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时间轴(中) ...

  •   公元1792年,拉斯本治创作《安托斯曼共和国国歌》

      安托斯曼共和国国歌:完成于1792年,拉斯本治谱曲,原词节选自《让荣耀起航》第三节——齐唱军歌,进行改编后作为国歌歌词:
      会撒到每个人的身上
      xuefia sui eme nuoka sia dun
      神圣而平等的光
      smue la peni mon
      等待在昨天你的造访
      dan qutiza no'i fan'o
      铸起血肉与钢铁的长墙
      linluk suejou la gani-teni zun'on
      重新起航勇敢高唱
      gan'o gan'o kuonon huonon
      争得在冰与火间一丝希望
      zu'e tinhin zoetinhin wion
      汹涌的波涛大洋的中央
      gon suqu'o antosman
      我们与我同在
      mon waio youyi
      我们与我同生亡
      mon waio hunou suilas
      落在故土上日月之光
      xuefia kiusko tain walika mon

      公元1797年,《春日三部曲》出版,收录了自十八世纪二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数百首安托斯曼人民反抗外族入侵的诗歌

      《春日三部曲》:出版于1797年,作者人数较多,收录了自十八世纪二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数百首安托斯曼人民反抗外族入侵的诗歌,风格各异,多用隐喻与象征。有以儿童诗般的笔调书写那段充满血和泪的历史,如“洁白的雪花啊/附着洁白的霜/洁白的云啊/在空中游荡”“去寻冬眠的棕熊/叫醒讨一坛蜜缸/哦天哪/贪心可要不得好”;也有描写战争下的爱情的,如“福尼安的姑娘/你灿黄的发尾/就像这个秋天/福尼安的姑娘/你明亮的双眼/让我想起那口古泉”/还有用活泼和倜傥叙事的,如“背景离乡/到另一个都市流浪/他有什么?/万贯家财/一个子都见不着”“于是他惊掉那伙人的下巴/仿佛高的个头/长的全是头脑”。

      公元1799年3月,法国政府乱中承认安托斯曼独立,《合约》建立,代行宪法作用
      公元1799年11月15日,举行建国庆典,宪法颁行,明确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货币单位:纳特和定额均是安托斯曼的货币单位(nate,din'o,相当于元和分),1纳特相当于100定额。在以纳特为单位的货币体系中,共有五组货币:1纳特、5纳特、10纳特、50纳特、1000纳特。在以定额为单位的货币体系中,共有七组货币:1定额、5定额、10定额、20定额、50定额、200定额、2000定额.。在十一世纪时,出现了定额这一称呼,因其用银在模具中烤制成型而得名,现在的定额币也是含银的,但纯度没有当时那么高。安托斯曼共和国成立后,国内推行的通用货币单位是纳特。

