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时间轴(上) ...

  •   古酉安神话:主要包括拉普勒耳斯诗集(简称诗篇),和其他民间故事是安托斯曼传统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酉安人民对世界的探索及思考,塑造了一批典型人物,至今仍深刻影响安托斯曼人民的命名风格,且留下了许多带有宗教性质的节日,如3月3日除怨节来源于流浪王子哈尔破除人类身上的诅咒的故事,6月22日祭丰节是为了纪念永恒骑士塔里为了人类的未来向神抗争最终牺牲,酉安的第一位女王利塔露莎,智慧之神的代行者将其在后轮回月光大。古安神话记述了神与神,神与人及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还有许多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官庭秘史,在历史上衍生出不少取材于神话故事的文学艺术作品。

      数字:安托斯曼人民习惯将个位提到十位之前,呈现出一种格外特别的数字表达方式,如七十六,一般会表达为六,七十(ler teneie )。在公元前十九年,这种计数方式便已存在,公元 1898年,丹德地区发现了一块残缺不齐的石板,从其现存部分可看出,当时的人们借助曲线与交点进行记数,且已存在表示不存在的事物的方式,据已有的研究资料显示,当时习惯与现在普通写法相反,从小到大,也有可能是因为当时习惯上从右往左书写,从左往右,以圆、弧、竖线的规律区分数位。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公元前十三世纪的人们从大到小计数,只是依旧从小到大每三个数位内按从大到小书写,如13,210,310,可以写作十三百万二百一十千三百一十,而当时常写作三、十百万,零、十、二百千,零,十、三百,这里的零都作占位。随着阿拉伯数字的传入与外来文化交融,现在安托斯曼的人民也常书写阿拉伯数字,与他人无异,只在语言中保留了先读个位再读十位的习惯。

      五大河流:
      叠伊姆河的上源有两条,一条是发源于提斯达丹省门得来山的瓦第河,一条是发源于约达娜地区卡尔山的更第河,在列格和丹德的交界处交汇后称叠伊姆河。流经提斯达丹,约达娜,列格,丹德,诺菲尔,麦卡期,迈更惠7个省、地区,在迈更惠东部流入胡阿海峡。全长641千米,流域面积7.7万平方千米。叠伊姆河流域是酉安民族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劳列斯河是安托斯曼第一大河,发源于斯莫文省伊斯山脉拜帕山马斯门亚地区,伊斯山脉冯兰斯山发源的是最大的支流格利河,流经斯莫文,马斯门亚,普莱帝斯-麦格纳,格雷-贝加勒,古玛奇亚,亚尼,伯拉罕,塞特士含地区7个省、地区、自治地区,在塞特士含地区注入苏米努海。全长1448千米,流域面积17.4万平方千米。流经工业发达地区,上游建有水电站。
      格因河发源于斯莫文省伊斯山脉卡拉峰。流经斯莫文,费切里2个省,在费切里省注入比耳湾。全长327.6千米,流域面积3.9万平方千米。
      亚楠河发源于纽多奇纶省谢纳山系康威特山南麓。流统纽多奇伦,俄尼恒利,卢比特3个省,在卢比特省注入阿迪伊海。全长512千米,流域面积6.7万平方千米。亚楠河孕育了独特的谢纳文化,干支流大部分可通航,水能资源丰富。
      维萨河是安托斯曼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阿加洛地区伊斯山脉弗厄山。向南流经阿加洛,安省,马斯蒙亚,缅加末,巴摩里,帕加德,普洛7个省、地区,在巴摩里省注入胡阿海峡。全长733公里,流域面积9.3万平方公里。沿岸风光秀丽,有许多旅游胜地。

      公元前17世纪初,系恩河畔,即沓因岛(现拉奎那岛)南部,叠伊姆河支流,陆续出现若干个小邦国
      公元前1082年,哈米索亚德初步统一叠伊姆河中下游,建立酉安(安托斯曼旧称)第一个奴隶制王国克雷特王国

