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着写着感觉进度有点快,真的剧情已经走的这么快了吗?……总觉得好像忘了点什么?
……啊,忘了写攻 OTZ
中校POV确实在大纲里而且很重要,不小心忘了……还好来得及。
— 有必要解释一下中校极度稳定的情绪从何而来。除家教和性格因素之外,从小在救济中心做义工,领略过广袤的人类多样性的孩子,情绪大多很稳定(顺说虽然可能现在很少见,但文中大部分主要人物的家教都很好)。
— Honours of War:按照规矩来说,攻城时只有轰塌了城墙守军才能以Honours of War的条件投降。太早投降会被认为是作战不力,攻城方可以拒绝授予(最后一次Honours of War大概是1941年的Duke of Aosta?)。
— 战场劝降是真事。原主的行为更传奇,是两边正在交火还有第三方海上炮轰时跳出壕沟挥着帽子和佩剑劝降。因为过于勇(莽),该场面让对营一些人员终生难忘。扪心说那事比他日后孤军深入爱尔兰,两千人冲散了五千英国人猛的多。虽然颜色不合但就凭这个行为嗑疯他!
总之,长期沉浸式埋葬在时代文献中可能会被扭转过来的一个三观是:被俘不丢人,自杀丢人。
所以,某位明明是战死结果被(坑死自己的)上司在战报里写成自杀就真的……很梁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