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认识段成式 ...
-
了解一本书可以去先了解一下什么人写的,为什么写这本书。
而认识一个人首先要知道这个人叫什么,哪里的,家里几口人,喜欢什么?什么学历,做什么工作,干过什么……
知道了这些,也就对这个有了基本认识,往后跟别人聊到他的话,你也能说出个一二三。
当然,认识古人就需要多了解一点,这个人对历史有过什么影响,或者这个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怎样的一笔。
史家之笔不载无名之辈,只有这个人影响了历史,或者身上有闪光点、特殊之处,才会被记载史书流传后世千年。
段成式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志怪小说家、诗人。出生于公元803年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卒于863年唐懿宗咸通四年,享年60岁,期间历经九位皇帝。
他写的《酉阳杂俎》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涵盖仙佛鬼怪、人事、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诸多奇闻异事。记载了大量荒诞不经,怪异猎奇却又妙趣横生的故事,其文学性和艺术性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我们先来看看段成式都有过哪些名字以及这些名字都有什么含义。
老段本名段成式,字柯古,也有文献中称呼他为段柯古。
“式”与“柯”在汉语中都有法的意思,道法自然,法有效仿的含义,柯古连起来有效仿于古的意味,我猜他名字和字都是他爹取的,这是从他前三十年的人生经历推测出来的。
唐朝时期,男子18到20岁行冠礼取字,这个年纪取的字一般不是有长辈的期望便是含有此人的个人色彩。
他的字,大概率是因为爱好古文化也包含长辈期望两者兼有,而取出来的字。
老段流传后世最有名的就是酉阳杂俎,所以又被成为酉阳先生。
传说秦朝的时候有人在一个叫小酉山的地方藏书千卷,因此小酉山被视为文化典籍汇聚之地。
但毕竟是传说,所谓的千卷藏书也没见过,真的假的也不知道。不过,段成式一生搏学多才,人生阅历极为丰富,单一本《酉阳杂俎》便可看出。
有猜测说酉阳二字中的酉是比拟小酉山的藏书丰富,我赞同这个说法。如果酉是在说藏书丰富,那阳就是在说可见的丰富。某一个时刻我突然灵光一闪,想到老段或许是用这个名字来吸引人阅读,告诉大家,此书之丰富。
就好像在说,这本书这本书内容丰富可比小酉山,它那里千卷藏书看不见,我这本书可是明晃晃的记载了我所经历过的见闻!
哈哈,笔者内心戏略多,大家读过以后能够莞尔一笑便好,别太认真,也别喷我。
毕竟老段做古千年,你又怎么能否认我没有猜对呢?当然,你也可以说我有没有见过老段,怎么会觉得就对了呢?
这就像庄子和惠子的子非鱼,大家随喜随心就好。
老段晚年在朝廷当太常寺少卿,是个挺有份量的官位,所以也可称呼做段太常。
这种称呼也就在他当官的时候叫的比较多,后世估计也基本不会这么叫,咱就了解一下就行了。
就说说他这个官位吧,古代官场卷生卷死,没点真本事去混中央机构就是有大后台也早被文人儒士喷死了。
太常寺是唐朝的重要机构之一,这个地方主要负责国家的礼仪、祭祀、乐舞、医药等事务。
咱现代人一看这什么礼仪、祭祀呀乐舞呀可能就会觉得这些东西怎会重要,也就医药看起来重要。
可别这么认为,这些东西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可是很重要的,皇帝祭天,皇室人死了怎么埋,天文历法怎么定制,这些都是太常寺在管。
这里的官员能进来,可见学识渊博,不仅要精通天文历法,还要对礼仪祭祀这项传承久远的文化熟悉,少不得还需要能掐会算。
唉唉,最后一句我猜的啊!看官随意看看,别较真吼。
老段在的这个位置属于从四品的太常寺少卿,可以直接参与政事抉择,平时也能接触到大量皇家藏书和文化典籍。
这样看,有足够高的眼光,能站在高的地方看到不少东西,还有图书馆供他阅览,他写出的东西绝对可以配得上酉阳二字。
到这里了就顺便提一提杂俎的意思,杂就不用多说了,就是多的意思,乱七八糟一大堆。俎就是砧板,原指古代祭祀时盛放祭品的礼器。
