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有女初长成 ...
-
历史总在分合中上演,从分裂都统一从统一再到分裂总是伴随着变幻诡谲的政治风云。
说起刚刚结束的那场政变啊……
紫昭顺天四十三年,紫元帝病危,朝中局势也日益紧张。以三王爷赫连中坚和丞相左尊堂为首的党派斗争日趋激烈。长孙家族有心中立,却力不从心,无论是狡诈奸滑的三王爷还是权大气粗的左丞相都想拉长孙一势下水以壮大自身势力,作为长孙家族马首的长孙微明不知愁白了多少头发。双方势均力敌,任何一方都不便得罪,紫元帝虽年老病弱,但对朝中形势一清二楚,自古党派斗争中最大的赢家往往是帝王,所以景阳侯总是避免牵连党派。然而元帝病危,太子软弱,形势逼得景阳侯似乎不得不做出选择,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长孙家啊,此时连久经官场的景阳侯也开始觉得进退两难。
某天,下朝之后例行的家族朝会上,三公子照例开溜,十三岁的长孙静澄受三哥之托,在父亲的默许下走进家族议事厅旁听。就在这里,长孙家族所有人重新认识了这位平时安静少言的大小姐,虽然只有十三岁,但她似乎是天生的政客,对于朝廷势力分布了如指掌,情势分析一针见血,让在座所有官场老手们目瞪口呆。景阳侯终于明白自己的宝贝爱女一天到晚待在他的书房里干什么了。这个小女儿自幼少言,酷爱读书,喜欢待在景阳侯的大书房里,大书房里各类书籍应有尽有,长孙静澄往往一坐一整天,她很安静,常常让人忽略了她的存在,景阳侯公事繁忙心烦意乱时,抬头看见爱女的身影心里就会一阵舒坦,所以他也不反对女儿进出自己的办公书房。有时他也会觉得奇怪,自己那一大屋子的书虽然涉猎广泛但多数是一些晦涩难懂的政治宗卷、通史鉴文啊之类的,女孩儿家爱看的闲诗散文可没有,看女儿看的那么入迷认真,到底在看些什么呢?这样想着又开始觉得愧疚,女儿爱读书做父亲的竟然忽略了她的需求,没有及时的送她一间书房跟一屋子女孩家爱看的诗书,反而让她陪自己在这一堆枯燥乏味的大书房里真是不贴心啊。于是,第二天长孙静澄就收到父亲为她设的一处宽敞书房、两个伴读侍女以及一屋子风花雪月的闲诗散文。景阳侯暗自得意自己的贴心就没有看到女儿微蹙的眉头,见女儿只是面无表情的接受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笑开一朵花的跑进他怀里甜甜的叫“爹爹”,这让他郁闷了很久,偷偷埋怨女儿不贴心。长孙静澄有了自己的书房后就不在进出大书房,只是在征得父亲同意后遣两个侍女趁景阳侯不在时进出大书房拿书借阅,自己待在她住的紫寒院里读书下棋难得出门一步,景阳侯发现难得见女儿一面后就开始后悔自己的贴心之举。直到在朝会中见识到女儿惊人的政治天赋,景阳侯才意识到自己一点儿都不了解自己的女儿。十三豆蔻年华,别人家的女孩儿在干些什么呢?伤伤春,悲悲秋,弹弹琴,写写诗,满怀的风花雪月,而他的女儿却安静沉稳不张扬,小小年纪就知道掩藏自己的势力伺机而动,这才是她真正可怕的。那次朝会以后,长孙父兄开始有意让她参与朝政。面对党争长孙静渊建议父兄低调示弱,明哲保身。三王爷与左丞相都明白长孙势力的重要性,极力拉拢,威胁利诱,咄咄逼人,长孙静澄出谋划策,充分利用各方势力化解危机,助父兄在赫连派与□□势力中周旋抗衡。景阳侯不介意长孙静澄的女儿身份果断放权给她,将长孙家族的情报势力“天鹰”交给她全权处理,族中其他成员也见识到这位少女的厉害完全没有异议,反而开始不自觉的为她马首是瞻。
一年后,紫元帝驾崩,昭帝即位,改号应天。先帝驾崩前托孤于大臣朱行诺,无奈新帝软弱无能直追当年的刘阿斗,帝王一势渐显落败。三王爷与左丞相之争已臻白热化,双方对峙让空气中充满了火花,局势紧张的一点就着。
同年五月,三王爷出人意料,以“欲反”之名夺了镇守西南的慕延琛将军的兵权,慕延琛及家人全部被打入天牢,家产全部充公,这位本是局外人的镇西大将军成了这场政变的第一个牺牲品。此时的长孙家族陷入恐慌,大战迫在眉睫,只有长孙一势孤立无援,谁会保证下一个牺牲者不是自己呢,有人开始埋怨当初不该选择中立,一时间怨声四起。景阳侯也心中无底,开始焦虑担心,不觉把目光投向女儿,却见长孙静澄仍是安静的下棋不语。
五月十八日,长孙静澄终于走出紫寒院,然后以长孙四公子之名分别拜访了三王爷与左丞相。三王爷与左丞相热情款待,谁也不知长孙四公子与他们谈了什么。
五月十九日,左丞相发动政变,企图控制新帝执政,然而三王爷魔高一丈,早已布下圈套等君入瓮,左丞相政变失败,落草为寇。三王爷以辅政为名独揽朝纲,挟天子以令诸侯,从此开始了长达半年的血腥屠杀。长孙家族奇迹般躲过这场政治风暴丝毫无损,十四岁的长孙四公子一战成名,名动天下。
然而对于这位四公子人们却知之甚少,更别说是见面了,传闻这位四公子体弱多病,常年卧床不起,人们恍然大悟:怪不得之前都没听说过长孙家还有位四公子,原来是隐居不出啊。
这场铲除异己的屠杀一直持续到应天二年的春天,三王爷的高压政策让每个人噤若寒蝉。不久前,三王爷下令将牢中的慕延琛押京问斩,家人全部充入官奴流放,这终于让三朝元老朱行诺忍无可忍,早朝时称病不出,无声抗议,让好多人都替他捏一把汗。长孙一族自政变以后更加低调谨慎,下朝之后景阳侯忙就叫了儿子往紫寒院奔来。
“澄澄啊,乖女儿……”景阳侯人未到声先到,扑上前就要抱住端坐在桌前的女儿。却被身后的二儿子一把拉住
“不要,爹爹,小妹正在解棋呢,先别打扰她啦”
一边的慕青也竖着食指轻嘘一声,要他们安静。景阳侯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女儿正轻锁着眉头专注的看着桌上的一盘棋。看着女儿恬静的姿态,他急躁的心也安静下了。
二公子长孙静川凝目看向棋盘,一阵动容。这是他前不久给小妹搜集来的十三玲珑局的最后一局,这十三玲珑局一局扣一局,必须逐步解开才能前进,同时各局之间环环相扣,错一步就会步步错,至今能解开的也就那么几个人,还是在钻研了一辈子,花白了一头黑发才解开的,他记得他是三个月前才把棋谱交给小妹的…..