      学宫:cilia monon 是传教者的核心,分为大学宫与外学宫,其中外学宫指的就是基督教教堂及其他宗教的特征建筑,如大食教度的清真寺,佛教的寺庙等;大学宫指的是安托斯曼传统宗教建筑,原意为有神侍的地方,或许是由于这个称呼比较怪异,也可能为了和教庭对仗工整,因此被其他国家翻译成学宫。学宫是占星师和其他神侍的主要活动场所,由于神待总是在传道授业解惑,而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总归有个顶,勉强称得上是“宫”,所以从功能上来说“学宫”也解释得通。在拉普勒耳斯,宗教的统一比土地的统一要早得多,就算是谢纳国,信仰的也是古酉安神话,尽管是分支,总体来说人物及其身份还是固定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宫代替中央管辖地方。

      公元前847年,跨过门得来山脉,初步统一拉奎那岛

      成年礼:一般安托斯曼传统上认为满十四周岁的孩子便可视为成年人,需举行成年礼,而现法定成年为十八周岁。成年礼旧时需要举行祭祀,有钱人家甚至会请祭司,表明这个孩子:遵循规则的道路,聆听生命的指引,接过权力的火炬,献上忠诚的心灵。并须在当夜深入山林,取下最美的羽毛,将其别在自己的帽子上,得到神的祝福,但不可取走其他生灵的生命,否则会被祖咒缠身。按照习俗,现在父母往往会在孩子十四周岁当日送给他们一顶鸟羽帽,之后孩子们就可以自由加入或成立组织了。

      蓝色尖颜花:俗称蓝边银心花或还乡花,百合目尖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同属有红、蓝、紫三种尖颜花,是安托斯曼的特有植物,花瓣中有一条银色花脉。蓝色尖颜花花期较长,从二月末至五月初都可见开花,通过风力传播花粉,植株可高达一米,根可入药,有止咳平喘的功效,一般会在山坡上成片绽放。由于酉安人民同样喜欢在山坡上树立石碑,因此蓝色尖颜花也被视为纪念和祝福美好的象征,后来渐形成了在3月21日这一天回乡祭碑的习俗,蓝色尖颜花也常作为祭礼,这便是还乡花与还乡节的由来。

      公元前802年,渡过胡阿海峡,首次踏上坎特密岛,酉安国土进一步扩大
      公元前616年,黄金王统一俄尔蒙地区(现谢纳山区)
      公元前591年,谢纳王国宣告独立

