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我本芬芳》&《秋园》 ...

  •   我始终没有办法共情在婚姻中饱受苦难的女人。

      就像书里的惠才与秋园,我能感同深受她们的无助与绝望,但我始终无法共情她们作为人的个体。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即便是一段好的婚姻也是喜忧参半的。你享有婚姻带来依靠的同时,你也必须为这个家庭创造依靠。所以作为个体的时间、精力以及情绪都是会被挤占的。

      但是,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妥协,选择婚姻的这个决定是你自己做的。人总不能既要有要,总归是选择这,失去那。你既希望婚姻给你安稳,又想要自由的无痛的生活,哪有那么好的事。

      即便是恩爱的夫妻,即便是经济无忧的家庭,你总归夫妻的身份摆在这,你肯定是有所放弃的。

      我特别无法理解的是,结婚、成家、生孩子,你作为当事人同意了的决定,为什么要在不如意的时候,把自己的不快乐怪罪到别人身上。

      怪对方不体贴自己,怪孩子牵绊自己。

      难道你在做决定之前你没考虑过这些吗?

      所以说实话,这两本书看得我乳腺结节。即便是,它尽量客观的呈现了女性在婚姻当中的难处,但是,我依旧无法认可“在婚姻里期待既要又要”这一点。你可以选择忍,那意味着你需要寄生于这段关系,那你就不要抱怨这些不如意;你可以选择不忍,那你就咬紧牙关走出去。安稳和自由都需要代价。或者说,这世界上的所有选择,都有代价。

      今年我看了不少关于婚姻的书籍和电影,绝大多数的作品都在呈现“苦难”与“不容易”,像是一部忏悔集一样,通篇的基调都是围绕着“悔不当初”来开展。我想说这样的作品,我不知道它们存在的意义除了告诉那些没有步入婚姻的人关于婚姻的真相,还能有什么?

      鼓吹女性在一段憋屈的关系里的忍耐程度?盖棺定论的时候,旁人评价的一句“真不容易”?

      然后呢?

      这种类型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作者释放情绪的一个出口。它对作者本身的意义是巨大的,是一场关乎她自己的和解。但是它对读者的作用并没有那么显著。看了之后只有愤怒,我根本不会觉得故事里的女主人是伟大的。她只是基于她的选择和身份,做了她该做的,这为什么要用伟大来称赞。

      “伟大”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高台,它将女性高高架起,把你推到一个退无可退的道德境地,然后逼迫你去做一些委屈自己成就他人的事。我希望女性能够在婚姻或者任何的关系里面跳出“伟大”的道德圈地。你努力养孩子,你做这件事,是出于你的选择和责任,仅仅只是你想要这样做而已,不是因为被“伟大”这种道德所裹挟。

      我更希望创作者在创作故事的时候,可以避免这种“伟大叙事”和“痛苦叙事”。这种错误的叙事已经泛滥成灾,让很多未婚的人丧失了对婚姻的正确看法,也让很多已婚的人深陷道德的牢笼。

      有太多的人告诉女孩们婚姻里的苦难,但是很少有人告诉女孩们要怎么做,该怎么做。希望有关婚姻和家庭话题的艺术创造能够真真的脚踏实地,直接准确具体的告诉女孩们——你,可以这样做。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