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十先令 ...


  •   出餐口,厨娘将拍了铜铃,服务员便端着一托盘的美味,绕过了抽雪茄的老头,躲过了横冲直撞的报童,将热腾腾的通心粉端到了她们的面前。

      这通心粉裹着酱汁,上面浮着一层干酪刨丝,还有零星的黑橄榄碎和薄荷叶做点缀。

      味道还可以,几便士的通心粉套餐里甚至有一杯浓缩咖啡,只不过毫无风味可言,只剩苦涩味。

      尽管店内的环境乌烟瘴气,但这热腾腾的一盘面食勉强能将一大早的饥寒驱散。

      黛莉将注意力集中回来,与玛丽迅速地将早餐解决掉。

      她们先去了一趟附近的批发商店,采购了价值几镑的日用杂货,这一次采购量比往常要多,所以批发价也稍微便宜一些。

      黛莉还在旧货店里淘了一块黑板,买了几盒粉笔,打算在门外挂一则招牌。

      至于印章,也在专门的刻章店里做了两套。

      一枚是纳什杂货店的名称一枚是可以扭动数字的滚轮印章。

      定制一枚印章价格不贵,不过就是要隔两天来取。

      最后,她们才离开闹市顺着白教堂路往前走,开始采购制作熟食的原材料。

      附近生意最好的肉铺名为巴尔皮尼兄弟肉店。

      这家店独门独户,铺面十分宽敞,可以买到很多种类的鲜肉,鸡蛋也可以在这订。

      并且,斜对面就是管理白教堂片区治安的商业街警察局,具有一定的震慑力,不用担心扒手。

      黛莉与玛丽要为了制作肉汤布丁来购买原材料。

      买肉这方面玛丽是行家,她走进店里,自行挤开了围着柜台挑挑拣拣的人们,开始选购肉类。

      而黛莉则站在门边,提着篮子观察这家店。

      店铺里摆着几条木柜,各类肉食都悬挂在柜子上让人挑选。

      一眼扫过去,牛羊肉比较显眼,猪肉和禽类也不少,剩下的便是各类野味。

      分切成了各个部位,每个部位价格也都不一样,甚至各种内脏下水,也都赫然在列。

      果然,只要人够穷,是肉就会吃,不会存在下水卖不动让她捡漏这种情况。

      这里的肉类价格区间很广,最低廉的澳大利亚冷冻猪肉也才六七个便士一磅。

      鸡鸭则全是一口价的,一只肥鸭和一只瘦鸭之间的价格能相差一个先令。

      最贵的部位是牛羊肉的肋排,英格兰本土牛肋排的价格每磅在二十便士以上。

      更贵的肉也有,只不过这里是东区,最受欢迎的还是廉价肉。

      几名屠夫穿着西装套服,围着棉麻罩衣,忙碌的在柜台后走动。

      有剔骨的,称重的,还有算账的,分工明确,她也看不出谁是老板两兄弟。

      从各大报纸上获取的消息能让黛莉清楚的意识到,纵然是一直以来依靠畜牧业来维护帝国基石的英格兰,目前也正处于一场全面的农牧萧条的持续震荡当中。

      在伦敦港,来自澳大利亚和美国,新西兰的冷冻肉被蒸汽船带进英格兰。

      这些肉类大多来自国外广袤的牧场,价格十分便宜,对本土畜牧业影响颇大。

      同时,英格兰的本土牲畜与谷物价格也受到了冲击,市面上能见到的一切廉价谷物都来自进口,包括牲畜饲料。

      这也是在几十年前谷物法废除后才有的事情,很大程度削弱了英格兰的土地价值。

      对于工业家和商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市场的选择越多,对土地的依赖越小,就越有利于生意。

