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过了一会儿,这位童子拿来了茶具。只见悟境先细细地研磨茶粉,再将茶粉倒入深色的茶盏中,又从一个棕色的水壶中将热水倒进茶碗。水和茶粉细密交融,接着悟境用茶筅以击拂茶汤,不断地搅动茶汤。应天赐看到茶汤表面已经产生了一层绵密的茶沫。悟境又端起茶壶,缓缓倒出热水,在茶汤表面作画。
只几下,茶汤表面便现出了一朵兰花,在月影下随风摇晃。这些茶艺功夫让应天赐叹为观止,之前他在平江府从未见过这般技艺。“先生真是精于差异,应某十分佩服,不知可否跟随先生学习茶艺功夫?”悟境看着他说:“这位小哥,茶艺功夫要学的东西很多,你是否愿意一直学下去呢?之前也有过一些年轻人来学习,但是他们只想要学到最后的展示技艺,却不愿意学习整个制茶的过程。心浮气躁,只求结果,却不问过程,怎能领悟这茶艺的精髓呢?”说完以后,悟境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应天赐看着悟境僧人,目光坚定的说:“先生您放心,我一定会认真学习茶艺的全过程,绝不半途而废。”小六在旁边看着,心里颇感欣慰。应老爷正好想让少爷出来学点技艺,以后好养活自己,这下子也在逐步进行了。他眼中少爷的形象不禁又高大了一分。
“好,既然你如此坚持,那我便将这茶艺教授与你。”接着,应天赐和小六子便就在灵禅住下。每日早上,悟境都会起来劈柴、打坐、念经书,应天赐换上白色修行衣衫,在悟境旁边亦步亦趋地做起来。寅时,他们便已经起床,此时晨光熹微,山林间静寂无声。乳白色的雾霭笼罩山间,像是一锅浓稠鲜美的鱼汤,冒着腾腾的热气。悟境和应天赐一起坐在菩提树下开始打坐,应小六觉得实在太早起不来,便偷懒继续睡着。应天赐看他实在困得不行,也就没再喊他起来。卯时,一点点橙黄色的微光倾斜进山林,一棵棵小草上都挂着翠绿的露珠。往远处看,还有几朵贴近树木色的蘑菇,散落在大地间,不仔细看都看不出。
应天赐这时已经和悟境打完坐,和他共同吃早饭。早餐是青精饭,这是由黑饭草制成的饭。由提儿提前采下青精的树叶,捣烂成汁,加入粳米共同浸一两个时辰,蒸好后晒干放在专门的米筒中。早晨提儿在师傅和应天赐打坐之前就将滚水和晒干的青精饭一起下锅,煮完盛好放在碗里。吃完早饭,应天赐和悟境便去后山行走七八十步,一来一回,一是帮助餐后笑话,二来也是吸收山林间的天地之气。
辰时,应天赐和师傅一起在后山劈柴、挑水,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也是要费些力气的活儿。在悟境看来,修行之人需要做些体力活,以此来平衡体内的阴气与阳气。“年轻人,这么久我还没问过你的名字。”悟境望着应天赐问道。“应天赐,字溪川,平江人是也。”“既然你字溪川,那我便叫你川儿,可好?”应天赐点点头。接着,悟境开始问应天赐:“川儿,你可知为何我们要去劈柴和挑水啊?”应天赐困惑不解地说:“学生愚钝,不明白师傅的用意。”悟境哈哈一笑,说“修道之人,重在大道至简。看似平凡简单的事,但其实其中蕴藏着无穷的奥妙。世人多看不上这些简单的事,而一心追求功名利禄。殊不知,追逐于名利却失却了自己的本心和内心的平静。”应天赐问悟境:“师傅,不知您说的简单的事蕴含着无穷的奥秘,所为何意?”悟境笑而不语,继续低头劈柴,过了一会儿才慢悠悠地说道:“这个需要你自己去慢慢体悟。”应天赐若有所思,之后二人都没再说话,沉浸在劈柴之中。不一会儿,细密的汗珠已经爬上了应天赐的额头。他用手边的衣襟擦拭额间的汗水。此刻,刚好从山林间吹过一两缕风,倒是清凉无比。突然想起王维的一句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那种隐居山林的闲情逸致一下子被应天赐体悟到了。难道这就是仙林意境?应天赐心中有些不解,但对这种不同于都城繁华的安恬却甚是着迷。