慕青忽然兴奋地大叫,原来长孙静澄一子落下已破开棋局,黑子迅速撤离,让白子占领。
“哈哈,小姐这一局也解开了吗?真厉害!什么天下第一棋局,还不是被小姐三五下解开!”
长孙静川有些难为情,因为说这是天下第一棋局的就是他。
长孙静澄看了二哥一眼笑道:“我解了三个月才解开,不是三五下解开的。这十三棋局中设局环环相扣,费了我不少心思,说是天下第一棋局并不为过。”
慕青还待再说,看小姐投来一记警告,就吐了吐舌,乖乖的闭嘴干活。
长孙静澄淡淡一笑,对父兄道:“爹爹,二哥,久等了”
景阳侯看着女儿就差两眼泪汪汪“澄澄,乖女儿啊…….”
连长孙静川都觉得受不了这样的爹爹,长孙静澄却面容沉静。
慕青收拾了桌子,摆了茶具座椅,长孙静澄笑道:“爹爹,二哥,请坐。”
有风吹过,护花铃又开始叮咚作响,长孙静澄坐在那里却让一切显得安静。
刚要展开正题,却听慕青大叫“等一下。”
众人抬头,看见已离开的慕青又过来,身后跟着一个手端瓷盅的蓝衣丫头
“侯爷,二公子,请等一下。问蓝刚熬了姜汤,小姐在冷风里吹了一上午,要趁热喝,侯爷跟二公子也一块儿喝点吧。”
面部有些冷清的蓝衣丫头放下瓷盅,手脚利落的为众人斟汤,又无言的端到长孙静澄的面前。
长孙静澄叹口气无奈接过,对有些愣父兄道:“爹爹,二哥,也一起喝点儿吧。”
亲眼看见长孙静澄喝下那碗姜汤,两个丫头才收拾退下。二公子微笑看着,景阳侯却低声嘟囔:“怎么有这么聒噪的丫头啊”
送走两个管家婆丫头,长孙静澄看向父兄,道:“好了,开始吧。”
二公子劈头就问:“对慕将军之事,小妹如何看?”
长孙静澄微愣:“慕将军被问斩吗?慕将军虽不是□□一党,但他掌权西南,距离京都很近,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三王爷夺他兵权,这些我之前我都想到过,倒是没想到三王爷会真的杀他。”
二公子道:“会不会是在以儆效尤呢?”
长孙静澄摇头,缓声道:“或许有一点,但我总觉得还有其他什么原因。目前,西北方是大哥在镇守,东南一片也是静云族兄的势力,一南一北,三王爷暂时应不会妄动,而且西北外患再起,还需要依仗大哥,三王爷自兵变以后大肆剪除异己,□□党羽垂死挣扎,他的势力也耗损不少,更不会贸然行动。”说道这里,她微微侧头思索,又道:“他一定还有别的什么原因。”
二公子吐一口气道:“慕将军的势力也不容小觑,朝中很多他忠心耿耿的旧部,连朱大人都为他称病不出,三王爷杀他是一招险棋啊”
长孙静澄抬手轻压住眉心,摇摇头道:“我想不出三王爷会有什么原因,爹爹觉得呢”
景阳侯一直没有说话,这时开口道:“我也觉得蹊跷,或许就是因为他不容小觑吧。照形势看三王爷暂时不会对长孙家有所举动,但这样一来我们长孙家就成了他眼中的最大的一颗钉了,要拔除也时早晚的事。”
长孙静澄拿起白瓷如玉的茶碗浅啜一口,端在手上却不放下。她转头看着亭外的天空,轻声道:“我们也不会乖乖等他拔的。”
又起风了,亭外一树桃花被吹得零落满地,护花铃叮叮咚咚响的厉害。二公子视线从小妹身上转向天空,心想:又要变天吗?
景阳侯却一直看着女儿,脸上笑意渐渐隐去。心想:如若她是个男子,那会是什么样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