      但对于老牌贵族阶级来说,这震荡便成了灭顶之灾。

      土地贬值太快,作物市场受到进口货影响,本国的土地贵族们抬了一辈子的头总算是折断了。

      报纸上,隔三差五就能看见某个头衔古老的伯爵与各国商人之女成婚的登记。

      黛莉目前作为一个拥有爱尔兰血统的底层小商贩,她对贵族老爷们的惨剧不以为意,反而认为他们还不够惨。

      在纳什先生口述年轻时的记忆中,几十年前的爱尔兰正是毁在这些英格兰土地贵族和地主的手上。

      他们依靠不平等的制度,占据了爱尔兰的大部分优良耕地和牧场。

      排挤本地的佃农与地主,让他们只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土豆。

      后来晚疫病持续爆发数年,这场人祸饿死了数百万的爱尔兰人,二百万人逃离。

      而英格兰政府高高挂起,想方设法的阻拦爱尔兰受到的援助,并依旧出口爱尔兰本土的粮食,用来维护英格兰的农业市场。

      纳什先生回忆起爱尔兰那几年灰暗的灾荒,以及在那几年灾荒中饿死病死的亲人,总说这是刻意的种族清洗。

      如今这些动辄拥有半个郡土地的贵族老爷,地主乡绅,以及贵族背景的官僚,没有一个人的双手是干净的。

      而到了现在,伦敦的爱尔兰人依旧是权贵阶层眼中的草芥。

      她还在沉默的发散着思绪,转头玛丽已经结束了采购,她拎着一篮子的肉挤了出来。

      玛丽采购了四五磅猪肉和猪杂来做肉汤布丁,又买了一只二十便士的鸡打算做晚餐。

      母女二人慢慢的踏上返程的路,在雨还没落下的时候,往克拉克街快步走去。

      …

      克拉克街,她们二人刚刚到家,后脚屋外就落下一阵淅淅沥沥的小雨。

      纳什先生正在招待客人,黛莉与玛丽领着食材进入了厨房,打算撸起袖子,将厨房收拾清理一通。

      纳什家的这厨房,不算小也不算大,只不过因为兼祧了饭厅和洗漱间的功能,又摆设了很多的杂物,所以使用时经常转不开身。

      但是,在拥有了功能齐全的大型炉具之后,许多的小杂物都没有了用武之地。

      把再也用不上的杂物清理出去,黛莉把它们全都卖给了二手家具店的寡妇老板。

      又从她店里换来一只木架,将厨房里还要用的东西全都归置了上去。

      至于洗漱用品,则被黛莉收去了本来留给玛丽做育婴室的储藏间。

      现在玛丽也用不着帮人带孩子了,这储物间里的婴儿床也被黛莉推出去卖了二手。

      她从二手店里又换回来几组木制货架,摆在储物间深处,用来囤积库存。

      用肥皂给抹布打出泡沫,黛莉将厨房里的窗户和门都清洗了一遍,又抬了两桶水,将地板抹干净了。

      经过上午半天的整理,现在的厨房和储物间都已经大变了样子。

      原本堆满生活杂物,十分拥挤的厨房,现在留好了放置大炉灶的位置,还空出很大一片空间。

      再摆放上餐桌和椅子凳子,也不会完全塞满。

      黛莉干完这些活儿都累的直不起腰了。

      不过,中午纳什先生要出门去送奶。

      黛莉只好面无表情地泡了浓郁的红茶,又佐了几块饼干做午餐。

      打起精神后,她先与纳什先生交了账。

      纳什先生看店一早上,收了二百六十八便士,一共是十八个客人登门。

      黛莉数清楚了,才开始准备接收早上订的一大堆货物。

      而此刻,玛丽却一身轻松,即便是干了一顿活儿,她还有力气哼着小曲做饭。

      系上了围裙,将买回来的鸡放在炉子上给燎了一遍祛除绒毛。

      今天是她最后一次使用这口小炉子,打算要用来做一顿炖鸡,也是一周一次的改善伙食。

      外头下起雨,各家批发商的送货马车都支着棚子,来来往往的,将她们订购的物品运了过来。

      黛莉从善如流地与这些送货的车夫们交接东西,数清楚后,她签了单子,随手给这些车夫送了几包三法新的商品。

      顺势好与这些车夫闲聊起来。

      这些一贯不被人尊重的马车夫,其实也晓得不少的小道消息,稍微熟稔一些,能够从只言片语中打听到许多。

      上辈子黛莉挖掘同行的代工厂和原料供应商时,使用的就是这么简单的手段,贿赂货车司机。

      商场如战场,时刻是你死我活的时候,她从不管什么仁义道德。

      中午大雨时来送最后一批货的马车夫名叫罗纳德,他是个朴实的老头,为一家大型的粮油批发店工作。

      卸下货,他便歪歪斜斜的站在一旁抽雪茄,等待着黛莉清点,顺便也等外面雨小一些再去下一家。

      黛莉将两三百磅的面粉全都掂量了一下重量,才把单据签了字。

      她照例,在签字完毕后,抓了一把茶包,塞进纸袋里,给那老头递了过去。

      并道:“这是我们店里自己做的花香茶叶,可以拿回家去给太太尝尝。”

      靠在柜台边百无聊赖的老头罗纳德有点懵。

      “给我的?”

      老头扬了扬眉毛,感觉有些意外,但还是接过了黛莉送的茶包,裹了裹,塞进了破旧粗花呢外套的口袋里。

      或许是感觉眼前的人把他看在了眼里,罗纳德站直了起来,烟也掐了。

      他顺口谈起来,清清嗓子说道:“你们家这是打算开始自己做熟食了?”

      “是的,我们打算自己烤面包,做肉汤布丁,做饼干和果酱,还有糖果什么的。”

      黛莉指了指帘子后的厨房。

      罗纳德点了点头,说道:“挺好,这样能节省不少的成本。”

      他往身后望去,一阵阵的大雨依旧顺着屋檐往下落,像是水晶珠串一样在地面拍碎。

      “这雨怎么还不小一些,我还得去给佩诺奇衬衫厂送面粉呢。”

      ...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0章 十先令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