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第 29 章 ...

  •   那天,老秦给卫长风讲了一个故事。

      水山城下面,有一个村子,村名无关紧要,每个村子里,都有这样的人。那是一个家里穷得叮当响的小青年,祖上世代务农,穷到了根上,地洞里出不了真龙,按理说再往下多少代,也翻不了的穷命。

      可偏偏那小青年就是不认命,心比天高,胆子更大,搜光了家底,又借了外债,凑了五千块钱,贿赂了村里的储蓄所,贷出一笔五万块钱的款子。

      这笔钱没有买地,也没有做买卖,买了一台日本进口的摩托,连夜送到一个银行小经理的家里,这一次,他贷出了二十万。

      二十万,万元户才出来几年,这放哪个年代都是一笔巨款,这小青年的父母、爷奶,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别说见,想都不敢想,可他愣是没动这笔钱,买了一辆进口德国车,这车开进的,是市里一个副行长家的院子。

      就这样,他贷出了一千万,这一千万又进了谁的口袋,可就不敢乱猜了,只知道几年后,他已经是水山城最知名的企业家之一,名下的楼盘、商场,遍布水山城大城小镇。

      更夸张的是,他买下了水山城海域里一座小岛,小岛上修起一座“白宫”,听说金碧辉煌,比之皇宫不差多少,大老板早已不足以形容这个小青年,说一声土皇帝也不为过,听说这岛上,连外国政要都曾接待过。

      钱自然是能生钱,可也不见得这老板名下的生意,就真能滚出这样巨额的财富,问题是谁敢查呢?查出这老板亏了个底儿掉,那巨额的贷款谁来补上窟窿?他贿赂的这一连串经手人,哪一个兜得住?

      所以啊,不仅没人会去捅破这层窗户纸,只怕这城里不知有多少人日日拜佛烧香,求着他能平安健康,不然一日事发,水山城的地都得抖三抖。

      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有多少人着手去查,就会有更多的人动手阻止,竹篮打水一场空事小,引火烧身事大。

      至于水山城政府,他们必然也知道,只要有人违法获利,这些损失向上会推及国家,向下会摊派给普通市民,对水山城的经济和民生,都是实打实的损害,可是若铁腕整治,谁知道会给水山城带来怎样的影响,说不定到头来元气大伤的,还是水山城自己。

      最起码,如今的水山城作为南岸开放前沿阵地,还是花团锦簇,一片繁荣景象,而百姓也过上了放眼全国都还算不错的日子,水至清则无鱼,老祖宗的话,经事实证明自有它一番道理。

      如果说卫长风的家乡,是产业转型后重工业城市肉眼可见的衰败,那水山城就是自欺欺人的短暂繁荣,刮骨疗伤痛在一时,放任不管,早晚都会迎来难以承受的重创。

      所以卫长风虽然理解老秦,理解水山城人民的想法,但他却不接受,这或许也正是外来客的好处,他没有那么多的牵挂,就不会有这些瞻前顾后。

      一天身着警服,他就只管办好一天的案子,洪升,陈老,不管是谁,只要他跟自己手上的案子有涉,他就会一查到底。

      洪升的案子不由他负责,可福港的案子还在他的手里,再度到南平,不同于当日的全力配合,如今的南平村委只留了一个新近入职的小年轻接受询问,村委原班子一概不见,听说是碧滩渔港的项目已经在市里上会讨论,村委的人这些时日也都往城里跑,探听消息的同时也向上传递南平村的声音。

      老支书自家事情也未了,村委的托词难断真假,可村民的态度,王赫看得那是清清楚楚,毕竟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福港养殖场这一查抄,村子里没了租金收入,那些在养殖场里打杂的工人虽没判重刑,可也都依法论处,再见警察,村民自然没有好脸色给他们瞧。

      “福港的案子结案月余了,对于这块地,村里有没有什么新的安排?”

      安排接待的小年轻虽然一问三不知,但该给的面子还是给的,给卫长风二人端上了两杯热茶:“自从事发之后,那块就一直荒着呢,福港不比那些大码头,也就停些小船,要找人承租海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卫长风喝了一口茶:“当初说福港咸淡水交汇,是海产养殖的好地方,村里就没人想接手?”

