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8、第 88 章 晚 ...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又分孟仲季三个月,传统历法时,称呼不同的月份雅称,如农历一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叫季春等,其它季节依次类推,不过实际使用习惯中,完全按照孟仲季的说法并未广泛流行,如孟春这个月常用早春或初春代替,春天最后一个月常说成暮春,炎热的仲夏这个月常称为盛夏,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叫作深秋或晚秋,最为严寒的冬日会被称为隆冬等,从这些春夏秋冬的各类雅称里,可以知悉,孟仲季只能表达依次的序号,而不能反映四季里每个月的特点。一年四季中,几乎只有春季首月会用早字搭配,早意味着时间在先的,而春季首月是一年里最为先的,故用早搭配春较为贴切,盛字搭配四季中也基本上只有盛夏,晚字搭配时,春夏秋冬都有,但只有晚秋最让人们印象深刻,并且诸多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作品会冠以晚秋之名。
晚秋之名之所以盛行,一方面它本身是秋季盛景的代名词,此时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达到了极盛状态,故它又有深秋的称谓,尤其以枫树、梧桐、银杏等构筑了最靓丽的风景线。另一方它好似人的盛年,之后进入冬季犹如人生进入暮年一般,从而导致古代文人常有悲秋情节,晚还可表示事物发展到最后阶段,故用晚修饰秋季最后一段时日,其次是人们语言习惯使然,也即它们语言的拼音或者说发音谐和一些。晚秋,亦可用清秋表示,意指明净爽朗的秋天,同时它本身也蕴含了悲凉的意味,如李煜的词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和柳永的词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秋天的最后一个月,有深秋、晚秋和清秋等多个说辞,唯独晚秋最容易从人嘴里说出来,源于晚与秋更加合衬登对。晚,从其造字结构可知,它与太阳有关,本义为日落之后的一段时间,也即夕阳后的傍晚,是指由白昼迈向黑夜的那段时间,不过今天的用法已经泛指夜里了,如晚上和夜晚等用语。《说文解字》里对晚的解释等同于暮,表示时间接近末尾之意,如晚年表示人的老年期,晚期多形容一些无可救药的病。另外晚又表示靠后的时间,引申出不及时、迟到、后来的等意,如火车迟于规定的时间到达称为晚点,在古人书信往来种,后辈对前辈常谦称自己为晚辈、晚生等。
晚是常出现在诗句里的字眼,如杜牧《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红杏尚书宋祁《玉楼春》中的“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些诗句里,晚字所代表的意思与其本义一致,即日落之后的一段时间,用在诗句里,则多是指这段时间的景色。宋代文人苏轼名气很大,因此他的作品容易被广而告之,犹如他诗作《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晚景描写,恐难敌唐代诗人岑参的《春山晚行》和高蟾的《金陵晚望》里所描述的夕阳晚景,然而由于苏轼知名度完胜,致使世人多知晓苏轼的诗,而对岑参和高蟾的晚景诗作知之甚少。鉴于这三首诗中的题目里皆有晚字,所代表的意思也较为接近,故在此按照作品问世先后顺序赏析而汇合成本文,用以欣赏唐宋时期文人所描绘的夕阳晚景及感受下所抒发的情怀。
《春山晚行》
(唐 )岑参
洞口桃花带雨,溪头杨柳牵风。
鸟度残阳上下,人随流水西东。
《春山晚行》是盛唐诗人岑参的六言绝句,与人们所熟悉的五言诗和七言诗一般,亦有规范的格律要求,然而六言诗不多见,且在学生时代也很是难得一见,在笔者的印象里,似乎也只有知晓这么一首六言绝句诗,主要源自岑参的这首《春山晚行》值得品味一下。诗题中的春山,从诗作前两句来看应是指春天的山,第三句诗中描写“残阳”之景,残阳是夕阳的另一种说法,由此可知晚行应是指作者在夕阳时分行走在山里欣赏风景。前两句“洞口桃花带雨,溪头杨柳牵风”采用对仗的写作手法,大意是洞口的桃花,含雨鲜润,溪头的杨柳,牵风依依,描写春山里桃花和杨柳的神态,后两句“鸟度残阳上下,人随流水西东”仍采用工整的对仗格律要求,写在春山晚行时所见的残阳景象,将由前两句描写的植物景象移至动物及人身上,充分展示出作者寓情于景的写作功底,在勾勒自然景象中寓托自己随流水而前行的洒脱情怀。
诗作语言简洁自然,运用工整的对仗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山晚景图,其尾句“人随流水西东”,即写景也抒情,描写人在春山里行走的情景,也寓意了人如流水一般不能自主的境遇,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流向西或东。曾经有部剧情片电影《无问西东》,他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四个清华大学学生的故事,他们青春时期充满理想并满怀愿景,在各自生活的时代里,矛盾和挣扎中毅然前行,四个故事看似独立却又可有机衔接,它们都指向同一种情感,即实现自我价值。无问西东,四个字独立开来都容易理解,可组合在一起则会让人费思量一番,难用具体的语言来形容它,好比学习英语句子时,每个单词或许都懂,但是组合起来却不知其义一般,或许与岑参所言的“人随流水西东”相似,即在命运的安排下随缘前行,无所谓问东问西,当然人们亦可自行遐想此句究竟寓意几何。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高蟾在今日的南京登高望远时,想起曾经陪伴着云朵等到夜幕来临,还曾看到秋天里的落日夕阳,不经意间感慨到,哪怕是世间有无数擅长绘画的高手,也无法把我此时此刻的愁闷心境描绘出来,于是写下他的传世名作《金陵晚望》。诗前两句写作手法是骈偶对仗,是唐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该诗在对仗技巧方面可谓是恰到好处,曾与犹,陪与伴,浮云与落日,晚翠与秋声,归与泛,一一对仗工整,这不仅需要深厚的语言功底,还需对夕阳之景的细心观察体会。作者高蟾系晚唐诗人,所处的时代是李唐王朝风雨飘摇之际,金陵是东晋至南朝等多个王朝的故都,已经几经毁灭打击,作者在落日时分登临晚望,是他借对六朝古都历经沧桑的感慨,抒发了对李唐王朝前途的担忧,预感李唐王朝颓废之势已无法逆转遂,甚感无能为力,为此归结为一片伤心之辞,丹青妙手也刻画出来,抒发的感慨宏阔深远。
