,立刻迎上来询问。

      周密让他收拾出一间空屋,把马车里的伤患接进去,自己就先去拜见老母亲。

      周母很诧异,她深知儿子的脾性,对公事一向不马虎,今天却意外地提前回家,便以为出了什么事情。

      “没什么要紧的,娘,”周密连忙安慰道,“我把雍王府的侍卫接进来住几天,等他伤好就送回去了。”

      “恩公的侍卫怎么需要我们照顾?”周母并非无知野妇,从能孤身把儿子养大并培养成武官这一点来看就知道她并不愚昧。

      “张兄的来信说得很清楚,我军在澶州城下设伏,大败辽人,射杀了辽朝统军萧挞凛。萧某自恃骁勇,只率数十轻骑巡视,我军本可全歼虏人,却因为阵中一人悍不畏死,执刀拼杀,突破了我军的包围,硬生生把萧贼的尸体送了出去,身重数箭还拖住我军追击的脚步,”周密见母亲面露骇色,挑了轻松的内容说,“自圣上亲征一来,我军就打了不少胜仗,等张兄回来定要在京城最好的酒楼敲他一顿!亲手以伏驽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的赏赐必定不少,呵,到时候他就没有理由推脱了。”

      周密只有在母亲面前才会露出一点儿时的心性来,张环(注5)要是看到这一幕必定要怀疑此周密的真假,谁让他这位同僚总是虎着一张脸装深沉呢?

      周母问道:“接回家的那人是?”

      周密颇有感叹:“就是救萧挞凛出阵的那个卫士,审讯后才知他竟是宋人,被人诬告而拒捕,逃到辽国境内。文台(张环表字,虚构)惜才,见他不过十一岁,救萧挞凛只是为了报恩,罪不至死,就动了招揽之心。”

      “他既肯为辽人悍不畏死,怎么会改弦易辙,怕是多一件烦心事。”周母忧虑道。

      “娘你无需担心。从俘虏口中得知,萧挞凛并非礼贤下士之辈,对他呼来喝去,时常鞭笞。再者,他留下断后,抱了必死之心,现在已经还清了被萧贼收留的恩情。以他知恩图报的脾性,日后必定对我大宋忠心耿耿。”

      “但愿如此。”周母叹道。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一章 战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