      名人集——克雷特与议会长
      自《合约》签定,王室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但克雷特家族并没有,议会长的位置专为他们而留,当然啦,自1800年后,11代议会长,2个死在任上,3个自请辞位,3个被撤职,223年间居然仅有三位完成任期,也的确是一件异事,这些议会长们,给他们的国民带来了别样的惊喜与惊吓。
      埃格诺与纳罗两父子都是安然死亡,他们在议会中起到了稳定会议环境,引导与主持会议的作用,人民普遍接受了乐索尼接任纳罗并且认同了这种长子继承制。
      乐索尼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而只有最为年幼的孩子提娜成年,然而,由于议会长继承了过去王室的传统,只有其兄弟与儿子全部放弃继承权,才轮到其女儿,所以议会长自然而然变成了安道维,安道维训练私兵,又四处寻找支持自己主张的人,构建了一个专属于他的政党--真理与民主党,也可称为真理必胜或复辟党,公元1878年,真理与民主党申请□□,被绝对多数否决,此后该党连续提交了8次申请,在此期间,议会与安道维的关系逐渐僵硬,带上了枪药味,公元1879年2月,安道维遇刺家中,身上发现了五处刀,以及头上的枪伤,据说脑浆落了一地,他的儿子阿尔夫仓促继位,立即兵围议会,表明要议会为他父亲的死给出一个交代,但一看不能速胜就同意和平谈判了,内战后期甚至过于积极主动地寻求和谈机会,使得议会撤回了递交给法院的指控,从叛国改为行为极端置使内战重新提交,并且依旧为克雷特家族保留议会长席位。
      非利纳在内战期间大力支持复辟党,使得他从名单上革除,他们将提娜推到座位前,但离真正坐上那个位置,还需翻过两座大山:一个是继承人次序,一个是继承人范围。已经结婚的提娜到底是否算作克雷特家族的一员,这将决定整个社会的继承问题该如何处理,在众人的督促下,特别是提娜的影响下,公元1887年《婚姻法》出台,公元1889年《继承法》出台,以法律的形式支持婚姻自由,并指出出嫁女性的家庭名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原家族名,一个是附家族名,因此只要该女性不放弃原家族名,均应视为该家族的子嗣,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所有子嗣均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婚生子女冠名权平等,非婚生子女默认冠女方原家族名,子女的家族名决定了其属于男万家族还是女妨家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女权运动的先声。
      她的堂侄南尼丝顺利维位,但她始终没有对自己的职位产生好感,她用逃避会议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还为自己找了份兼职,毕竟旷工的议会长是没有工资拿的。南尼丝消极怠工的行径使两方本就脆弱的信任雪上加霜,执政党跳过议会长直接派出代理议会长接替她工作,当然,这种自作主张的行为也是明显不符合规定的,所以在处理好一次涉及南尼丝的案件后,议会向议会长致歉,同时也要求议会长应及时参与会议,重新调整双方关系,一战后,国内局势混乱,生日的一次刺杀彻底打消了她的一切疑虑,这位议会长毫无心理压力地递交辞呈给议会,痛快地离了职。
      那个位置给了劳伦安的子嗣,议会已经受够了有个性的议会长,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有把柄的、稳妥的孩子,比如加利戴维斯,他的曾祖劳伦安遇上了两部法律的颁行,这才有了他,加利戴维斯?克雷特,的确,就安静而言,他是个不错的选项,如果可以,他能够一整天不开口发表哪怕一个观点,这就很能说明他并非是一个稳妥的人选了。由于害怕冲突,他努力回避了各种矛盾针纷,像爱护珍宝一般把炸弹越养越大,而且加利戴维斯极端热爱歌唱,一度被戏称为声乐的狂信徒,议会在议会长无违规行为时并不会插手议会长的空闲时光,不过他在每次开会前放国歌的项目前又增加了一个小项目,即议会长首唱《让荣耀起航》,使会议又多了几分趣味。这让罗姆斯克敢于接近平易近人的议会长,向其证明战争的必然性,加利戴维斯一改往日懦弱的表现,大力支持这个小职员,强制通过战争预警,并积极投入其中,任期结束后,他去当了一位作词家,获得了不错的成就。
      但这与萨安无关了,她与她美洲的母亲长期定居在东亚,所以一直很热衷于和亚洲国家友好往来,并且积极希望能向亚洲国家提供援助,她在她的那份建合名单里添了近十个亚洲国家,而议会借助议会长的态度——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选择了萨安——通过一定的优待和援助成功使安托斯曼跳出大西洋,虽然萨安对这种行为有些无奈,但也很高兴看到她的家乡越来越工业化和现代化。除了她不再是家乡的一员外,议会那忽近忽远的态度也让她有些苦恼,而母亲的身体每况日下,所以她选择提前退休,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陪母亲回到美洲颐养天年,母亲离世后,她回到了她童年的家乡。
      接她的任的是南尼丝的曾孙凯勒,他素以风流倜傥闻名于诺菲尔全城,他爱美人甚至爱到了奋不顾身的地步,甚至调戏长期做会议纪要的卡埃诺女士,导致议会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议会长,当然,只要不违规,议会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他的妻子雷莫尔向法院状告她的丈夫婚内出轨,闻此事件,议会立即对他进行撤职处置,甩脱了这个不学无术的议会长。
      择列接手的就是这么个烂摊子,他必须起到一个模范的作用才能使群众再度相信仪会长是个必要的位置,这个难度并不低,使择列不得不谨言慎行,小心翼翼地维护好自己的形象,而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这意味着他连自己的空余时间也必须舍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成为议会长不再是一种祝福,而是克雷特家族成员挥之不去的魔咒,等待格宁的又会是什么?是荣耀还是罗网?她又能否改写议会长的历史?让我们拭目以待。