      名人集——两份历史
      《谢尔蒙纳传》中对一座宫殿有这样一句评叙“山陵崩,宫门开”,这座官殿就是戎马半生未尝一败的雷诺国王的陵墓,传说中的黄金宫,《谢尔蒙纳传》记载:雷诺好大喜功,兴修宫殿,其中最为奢华的一栋,由黄金砌成,故名黄金宫。从雷诺继位之前,他便谋划起了如何征讨俄尔蒙地区(就是群山的意思),然而大祭司一算,有伤天和,反对向俄尔蒙的众部落开战,“好吧,”雷诺想,“既然你不愿意,那我就换一个愿意的。”在当时,雷诺也的确只能想想,更多的就干涉不了了,但是他会另辟蹊径。当时大祭司门下有一个弟子,原名不详,《谢尔蒙纳传》认为他是从外乡投奔都城的,大祭司给他改名为修弥尔,很信任他;而下部则明确指出修弥尔是难民出身,用一通天花乱坠的推销说服大祭司收自己为徒。在修弥尔的支持下,雷诺国王得到了足够多的粮草,东征俄尔蒙。
      在当时,乐是雅的象征,相传神出行时常有乐师为他们伴奏,因此乐师是神职,地位不低,是有机会聆听神的旨意的那种。
      BC 618年,为了庆贺自己的开疆扩土大业即将告成,雷诺宣布,从今天开始就是奈瓦时期了。
      此后,每当国内发生重大变革,便会改一次代号,有时一个代号会经过多代国王,也有可能一个国王经历了很多代(不过目前还没有这般曲折的时期,希望以后也不会有),我们现在说的酉安王朝,路安王朝都是这般得名的,其实还有宗教历,以BC 1642为元年开始算,古酉安人认为那是人类开始独立的日子。酉安王朝用的奈瓦麦币就是自奈瓦时期开始铸造的。
      BC 616年,俄尔蒙地区彻底归顺,雷诺顺手给这地方改名为珊格(朝新阳之意),结果第二年就突发恶疾,死了,他死后,连带着尸骨与黄金宫,一同消失。不过毕竟《谢尔蒙纳传》是谢纳王国的史书,俄尔蒙部族是谢纳人的祖先,所以关于黄金宫的记载,究竟有几分真实,或是单纯为了抹黑一下雷诺,并不好说。因为这一传说,雷诺也得了个别名,就叫黄金王。
      雷诺一死,本就一团乱麻的大臣们更加麻了,雷诺国王子嗣稀薄(就是没有)而且兄弟早逝,按克雷特王国一直坚守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没有子又没有弟,那又该由谁继位呢?那时普遍的看法是从别□□过继一个过来,最终是由在听完雷诺的遗言后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乐师大人修弥尔拍板决定,当然,那时毕竟还很敬重神明的,虽然修弥尔大概率是不信神的,他做了近三十年的乐师,唯一一次奏乐便是这回,还只拨了两三下琴弦,合理推测这位乐师大人根本不会奏乐,他翻遍上部后得出:既然男孩儿和女孩儿都是泥人额间一滴血,为什么雷诺国王的妹妹不能做国王呢?况且雨神曾经眷顾过她,难道不比那些与雷诺国王关系疏远的旁支更加神圣吗?长达数月的争执与混乱之后,大臣们推莉塔做了国王。
      在几百年后,有一个国王叫做莉塔伊格沙,在史书中是以露莎来代称,这是一种常见的避讳,只要不连续称这两个名字即可,也可以有效防止同名国王太多导致记载出现混乱,这种称呼方式起源于《拉普勒耳斯诗集》,部分名字太长的领导人,都只出现了一次全名,后边直接简写了。作为一种习俗,在安托斯曼改个名字是很简单且正常的事。
      《谢尔蒙纳传》是这么描叙莉塔的:一个手里握着锤子看谁都像钉子的阴谋家。这句话并不确切,毕竟莉塔在人生的暮年才开始大规模地处罚大臣,事实上,莉塔可以称得上一位温和的君主,极少直接殴打一位臣民,而是用迂回曲折的的方式折腾他们,倒是很符合雨神的眷顾,既有福音,又有诅咒。
      莉塔说话和缓,好似什么都可以商量,做事却果决。她下令让工匠统一铸造货币,镇压珊格地区的叛乱,打压各地贵族等,并且在“惊天之变”中夺得胜利,国王的权力逐渐到莉塔手中,她将自己的权力侵入学宫,使他们一个个变为真正教化人民的神侍。然而,也因为她的迂回曲折,大祭司一派的人依旧强大,他们在莉塔逝去后迅速反扑,一度成为国家实际掌权者,四十二年后,瓦戴国王,莉塔的孙子,在宫廷政变中落败,幽禁宫中,虽然未被赶下王位,也得到了相似待遇。
      BC 588年,奈瓦31年,乐师的身影在历史上逐渐淡去,而王权与神权的对抗,才刚刚开始。
      不过这与《谢尔蒙纳传》的关系就不大了,BC 591年,珊格人推举了一名首领,宣布独立,成立谢纳王国,继续扩张,谢纳是封闭的,也是开放的,他们是山雾的子民,谢尔蒙纳的故事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公元前486年,一支反抗军跃过伊斯山脉,宣告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

      自由的民族:公元前486年,一支反抗军跃过伊斯山脉,宣告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由于这支军队自称为自由的民族,因此当地居民也自称为自由的民族(inases blan'eristi),原意为自主的族群,自由民族是引申意,也是1865年成立的自民党的名称由来之一。由于后世用安托斯曼最出名的时期命名这个国家,因此按方位称克雷特王国为西酉安,称自由名民族辖区为西酉安。

