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第 47 章 ...

  •   第四十七章盛世图景

      引语:
      "当第十所女子医学院在岭南落成时,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报上还沾着荔枝的甜香。李师师笑着指向地图最南端:‘看,连天涯海角都开满了女子书院的鲜花。’"

      ---

      新朝十二年,夏至方过,岭南的荔枝刚刚染上红晕。一骑快马踏着炎炎暑气驰入汴京,马上信使背着的鎏金漆盒里,装着岭南道观察使的奏章,还有几串用冰镇着的鲜荔枝。

      "陛下,岭南女子医学院竣工了!"信使跪在垂拱殿前,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这是当地女子采摘的第一批荔枝,特意进献陛下。"

      燕青放下朱笔,看着漆盒里红艳艳的荔枝,忽然想起十一年前,她与李师师在金明池畔立誓时的场景。那时她们说,要让天下女子都能读书明理,如今这个愿望,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传太傅。"她轻声道。

      李师师来得很快,见到荔枝时眼睛一亮:"岭南的荔枝到了?看来女子医学院建得正是时候。"

      她展开随奏章附上的医学院图样,三层楼阁,白墙青瓦,庭院里还特意留了荔枝园。"这是第十所女子医学院了。"她的指尖在地图上轻轻划过,从北方的幽州一直到最南端的岭南,"连天涯海角都开满了女子书院的鲜花。"

      燕青剥开一颗荔枝,晶莹的果肉在指尖颤动:"还记得我们建第一所女子医学院时,那些太医署的老太医们说什么吗?"

      "怎么不记得。"李师师接过她递来的荔枝,"他们说女子手抖,握不住金针;说女子心软,见不得鲜血。如今呢?"

      如今,第一批女医学生已经行医五年。去年汴京瘟疫,正是她们不顾危险,深入疫区救治百姓。那些曾经质疑的声音,早已在事实面前消散。

      "去太学看看吧。"李师师忽然提议,"今日是毕业典礼。"

      太学的至公堂前,千余名学子整齐列队。令人瞩目的是,其中近半是女子。她们穿着统一的学士服,头戴方巾,神情庄重中透着激动。

      礼部尚书林婉清正在宣读毕业生名单。这位当年的女科状元,如今已是朝中重臣。当她念到"医学堂优等生苏念薇"时,一个面容清秀的少女应声出列。

      "苏念薇,"林婉清的声音带着赞许,"其论文《妇人科精要》已被太医署采纳,即将刊行天下。"

      场中响起热烈的掌声。燕青在远处看着,忽然想起这个苏念薇的来历——她原是苏州绣娘之女,若不是女子学堂,恐怕一辈子都要在绣房里度过。

      典礼结束后,燕青特意召见了苏念薇。

      "听说你拒绝了太医署的任职?"燕青温和地问道。

      苏念薇恭敬行礼:"回陛下,学生想回苏州老家,为乡间女子看病。她们...她们生病时总是不便求医。"

      李师师在一旁点头:"这才是医者仁心。"

      离开太学,二人信步走到汴河畔。夕阳西下,河面上舟楫往来,其中不少船都由女子掌舵。这是去岁推行的新政——允许女子从事漕运。起初也遭反对,但事实证明,女子心细,反而事故更少。

      "还记得当年的漕帮之乱吗?"燕青望着河面上的船只,忽然问道。

      李师师轻笑:"怎么不记得。李俊那个老顽固,如今却在江南帮着训练女漕工。"

      世事变迁,莫过于此。

      次日早朝,户部呈上十年新政的汇总奏报。燕青看着那一串串数字,不禁感慨:

      ·女子学堂:从零到二千三百所
      ·女学生:从零到三十万七千人
      ·女官吏:从零到二千四百人
      ·女子工坊:从零到八百处

      "陛下,"老臣赵明诚出列,"老臣有本奏。"

      这位曾经最反对女子参政的老臣,如今已是新政的坚定支持者。他的孙女赵清韵,如今在工部做得风生水起。

      "准奏。"

      "老臣建议,在各州县设立女子讼师堂。"赵明诚道,"如今女子涉讼日多,若有女讼师,更为便宜。"

      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众多大臣附和。曾几何时,女子连上公堂都要蒙面,如今却可以堂堂正正地为自己辩护了。

      退朝后,燕青与李师师在御花园漫步。荷花开得正好,粉白的花瓣在晨光中微微颤动。

      "有时觉得像是在做梦。"燕青轻声道,"十一年前,我们还在为开设第一所女子学堂与满朝文武争辩。"

      李师师折下一支荷花,别在燕青衣襟上:"这说明我们走的路是对的。"

      她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杨八妹来信,说在西北建了座女子马术学堂。她说边关女子善骑射,不该埋没了。"

      燕青想起那个总是红衣银枪的飒爽女子。当年飞凤营的三百女兵,如今分散在各处,有的成了女将军,有的做了女教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这个世界。

      "去看看孩子们吧。"李师师提议。

      太学附属的蒙学堂里,孩子们正在上课。令人欣喜的是,男童女童同室读书,早已是寻常景象。一个扎着双鬟的小女孩正在背诵《千字文》,声音清脆悦耳。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听着这朗朗书声,燕青忽然有些眼眶发热。这些孩子从小就知道男女皆可读书明理,再不会像他们的祖辈那样,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我们在创造历史。"李师师轻声道。

      "不,"燕青摇头,"我们只是在播种。真正创造历史的,是她们。"

      她指着教室里那些认真听讲的女童。这些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女官、女医、女先生,会把这个时代推向更远的地方。

      傍晚时分,二人登上汴京城墙。夕阳的余晖洒满全城,太学的灯火依次亮起,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辰。

      "第十所女子医学院..."燕青望着南方,若有所思。

      "还会有第十一所,第十二所..."李师师接话,"直到天下女子,都能病有所医。"

      晚风拂面,带来远处书院的读书声。燕青忽然想起《诗经》中的句子:"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个古老的国度,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该用晚膳了。"李师师轻声提醒。

      燕青却站着不动:"再等等,我想多看一会儿。"

      她想多看一会儿这太平盛世,多看一会儿这万家灯火。这些灯火里,有太多女子的命运被改变,有太多的梦想正在实现。

      夜色渐深,二人相携下楼。宫灯次第亮起,在青石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晕。

      明日还有早朝,还有奏章要批,还有新政要推。但这个夜晚,她们只想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太平景象。

      毕竟,这样的盛世,值得她们用一生去守护。

      ---

      (第四十七章完)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7章 第 47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