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像原型取自琐罗亚斯德教。(据安阳北周石棺床娜娜女神像的文物图可以看出记载神像有八只手臂,其中六只在身后,各握一件器物)
关于琐罗亚斯德教:在萨珊王朝时盛行于中亚各地,8世纪中叶/穆/斯/林/统治波斯、占有中亚后,大批教徒向东迁徙。琐罗亚斯德教对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基督教尚未成为罗马国教之前,罗马国内流行的摩尼教就是该教的一个分支。
而新罗僧人慧超适路过中亚时在《往五天竺国传》中记载:“从大食国已东,并是胡国,即安国、曹国、史国、石骡国、米国、康国……总事火祆。”
在唐就可以找到有关火祆教的记载。一般认为,波斯与邻近的滑国皆信奉火祆教。火祆教崇奉的神灵在北魏、南梁的时候被称为天神、火天神、火神天神或天神火神;到隋末唐初才称火祆,以此表示它是外国的天神。
而琐罗亚斯德教传入中国后曾受到北魏、北齐、北周、南梁等统治阶级的支持。北魏的灵太后率领宫廷大臣及眷属几百人奉祀火天神。北齐后主“躬自鼓儛,以事胡天”。因此在京都出现了很多奉祀火祆的神庙,一时蔚成风气。北周的皇帝也曾亲自“拜胡天”、“从事夷俗”。
【有参考,但不作现实形象来看,谢谢观阅[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