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所谓江湖》序言 ...

  •   我生性喜欢折腾,虽然懒的出奇,可脑袋就像机器猫的魔幻口袋,能产生一个接一个的古怪想法。但这些想法在我这里,多数遭遇肥皂泡的命运,初看上去眩目令人一震,可在半空里悬浮太久,而不加以呵护保养,只能以“啵”的一声破碎而收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没办法。
      但是“矮子”也有干实际工作的时候,如武大郎卖炊饼,正尔八经的餐饮买卖。有些东西,我也不光在脑袋里发酵,也会拿出来和成面,要是有馅,就包成饺子,邀请大家共享,没有馅就蒸成馒头,留着给自己充饥。这个《所谓江湖》,不是饺子,不是馒头,当然也不是包子,我只是在捏“面雕”,正如我过05阳历年时,一家人忙活着包饺子,我却一门心思地玩起了一团面,最终塑造出只眼镜蛇,周身发白,取名“新白娘子”,妈说你把人家娘子变了种类,许仙若泉下有知,恐怕不能接受。这说明我的作品已经栩栩如生,和真物有一拼。当然我的初衷是捏一只鹤,不知怎么搞的,竟造出一尾逼真而艺术的眼镜蛇。就这件事,我想出个道理:
      原定的目标引着你踏步向前,到了,譬如你本想摘一面红旗,却拿到一只风筝。说不定那天正好是三月三,得到风筝还会让你欣喜若狂呢。
      写《所谓江湖》的初衷,是捏一只全新的“面雕”,如果用生物学打比喻,就是改变基因,造一个新物种。我武侠看得不多,可印象深刻,小时侯为看《射雕》挑灯夜战过,现在也偶而翻看,和大家一样的感觉,并不是作家们写得不好,实在是因为前面树起了好几座大山,让我们这些读者和写者都望山兴叹。前几年在书滩瞥见一本武侠,封面赫然几个大字:“金庸新著”。狂喜之下,抢过来猝读,读了几行便从故事和文字功底里读出了“发现”---作者叫“金庸新”,然后我恭敬地放回,转身走人。俺这样的三流读者都这么难伺候,何况诸位。“难道武侠真的没人读了吗?”这句话应该是中国人的异口同声。
      于是我顶着风,迎着浪,挥着拳头说了一句外国话---“NO!”,而且立马行动,拿出纸笔(原稿确实是写在纸上,不具备码字条件,惨!),埋着头熬夜画了一晚上圈圈。第二天我的眼睛也画满圈圈,熊猫牌的。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说这个“NO”字的代价是多么沉重,简直是拿着臭鸡蛋碰石头。于是我自动调底标准,写个自娱的武侠,送给***当个礼物吧.自己的东西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我喜欢〈百年孤独〉式的叙事手法和结构,用上!我喜欢周星驰天马行空式的喜剧思路,用上!我喜欢爱玲姐描写人物心理的细腻文笔,喜欢余华悲喜交加的语言风格,喜欢同族王小波的一波三折的调侃语气,用上,用上,用上!当然,“用上”是相当自负的说法,更多时候是“用而不上”,不管它,反正这不是考试,不是大作家写东西,考差了会挨老师家长白眼,写糟了会让评论家们骂。做个独辟蹊径的杨过,创套“黯然消魂掌”,不管别人咋看,只要我的小龙女消魂就行。如今小龙女已别我而去,我就独闯江湖,以“武”会友。
      达尔文有则逸事,有个孩子很是调皮,拿来蜈蚣的身子,蝉的翅翼,蚂蚱的大腿,茬在一起,做成个怪物,拿给达尔文看,说他发现了新物种。达尔文把玩良久,笑着说:“这是个有趣的‘三虫怪’!”但愿我就是那个孩子,《所谓江湖》就是那个‘三虫怪’,而我的书友们,就是达尔文。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所谓江湖》序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