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九先令 ...
-
白教堂路,天空刚刚透着亮意,白雾依旧腾在半空中,将街衢里所有的屋顶都朦胧了起来。
清晨最早一批在这条路上忙碌的人,是来提前抢占位置,打算售卖瓜果蔬菜和各类食品的小贩。
他们或骑着踏板车,或者自己推动木板车,雨夹雪的天也不要紧,只需要再撑起一架布棚就好了。
在白教堂路,小贩分为两个流派。
一种是交了摊位费的,可以在附近的市场内部拥有一个固定摊位。
至于这大马路边的,倒是不用交摊位费,谁抢占了位置,地方就是谁的。
等天亮后,再给这片的卫生监督员交一点保护费就成了。
而一般人制作肉汤布丁的原料,也来自这些小摊贩。
这些小贩的肉,也都是从大大小小的屠宰场和进口肉商那批发过来,他们自己分割保存的,通常价格比肉铺低廉。
在路口附近,就有一名穿着破旧背带裤的肉贩,刚刚将一挂猪下水从木桶里掏了出来。
掺了海盐的血水混合着浓重的腥味顺着他的摊位流淌出去,混迹在雨雪里流进下水道。
黛莉隔着很远就能闻见这股血腥味,她手中依旧拿着那张皱巴巴的清单,对着玛丽说道:
“我们待会儿去附近的大铺买,在这上面没必要省钱了。”
现在又不兴检疫,这些小摊贩为了便宜,即便是在牧场买病死的牲口来卖,也是寻常的事情。
而大型街区肉铺通常是由拥有多个牧场货源的食品商开办的,质量较好,价格稍微贵一点。
玛丽也同意这个建议。
她知道,现在天气冷,这些肉贩把猪肉泡在盐水里保存,都不知道泡了多久了。
她们先得趁着早上刚开门店铺都没开张时好砍价,购买比较大件和数量多的东西。
附近最大的旧炉具专卖店在奥本斯街,名叫塔尔德二手厨具店,她们继续往前走了一截路。
二手厨具店已经开门了,那是一间小铺子,窄窄的一间门面。
两侧除了摆着炉具之外,还有堆满货架的各色锅具,厨具,甚至是烤点心的模具。
黛莉与玛丽进入店内,她们稍微瞧了几眼,不约而同的看上了其中最大一只黑色搪瓷铁炉。
这大铁炉有半人高,宽也有六英尺,是四方的长条形,还有一根金属排烟管。
正面有对开门,左边的门打开是炉膛,右边的门打开是烤箱,炉膛的底层,还有一个漏灰的炉箅子和灰斗。
炉膛顶上有三个灶眼,一个十升的储水箱,可以用来烧水。
同时放得下三只锅具做饭。
烤炉的顶上则是平板,可以放铸铁的平底锅,用余温来煎东西。
这一看就知道是专业厨房里的设备,可以同时制作多种食物。
她们二人嘀咕了一阵,都很看中这只炉子,觉得容量够大,家里的厨房好好收拾一下,把杂物扔去储物间,也能放得下。
最重要的是,这口炉子绝对能够负担起高强度的烘烤工作。
黛莉目测了一下,又走到跟前去上手丈量,她打开柜门看了看烤箱的区域。
这里面的空间大概有五六百升,可以同时烤四层面包,分隔板的高度也可以调节。
虽然是二手,但成色很好,又都是铁胎搪瓷,价格也必然不会太便宜。
她们看了一会儿,决定先问问价格,如果不超过三个英镑,就可以考虑。
玛丽叫了一声老板。
忽然,深处的门吱呀一声,里面走出来一个穿着样式拘谨的棉布长裙的中年女人。
同时,黛莉敏锐地闻见了一股朗姆酒味。
她抬眼朝那扇门后看去,在中年女人走出来后,门后似乎有人轻轻把门关上了。
还传出来一阵细微的交谈声,似乎是在讨价还价。
这小小的炉具店里,或许还有别的客人。
“这炉子怎么卖?”玛丽朝她询问着。
“这个啊,这炉子是新收的,原来的主人才用了两个月,新的很,他原价花了五英镑呢。”
中年女人一时有些想不起来价格,她从炉子旁边拿出来一个价牌,上面价格标着?3。
玛丽对这个价格还算满意,这样的炉灶,三镑买进来,即便是用一段时间不用了,再出三手,也折不了多少价格。
黛莉的注意力从后头收回来,落在炉子上,又看了看四处的货架,她对这中年女人说道:
“能免费送上门吗?价格还能便宜一点吗?”
