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热烈》 ...
-
我很喜欢《热烈》,我刷了很多遍这个电影。
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毋庸置疑,它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力量,但是不知不觉中,它似乎也成了绊住我的一种桎梏。
其实也不只是《热烈》,这些年我看过的很多好的有力量的故事都一样,他们一边滋养我,一边也困住我。
我对于写一个好的故事是有执念的,我要从哪里开始讲这种执念呢?
大概要从喜欢上电影到需要电影的转变说起。
我很早开始看电影,喜欢电影,喜欢深度解读电影。但是,这种喜欢不是真正的喜欢,是一种虚荣。我试图把电影当作一个工具,用来衡量我的学识与审美。那个时候,我不曾真正思考过电影于我而言的意义,因为那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影的作用,它得是一种优质的谈资,在我和别人聊天的时候,适时地出现,成为构成我的一部分,被对方看见。
内涵,审美,学识,我伸手向电影讨要这些,以便于更快的编织一席华美的袍子裹身。
我并没有真正的喜欢电影,我只是在满足我的虚荣心。
后来我的人生有过一段黑暗的日子,我几乎以为我要见不到光了。那是没有人知道的日子,我已经半个身子挂在悬崖边。也是这个时候,电影无意中成了照进绝望里的唯一的一道光亮。
我开始走出去,走到电影院,开始沉浸在电影里,短短两个小时里,我好像可以抛开一切,我只是我自己。
我喜欢上那种感觉,即便我坐在黑暗里,但是往前看,透过幕布,我能看到光,能看到一个新的、美好的世界。所以我也意识到,即便坐在人生的黑暗里,只要往前看,只要足够坚持、坚定,我也一定能看见人生的光亮。
听过一个说法是,人在判断自己是不是能把一件事当作“人生目标”来奋斗时,可以看这件事有没有给过你触动。
如果按照这个说法,写一个好的故事,让它被搬上荧幕成为画面,这就是我的人生目标。
因为我无数次被电影与故事触动。
无数次。
就是那一场场电影,一个个故事,拉了我一把,把我从陡峭的悬崖边带到了平缓的大地中央。我脚踩实地,不再担心踏空,不再害怕生命里的黑暗,我知道不远处一定有光,只要再坚持一下就好。
我开始需要电影。是的,是需要而不是喜欢。
需要是金鱼的水,种子的阳光,是海面的灯塔,是生命的开关。
是不能没有。
慢慢的,我一点一点从阴湿的沼泽里爬出来。
好的电影是一场盛大的证实,它告诉你,世界可以是这样的,也可以是那样的。骨感的现实里能容纳丰满的理想,自私也能容得下美好,温情和冷漠并不一定相悖。世界从来不单一,它复杂而矛盾,但电影会告诉你,在这样的纷扰里如何做你自己。
它滋养我,给我力量与信念,让我尝试思考自己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联系,重塑我的观念,也重塑我的生活。
我被治愈了,从悬崖边全身而退。但我知道,那里还有很多人。
于是,我希望我也能成为电影的一部分,希望能拉回来一些人,就像当初我被拉回来那样。
这是一种共情,也是感恩。
如果,我写出来的故事能够治愈修补别人,能给别人带去重新开始的力量,我会先觉得踏实,然后再是开心。
我信因果的,被治愈是因,治愈他人是果,一个良性的循环,不能只有因,没有果。因为人生不止一次会走到悬崖边,而电影也未见得次次都把我拉到平地上。我当然也希望,下一次走到悬崖边的时候,也能被再拉一把。所以,享有“因”的同时,我也不想吝啬给出“果”。
如果非要说起写一个好的故事的初心,是感恩,也是祈祷,祈祷今后再走到悬崖边时,总能有点什么东西能挂住我,不让我踏空。
所以,“写一个好的故事”成为我做一切的准则。我尝试拒绝内耗,让自己拥有好的状态;尝试规律的作息,让生活节奏回归可控的秩序;我读书、写作、思考,我旅行、独处、也和人交谈;我努力打开自己,鼓励自己变得勇敢,鼓励自己多体验,别害怕出错;我让自己保持真诚、独立、清醒、自在;我允许一切路过我,流经我;我让我自己,做我自己。
一切都在循序渐进,我的生活在变好,我也是。努力生活的同时也在蓄力,在等待,等待那个契机。
我知道很多的事情讲机缘,需要时机,需要心态。我知道我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把手头能做的做好,然后等待。
没有人告诉我要等多久,也没有人告诉我一定等得到结果,因为谁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只有到了那一天才能揭晓。
可是人就是贪婪的。
我一边告诉自己不能着急,一边却着再想快一点,再多一点。
日复一日,我始终写不出好的故事,哪怕是现阶段我觉得算好的故事也可以。
但是,没有。
我越想写好,我越写不好。我越想流畅的书写,就越是需要绞尽脑汁的编。可写作,本当是流淌,是记录,而非挤压与编造。更要命的是,我开始抗拒去看别的好故事和电影,因为我会嫉妒。不再是欣赏的态度,而是抱着嫉妒与痛恨。
恨别人写得这么好,恨自己写不好。
一切都在失衡,灯塔与囚笼只一线之隔,指引与桎梏仅一念之差。
我能感应到自己的问题,也大概知道问题出在哪。
因为我写故事的初心不再纯粹,当初的感恩与祈祷之心在日复一日的等待里渐渐蒙尘。我开始向故事索取,希望它带给我自由与认可。像《热烈》中丁雷说的那样:
问它要名要利要生活。
是的,我竟然在问它要生活。恍然间,我好像又走到一个悬崖边。
从小到大,不忘初心,这句话被挂在嘴上不知道讲了几百次,但直到此时,我才终于开始懂得这句话。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次的悬崖边,我学会了自己悬崖勒马。但也有可能,如上所说,这是我不吝啬给出的“果”幻化而成的“因”。
早说过的,万事万物,互为因果。
我在学着调整自己的心态,学着回到最开始那样纯粹一点,慢一点,稳一点。我依旧想写一个好的故事,然后看着它被搬上荧幕,依旧希望它能治愈一些人。
如果有那一天,我想我会为此开心,为此流泪;而今天,我只需要要为此蛰伏,为此努力。
也许,好的故事真的远不止由简单的文字或者画面构成,它包含一部分创作者的基底。与相由心生同理,故事的好不仅取决于创作者写得好,也取决于创作者的内核与灵魂。
作品即人,创作者够“好”,故事才能“好”。
我没有向任何一个人提过这件事,一个是没做到的事不喜欢跟人提,别人未必能懂想懂,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这是我自己的功课,他人的宽慰没有用,我只有自己去攻克。
往常其实也会有这样的“失衡”,我都能及时调整过来。只不过这一次,稍微有点严重,所以想写下来看会不会好一点。但我并没有因此放弃我的目标,我依旧要写出一个我认为足够好的故事。我接受这些心态失衡的时刻,这都正常,他们都是我达成目标之前必须经历的阶段。我不怕,也不会羞愧于此,讲出来就好了。这些贪念与不堪都是我生命里的一部分,是一个课题,如同写好一个故事一样,都是一个课题。
我相信我都解决好,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我不会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