      十九世纪,循环考核与专业能力考核

      循环考核:因考核期间职位与专业完全不同且同事间相连成圈而得名,其正式称呼为适应性考核,是十九世纪,安托斯曼流行的,议会职员选拔的考核(职员可参加所有会议,同时也需写与职务相关的会议报告),其目的为从中选出一批能力出众且较为独立的职员,同时了解新入职的职员们的行动特点。当然,为保护新职员的自信心,议会往往会向每一组循环都派出一名见多识广且德高望众的考核官,在他们之间提供基础知识方面的援助,必要时允许其代写文件,但需注明情况,大概三到四月后,他们会调去自己报告的专业所对应职位,也不再是同办公事同事,他们会正式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循环考核往往会成为职员们记忆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他们怎么抱怨,因为这见证了他们从青涩走向成熟,也极有可能是唯一一次能够对同事如此推心置腹。

      继任演讲:继任议会长确立后继任议会长需发表的总结性报告与承诺性发言的总称,正常情况下,总结性报告在继任确立两月后发表,承诺性发言在现议会长任期结束一月后发表。总结性报告要求按照标准报告格式及字数,要求字数在一万词以上并尽量缩减修饰语,一般为对现议会长任职以来的成就的总结,在少数情况下会陈述该议会长任职期间的缺陷与不足;承诺性发言虽没有明确的格式及字数要求,但为表明自己的谦逊,一般字数不会超过总结性报告字数的五分之一,是作鼓舞人心用的,表达类似"我以后会当一位很好很好的议会长"之类的话即可。这句是公元1989年,年仅24岁的凯勒正式任职时的承诺性部分的发言,3月后,他因为婚内出轨被撤职,由于其不学无术,他的堂叔择列继任时差点没写足一万字,也对议会长人选要求产生深远影响。虽然不出意外两项演讲的原稿均需由继任议会长独立完成,但也存在特殊情况,如公元2022年9月27日推举出的继任议会长格宁,由于她当时仅14周岁,因此她只负责了清晰,准确,富有感情地朗诵报告。

      合法组织,非合法组织与非法组织:得到官方承认的、不触犯法律的、核心成员具有唯一性的组织被称为合法组织,也可直接简称为组织,不过一般情况下官方也只会承认那些不解犯法律的组织,仅参加某一组织的该组织成员有一定几率被划为该组织的核心成员,只有核心成员超过一万人的组织,才有资格参加大会,无论是加入某一合法组织还是退出某一合法组织,首先均应向政府报备,再由政府通知该组织,不过在互联网没那么发达的年代,其实很多空子可钻。非合法组织只要求不触犯法律,它的最大特点是核心成员不具有唯一性即一个组织内定期提交的核心成员名单内所有成员均同时是其他组织成员,比如小A向政府申请建立一个组织,只有现未加入任何组织的人才能向政府申请成立组织,不管是青年组织还是福利组织,总之只要申请通过了小A就正式建成一个合法组织,且小A会自动成为该组织的核心成员,若小A后来加入了另一个组织,那么这位唯一的核心成员就不再唯一,该组织出现了核心成员缺失状况,自动默认为非合法组织,小A也就被认为是仅加入一个组织,但是这样形成的非合法组织不太多,往往是专门为了获得官方承认,更普遍的是几个核心成员自己私下建立组织,不被官方承认,也不被官方知晓。非法组织指触犯法律的组织,它的成员被政府追捕并实时更新,最终交由法院审判。自民党在刚成立时被定性为非法组织,暴民的产物,不过后来成功转为非合法组织;复辟党在刚成立时被定性为合法组织,挑起内战后立即变为非法组织;执政党也是一种非合法组织;执政组织则为合法组织。