      公元前346年,东酉安宣布承认西酉安的统治地位,但依旧保持独立

      石碑林:形态各异的石碑往往会聚集在某一处,形成石碑林,大大小小的石碑林遍布安托斯曼全境。在纸传入酉安王国前,当地人往往用刻的方式书写,他们将需记念的事刻在石头上,这个动作也正是铭记,由于石头的搬运与存储不易,所以当时人们会在村落附近雕刻,刻完就地插下,久而久就便形成了环绕村落的石碑群。尽管在连年的战争中有部分损毁,但从现存部分,我们也可以窥见文字变迁与过去的故事。石碑中有一部分是,墓碑,古酉安人认为石头是人的骨架,是坚贞不屈的象征,所以墓碑下大多未埋存逝者,也反应了当时精神永存的理念。

      公元前11年,东酉安并入西酉安,保留并完善了共议制度,酉安逐渐过渡为封建王国

      酉安与克拉布尔:自东西王国合并至戴娜雷诺蓝宝石事件(BC 11-AD 835年)称为酉安时期。从公元五世纪后期开始,酉安时期达到极盛阶段,因此安托斯曼的人民也常自称为酉安人,且主体民族为酉安民族,有部分国家依旧称安托斯曼为酉安,但是现在专门强调自己是酉安人的人并不多。19世纪安托斯曼的中央机构集中分布于诺菲尔地区的克拉布尔特区,因此也用克拉布尔代指中央,甚至是整个国家。 夜游节:“迎新友,见先人”,见先人指的是还乡节,而迎新友指的则是夜游节。夜游节位于12月第一个新月夜,当日正午会举行祭天地的仪式以求好运,等待夜晚到来。传说中,有一种躲在影子里的妖怪,名为夜魂,它们是未完成规则命令的罪人,在光的照射下,夜魂会化为影子呈现出形体,它们被影子保护,也被影子囚困,如果有足够多的夜魂,它们会制造黑暗。过去人们认为无论月亮是什么状态,都是一个完整的圆,只是有一部分是他用影子挡住的真实,是裁决流露的态度,在新月夜,由于月神偏袒妖怪,人们会在家家户户门前点一盏明灯,又提着灯在大街小巷里寻觅,在星空的注视下,把这些不速之容请进家门。露莎在位期间,给宗教历各月份命名,以莉塔露莎来称呼一月,又由于她出生在一日,所以规定每年一月的新月夜为夜游节,在这之前,只要有新月夜就是夜游节,公元1703年,安托斯曼正式推行公历,随即规定每年十二月的新月夜为夜游节。据考证,公元前十二世纪就已经出现夜游节雏形。

      公元381年,酉安船队远航,多次探索最终发现俄尔岛(现爱尔兰岛)
      公元392年,酉安人登上俄尔岛西南端
      公元398年,确立了对该地区的统治,他们将该地区命名为森第纳(sandia有初始之意)并设立该石碑作为纪念

      森第纳石碑:旧称胜利碑,现在很少提起该说法。森第纳石碑立于四世纪末五世纪初,是一个高约10米,直径约4米的圆柱形石碑,上刻有大段古酉安文,并凿刻了大量精美而繁复的雕纹,该石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于公元1979年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公元392年,酉安人登上俄尔岛西南端,公元398年,确立了对该地区的统治,他们将该地区命名为森第纳并设立该石碑作为纪念。就目前可公开的资料,酉安人民将其树立于森第纳地区的中心,后进行了长达一月的祭祀典礼,祭典规模宏大,且珍宝云集。森第纳石碑因为长期的战乱,多次失踪,公元1884年,安托斯曼政府开始着手寻找历史上的胜利碑,后虽尝试与英国当局进行交涉,但均以失败告终,公元 1937年爱尔兰宣布成立共和国并独立,次年安托斯曼共和国与爱尔兰共和国建交,经两国协商,公元1946年,森第纳石碑运往安托斯曼。现存于普莱帝斯——麦格纳地区莱麦文化博物馆,两国共同翻译并共享文字翻译成果。

