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六月的天 ...
-
六月的最后一天,久违的迎来了蓝天白云。
摇曳的香樟和翻涌的白云,总能唤起我对儿时暑期的记忆。那时在农村老家,总爱扯一张凉席铺到阴凉处,躺在上面看小说,背后的风扇摇来摇去,无聊了就睡觉,醒来的时候就能看到漫天的红霞,胳膊上腿上留下的凉席印子,像一个个古老的文字。
我有过很多个那样的夏天,但却在回不去的时候才开始怀念。
所以,停下来的这些日子,我格外期待有这样的蓝天白云,好在梅雨季节终于过去,早上看天气预报,接下来的这一周都是晴天。
这太棒了。
昨天晚上,跟朋友聊起电影,我感慨,不敢想这个世界要是没有电影该怎么办?
她说别这么悲观,说不定还有别的看头。
也没毛病,如果没有电影,我也许也会找到别的乐趣,但是,在我目前的生活里,电影和书籍构成了我一半的精神食粮,另一半是写作。
我其实很早就开始看电影,真要追溯起来,应该得从小学算起,真正的电影成为我的精神食粮应该是大学毕业那年。初入社会的手忙脚乱,对职场环境的不适应,对社会氛围的不理解让我失眠、焦虑。
我看到真实的社会和我认知里的社会之间的差距,我被困在这个差距里面,想不清这到底是我的问题,还是现实社会的问题。
我想要得到这个答案,所以一头扎进电影的世界。
电影是理想主义的乐园,却是现实主义的批斗场。而这正是电影吸引我的地方之一,这极致对抗的两端,矛盾又共生。
我以前总是执着于人应该是理想主义还是现实主义。我因为自己是理想主义,所以会更偏向于理想主义。但其实,近一两年,我有了一些改观。
不仅仅是主张什么理念,生活里的很多方面,没有所谓的好与坏,你经历了什么,你就相信什么,老天给了你什么,你就抓住什么。你手里握着的是好的,别人手里的也不是差的。
这个转变在于内心开阔了之后,我允许世界存在不同,然后期待世界可以不同,甚至我希望自己去触碰这些不同。
我以前看电影或者综艺这些影视类的节目,我是不喜欢开弹幕的。一来我觉得影响我的观看感受,二来,我知道弹幕里一定有一些我不赞同的观点,因为这种不同会让我生气。那段时间,我自认为自己是最对、最懂的那个,当出现与我的想法不统一的观点时,我会在心里瞧不起这些人。至于为什么是在心里而不是跟弹幕唇枪舌战,那是因为我觉得跟他们争论是一件愚蠢的、耗费时间的事,我不屑于。但我后来想,或许也可能是,我认为我的观点实在宝贵、实在完美,不想同人分享,我只想它属于我自己。
你看,人无知的时候就傲慢且自私。
我是在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无知傲慢且自私的呢?
记不清大二还是大三的时候,我有一个室友买了几只醉蟹带回宿舍给我们吃,大家都在那吃,她看我没吃就问我为什么不去,我说,我肠胃不好吃不了生食。她说,她买的是醉熟蟹。我当时想都没想,就说,不可能哪有什么醉熟蟹,醉蟹都是生的。但她没有跟我过多的争辩,而我为了证明我自己的认知没错,我到最后也没有吃那几只蟹。
我从小生活在内陆小县城,虾蟹类的水产见都见的少,更别说吃。对于虾蟹这类海产的认知完全靠那几部纪录片,偏偏我看过的那几部纪录片只告诉我醉生蟹是沿海的一道特色,然后我便以我浅薄的认知推断出醉蟹用的都是生蟹。
直到好几年过去,有一天偶然刷到一位美食博主的视频,视频里他坐在餐厅里在吃一道醉蟹,餐厅老板在旁边跟他解释制作工序,而他们用的正好是熟蟹。
那一刻,如雷灌顶,羞愧当头。
这是我人生里很小的一件事,但是却给我带来价值观的颠覆。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不断审视我自己,原来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却自以为我什么都知道。
那种落差和打击对我来说是巨大的。就像你看着高楼从平地筑起,然后又坍塌。
也是在那段日子里,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无知和傲慢。我学着慢慢的改变我看待事物的方式和方法,学会收起自己身上那些傲慢的尖刺,让自己不那么极端的去看问题。
巧的是,后来又不知道是在哪个视频的弹幕里,我看到大意是这样的一条弹幕:
这肯定不是大学生,大学生是不上晚自习的,我就是一名大学生,我们学校从来就没有晚自习。
我看到这条弹幕的时候,我有一种重回当年和室友争论蟹是生是熟的感觉。
因为我本科就是需要上晚自习的。每天都需要。
原来,旁观者清是因为他拥有对立双方的全知视角。
所以从那以后,我又把我的认知重心从求同转至存异。我不再想去探索谁对谁错,谁好谁坏,我更希望知道的是,还有怎样不同的观点,我甚至期待能有更多人有不同的、史无前例的新观点,我愿意和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深度沟通,去探索观点背后的成因。
我不再片面的认为“我赞同你就意味着我否定他”。
我期待新的观念将我的认知刷新,那不是屈服,那是吸收和新生。
这些年在弹幕评论区里捞到了很多全新的观点,也看到了很多片面的想法,我依旧还是很少参与评论,不再是因为觉得浪费时间,而是我时刻希望自己谨言慎行,没有全面的表达,正如同没有全面的观点,唯有思考才能让我们无限趋近全面。但我还是感谢这些评论,他们都让我产生思考,让我看广阔天地的同时也看到自身的局限,时刻提醒我戒骄戒躁,也戒无知和偏见。
说回我那位大学室友,很遗憾,本来应该跟她道歉的,但是后来因为一些事情我们闹掰了,她删掉了我的联系方式,从我们寝室住出去,这些年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想起我们当时吵架的原因,不排除有一部分是因为我的傲慢,但是遗憾的是,过了很多年之后我才懂。
那就看老天还给不给机会了,如果未来碰得到她,那我一定会告诉她:
你很好,我也很好,只是我们都还有些不好的地方,而那些不好的部分伤害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我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