      校区制度:指将高级阶段教育的学校分区合为学城集中建设,为学生提供教育资源的制度。全安托斯曼目前共有56个校区,在博兰院读书的学生在获得结业证书后可直接升学到直属的校区,但也可跨区域升学,只需再参加该校区的入学考试并通过即可。自校区形成以来,参考人员一直没有要求,但依据2001年出台的法律,至少要年满12周岁且持有结业证明才可参加校区入学考试。校区内有专门向学生提供的食堂和宿舍,升学后在对应校区内持学生证可获得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减免,但非公共交通工具,如出租车不提供减免。在假期结束前,每个校区都会开设一批体验课程给它的学生们,以明确所选课程,学生必须在选择一门与安托斯曼语相关的课以及数学之后,再选两门必修课程,作为自己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在获得四门对应学业证书后才可更换,及一门选修,选修课每学期结束后都可更换,但需注意的是,只有参加期末考试,才能继续学习该门选修课,且只有符合该门选修课的学业要求后才能参加对应学业测评。每学年末会有总评,若总评不及格,即四门必修中有任意一门在年末考核中未通过且学分不达标,需复读,复读不在义务教育范围内,因此不免除该学年在必修上的学杂费。在校区制度下,学生基本无需承担除食宿外的费用但有几个情况除外,包括复读,以及选修时的问题,由于选修科目可半年一换,因此实际提供的是12年额度的免学杂,不包括通过学业测评后的进修课程,以及同一年所报选修科目若大于3门,则多出的科目费用由学生自己承担,这种会被简单描注为(4+3)x4,但实际情况要复杂些,因为并非所有课程都是四年制的。若不复读,四年后学生将参加四门必修的学术测评,均通过,成为校区的正式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每门学科都有对应的专业化课程可供选择,继续深造。博兰院的八年加上在学区就读的四年,实际形成了长达十二年的义务教育。

      学习报告与学分:寒假与暑假期间,校区会分发一系列研究性学习,并且要求在假期结束后按时上交一份,独立完成,切合题意,总字数超过六千词的综合报告,达到要求,一份即可得基础学分50。学分名义上无上限,且不直接影响学末总评,通过日常的作业上交及兴趣活动及可获得。然而平时记录时几分几分地加,最终多的人有七八百分,普遍也都有三百来分,但最后换算时,上限都是两百分,其实这个200分准确地说,应该是50分+50分+100分,两篇报告的基础分数各50分,最终分数中的100分才是日常学分,作业和活动都是算在日常学分里的,假期研究性学习的分数是达到了要求就有50分,一年下来一个人的基础分数要么0,要么50,要么100,不会有其他值,就算老师认为这份报告特别好,加的分数也是算作日常学分的。最终分数超过160分即合格,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200分,但要是有一篇报告不通过,相当于最终分数最多150分,没达到合格分,不开放师生□□,评时分直接归零,也会影响导师的评分,无论年中学末考得再好,最多90分,奖学金也得不到了,所以学生们交报告都很积极,老师催得也很积极。

      学期与节假日:一个新学年的开端位于每年的2月1日,寒假从11月底开始,1月1日新年结束后会有一次返校,然后2月1日开学,基本上一年上八个半月,上学期四个半月,下学期四个月。一般新年刚过,学校就会给学生发各式各样的研究性学习,因此1月2日也被戏称为返校日,学校和老师作为两个个体分别独立给学生分配任务,因此学生们寒暑假针对的也只有六到十八周岁的学生,而且实际上是1个月的完全无作业假期+1个月的研究性学习A+2个月的研究性学习B,成为校区的正式学生后,处于随师就读模式的学生,能有多长时间的假期是由教授决定的,但校区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依旧会每年进行年中学末考试,受通过率的强制要求及教授自身的研究项目影响,普遍不会太紧也不会太松,基本在六月中旬开始放暑假,在6月10日至6月20日之间陆续放假,到八月上旬学生陆续返校,开始下学期的学习,11月末放寒假。上学期结束会进行年中测试,下学期结束进行学末测评,先测试,再师生□□。年中测试:学末测试:师生□□=3:6:1,按得分最高者分数的60%划及格线,总分的70%划良好线,总分的95%划优秀线,高于优秀线有奖学金,从及格线至良好级的同学可以拒绝复读,未过及格线的学生强制复读或退学。所有法定节假日都会放假,如有发现违规开课,建议播打当地的教育部热线。