      公元428年,统一谢纳山区
      公元473年,实现俄尔岛的统一,拉奎那——坎特密——俄尔岛系的建立,标志着酉安帝国全盛时代的到来

      外情中心及其前身:外情中心,亦称外情协理中心,它的全称为外部与内部情报协调处理中心(in'aislande esurue-horsilan lapfen konchuer,简称IELK),是直属于中央的情报机构,负责保护国内机密,防止泄露及探听他国动向,协助中央合理应对世界局势。外情中心的源头可追溯至公元六世纪,伊索?克雷特国王为了确保自己的旨意可以完美地传达至地方,将他的亲信委派至各地视察,他的继承者,埃格诺?克雷特国王将这作为制度确定下来,并为这些亲信设立校行司,校行司除不定期视察地方外,也会琢磨国王的兴趣,投其所好,如公元八世纪后期戴娜雷诺蓝宝争端便是该制度的污点,且由于缺乏管控,贪污现象十分突出。另一个源头则需追溯至公元十八世纪,为稳固法国在s安托斯曼的殖民统治,镇压叛乱,波旁王朝在安托斯曼各地设立了大大小小的管理局。安托斯曼独立之后,在校行司与管理局的基础上建立国家调查局,兼负维护社会稳定与保护法律体系运转双重功能,协助法院搜证及惩处,调查局与安托斯曼法制密切相关,同时相对独立,它的工作人员分两种,一种是依照证据或其他收集情报的调查官,一种是执行指令的执行者,两者相互独立,很少共同工作。在阿尔夫及复辟党兵围安路纳斯塔楼后,议会迅速通过国家调查局中新增紧急行动指令小组的申请,并发出战争预警,内战后期,为促进国内的谈判进程,该组通过调动国民情绪,迫使双方暂时休战。内战结束后,调查局走向了它的末路,公元1887年,取消国家调查局,其法律职能与法院职能合并,紧急行动指令小组继承调查局的调查工作,继续在暗处工作。为帮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合理售卖武器,指令小组开始发展,并于公元1915年正式更名为外部与内部情报协调处理中心,外情中心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的物资航运开辟及维护稳定作出一定贡献

      公元835年,戴娜雷诺蓝宝石事件
      公元837年,政变,进入分裂时期,国王仅作为名义上的正统,划定诺菲尔城作国王与诸国谈判地

      安路纳斯历史博物馆:卡朗街17号或长街17号,亦称安路纳斯宫,石木结构,最高点距地面一百二十五米,半径约八十米,约有三百多个内室,有丰富多彩的木雕、石雕、砖雕,多壁画、彩窗,各类宗教人物生动形象,是酉安塔楼建筑的一大代表,现分为三个馆区展览历史文物。现在称呼的安路纳斯宫包括地上与地下两部分,地上的中心高塔始建于公元八世纪初,为王室与地方势力的抗衡的结果(安路纳斯意为界限),曾多次易主,周围建筑也是在易主后修建,因此其内部带有不同地域特色,底下部分是庞大的地宫,最早与之相关的故事是表明那是会呼吸的脑子,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安路纳斯宫,该塔楼名称的由来。公元1785年收归国有,由于多用作军事碉堡,塔楼内有无数密道,在公元1821年至1880年,中心高塔暂作议会大会召开地,并于1911年改造为历史博物馆,存有三千余件藏品。公元1048年,拉奎那与坎特密岛基本实现统一,设议会,加强中央集权

      正式称呼与全称:正式称呼格式为赐予名·出生月+出生地+母名+父名 ,全称的称呼格式为赐予名·家族名 。举个例子,尤格里出生于安拱道,安拱道的古称为莎塔,现属俄尼恒利省,他诞生于公元1841年3月2日,位于宗教历二月,称奈恩德(naiende),他的母亲的赐予名为艾奇,他的父亲的赐予名为萝纳莱库,他的家族传承下来的家族名为谢森纳,所以他的正式称呼是尤格里·奈恩德莎塔艾奇萝纳莱库,即ashgeli naiendeuthata'qilonalaikuo,而他的全称为尤格里·谢森纳,即ashgeli tiersana。为了表示尊敬,一般称其为尤格里先生,或谢森纳先生,或尤格里·谢森纳,正式称呼一般用于登记,而其后半部分很少会单独用于称呼他人,除非想表示侮辱之意,或者展示自己地位极高。他的妻子全称为阿鲁勒?谢森纳,即amle·tiersanalos,表明她是从其他家族加入到谢森纳家族,称为谢森纳夫人。

