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这一年的夏天来得特别早。不过桃月季节,太阳已照得灼人。

      陶济使了点劲,脱下手上这双被汗胶着了半寸的医用手套。从浅灰色西装外套口袋里掏出桃色手帕,轻拭了额头前粘着刘海的汗。

      “今天也太热了。”

      “陶科,您这可比我好多了。只一件外套一件衬衣。您看看我……”才来局里半年的孙芹芹晃着搭在手臂上的皮衣,她里面还套着一件圆领毛衣,的确热。

      离得最近的树荫还有十来米远,靠近着石子路边的木椅。而孙芹芹她们所在的这处,恰巧完全暴露在太阳光线下,从早到晚晒个透。草丛倒是长得高,没了脚踝。但草叶上清晨露珠的水汽却在她们到来之前,已经蒸发殆尽。

      “听说你们刑侦大队的新队长今天就来了?” 陶济收拾好随身的道具箱,站起身来,嚼了两口嘴里浓郁的姜味小糖,眼神又细致地停留了一会儿,才拍了拍孙芹芹,示意她一起往警戒线外走。

      “可不是嘛。新官上任第一天,就遇上公园抛尸案。嗨,正巧,也好看看这新队长到底有啥能耐。”

      后方有其他同事帮忙装袋拉拉链的声音。陶济微抬起头,一霎间被直射的灯光扫了眼。她扯下鞋套,扔进公园靠近铁围栏的空垃圾桶里,沉着了心思,才跟着孙芹芹上了回局里的车。

      办公室里的温度稍低。陶济换了新洗净的白色大褂,里面只留下件浅色竖纹的衬衣,这会儿便觉得凉了。略一思考,正打算把西装外套穿上时,半透光的金属门上传来了闷闷的敲门声。

      “陶科,魏队叫集合,楼下一室。等你啊。”来的人还是孙芹芹。这人有点风风火火,每次来她的解剖室,敲门这环节仿若虚设。敲了只管开门进,也不管里面是否有什么唬人的情况。离开时也是,这会儿还没等陶济回话,就只能瞧见她甩动的高马尾了。

      “就来。”

      虽说陶济平日里在别的事上有点懒散,不太在意时间。但对待工作,她一贯保持着快速精准的下手功夫。

      刑侦大队的办公室在局里二楼,三个支队加上队长办公室占据了整一层楼。陶济管理的技术科被迫搬去了三楼。每次有案子,她都得上上下下的折腾。

      陶济拿着笔记本到达一室的时候,一支队的人几乎到齐了,围坐在大桌边,正襟危坐,毫无她熟悉的嘻嘻哈哈的小不正经。连平日里散落一桌的笔记本、照片、各种电子设备之类的也码得整整齐齐,颇像上级巡游单位下来转一转时的备战姿态。转头一看,她立即明白了这是何种缘故。一张不熟悉的脸正认真而严肃的站在贴了被害人照片的白板前,仿佛只等着她。

      白板上的是一张不过五寸的照片,连人脸都有点模糊,更多的是臃肿的身体,但陶济只消一眼,就能完全看清那个人的五官,包括留了红指印的脸颊,额头磕破后结的痂,眼角不多的凝固物,刚刚修剪过的眉毛弧线,咬破的内嘴唇。她甚至能辨别清那个人清澈的眼神,尽管她看过的不过是一对浑浊的眼瞳。

      “既然大家都到齐了,那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魏谨,你们随意叫我,我不讲究这些。只要认真干活就行。”

      魏谨虽然人看起来清秀,但说起话来却掷地有声。她穿了件深蓝色警服,整个人挺拔有力,脸庞更是棱角分明,特别是她高挺的鼻梁,看起来十分得可靠。警服的肩章上缀了一道银色横杠和三枚四角星花,完全是一副最佳警务人员代言人的样子。

      陶济不可闻地在笑了笑,初次见陌生人的紧张忽然就消散而去了。她略微靠着身后的资料柜,手指不安分地在笔记本的封面上打着节拍——那是她昨晚一直在听的一首钢琴曲,4/4的拍子——饶有兴致地等着魏队长真正的开场。

      果然,没有多余的废话,魏谨直入主题:“被害人刘玲,女,身高162,体重45公斤,2006年2月25日出生,今年18岁,河阳区瑶城县庆道镇人。河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3月4号去学校入学报道后,失去行踪。尸体是3月13日,也就是今天,早上6点10分前后,在沿岸公园内的、北斗湖岸边、不足两米处,被早上巡园的清扫阿姨发现,遂报警。接到110中心转来的警情后,分局刑侦大队第一支队于6点30分前后到达尸体所在现场,立即对沿岸公园进行了封锁,并以被害人所在地为中心,建立了5米的警戒线。技术科于早上7点赶到现场。技术科。”