      由名义学生到正式学生:作为校区内名义学生,往往在校区内的食宿方面能得到一定优待,但只有经过结业考试与报名,才能真正成为校区的一份子,成为正式学生,一般称为大学生。这里的“结业”指的是结束在博兰院的学业,名义学生实际是博兰院与校区的过渡时期,还是博兰院的学生。结业考试在11月上旬结束,考试包括对四门必修的测评以及对报考的符合学业要求的选修课程的测评,参加考试可获得毕业证书,凭毕业证书与学业证明报名其细分专业,报名时间截止至12月11日,错过报名时间的人可申请复读,唯有当年的毕业证书才能有效报名。1月份前通知最终结果并发送录取通知书及校区徽章。1月份有一些教授的面试,通过面试相当于成为教授研究小组的一员,校区在安排课程时会考虑大学生是否参与研究小组。
      公元1812年,《死亡的艺术》出版

      死亡的艺术(节选)
      如果有幸能看到安托斯曼的艺术史,特别是六世纪前的,便会发现,古酉安人并不忌讳死亡,就和他们有一半的画作都在展示宗教一样,差不多10%的艺术作品呈现了死亡这一主题,而其中绝大部分都呈现出一个独特的安静,仿佛一个人被怨死,受到酷刑也依旧“很满足”地死去一般。
      在传统文化中,酉安人追求的是安宁的死亡,这个特征呈现在艺术领域,表现出安静,稳定与不挣扎的,我想他们也会喜欢大卫的《马拉之死》仅管相隔好几百年。以这种形式描绘死亡的作品有很多,比如伊索布尔的《伊索布尔之祸》、瓦西亚的《紫电》、格宁的《无月夜》、安登的《星月交辉》、无名氏的《审判前夕》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布拉维尔的《傲慢之死》,这是一幅宗教主题的大幅画作,以细致的笔法,烘托出庄严、肃穆的葬礼气氛,展现命运的无法违抗,画中的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
      画中共有四位人物:塔克多鲁多、克里斯利、乌那尔、安格那其,分别对应自命不凡的守护者、傲慢的种子、不公的审判者、罪恶的行刑官,他们之间的身份相互呼应,命运相互纠缠,演绎的是诗篇中最露骨的阴谋——战争之后,权力究竟该如何分配。
      愤怒和傲慢滋生死亡,死亡是静默的,抗争是无声的,守护隐藏在污浊之下。不公正的审判者在塔克多鲁多心中种下傲慢的种子,当种子发芽,他为人类的未来掀起反抗神的斗争,将他的族群引入深渊,然而他又的确是守护者,当审判者姗姗来迟,他接受了最终审判,守护的信念唤醒安路纳斯之剑困住傲慢,只待几百年后终局的到来,傲慢无处不在,审判者必将为自己过去付出代价,乌那尔对此心知肚明,也同样没有躲闪。画面中的虚影面带微笑看向中心的主角。
      酉安人喜欢接纳死亡,他们认可死亡也是一种永生,然而他们心中最美丽的死亡,却不是死后的状态,甚至很难算是死亡的过程,打个比方,是完整未腐烂的花瓣从空中飘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然,是已有预料的结果,且正不可挽回地走向结局,但还未呈现出结果的状态。这种传统美学被火山和从未间断的雨塑造,深深影响着酉安民族的精神面貌。
      后来传染病的流行带来对与死亡的血亲重逢的期望,可怕的尸体在画布上浮现,新思想传入,亚楠河战役,我们为了自身的权益而斗争为了民族的独立而斗争,苦难带来艺术的浪花。
      然而,那些伟大的牺牲者,他们的抗争依旧无声。
      选自伊曼斯《死亡的艺术》,有删改。《死亡的艺术》出版于1812年,介绍了从公元前二千纪至十九世纪初,国内外与死亡相关的代表作品,值得指出的是,伊曼斯并不是艺术专业出身。

      公元1821年至1880年,安路纳斯塔楼中心高塔暂作议会大会召开地

      建议合作国家名单:亦称为建议合作名单或建合名单,也可称为友好国家名单(emandareila-wunon'egaleri-inmuo, lo foihenogaleri-inmuo),用于指引国家外交工作,每3至10年会更新一次。议会长就职会提交一份名单,每一届执政党也需提交一份名单,议会所有成员均可代表组织或个人自由提交名单,比如曾经有人一次性提交了132份名单对二战后安托斯曼该何去何从做了详细而又周密的计划,超过了前十年的总和。一般都是以议会长提交版作基础,参考其他名单后整合成一个完整名单,附有解析,投票通过后更名为《建议合作国家名单,XXXX年版,总第XXX版》,现行版本为《建议合作国家名单,2021年版,总第32版(《 emandareila-wunon'egleri- inmuo-2021-32》)

