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第 52 章 ...

  •   卫长风这阵子之所以格外的忙,也是因为在打击走私案之余,他还是不肯放弃洪升这条线,走私不是纯粹的暴力犯罪,要想成功经营起走私网络,海关、税务、工商,每一个环节都是阻力。

      要打通这些阻力,光靠蛮力是不行的,个人的交际应酬,往来联络的渠道,财力和人脉的支持,缺一不可。洪升其人,非常符合这一类犯罪分子的画像,而他那些快速积累起来的来路不明的财富,又足够引人怀疑。

      而随着案子的深入,卫长风也已经越来越能肯定,水山城之所以走私犯罪活动屡治不息,必然有来自内部的助力。

      但是光凭这一点直觉,要查洪升就已经足够困难了,更何况他背后的董祺祺和黄琛。

      可就在最近,事情出现了转机,这转机来自一封纪委的检举信,匿名投递,直指海关部门集体收受贿赂,在报关单审核时配合犯罪分子鱼目混珠,骗取国家出口退税。

      水山城里,从平头百姓到机关内部,谁不知道这座城市从根子上就腐透了,没有攀不上的关系,也没有用钱敲不开的门,如果真的敲不开,那就是钱不够多。

      但这样强烈的共识竟然多年来都没能“上达天听”,一封举报信而已,本该如它前面的无数封一样泥牛入海。

      可偏偏这写信的人不仅仅是将信投入了水山城的纪委信箱,而是找到了办法逐级上传,到省里,到部里,到不该拿到它的人手里。

      一封从下到上的信,每走一关都是千难万险,可一封从上到下的信,送达只需要半日时间,举报信刚刚送到市纪委,市里大大小小的领导都已经收到了消息,碰头会开了一场又一场,别的结论暂时还没有,举报人的画像倒有了个初步判断。

      若非本身就在体制内或曾在体制内的人,是做不到如此的,这写信的人很大概率就是水山城某部门里的工作人员,或者本身就是海关的人也不一定。

      举报人的身份要查,当然,根据上面的指示,举报的内容也必须得查,海关里风声鹤唳,自查自纠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警方虽然还没有直接介入,但是也都收到了消息,如果信上举报的内容属实,那将是个骗税重案,牵扯到的企业上百,人上千,钱上万不止,得是数以千万计。

      举报长信数千字,明确提及的企业只有五家,其中就包括黄氏企业里,黄琛注册在其母名下的一家电器厂,信上称其同境外企业配合,将低价产品虚报高价出口,伪造报关单,骗取出口退税补贴。

      只要能确定黄氏集团的犯罪情况属实,洪升不过是一个跟在他们身后喝汤的小人物,不怕收拾不了他,这样的机会得来不易,卫长风手上的资料每天都在整理更新,就是准备着随时能够向上提交,对这一伙人展开正式调查。

      可没有想到,调查的申请却被摁了下来。

      “小卫啊,你交过来的材料我看了,我也知道走私犯罪这一块,一直是你们组在跟进,可是你这次立案的依据是什么?是那封举报信。我早就说过,这封举报信目前还没有查实,不能作为线索,更不能直接着手调查。”

      举报信里虽然提到了海关,但是出口退税这件事,不是单单由海关一个部门完成的,一套完整的退税流程,需要用到“两单两票”,光这里就牵扯到税务、海关、外汇三家部门,更别说出口这一项,几乎就是水山城税收的半壁江山,这是关系到经济命脉的大事啊。

      现在自查自纠活动还没有结束,水山城市局就贸然介入,这合理吗?可行吗?

      “局长,我们跟进走私犯罪很长时间了,早就发现海关的问题不只是疏于打击,还可能是有意的包庇犯罪。骗税虽然不属于走私,但是他风险更小,获益却更大,早就成为走私罪犯转型的方式,这些我们不是早就清楚的吗。”

      曾副局长叹了口气:“不是不清楚,也没说不查,只是现在这个时间点不合适。我也不管你听明白了没有,反正这事先搁下,等上面的指示。”

      “可是……”

      “没有可是。”曾副局长抬起了手:“我一会还有个会,先去忙你的吧。”

      曾副局长的意思卫长风不是没听懂,只是这个时间节点如果不合适的话,那什么节点合适?是等到相关部门找到合理的说辞解释这一封举报信的时候合适,还是等到犯罪分子们完善犯罪方式,让一切更隐蔽的时候合适?

