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暗算 ...
-
暗算
他开口第一句便是:“我遭人暗算了!”
“为什么你这样认为?”我反问。
“因为我的数学考分是给我的当头一棍!”
“你考了多少?”
“批改者只给了我40分!我怀疑批改者是有感情分的!”
“这种可能性我认为很小,因为数理化和语政史不一样,答案相对统一性极大……”
“不!”他打断我的判断,“我听别人说改卷时老师很随心所欲,有的大题目,有人改时要看一步一步推算过程,对一步给几分,而有的人懒得看步骤,只要答案对就全给分,我认为这是极不合理的,我敢肯定给我改卷的老师就是这种凭感情改卷的老师!”
我还没来得及开口,他又补充重复道:“我真的遭人暗算了!我研究、思考了不少时间才得出这个结论的。”
“你为什么当初不去查分呢?既然你怀疑分数批错了!”我总算插了一句。
“考完后,我和父母去旅游了,回来已过了查分时间!”他接着说:“为什么有人减一分、二分,而我就要减三分呢?这就是暗算!”
我突然自作聪明地想:他是否只差一点就可以进二本分数线才如此愤愤不平、激动万分吧。于是我干脆提出问题:“你考了多少分,能告诉我吗?”
“三门加综合考分是269分;再加上化学一百多一点,只有370多分。唉!我遭人暗算了!”
看来他是越考越差,记得去年他四门加综合离二本只差几分,而今年至少要差30分。花了一年时间,又花了一万元钱,换来的是这样的结局,难怪他想不开……
“10号我拿到题目后,我在家里又做了一遍,很容易,我做得很顺手,怎么会只有40分!我想这次考试说‘答题要规范’,我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政策。我想他们(批卷者)认为的规范不是我所认为的规范,他们怎么就武断地判断我做错了!”
“‘答题要规范’这种语言在数学课上老师一定会讲到的,这种提法在你没出世前就有了,根本不是什么新规定!”
“那我怎么从来不知道?!”他激动起来。
“为什么你不等分数出来后再去旅游呢?这不是自找麻烦。现在你再研究也无济于事!”
“准确地说,不是我自己要去旅游的,是父母单位邀请他们去旅游,他们就把我一起带去了!”
“噢,是这样啊……”
“我没想到会遭人暗算,如果知道,我肯定……”他又喋喋不休起来。
我真不知再讲些什么,忽听他说:“遭暗算之二是化学、物理调分,凭什么物理往高出调,化学往低处调?我记得化学只有两次往高处调,多数是物理往高处调,这太不合理了!这难道不是暗算!我认为高考报名前就该公布,考后再如此操作,难道不是暗算?!”
天啊!这算什么逻辑!我只能耐心解释:
“这要看报名人数、招生人数、试卷难易度等因素整合后再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加分方式……”
静、静……我捏着电话的手心出汗了:
“你在听电话吗?”
“我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劝你别在思考了,它已经过去了,成了历史了。你还是把思考放在眼前的事吧!干些实事吧。读读外文、看看电视,愿意的话出去走走,和朋友们聚聚……我想这次你大专总愿意去读了吧?”
“我打算去读了,我不再复读!我父母正在和学校联系,进一个我比较适合的专业。”
“对!你打算进什么专业?”
“分析,对物理、化学方面的物质分析。”
“好,这个专业好!你可以专心研究事物。”
“不过……”
天啊!他又要转回原处了!
“我在想去年高考,我怎么这么顺利,好像有人在特地关照我似的!”
“是的!这个照顾你的人就是我们——班主任和一批任课老师。我们小心地关照了你一年,你才会在考场上有顺手的感觉!”
“你说的大概对吧!”总算他有点明白,不再强调暗算和宿命。
“老师,我以后还能打电话给你吗?”
“能!不是说一日为师终生为师吗,你打过来吧,不要犹豫,好吗?”
“好,老师再见!”
……
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又过去了。突然一天晚饭后我接到他的电话。开口第一句便是:“你听过《野百合也有春天》这首歌吗 ?”
“没听过”我说。
于是他在电话里开始唱这首歌,断断续续、时高时低……总之难听死啦。我只能忍着、倾听,千千万万不可分心或暗笑。如果这样,对他那颗极敏感、极脆弱的心一定是一种极大的打击;我只能屏住气、静下心,听完这仿佛是从地狱里发出的声音。
他唱完了,我赶紧说“谢谢”;他说:“你要记住最后那句话,记住,我就是寂寞的山谷的角落里的野百合!”
还没等我寻着该对他说的话,他已经自说自话地将电话挂断了。
他是一个长得健健康康、白白净净的小帅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想啊想,可惜想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