午时时分,应天赐开始和悟境学习茶艺。但是刚开始,他们并没有立刻从具体的煮茶拉花开始,而是先去后山看茶。后山有一片翠绿的茶叶林,需要沿着山路继续往上走。茶林长在较高的山地间,这里雨水充足。经常下雨的天气为茶叶生长提供了适量的水分。悟境对应天赐说:“这里便是采茶的地方,你看虽都是绿色的茶,但是品种却略有不同。有的茶是初长成的新叶,有的茶叶叶片已经泛着光泽,也更加坚韧。有些是是野生的白云茶,有些是雪山云绿。茶叶的生长时期不同,种类不同,采摘手法也不同。”应天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想到光是采摘茶叶便有这么多学问。
应天赐驻足在一株茶叶面前,只见这株茶的叶子扁平细直,表面光滑,外观色泽翠绿,芽间呈嫩绿状。“师傅,这株茶不就是你此前在半日闲拉花的茶吗?”悟境点点头,“你记性不错,正是此茶。此茶名为白云茶,芽尖嫩绿,采摘时间需早,而且需要多次采摘。方可保证茶叶的品质。”应天赐仔细端详这株茶,发现旁边有很多和这株一样形状的茶,外表均扁平细直,表面光滑。但是生长的时期却有不同,有的嫩芽呈浅绿色,有的则呈深绿色,有的介于浅绿与深绿之间。中午的阳光均匀地洒在茶林间,万物都笼上了一层柔和的光。应天赐和师傅就着山林间的光,走回了灵禅。
这时,提儿已经把午饭准备好了。午饭吃的是笋蕨馄饨,味道甚是鲜美。应天赐还跑到后厨去与提儿打听制作方法,提儿告诉他“采嫩笋、蕨菜,用水过一遍,再用酱、香料和油搅拌均匀作馄饨馅料”,应天赐在心中默默记下配料,打算回去之后亲手尝试一番。
未时,应天赐继续和师傅静坐在菩提树下,两人都沉默不言,闭目养神。忽而,有一只翠绿色的鸟飞到菩提树上。过了一会儿,又飞来了一只浅褐色的鸟,两只鸟在树上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真是吵闹,”应天赐心中颇有不耐烦,想要把这两只鸟给通通赶走。他睁开眼睛,看见悟境僧人就像什么也没听见一般,继续打坐。双眸紧闭,一幅安然自若的模样。于是,应天赐便也把眼睛给闭上,继续将自己拉回打坐中。可是,这边的应小六可坐不住了,“这是哪里来的鸟,竟敢破坏我们家公子打坐,气死我了,现在就把它们打下来炖鸟汤吃!”一不做二不休,小六子从旁边的草垛里捡起两根小树枝,又找来一根有弹性的绳子,简单地组装成一个弹弓。接着,又拾起一块石头,将石头从弹弓上发射,目标直接对准树上的那只翠绿色的鸟。只见石头刚一飞射过去,两只鸟一齐从树上散开。“没打中,”小六暗自叹了一口气。应天赐一听到声音,回头看了一眼远处的小六子,眼神示意让他不要玩闹。于是,小六子又默默退下了。
没一会儿,太阳的颜色逐渐变得黄澄澄的,像是一个蘸了糖浆的柿饼。远处还飘来一缕缕炊烟。没想到这灵泉山上竟然也住了别的人家。应天赐向悟境问道:“师傅,这山上还有别的人家?”悟境笑着说道:“是啊。这片地本来就是荒地,我随着提儿一起来这里栖居,又种了一片茶林。后来陆陆续续地来了一些新的山民。”“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师傅把整座山都包下了呢。”应天赐回答道,吐了吐舌头。悟境看到他这幅模样忍不住笑了笑,这孩子还真是有童真之气。眼前的画面突然模糊起来,记忆把他带到了他年轻的时候,那时候他一身稚嫩,也和川儿差不多大。跟在母亲身边,一天都在想着办法玩闹。每时每刻都想要去探寻世界的奥妙。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草是绿的?为什么有男人和女人……诸如这些疑问都藏在悟境的脑子里,像是一个充满了未知的万花筒。
突然有一天,一位神仙降临他家门口,与他母亲说要教授他些仙术。当时,他母亲半信半疑地望着他,对悟境父亲说,“孩子他爸,这该不会是个人贩子吧。到处挂卖小孩”。悟境父亲说:“是要小心点,听别的村说就有人贩子专门拐卖小孩。”但是只见那位大仙,拿出了一叠子金子,递到这对夫妻面前。他们的眼睛刹那间就变亮了,“这点够不够,我看这个孩子十分有慧根。便想带他四处游历,历练一下。”悟境母亲一听,不仅能历练小孩,还能得到钱。那这不是只赚不赔的买卖吗?于是,她二话不说就将悟境给了这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