      公元1852年,斯曼蒂?普拉芬的外甥女出版《冈定理论》

      冈定理论:由斯曼蒂?普拉芬创作,“冈定”是作者的出身地,是他正式名称的一部分,也是他写作时用的笔名,他将他的文章发表在安托斯曼当时的各个报刊上。在斯曼蒂去逝后,他的外甥女将他所有发表的作品收集起来,命名为《冈定理论》,1854年出版。斯曼蒂以一则则故事作为理论的依据,并对这些事件作出评述,如可借鉴之处,不足之处,以及对如何获得成功的思考。斯曼蒂并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思想,而依托于不同事件的同一人物或同一事件的不同人物的行动,设身处地考虑他们的目的,但同时也暗含了对如何达成平衡的思考。他的写作风格严谨细腻,在当时受到了广泛欢迎。斯曼蒂诞生于1793年,逝于1851年,他的童年在战火中度过,他与这个国家一同成长。

      公元1863年,加洛塔城人民依据《冈定理论》建立冈定公社

      冈定公社:成立于1863年,是加洛塔城人民依据《冈定理论》建立的组织,因此被称作冈定公社,或加洛塔公社。当时加洛塔提供国内20%的工业额,却未得到同等代遇,因此当地人民成立冈定公社,要求议会出台法律,保护加洛塔人民的合法权利,包括政治权利、集会、出版、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劳动的标准化,且加洛塔城应得到国家政策支持。1864年,议会通过了冈定公社的部分申请,允许加洛塔城拥有一定自治权。这起事件有时也被视为铁路大罢工事件的先声,或安托斯曼温和政治的赘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冈定公社由一个带有鲜明的地区特征的组织转变为能够领导全国人民的党派,它有过两次执政经历,一次是1926-1941年,1940年安托斯曼被卷入世界大战,未进行执政党选举,因此后有五年的代理期,第二次是1996-2011年。

      公元1864年,议会通过了冈定公社的部分申请,允许加洛塔城拥有一定自治权

      与弟弟的信
      我亲爱的弟弟:
      很高兴这次邮差没把信弄丢,
      你上回说的那件事我想了很久很久很久,感觉还是不行,主要我不行,你明白的,我真的对经济一窍不通,伦敦也不能使我有一丝一毫的明悟,不过我会回来一趟,可能得再过几个月,但是拿不准能否赶回来过冬节,我在三月就参加入职宣誓,现在是克拉布尔的一位职员,听别人说今年要全员留下,绝不是因为我怕谢纳山好吧,即使我的确有些恐高,但我小时候爬山可比你快。这件事先别透出去,反正也拿不准,到时徒增烦恼。你也不用太操心啦,也许我的口语的确忘了一点,领誓人旁边的那位看了我好些眼,不过最近也好多了。
      其实我最不适应的还是我的一些同事,阿瑞,从前我就在担忧了,安托斯曼太安静,之前我几乎没听到别人主动提起过,当然啦,我也不说,可你先前也写过,你和家里很少谈国外的事,也不太清楚国外的事,在诺菲尔也一样,这样一个大都会,也极少有人提及,或许他们不想知道西岸在解放奴隶,东岸在解放思想,若假设我们都明白,那又与聋哑人有何异呢?你对金融懂得多些,可惜我没法把月度报表抄下来,但记了一部分,我回来时带给你看,早做些准备,先说我的结论吧,经济下滑,这是显而易见的,但不是理所当然的,更不能放任不顾。
      那么就谈谈我的同事们吧,能在会议上讲话的人很少,从我个人经历来看,大致只有十余人,几百号人聚在安路纳斯却仅仅十余人发言,也许还是一种边界,无法抹除的边界吧。但我的顶头上司就是那十余人中的一员,他的名讳我暂时还不能知晓,但他向我许诺,他的纸条上写:“不要怕他们听不到你的声音,我给你机会,我给你时间,不光是为了我们,还是为了真理与民主,以及更好的明天。”或许下一次就有好消息了。同一屋的同事中,拉法加是个很有趣的人,他说他报的是文物类,结果被任命为记录官,是的,他每次的记录都跟真正的文物一样,前些天他在翻译他的古文物时睡着了,睡做梦都嘟囔了一句翻译还在进行中,维兰总是很严肃,平等制载每一个工作时间聊闲天的职员,不过他人也很好,别人向他寻求帮助时从来不拒绝,小到倒垃圾呀,大到帮写文件啊,不过如果不是分配太过奇怪,大家应该也不会过多的打扰他,我们有考了军事去了文艺的,有考了文艺去了文物的,有考了文物去了写录的,有考了写录去了外交的,算上我,考了外交去了军事的,刚好形成一个必环,维兰会许多,呆的时间也久,消息极为灵通,比如见证我宣誓的那位名拉特,当初维兰宣誓时也是他见证的,他见证了绝大多数职员的入职宣誓。
      好了,就这么多了,祝你越来越幸福呀。
      也把祝福带给家人
      永远思念你的哥哥
      1868年4月13日

