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封建余晖一瞥 ...

  •   最近在别人推荐下读了《山居杂忆》,是一个封建大家族出身的女性晚年在国外写的类似回忆录的东西。作者本人据称没有专门去学堂上过学,只在家里请先生念了十年书。基础的文化水平有,不过文笔没有什么出众之处。书的写作结构也没有太大的逻辑和专门的设计,前面写了一些杭州当地的风俗习惯,后面按人为章节来讲一些重要的人物。我只看到15章,后面还有一些章节也在讲风俗,还有一些没看到。

      过年过节的一些风俗和我小时候老家的也差不多,比如放烟花,小年祭灶王爷的时候有那种粘牙的糖等等。看来有些习惯还是在很多地区,持续了很长时间的流行。
      写人物的章节开始,其实能从作者的描述中看得出来,他们这个家族确实挺大,在当地是个名门望族,也有富有,同时对佣人和外面的贫苦百姓也表现出了(在作者的描述下)同情和帮扶。比如一些生病的(比较重要的)佣人他们会请人照顾,工钱照发;一些落魄的邻居求上门来,会送人家钱财物品;平时也乐善好施,会给穷人发药。
      而且他们家在某些方面是有先进的思想的,比如他父亲去国外留学,他们家信西医而不是只信中医。
      但是同时我其实有一种不适感,总觉得作者其实非常不舍过去的辉煌日子,似乎还没有从封建社会倒塌的现实中回过神来,似乎并不愿意接受他们已经是和别人一样平等的人。

      首先就是在她过去的生活里,有很多非常封建残留的观念,虽然不一定都是她本人的问题。比如她父亲不让女孩子去学堂念书,认为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否则会产生叛逆思想,想要自由恋爱什么的惹是生非。比如她的一个教书先生喜欢裹脚的太太;比如他们的家庭医生疑似和某个男性好友同拥一妾。比如那个被婚姻欺骗勇敢出走来她家里做工的叶妈,中年过继了个侄子,并且拿自己的全部积蓄给侄子娶媳妇生孩子等等。但为什么我还觉得这其实和她自己也有点关系呢,因为在她的文字里没有看到批判的态度,虽然也没有明说支持,但总让人觉得她并不觉得这些事有什么问题。
      其次就是在这些回忆里面,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封建社会一些非常不平等的地方。尤其是对我们这些现代牛马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挺不喜欢的。比如她的嫁妆绣品要找绣娘专门绣了四年,据说后面还用好多年准备结婚时分发的桂花糖。真的是好大的排场,铺张浪费,劳民伤财啊。
      还有就是她似乎很喜欢炫耀他们家认识一些厉害的名人,比如其中一位教书先生有个朋友,她写的时候写了很多个头衔,像斜杠青年一样,什么四角号码查字法的发明人、某某银行的什么职位等等,那个王云五。还有后来说他们家认识钱学森他父亲,说如果钱学森是火箭之父的话,钱学森他爸就是火箭之祖父。这句话听起来很像是他们想蹭认识钱学森他爸的光的感觉,似乎与有荣焉,但是他家对火箭有啥功劳呢,呵呵。
      而且她居然一直管建国叫改朝换代,听起来不是很乐意的样子嘛。

      以前只觉得写奢华生活的是小资,现在发现了不只有小资,原来写奢华生活的还可以是封建地主。
      只能说,通过这本书,可以侧面了解一下那个年代封建大家族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些可怜人是怎么被命运磋磨的,给大家长长见识吧。

      上网看了一些评论,大家也有同感,类似的内容有人推荐琦君(对佣人的不幸遭遇比较同情,立意格局高一些)和叶广苓(文学水平比较高,但是也有满清遗老遗少的优越感)。

      我自己在读的时候,联想到了两部作品,一个是《巨流河》,时代类似,尤其是前面抗战时期女主和飞行员的朦胧爱情,以及进山躲避之前和父亲通信时,父亲说为父此生定会将你找到。这部分还都挺感人的。后面我没看完,听说也一直在夸耀自己的家庭,似乎也不是很好。
      另一个就是《生活系游戏》,当然它作为网络小说没那么正式和正规,但是其中那些老一辈人的回忆,真的非常令人感动和悲伤。江家父子的衰落,七个儿子的离散,老七小时候在偷渡的船上和上海艰难度日的经过,李家走丢的沦落风尘的女孩,以及在旧金山时听到的那句“北平沦陷了”。
      这样看下来,我还是比较喜欢《生活系游戏》。

      接下来的内容读了以后再来写感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