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末 ...

  •   长乐宫内那场看似寻常的请安,如同一块巨石投入看似平静的深潭,激起的暗涌在皇宫内外悄然扩散。
      楚栀那番“无心之言”,像一根毒刺,精准地扎进了太后与太子之间最脆弱的信任纽带。
      翌日,便有风声从宫中传出,太后以“关心边军将士”为由,绕过兵部,直接派遣了内廷监的几名心腹太监,带着一批御寒物资,“犒劳”北境边军。明眼人都知道,犒劳是假,查探虚实才是真。
      与此同时,几道来自慈宁宫的密旨,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京城,直奔北境及其周边州府。太后的触角,开始全力运转,目标直指太子一系可能存在的瞒报与贪渎。
      太子楚桓这几日则是焦头烂额。他先是紧急召见了兵部尚书李贽,在东宫书房内,压抑的咆哮声甚至隐隐传到了门外。
      “……废物!连后院那些女人的嘴都管不住!如今闹到祖母那里,你让孤如何自处?!”
      李贽额上冷汗涔涔,跪伏在地:“殿下息怒!是臣治家不严,臣罪该万死!只是……只是凝华公主她……她平日从不过问这些,怎会突然……”
      “那个蠢货!”太子咬牙切齿,他至今仍不相信楚栀是有意为之,只当是巧合下的倒霉催,“定是不知道从哪个长舌妇那里听了一耳朵,跑到父王面前卖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话虽如此,太后的调查却让他如坐针毡。北境的情况,他比谁都清楚。今岁寒潮凶猛,户部拨付的冬衣粮草本就不足,加之层层克扣,送到边军手中的十不存五。冻伤、逃亡甚至小规模的营啸都已发生,全靠强力弹压和封锁消息才勉强维持住表面平静。若被太后的人查到实情……
      “立刻给北边传信!”太子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让他们把所有痕迹都给孤抹干净!该闭嘴的人,永远闭上嘴!再准备一批厚实的衣物和药材,快马加鞭送过去,就说是兵部体恤边军,特调的补给!务必赶在太后的人抵达之前!”
      “是!臣遵旨!”李贽连滚爬爬地退下,心中一片冰凉。他知道,这不仅是丢官罢职的风险,更是抄家灭族的大祸。
      一时间,京城与北境之间的官道上,信使往来如织,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
      而这一切风波的“始作俑者”凝华公主,此刻却正悠哉游哉地在她的琉璃阁三楼雅室内,听着青黛汇报最新的进展。
      “太后的人已经出发了,走的是官道,速度不算快。太子那边,昨夜有八百里加急的信使出城,往北去了,同时还有十几辆满载物资的大车,打着兵部的旗号,也从北门走了。”青黛低声道。
      楚栀慢条斯理地拨弄着香炉里苏芷柔暗中命人送来的上好沉香,唇角噙着一丝了然的笑意。
      “看来,我们的太子哥哥,是急着去擦屁股了。”她语气轻慢,带着嘲讽,“可惜啊,有些痕迹,一旦留下,就不是那么容易能抹去的。”
      “殿下,我们是否需要做些什么?”青黛问道。她如今对公主的手段已是心悦诚服。
      “我们?”楚栀轻笑一声,端起手边的琉璃盏,抿了一口温热的蜜水,“我们当然是看戏。顺便……给太后娘娘的人,指条‘明路’。”
      她放下琉璃盏,指尖在桌上轻轻划动:“赵夫人那边,不能再等了。想办法,让太后的人,‘偶然’得知赵夫人的存在,以及她回京的‘真实’原因。记住,要做得自然,像是他们自己查到的。”
      “奴婢明白。”青黛心领神会。借刀杀人,公主这招使得炉火纯青。
      “还有,”楚栀目光投向窗外熙攘的街市,“苏小姐那边,有什么动静?”
      “苏小姐回京后深居简出,只与几位清流家的女眷有过往来,谈论的也多是诗词书画。不过……奴婢发现,近来有几家素以耿直敢言著称的御史家中,似乎对北境军务也格外关注起来。”
      清流御史……楚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苏芷柔的动作比她想象的还要快,还要精准。不动声色之间,已然在舆论上埋下了伏笔。一旦太后的调查取得实证,这些御史的奏章,便会成为压垮太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步暗棋,走得妙极。
      “不必与她接触,静观其变即可。”楚栀吩咐道。与聪明人合作,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默契,过犹不及。
      又过了几日,一个看似平常的午后,楚栀正在公主府的花园里,指挥着侍女们采摘最新鲜的花瓣,准备制作新的胭脂,嘴里还抱怨着宫中所赐的胭脂颜色不够娇艳。
      突然,府门外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管事太监连滚爬爬地跑进来,脸色煞白,声音都在发抖:“殿……殿下!不好了!太后娘娘派人围了府邸!说是……说是要搜查!”