      身份证难题:由于在安托斯曼,改名是一件十分正常且流行的事,因此,身份登记时应该填什么,是长期困扰着当地人民的事。除去正式场合要求的格式为赐予名·身份名,比如签署合同与办身份证时,其他场合自拟名·赐予名·家族名,自拟名·赐予名·身份名之类都可,由于他们对姓普遍不太重视,写成自拟名·赐予名有时也能蒙混过关。四世纪时,为了给增加的地区百姓编定户口,给他们立了身份名,出生月+出生地+母名+父名,自然,他们用的都是同一个“出生地”,所以在当时,身份名中的身份指的就是“来自占领区的”,后来身份名推广开来,“出生地”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只要出生的地方以前确实有过这个名称即可。11世纪的安托斯曼,也就是路安王朝时期,为了应对层出不穷的改名,同时也是由于身份名确实长得离谱,中央便命地方官员及贵族,给自己辖地内的所有新生儿起一个固定不变的名字,即赐予名,一般是就上门起名时注意到的某种特征定一个名字,不过由于人手不足,很快便被废止了,仅对那些没各没姓的孤儿生效,但是即使推行下去,也并不会有重大影响:因为出生时是个艳阳天,就叫“晴天”(aqi)这种名字的人不会增多,叫“红皮肤”或者“豆豆眉”的人也一样照旧,毕竟后来改为家庭内部为他们的亲生儿起名,赐予名也没有因为从同一家中走出而变得悦耳,就像尤格里的母亲叫艾奇(aqi)一样。公正得来说,晴天并不能算是一个很奇怪的名字,它较为简洁,而且寓意也还说得过去。最终在十六世纪,政府做出了让步,虽然赐予名不可更改自其在11世纪确立后并无动摇,但是他们在赐予名前添加了一个自拟名,允许已成年的人在向政府报备后可使用自定义的名字,且每年允许更改一次,且在适当情况下允许忽略赐子名。但是有一个有些趣味的报复:每次更改时需将曾经使用过的自拟各按时间顺序写出,于是登记的名字便是:自拟名·赐予名·曾用自拟名1·……·曾用自拟名n·身份名。自从有人名字换太多在大厅里默崩溃了以后,频繁更名的现象少了许多,不过到十九世纪中期,对更名的管控又松了不少。

      公元1327年,路安王朝终结,酉安出现十余个政权并列,只在名义上属于一个国家
      公元1423年,酉安王国与卡斯蒂利亚王国爆发一系列冲突
      公元1424年,两国冲突加剧
      公元1425年,酉安对卡斯蒂利亚实行贸易禁运
      公元1431年,酉安退出卡斯蒂利亚标定国境,冲突暂时结束

      示范币:亦称纪念币,是一种面额为20纳特的货币,没有规定规格,纸币和硬币均有。在更换货币版本之前,会发行一版示范币作为范例,这也是示范币名称的由来,即使不更换货币版本,每一至二年官方也会发行一版新的示范币。一般在邮政局可购卖,价格在5纳特至10纳特之间,在邮政局也可购买在2023年之前共发行的一百五十四版示范币。示范币上一般会介绍安托斯曼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英雄人物,通过绘画和简单的文字描述帮助人们了解安托斯曼,上有隐藏的防伪符号,但由于材质问题及这种精细程度对机器或人力的要求,如有□□所需的钱也超过了示范币面额,因此仿制的人并不多,且对于示范币的□□问题查得也不严,允许民间自由制作,只要上面标明了20纳特,政府就不会过多干涉。示范币没有"购卖"的功能,也没有明确的价格,只能用来交换,至于为什么面额为20纳特,向来众说纷纭,流行的有两种说法:一.制作的成本价差不多是20纳特;二.示范(alianze )和二十(alianie )的发音相似。
      一个传言:据说示范币最开始是为了救济难民,每天早上难民排队登记,支付押金领一张小木片,片上有事先敲好的红章,领取救济粮后片背面敲上一个黑章,挂在袋子上,凭木片工作,完工后再在红章中心敲一个绿色的章,第二天可以凭这三个章无登记交还原来的小片,领取新的小木片,后来为了纪念这件事,形成了示范币,但真实性不强。