一个杂乱繁多,一个庄重严格,两者结合一起,可以理解为繁杂的东西经过了郑重的编纂。
除了这几个称呼,老段还组了一个男团,团队名称叫《三十六体》,初听是不是有点懵,不了解这个组合的人对这名字摸不着头脑,别急听我道来。
此团由三人组成,其余两人也大家都很熟悉,就是李商隐、温庭筠。
这三人在当时喜欢骈文,对六朝骈文研究很深,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他的字了,柯古柯古,法古嘛,定是有这个因素在里面。
有记载说三人皆是好友,感情亲厚,把六朝骈文和唐骈文采其所长,熔于一炉,形成了一个特别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骈文流派,引领了当时创作风气重回古风。
因三人家族排行皆十六,所以也叫他三人位三十六,他们创作的特殊文体又被称为“三十六体”。
三十六体属于晚唐时期的一种流行文体,带有唯美主义的倾向,有兴趣的亲自行搜索,我在这里就不提了,因为我也没看过。
说了这么多再来看看他的家庭背景。
段成式是山东人淄博人,其六世祖段志玄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父亲段文昌官至宰相,母亲则是中唐名相武元衡之女,妥妥的出身士族。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影响,父母尤为重要。
先来看看他爹段文昌,根据记载,段文昌年轻的时候很有才华,最初给西川节度使韦皋做幕僚,后来得罪人被贬,结果人凭借才华又得到重用。
你说说,被贬了,因才华又得到重用,一般的才华能得到重用吗?估计不能。
段文昌写过不少东西,可惜比他儿子失传的还多,只剩《全唐诗》收录的四首,分别是《享太庙乐章》《题武担寺西台》《晚夏登张仪楼呈院中诸公》《还别业寻龙华山寺广宣上人》。
此人在受唐宪宗重用时,曾因为直言进谏被贬,后来不久官复原职,一生辗转多地做官,在文宗时期拜相,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大和九年(835年)病逝于长安,追赠太尉,谥号忠懿。
老段有这么牛的爹小时候的教育肯定良好,再加上前三十三年一直跟着他爸到处任职,去过不少地方,年纪轻轻就积攒了许多阅历,这种经历也是很厉害了。
再看他娘,武元衡之女,武元衡是谁,唐代中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人。
他的家族背景是非常显赫的,看他的姓氏是不是就联想到了武则天?没错,他是武则天的曾侄孙,唐宪宗时期官至宰相。
史料记载其人以刚正不阿著称,后因力主削藩,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刺客暗杀,成为中唐重大政治事件。
武元衡本人文学造诣极高,《全唐诗》里有他的作品,有兴趣的亲可以去看看。
这样的家族教养出来的姑娘就是个草包估计也不会太差,可惜这姑娘的历史记载太少了。
家学渊源,还有才华,人生阅历广博,还有图书馆能查阅资料,写出来的书定是很有意思的。
老段的作品不知道失传了多少,留下的著作不多,这本《酉阳杂俎》是历史价值最高的,历史上对此书的评价挺多,给大家看看都有什么评价。
《新唐书·艺文志》把这本书手录归入“小说家类”,可见是认可这本书的价值。
明代的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称其“志怪之书,自《搜神》而下,未有如《酉阳杂俎》之富者”,可见也是很欣赏。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酉阳杂俎》“虽多涉神怪,然其文笔缛丽,叙事宛转,实开后世传奇小说之先河。”这评价是真高。
此书使得现代人研究唐朝的志怪、传奇、博物、民俗、宗教、历史轶事等多个领域有更深的了解,在文学史、民俗学和文献学等领域贡献很大。
当然,因为是志怪小说,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虚实不定,所以有很大争议。
还有很多不好的评价,比如朱熹觉得不合儒家正统,杨慎觉得太乱,四库全书说它荒诞,纪晓岚反而在自己的作品中有过借鉴。
是非功过一言难尽,斯人逝去久远,空遗著作供后来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