      花园内的侍女们顿时吓得花容失色,乱作一团。
      楚栀手中的琉璃碗“啪”地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鲜艳的花瓣混着汁液溅在她的裙摆上。她脸上瞬间褪去血色,写满了惊慌与难以置信,声音尖利:“搜……搜查?为什么?本宫犯了什么错?!祖母为何要如此对我?!”
      她表现得完全像一个被无端惊吓、又委屈又害怕的娇纵公主。
      话音未落,一队身着玄甲、气息冷肃的宫廷侍卫已然闯了进来,为首的是太后身边一位姓钱的老嬷嬷,面色冷峻,眼神如鹰隼般扫过全场。
      “公主殿下恕罪。”钱嬷嬷嘴上说着恕罪,语气却毫无敬意,只是例行公事般地福了福身,“奉太后娘娘懿旨,搜查公主府上下。还请殿下行个方便,莫要让老奴等为难。”
      “搜查?搜什么?!”楚栀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又惊又怒,“本宫这里能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你们这是污蔑!是欺负本宫!”
      钱嬷嬷根本不理会她的叫嚷,一挥手,冷喝道:“搜!仔细地搜!任何角落都不能放过!”
      侍卫们立刻分散开来,如狼似虎地冲入殿阁楼宇,翻箱倒柜之声不绝于耳。侍女太监们被驱赶到一处,瑟瑟发抖。
      楚栀站在原地,身体微微颤抖,眼圈泛红,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要告诉父王”、“祖母不能这样”之类的话。
      然而,在她低垂的眼帘下,眸光却是一片冷静。
      太后的反应,比她预想的还要快,还要直接。这突如其来的搜查,与其说是针对她,不如说是一种警告和试探。太后在怀疑,她那日的“无心之言”,是否真的只是无心?她这个看似荒唐的孙女,背后是否藏着别的势力?
      搜查的重点,必然是书信、账册以及任何可能与外界势力勾结的证据。
      可惜,真正的核心,那些用特殊符号记录的“花样子册子”,早已被青黛藏在只有她们两人知道的隐秘之处。而琉璃阁的账目,明面上干干净净,甚至故意做得有些混乱,完全符合一个“只管花钱不管账”的荒唐公主形象。
      果然,侍卫们翻检了半天,除了找到更多奢华无度的珠宝首饰、华服美裳,以及一些不堪入目的艳情话本之外,一无所获。
      钱嬷嬷的脸色越来越沉。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捧着一个不起眼的小木匣,从楚栀书房的多宝阁暗格里走了出来:“嬷嬷,发现此物,藏得极为隐蔽。”
      钱嬷嬷眼神一厉,立刻接过木匣打开。
      楚栀的心也微微提了起来。那里面是什么?她不记得在那里藏了东西。
      匣子打开,里面并非书信账册,而是几件略显陈旧的孩童玩具——一个褪色的布老虎,一个磨花了边的拨浪鼓,还有一支小小的、粗糙的玉笛。
      钱嬷嬷愣了一下,拿起那支玉笛,发现笛身内侧刻着几个小字:爱女栀儿周岁礼,父澜。
      这是皇帝在楚栀周岁时赐下的礼物。
      楚栀也适时地看到了那些玩具,她先是一怔,随即“哇”地一声哭了出来,这次倒是带了几分真情实感,冲过去一把抢过木匣抱在怀里,哭得梨花带雨,委屈至极:
      “这是……这是父王送给本宫的……你们连这个都要抢吗?!祖母……祖母到底要做什么?!难道凝华在祖母眼里,就如此不堪吗?!”
      她哭得情真意切,仿佛一个被至亲长辈无情伤害的孩子。
      钱嬷嬷看着那几件普通的玩具,又看着哭得几乎喘不上气的公主,紧绷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一些,眼中甚至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她挥了挥手,让侍卫们停止搜查。
      “殿下恕罪,老奴也是奉命行事。”钱嬷嬷的语气缓和了不少,“既然府中并无违禁之物,老奴这便回宫向太后娘娘复命。打扰殿下了。”
      说完,她带着侍卫,如来时一般迅速地退走了。
      公主府的大门重新关上,留下一片狼藉和惊魂未定的仆役。
      青黛连忙上前扶住仍在低声啜泣的楚栀,心疼地用帕子为她擦拭眼泪。
      楚栀靠在青黛身上,肩膀微微抽动,然而,在无人看见的角度,她的嘴角却极轻微地勾起了一抹冰冷的弧度。
      搜查一无所获,反而坐实了她“心思单纯”、“眷恋父爱”的形象。太后心中的疑虑,应该可以打消大半了。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一场风波,她彻底从这场北境漩涡的“引子”,变成了“受害者”。无论太后和太子接下来斗得如何你死我活,都不会有人再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她这个“无辜”的公主身上。
      她成功地把自己摘了出来,再次隐入了暗处。
      “收拾一下吧。”楚栀止住了哭泣,声音还带着一丝鼻音,但眼神已然恢复了清明,“另外,给本宫更衣,本宫要进宫……向父王,‘诉苦’。”
      这出戏,还没唱完。
      她得让所有人都知道,她凝华公主,受了天大的委屈。而这委屈,总得有人来付出代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