      一线办案,千头万绪的思路难,和嫌疑人斗智斗勇难,撞了南墙再找方向也难,但这些就算再难,也没有像现在这样让人憋闷,都不是一拳打到棉花上,是拳还没打出去,就让人一掌握在了手心里。

      “卫哥,曾局怎么说,这么大案子,除了咱俩和小文,还得加人吧?”

      找曾局汇报的时候王赫没去,留在办公室里准备协查的材料,这案子要查,肯定是要相关部门配合的,工商啊税务啊都得先跑一跑,面对嫌疑人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

      卫长风尽量控制了,但脸色还是不太好看:“曾局的意思,这案子还得再等一等,暂时不启动。”

      “还等啊?”就不说南平村这条线他们盯了多久,现在海关一封举报信上去,整个水山城行政体系都被推到风口浪尖,这里头可不光是人纪委的活儿,伪造票据、骗税、行贿……事情要查清楚,他们公安部门是不可能不介入的。

      领导不点头,当然只能等。

      王赫还年轻,这里头的事说了他未必明白,况且真明白了,也怕打击年轻人积极性,卫长风没再就这个问题继续跟他讨论下去,毕竟争取领导的同意还是自己这个带队的人的责任。

      “明天周六了,我记得这周不是你值班,你这段时间也辛苦了,明晚上一起吃个饭吧,带你见个人。”

      警队是这样的,一般师父带徒弟,骂挨得越多的,白食吃得也就越多,王赫虽然有些时候像个愣头青,但脑子还是很好使的,卫长风也不是个非常急躁的性子,带了大半年之后就很少骂过王赫了,不过饭还是经常请他吃的。

      但是说得这么郑重其事的还是头一回,王赫抬头看着卫长风:“见人?谁啊?”

      卫长风明显没有打算回答他的问题,拍了拍王赫桌上的一摞材料:“见谁你明天就知道了,干活。”

      举报信没能帮卫长风正式立案调查,却帮卫长风打开了思路,之前他们一直盯着走私这个点,免不了视野受限,盯在渠道和货上,但现在有了骗税这个方向,思路一下子就开阔了许多。

      而且不能正式立案调查,也不是就意味着他们完全没有着力点了,当初那个渔港码头的库管,私自出租公司库房,哪怕公司方已经说了不打算追究此事,可公诉案件不是民事案件,侵犯的不是单纯的公司私产,还有法制和公序良俗,不是受害人说了不追究警方就不能插手的。

      这间公司是董祺祺名下的成衣厂,这些天梳理黄氏的产业布局,不难发现这些企业其实就是围绕着黄琛一个人展开,他的父母兄弟名义上是公司法人,实际上就外贸公司这些复杂的工工作流程,就不可能是快七十岁的老人和小学辍学的大老粗能办得起来的,不过都是替黄琛代持而已。

      董祺祺作为黄琛的合法妻子,不论她出了什么事,都会第一时间牵扯到这个丈夫头上。按照正常人的做法,最亲近的人手上,要么就是最危险的那一摊,因为最信任;要么就是最稳妥的那一摊,因为最安全。

      其实卫长风更倾向于后者,因为董祺祺的这家企业,供货的源头就是南平村里的成衣厂,要说虚构交易,看着倒是不像,厂子里的机器都在正常开工,材料和成品出入库记录也都有,要是伪造的订单,一查就能查出来。

      当然了,还存在着里应外合,虚报高价这样的手法,但是董祺祺这个公司在市里还开出了三家出口转内销的门店,叫做“圣罗裳”,衣服究竟怎么样他看不出来,但是价格确实是高得离谱。

      他去这个门店走过两回,回回都是门可罗雀,也难怪,就算水山城经济再发达,南岸再开放,这衣服的价格就不是面向老百姓的,就算是普通小老板来了都得掂量掂量自己的钱袋子,但真大户人家又瞧不上这样的假洋牌子,人家都穿的真进口货。

      王赫分析过,这种店就属于是被架在那儿了,上上不去,下下不来,最先倒的就是这种铺子。

      可圣罗裳几家门店,最早的一家开业到现在都一年多了,还是屹立不倒,这要不就是经营有方找到了一批稳定的消费群体,就是老板实在钱太多了砸钱玩呢。

      卫长风和王赫这样的大老爷们,一回两回光顾成衣女装店,消不消费都太像歹人了,要想在不惊动店员的情况下继续调查,就得找外援。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