      这小年轻是南平村里的口音,大概是从村里聘来管些杂务的,面对警察虽有些紧张,但答的话却是上面一早吩咐好的:“好地方是不假,只是要做养殖,前期投入也高,村民们手上都没几个钱,私人承包拿不下来。”

      “那村委为什么不牵头,集体承包,村民有事干,地方也不至于荒废。”

      卫长风和王赫喝一口茶,那年轻人就续上一口热水:“您这个建议我一定及时跟村委反应,只是如今碧滩渔港的事没落定,村委工作的重心只怕还在那头,到时候碧滩渔港能争取过来,钱流进南平,该发展的肯定不能让他荒着,支书说了,让我今天多谢几位警官,说案子虽了结,还记挂着我们南平,卫警官是认真负责的好人。”

      这年轻人的话虽然经由他的嘴说出口,可也听得出来是其他人定好的论。这话听起来,倒像是拐着弯骂他们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卫长风懒得计较:“带我们去福港看看吧。”

      福港养殖场的大门上,当初的封条掉了一半,看上去确实一副再无人问津的样子,来到码头上,一片风平浪静,涉事的船只早已被有关部门扣押,而那些伪装的生蚝箱子,也被一并清理。

      而陈友强丧命的那间仓库,则连封条都没有揭开,打开仓库大门时,一股烟尘味扑面而来,这间仓库当初已经经过地毯式的搜索,有价值的证物早就已经移交警方,可卫长风还是想进来看看,有没有当初遗漏的细节。

      “当初陈志德承租福港,是不是洪升向村子里引荐的?”

      那年轻人估计是对死过人的房子有所顾忌,留在了门口,不肯往里近,因此提高了音量答卫长风的话:“警察同志,我是上个月才到南平村委帮忙的,之前的事,我不太清楚,您见谅。”

      “行,那问点你知道的事,南平村里这些建筑工事,一般都上哪儿找的施工队?”

      南平村还算富裕,村民们盖起二三层小楼的不在少数,卫长风也是这次来才发现,这仓库明显是陈志德为了走私货物而新修的,这个建筑风格与村里民居大同小异,应该同属一个施工队。

      这个问题在南平村委的计划外,小年轻明显也没有准备,犹豫了片刻,还是答道:“这村里就只有一只施工队。”

      十来年前,村里的房子大多是自家修建,可现在经济发达了,家里通水通电就不再是简单扯条线拉个管子就能了事的,所以很多活还是包给了施工队,虽然支书特意交代了话不要多说,可这事一查就能查出来,倒也没必要瞒着警察。

      “洪升的施工队?”

      洪升名下有一家小的建材公司,注册地址就在村里,虽然没有相关资质,但村里的监管宽松,一家建材铺子去承揽施工,也没人去管。

      这年轻人就更不知道建材公司和施工单位的差别了,对着卫长风点了点头。

      一家生蚝养殖场,却修建这样的库房,作为施工方的洪升,怎么可能看不出里面的门道,恐怕在这样的地方要经营这种见不得光的营生,外面且不谈,在南平村第一个就得拜洪升的码头。

      在这个经济腾飞的时代,无论哪个城市有所发展,总要先富起来一批包工头,再加上他们手下的民工都是青壮年劳力,旁人也不敢轻易招惹,所以这些包工头们出门在外那可都是横着走。

      就算南平村的百姓们不说,也可以判断这洪升,在南平基本就是村头一霸的存在。

      “带我们去洪升家里看看吧。”

      听到这话,王赫向卫长风使了个眼色,卫长风知道他的意思,洪升的案子是老秦在负责,自己这时候上门不合适,况且也没有搜查令。

      “只是看看。”

      这话既是说给王赫,也是说给带路的年轻人听的,洪升在市局接受调查的事,在村子里不是个秘密,但在村民们眼里,洪升这些年游走在黑白两道之间,是个有能量的大人物,如今只是调查,要不了多久就放出来了,这个时候不管好自己的嘴,还把警察往洪家领,得罪了人可就得做好秋后算账的准备。

      年轻人原地走了两步,为难地开口:“两位哥,村委那边离不开人,万一村子里有事,也得我去处理,再说了,洪老板的家里不是前几天才来过警察,你们内部就有洪老板家的地址,何必难为我呢。”

      卫长风想了想:“行吧,那你先忙,我们在村子里转转,一会就回去了。”

      那年轻人一听,如蒙大赦,他才刚刚被聘用到村委,就遇上这样的为难差事,压力本来就大,还得陪着警察来看死过人的现场,早就恨不能一走了之,听了卫长风这话,他答应了一声,忙不迭走了。

      王赫还当卫长风顾忌着老秦,不打算再查洪升,没想到走到养殖场门口,卫长风就开口说道:“你不是说,这南平村依山傍水,风水很好,依你看,哪一块是这村子里的风水宝地?”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