      冷不丁被叫到,陶济猛地一晃神,正对上魏谨的双眼。魏谨的眼睛里有一种似乎可以读作是信任的情感,直直地穿透到她的心中,莫名地让她害怕。

      陶济习惯性地捂了下嘴,手上消毒液的味道瞬间让她清醒。她在魏谨的注视下,走到白板前与魏谨相对的位置,从笔记本封面的夹页里掏出了几张照片,用磁钉尽数贴在了自己这一侧的白板上。

      “被害人刘玲,被发现时全身赤裸,包裹在一个大号的黑色塑料垃圾袋中。身上有多处伤痕。其中胸口两处为刺伤,正中心脏位置,一处深九公分,一处深十公分,怀疑是如匕首之类的利器所致。手腕、脚腕处均有淤痕,手腕处呈黑色,脚腕处呈褐色。脸颊有掌印,额头有轻微磕碰痕迹,身体其余多出,均有不同程度的擦伤及类似磕碰的淤痕,但均为轻伤。”

      “那看来是心脏那两刀了。”有一个男声轻轻地在人群中说着。

      这句话让陶济对自己的小小恶作剧有一丝得逞的偷笑。不过这种笑意也只是在她脸上一闪而过,甚至扑捉不到任何痕迹。

      陶济压下自己的小开心,仍旧用她不紧不慢地语速说道:“被害人□□有严重的撕裂痕迹,并从中提取出了少量精、液,目前正在校验中。被害人尸体呈臃肿状,被发现时已有大片腐烂,且尸体腐烂速度比平时更快。经过初步解剖,推断尸体肌肉有冰冻过的痕迹,且解冻后被水浸泡过,因此无法断定准确的死亡时间。最后,被害人的致死原因是窒息死亡。”

      话音刚落,陶济一眼找准刚才说话声的所在位置,满意地看到预想之中来不及掩饰的惊讶后,继续接刚才的话:“尸体上没有发现勒痕,腹部内没发现积水,但从死者鼻腔中取了一些纤维物质,指甲中也提取了些微皮肤表层组织,这两者都还在进一步检验中。尸体的信息暂时是这样,有其他的情况再向魏队汇报。被害人第一现场的周遭情况,请技术员来说明吧。”

      技术科是陶济去年新接手掌管的。虽然技术科的人比刑侦大队的少得多,但总归在级别上来说,技术科和刑侦大队还算是同起同坐的,没有谁归谁管的道理。

      陶济退回资料柜前,等着今年才独立出师的新技术员上去,魏谨却伸手一挡,从她身边的便衣同事手上接过一份文件夹,跟着陶济之前的步骤,相应地在另一边贴上了照片,紧接着说明道:“下面我来吧。被害人周围发现了一组脚印,长约27厘米,约是42、43的鞋码,鞋底花纹为图上所示,暂定为一般男性塑胶雨鞋。脚印深5厘米,周围泥土已凝固。被害人没有任何随身携带物件,更无衣物,而且从现场只有一组脚印来看,基本可以断定,沿岸公园只是抛尸地点,抛尸时间应该是近期忽降大雨的时节,且雨后转热快晴。下面,我分配一下任务。”

      阳光已经能够从敞开的窗户透出半截,往桌上栽。陶济想了想自己今天可以做的事,似乎不多,还能有空把她那本才看了三分之一的《临床血液检验图谱与案例》继续消灭一部分。

      “一组去沿岸公园,调取现场周围的监控,走访园区工作人员询问一下4号以来的人流情况;二组去被害人学校,走访一下同学和老师,打听清楚被害人平时都和哪些人来往,看有没有线索,顺带联系一下被害人家属,前来认人;三组,去调查一下被害人手机的来往记录,看是否有可疑的地方。技术科,其他线索的检验出结果后,请第一时间通知我。好,解散。”

      或许是怕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平常懒懒散散、总要相互调侃几句的警队同事,一个个面色凝重,一言不发就跟着各自的小组迅速地离开了办公室。上一次见到同样的工作状态已经是半年前的一家四口杀人案了。

      陶济动作一向缓慢,放在往常,毫不起眼。但今天却十分突兀,生生地留了她和还在整理资料线索的魏谨。

      似乎捕捉到陶济停留的眼神,魏谨忽地轻笑了嘴角,声音轻柔:“怎么了?”

      这一秒原有的凌烈气质被调试中和,缓缓地透出了几分傻气。陶济不由地语气跟着放轻松道:“没什么,我先回办公室了。”

      正转身,魏谨像是想起什么,立马叫住了她:“陶科长吧。不知道您晚上有没有空,可以一起吃顿饭。”

      大致是看出了陶济表情中的疑惑,魏谨连忙补充道:“没别的事,只是想着以后我们会经常合作,想多相互了解了解。如果您不方便,改天也行。”

      不知道是不是被那一抹轻笑蛊惑,陶济并没有拒绝这一次的邀约。可能更多是,她那颗隐藏在风平浪静外表下的好奇心在作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