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1、第三十四章(中) ...


  •   吕道士捻了捻胡须,张宗抿了抿杯中的酒,两人都在思量着对方的事,想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呵,南地清秀,北地雄浑,不知冲虚道友可曾去过玉门关外的地方?”
      方才众人说的地方多在南边,这次吕道士挑了北边来说,却也在众人预料之中。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也不知是谁感慨的吟了一句。
      “可是王之涣的《凉州词》?”立时便有人应道。
      “原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另一人也紧跟着感慨道。
      谁曾想这一茬就这么接了下去,你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我道“玉门关城迥且孤,黄山万里白草枯。”他道“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这亭子里的都是文人,这文人在诗词上没有不显摆的。学富五车也要晒出来让人看看不是?
      最后胡老捻着胡须做了总结:“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虽说酸腐了些,沽名钓誉了些,做作了些,但这些诗里头玉门关外的情形也可窥知一斑,风沙大如斗,雕飞石暗走。花门楼前枯草衰,声声不断胡笳拍。
      即便是本朝,玉门关那里也是个流放的地。
      而明珠倒台的时候可是随着流放了不少人。即便是他们这小小地方也不免有被牵扯上的,资历老的自然感触深些。
      其实顺着这话往下说,无非就是不毛之地、鸟不拉屎什么的,也不算错,谁也能说上几句,可张宗却偏偏道:“玉门关外边?那可是个好地方。”
      是以他这话说完,众人都愣了。
      从古到今人人都道江南好,这说塞外那土毛子呆的地方好的,还真不多。
      “道友此言倒有些警醒的意思。”吕道长笑眯眯的看着张宗,等着他往下说这玉门关外如何个好法。
      “那玉门关外黄沙千里,上是白云,下是金沙,若不是身处其中,怎能领略那无穷豪阔,这要宽心胸,一是看海,二就是看这千里黄沙,看了这两样,其他的,不过浮云尔。”
      “不毛苦瘠之地能得道友这般赞叹,也是它的造化了。”
      张宗摇头“非是老夫有意赞叹,这江南六朝古都几番烟雨,一朝一个模样,而那黄沙千年前还是黄沙,若论恒久哪里及的上,再者那沙漠之中也不是真就什么也不长,不说有绿洲可以耕作栖息,就是沙漠之中也不乏顽强生存的。老夫所见的几种植物,不说什么药用什么的,就单单那份韧劲也是这江南的娇花比不了的。”
      “哦?那沙子石头里还能长出植株来?”有人好奇道。
      “有,自然是有的,那沙漠之中胡杨柳,生一千年,长一千年,死后不倒又一千年,整整三千年挺在那里,当地的人多用来做路标指路。除此之外最常见的就是仙人掌,削去外皮,内里瓤心可直接食用,亦或者做菜做汤都是美味的很,还有那荆棘,果实成熟后熬煮便是食物,花可用来染色,色泽纯正不易退色,而这荆棘最易成活,便是十几年不沾一滴水也死不了。”
      “那沙漠之中乃是楼兰古地,怕是埋藏下的东西不计其数。”
      众人听着不由神往,至于张宗话里提到的“东西”二字,是宝藏是古籍还是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道友说的那些贫道不曾注意,也没想到那不起眼的植株竟然有这般来历,不过贫道在敦煌停留,那处石窟藏有不少道经,论及那石窟建立的年代,能留存下来实在难得,那些珍本……”不等他说完就被张宗打断。
      “克孜尔石窟比那敦煌石窟早的多,就在吐鲁番西边,以前叫龟兹的地方,虽说是佛教的地盘,但也许真有那么一两本道经什么的。”
      吕道士笑的有些牵强,他刚说敦煌历史久远,张宗就立即说了个比敦煌更久远的石窟,偏偏他还不知道这地方,怎能不胸闷气淤。
      何况张宗话里话外的讽刺他去和尚的地盘找道经,舍本逐末。
      这一打断,本还打算说说看过那些古籍珍本之后,所得的道法心得的吕道士,也没兴趣继续往下说了。
      罪魁祸首却依旧吊儿郎当吃吃喝喝,吕道士也是才发现,桌上的菜几乎都入了敌手腹中,他是什么时候吃的?
      几次三番下来,吕道士其实已经意识到凭着云游天下这一点可能拿捏不住张宗,毕竟不是谁都对那些山川地理都那么熟悉的,眼前这人不是真去过地头,那就是对此深有研究,毕竟不是谁都能随口说出那些植物的功用的。
      以长攻短这才是兵法之道,既然此处不得法,那就只能换个阵头再攻,可眼前这人到底短在何处呢?
      吕道士对着埋头夹菜,虽斯文缓慢,却一筷子一筷子夹实在的张宗陷入沉思。
      张宗却没停下话头的意思,他是吃饭讲话两不耽误。
      “其实啊玉门关那边也不是真就荒无人烟,我瞧着那边的人生活的挺好,虽说他们那边不下雨,可天山上的血水一化,这水也就有牢靠了,他们那边的河也有讲究,专门在地下挖了通道,和地下河通着,上边挖的井被地下这通道一连接,这水就呼啦啦的流到一块了,一顺溜下来,到地势平缓的地方,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水,方便的很,因着大部分时间水都在地下留着,太阳晒的再高也影响不到什么,那边的葡萄可是天下一绝,哈密瓜也是甜的很。”
      好美食的听到的是葡萄和哈密瓜的甜美,吕道士几个道士听到的是张宗对玉门关那边地理的熟悉,年纪大的听到的是张宗的阅历深浅,丁典吏这位关心朝廷关心皇帝的小吏员则听到的是张宗口中的井与地下河,两个字——水利。
      在这段话讲完的时候,丁典吏就印证了先前自家的想法,这云游道士当真在山川河流水利上是有心得的。
      又想到刚刚自己让小厮去府衙后衙报的信,便不打算再继续考校张宗了,在他看来试探到这里已经够了,至少他已经满意了。
      不过有这般想法的或许只有他一个,毛仁峰就绝对不会和他一个想法。
      所以眼见着吕道士就要败下阵来,其他几个道士也都窝囊无用,毛仁峰就招了自家小斯过来。
      “你去,瞧瞧外边有什么可靠的家伙没有,领两个进来,不怕人多,能将这道士挤下去就成……”
      他这话还没吩咐完,就见一个衙役跑了进来,边喘气边禀报道:“老爷们,外边有个道长能白日捉鬼,脚下飞升,前头王头让小的来问问,是不是要把人放进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