今日看来,高蟾是绝大多数读者未有耳闻的诗人,从现有的诗词来看,他的名气曾经应该不小,就连韦庄这种晚唐顶流级别诗人都与他扛上了,高蟾写“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而韦庄作诗《金陵图》反问式的写“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高蟾和韦庄同时代,韦庄的人生境遇好于高蟾,韦庄识时务为俊杰,在唐朝结束后摇身一变成为前蜀宰相,坐拥荣华富贵,而高蟾不详且少见于史书,不过对比他们的诗,艺术效果当属高蟾胜出,高蟾的丹青难画伤心事,更符合大众的审美心境,可让读者产生共鸣。宋代一位诗人司马池,宋代史学家、《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的父亲,著诗言道“赖是丹青不能画,画成应遣一生愁”,与晚唐的两位诗人一样,借描写“丹青”之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比他们三人的作品,不管是从作诗技巧手法还是表达思想情感,自是认为高蟾的作品最为值得欣赏。
化用前人作品的写作手法或者直接引用句子,都是创作领域的常态,当然互赠及互杠亦是常见的事情,其本质亦是人们生活的常态,犹如韦庄的《金陵图》对比高蟾《金陵晚望》来看,乍眼一看简直就是在抬杠,当然这是作者从不同角度抒发情感的语言表述,或是限于篇幅的原因,诗词很多都是“形单影只”的形式出现,就比如高蟾、韦庄以及司马池的“丹青”诗,宜一起学习赏析,通过对比,作品的质素可高下立判。中学时,记得学过刘禹锡七律名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只要全诗背诵尤其是其精彩佳句,不提密切相关的白居易赠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资讯方便获取之后,方明白要想深刻理解刘禹锡的这首酬诗,非常有必要结合白居易的赠诗,通过两者结合起来及加持他们的背景,将会更加深刻的领会刘禹锡这首作品的精髓。遗憾的是,很多时候读者欣赏到一首诗,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多半是经过简化处理的,还极有可能漏了关键信息,使得读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只给读者展示冰山一角,因此如有可能,不管读书还是诗词鉴赏,多做延伸性阅读和掌握关联性的信息,通过对比性分析学习,让读者更容易分辨出美好及深刻理解作品的韵味。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逗留在江阴期间,为宋代僧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创作的题画诗,也即这首诗是根据人家的画作而题的诗,并非作者根据所看的自然晚景而创作的,当然惠崇的这幅画自是根据自然晚景绘作的。诗的大意是说惠崇这幅画里描绘的情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发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游到江河里来了。这首诗是苏轼再现了惠崇画作《春江晚景》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并融入了自己恰当的想象,为画题诗犹如苏轼评价王维诗画时所言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那般,诗与画相得益彰。这首诗写景而言,在浩瀚的写景诗词中并不算突出,但是它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倒是非常值得一提,它不仅反映出诗人的观察入微,还凝聚了对生活的哲理思索,犹如一叶落而知秋的寓意那般。今人对苏轼这句诗的理解是积极层面的,倘若有人对未发生的事物有先知先觉的预感能力,或者形容那些提前获取重要信息的人,我们便可说他“春江水暖鸭先知”。
描写晚景的诗篇,光是宋代的诗作便有杨万里的《秋凉晚步》和王安时的《春日晚行》,本着分享笔者认为可值得品味的原则,故在此分享上面所列举的三首晚诗。不仅仅是上面的晚诗值得品读,还有很多晚字诗句亦值得读,如李煜《相见欢》中的“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韦应物《滁州西涧》中诗句“春潮带雨晚来急”,包括上面所列的杜牧和宋祁的名句。晚字,其本义来说,形容自然景色或者特指人的暮年老年来说,它深层点的意境偏属消极悲观的,犹如岑参的《春山晚行》和高蟾的《金陵晚望》,诗作内容蕴含的情感程度应偏向消极层面,而苏轼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或许并不是因为感触自然景色而抒发的思想情感,倒是呈现相对而言较为积极的情感,然而诗词偏偏是如此,消极的情感倾向或者蕴含了作者不平之意的作品,往往更容易得到读者的青睐及共情,而积极的诗篇多因富含哲理方可被人们熟知。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分享诗词文章,分享给喜欢诗词的朋友,并分享其背后相关故事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