中年女人迟疑地回忆着:
“住在白教堂,都能够送上门。
至于价钱,这已经是最低价了,我不是老板,做不了主。”
黛莉又问:“老板去哪了?我想跟他谈谈,既然不能便宜,能不能送几个烤盘?要是能的话我们现在就能付钱。”
老板当然是在忙更重要的事情。
中年女人说道:“就几个烤盘,我送你就是。”
黛莉点头,叫玛丽去选了一套四只的金属烤盘。
付完钱,她们填了地址,拿到了一份收据,约定好了时间,明早会有人将炉具送上门去。
从二手店里走出来,玛丽踩着尖头旧皮靴跨过水潭,忍不住沾沾自喜地说:
“我本以为这炉子已经够便宜了,没想到,还能得到一套烤盘,真是划算。
家里用的那套老炉子,还是你刚满十岁的那年买的。
那时候才花了十几个先令,不过也太小了,只有一个灶孔,烤格里即便是饼干这么小的东西,都只能烤一盘。”
黛莉将雨伞重新撑起来,点头说道:
“是啊,换成大炉子,一天制作几十磅面包都完全不是问题了。”
黛莉与往常一样,神色看起来没有任何不同寻常。
若是此刻有谁直勾勾的盯着她,才能发觉她那双通常淡漠一切的眼中有抹戏谑的情绪浮现,短暂后又消失了。
随后,黛莉与玛丽一起又去了附近的玻璃罐批发店。
在十九世纪末的伦敦,梅森瓶几乎是所有罐头食品厂都在使用的包材。
无论是女王抹面包吃的果酱,还是贫民吃的布丁,几乎都是以此为模具或容器。
所以,价格也是相当便宜,常见的家用型号有一品脱,半品脱,一夸脱这三种。
现在的廉价梅森罐还都是浑浊的棕色和灰绿色,瓶盖多是合金,玻璃上还有过去一八五八年的铭文。
黛莉准备采购大概足够一周使用的数量,一品脱和一夸脱两种大小,各订购了一箱。
确定清楚数量,她在柜台边拿着羽毛笔与店员签着收据。
上面清楚写了,一品脱一箱有五十只,批发价格为九十便士。
比它大一倍的夸脱瓶则是一百一十便士一箱。
买完瓶子,她们又在隔壁的纸品批发店里,购买了一千张裁剪好的白纸,纸袋也有一千枚。
还有五卷牛皮纸,三卷麻绳,以及可以穿绳的标签纸三千枚。
目前纸品也是一种很廉价的东西,最便宜的通常都是草浆纸,又薄又脆,容易老化,用来印报纸的也是这种。
牛皮纸就十分结实了,用硫酸盐法混合木浆制作而成。
订了一大堆,足够一个月的使用,一共不到二百便士。
解决完这最大的几项采购,黛莉和玛丽都感觉饥肠辘辘,前胸贴着后背。
她们回到了塔尔德二手厨具店的直对面,进入了一家意大利人开的小餐厅。
小餐厅里装潢陈旧,桌椅不多,人也不少,里面穿梭着一个忙碌的服务员,端着几盘通心粉走来走去。
黛莉和玛丽还是抢到了靠窗边的位置,与旁边的人擦身坐下。
黛莉掏出清单,铺在桌子上,往下数了数。
“炉具,托盘,梅森罐和纸包材,麻绳,这些都已经齐全了。
剩下的就是进杂货,还有食材采购,这花不了多少时间了,预算也还剩这个数。”
还有不到六个英镑,黛莉比出了手势,不在人多的地方提钱。
玛丽点头,或许是因为目前一切顺遂,她对接下来的准备工作很期待。
不一会儿,店里的服务员忙完了,懒懒的过来询问她们吃点什么。
“我们都要通心粉套餐。”
她们商量过后,黛莉对服务员说道。
玛丽将清单收了起来,抬头看向黛莉,她对大女儿近期的举动本就有些疑问,今天一起出了趟门,还是第一次见识到黛莉在外面锱铢必较的样子。
玛丽的心里忽然生出一些感叹,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黛莉长成了一个如此心智成熟,毫无小孩气的人了?
果然,人长大就是一眨眼的功夫。
玛丽暗自想着,以后不能把她当小孩子看了。
黛莉的面色十分平静,她把视线投去窗外,透过繁忙的闹市,看向了刚才光临过的二手厨具店。
自打她们离开那家厨具店已经一个小时了。
现在天色大亮,盘踞在半空的雾霾也渐渐消散,只不过雨还淅淅沥沥的下着,街头小贩的生意也热闹了起来,人马车流如织。
“咣”“咣”“咣”
忽然,白教堂散开钟声,一辆不太起眼灰扑扑的马车从远处腾腾驶来,靠在了厨具店门口。
不一会儿,黛莉看见车里面走下来两个人。
他们有些警惕,穿的像工人,环顾了四周,才进了店里,抬了几只木箱走出来。
往返两三趟,将马车装满后,又迅速的离去,似乎并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