      公元1439年,酉安袭击卡斯蒂利亚王国标定国境附近的驻兵区,挑起战争
      公元1482年,卡斯蒂利亚王国与酉安王国均同意和平谈判,并于次年签署《停战后续及友好协作条约》

      条约大纲及细则一
      《停战后续及友好协作条约》(2)
      于1483年7月8日公布
      稿件
      第一条.为促进两国友好邦交,酉安王国将向西班牙王国开放米法弗勒港,挪麦港共两座港口,西班牙王国将降低其对酉安商船运载货物在港口出入境时税收至原税收的百分之八十三;
      第二条.西班牙王国将每年向酉安王国支出一千五百二十币定额,酉安王国承诺保护两国海陆贸易安全;
      第三条.酉安王国明确其统治者为酉安王室,西班牙永远承认酉安王室在酉安地区,即拉奎那——坎特密——俄尔岛系及伊米索斯地区的统治地位与其一切财产;
      第四条.西班牙王国考虑向第一条所述的挪麦港口进驻支人数为一支千名成员一下的部队,驻扎部队开销将由西班牙保障,且该部队有义务遵守当地法令,并向酉安王国负责;
      第五条.西班牙王国严厉反对一切侵扰酉安地区多神教信仰的行为,且愿接收来自酉安王国的传教士,酉安王国将承认基督教传教士在酉安地区活动的合法性;
      第六条.西班牙王国允许国内原酉安地区人民继续使用酉安语,且愿推广酉安语的学习,酉安王国将接收两名来自西班牙的翻译官,以翻译拉丁语;
      第七条.两国均允许持有双方国籍其一者凭国籍无条件在双方领土范围内依照当地法令活动,违反者若无所示国籍政府或具有官方性质的组织出面调解,均应照当地法令判决;
      第八条.允许符合移民条件的两国人民经两国政府或具有官方性质的组织共同核查无误后修改国籍,成为另一国国民;第九条.两国均有义务保障两国无违法行为的人民生命安全不受侵犯。
      以上。

      公元1488年,酉安改称安托斯曼
      公元1703年,波旁王朝在殖民争霸中夺得了安托斯曼本岛,即拉奎那岛与坎特密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代理权(不包括俄尔)

      牺牲的士兵:所有人入伍时都需签署关于尸身交由部队处理的同意书,即现役军人的家属无权干涉部队对于遗体的处理,包括下葬方式等。在军人牺牲后,部队一般会寻回尸体,若战场环境过于恶劣或明确难以寻回(如落入海中),会用衣物代替,烧成灰,并装在盒子里(受体积限制不会装所有骨灰),在盒上贴该名军人生前的相片,带给死者家属。这种传统大致在十七世纪末期形成,但当时只是写名字。在战事过于激烈的时候,可能只给死者家属寄一张照片或纸,附一句“他是个英雄”或“我很抱歉”之类的话,因此,一般家属收在来自部队的照片基本就意味着天人两隔了。

      公元1703年,安托斯曼正式推行公历,随即规定每年十二月的新月夜为夜游节
      公元1714年,波旁王朝在安托斯曼实行种族同化政策,引发大规模动乱
      公元1729年,安托斯曼国王扶持议会维持秩序
      公元1763年,法国宣布解散安托斯曼议会,引起全安托斯曼人民的震怒
      公元1780年,法国在安托斯曼颁行新宪法
      公元1782年,安托斯曼各自发组织及党派代表人秘密在连城进行会谈,决定重新组建议会,联合一切力量反抗法国暴政
      公元1785年,安路纳斯塔楼收归国有
      公元1789年8月7日,听闻法国大革命爆发,密谋已久的议会协同王室后裔与安托斯曼人民宣布独立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时间轴(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