      公元1865年,三个工人组织结成同盟,建立自民党,只在名义上属于不同组织

      自民党:全称自由民族党(Yidomdunerting Neiperous,缩写为in),即崇尚自由的,具有民族性质的政党。公元1865年,三个工人组织结成同盟,建立自民党,只在名义上属于不同组织,公元1868年,铁路大罢工事件后,全国工人运动兴起,迫使当局者重新审视无产阶级,公元1874年,议会承认工人的自建组织为合法组织,允许参与会议,自民党迅速发展,公元1876年议会通过了自民党内组织协助执政组织执政的申请,自民党成为安托斯曼第一个无产阶级参政组织。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民党内部逐渐松散,但由于在民间留下了不少传说,所以不少组织依旧会宣称自己为自民党的一员。

      公元1868年,以铁路工人的罢工为开始,后发展为全国性的工人罢工

      戴娜雷诺、宝石以及书
      有关戴娜雷诺的故事往往被认为是古安神话的一部分,同时不属于《拉普勒耳集诗集》,它的传播范围很广,却没有源头,就像后来与这个故事相关的一系列事件一样,不过我们依旧认为这最初应该是一个地方性的传说,就像《谢尔蒙纳传》,虽然作为在诗篇第五部分就出现过了的迷雾之子,谢尔蒙纳与诗篇的联系会更深一点,但由于谢纳王国将源头追溯到他身上,这个角色便从原先的寥寥数语中脱离,是谢尔蒙纳升起了谢纳山区,加冕了谢纳的王,让那些调皮的外来者受到惩罚,传记中他的那些父辞子笑,相侵相碍的情节,使其以一种更加鲜活的模样展现在当代人面前。
      人们喜欢从神话里找源头,找证据,就像许多古老的法院的壁画上一定会有小月亮一样。
      但是,戴娜雷诺的传说是特殊的,这个故事的主角,即戴娜雷诺(dian'aiolos是一个不指明性别的名字)是第一个不是由神将其上升为神,而是自我上升的人,并且是安托斯曼有史以来第一个追求长生不老的人类,戴娜雷诺是一个做人偶(也就是当时祭祀时祭品的代替物,你可以猜猜这个职业之前是用什么做祭品)的人,他做出的人偶栩栩如生,在人生的末尾他将自己制成了人偶,把那特殊的美丽与智慧永恒地保留了下来,这个反于主流的家伙在故事的结尾也受到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惩罚——闪电击中了树木,将树下安眠的他烧为灰烬,只有一颗眼珠保留了下来,化为蓝宝石,其余没入土中,到森林的边缘去,活偶还在游荡。
      说到这你可能就感到熟悉了,是的,就是历史上阴魂不散的戴娜雷诺蓝宝石,几乎每个世纪都会有和它相关的大事,即使在大部分时间里宝石都处于一种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状态里。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就被称为戴娜雷诺蓝宝石事件,简称蓝宝石事件,但我认为这件事归根到底和宝石本身没什么关系,当时的国王和前几代的国王差不多,都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那位还要好上几分,只可惜染上了爱好宝石的毛病(如果有人这么对你说的话,请记得提醒他,没有任何文字能证明在这个事件发生前国王有表现出对宝石的迷恋),那两个被派去搜刮宝石的人,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人民的不满早已积蓄,可国王究竟要找的是什么,为何所谓的两个走狗可以那么迅速地让整个村庄消失,国玉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同意了权力审判,贵族又因何能如此迅速地控制局面,过去没有人做出解答。
      但我想,就如同这起事件的命名一般,宝石是罪名,戴娜雷诺是名义。从来没有证据证明戴娜雷诺蓝宝石真实存在,这不过是生活在人的记忆和想象中的代称罢了,就像水怪一样,很多人都宣称他们曾经见过甚至拥有过。
      宝石最终的结局是落入大海,十七世纪后期,伯拉以此为灵感创作了《海底奇境》,讲述了一个小孩出海遭遇风暴沉船来到海底世界,几经周折终于回到故乡的故事,结局有两个解读方向:一.回家只是一场梦,他被十八个脑袋的美人鱼女王留了下来;二.从船翻便是一场梦,归乡的不过是一具尸体罢了。其中美人鱼女王的形象便来自于戴娜雷诺蓝宝石,比如名字索尼亚?奈德(soloian naid)直接由戴娜雷诺颠倒而来,后来作为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人们也用索尼亚来称呼议会。
      因为她们都像个变态一样,什么都要知道,而且守护着她们的臣民。

      公元1868年,铁路大罢工事件后,全国工人运动兴起,迫使当局者重新审视无产阶级
      公元1874年,议会承认工人的自建组织为合法组织,允许参与会议,自民党迅速发展
      公元1876年,政府强行镇压工人的罢工抗议,许诺提高工人待遇
      公元1876年议会通过了自民党内组织协助执政组织执政的申请,自民党成为安托斯曼第一个参政组织

      复选制与两大原则:执政组织选举时,若最后一轮票数相近(即票数差距不超过2000票),应新增一轮选举,直至票数差距超过2000票,新增的选举便是复选。公元1947年,最后一轮投票后,工农党以1674票劣势成功担任下一届执政组织,当时自民党内部尚联系紧密,工农党作为自民党中支持共产主义的一支,可以享受自民党优先原则,即选举第一原则。工农党在 1947年——1962年任期内,颁行了一系列新政策以期实现资源重新分配,虽然政策推行受到重重阻碍,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复苏,同时给资产阶级与北方诸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1963年,几大资产阶级政党联合申请增添选举条例,当选民票数差在2000票以内时应增添复选,对最后一轮中票数最高的两个组织进行重新投票,若其中有且只有一个党派为自民党,且票数差距在100票以外2000票以内时或自民党选票占劣势时,也应重新进行最后一轮投票,该申请得到议会通过。这样形成了安托斯曼选举两大原则:一.自民党优先原则;二.复选制优先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民党的凝聚力,抑制了自民党的发展,且加剧其内部分化。

      公元1878年10月,英国有志青年史密斯先生出版《东区时刻》

      东区时刻:Eastern Occasion,也称为boarue exurue coqulax,简称EO或bec,是安托斯曼的重要媒体之一,主要播报国外新闻,十分关注他国外交与军事行动。最先由英国有志青年史密斯先生在安托斯曼独立开办的东方报社出版,最早的一版出版于公元1878年10月,在当时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倒不完全是因为这个全英文报纸被质疑文化入侵,当时也的确没什么人会想到这一点,更多的是对外界的好奇与对这个小伙子在这个山雨欲来的时候投资创业的迷惑,为什么史密斯先生会给过份报刊定名为Eastern Occasion很难说清,他本人也没机会解释,但想来不是随便命名,考虑到第一版中大博弈部分占较大篇幅,也许是想表示这是安托斯曼以东地区发生的事,即国外奇人异事。当然由于内战,史密斯先生的小报社很快就不出所料的倒闭了,战后为了还债,他把EO卖给了当时对此很感兴趣的库乐宁公司。公元1895年后,EO重归人们的视线,十分积极地向人民传输着国外风情,主要分为娱乐栏目与时政栏目,时不时来一点冷笑话,在它的规划下,时政新闻越来越以一种新型的方式被普通大众牢记。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时间轴(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