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鹿特丹世乒赛(十) ...

  •   在女单决赛开始前,方穗禾接受了《南方城市报》的采访。

      「记者:京市奥运会结束后,你迎来了职业生涯最快上升期,拿下世界杯单打冠军,世界排名蹿升至第一。那时有没有想过自己很可能征战伦敦奥运会?
      方穗禾:真没想过自己能有机会打奥运会,当时就觉得既然有那么多机会打比赛,就好好努力,别错过任何一次机会让自己以后后悔。
      记者:听施指导说,莫斯科世乒赛决赛前,你是主动请战的?
      方穗禾:对,在莫斯科的时候,队友当时的状态都不好,因为之前自己的状态不错,我就想站出来承担起责任,要不我也不会主动请战。
      记者:最后让你担任一号单打,赛前想到过后来那种心理崩溃的场面吗?
      方穗禾:我和邓琳应该是中国女队有史以来第一次让从没参加过世乒赛就在决赛出战的人吧。但是我从来没后悔过,如果再让我选一次,我还是会站出来的。
      记者:现在回想,有没有觉得那场失利是可以避免的?
      方穗禾:其实现在想想,输球也许是可以避免的。比赛前其实心里确实是有波动,那次比赛队伍也没有像以往一样提前到达莫斯科适应。那次是我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让我适应的时间很短,心理和身体当时的状态都不是太好。当时还是该多跟教练沟通,说到底还是缺经验。
      记者:你觉得自己去伦敦奥运会的机会还有多少?
      方穗禾:除非在鹿特丹世乒赛上拿单打冠军,否则我真是觉得没有希望了。
      记者:之前你状态不佳,有很多人都质疑你的主管教练林立骅,觉得自从你跟他练了以后,一点进步也没有。
      方穗禾:我觉得说这样话的人很可笑。我2009年拿世界杯单打冠军时我的主管教练就是林指导,2008-2009年我上升最快的时候我的教练也是林指导。
      记者:你最后的对手是“黑马”陆筝,你会有压力吗?
      方穗禾:压力当然有,陆筝没有她看上去那么好“欺负”,哈哈,不过我觉得我们都已经准备好去打这一仗了,她还在等我一起吃饭呢。」

      比赛馆的小会议室里,陆筝和方穗禾一如往常肩并肩坐在一起吃饭,共享午间的宁静。

      方穗禾夹起一块排骨,那排骨上瘦肉居多,带着诱人的光泽,她的目光在排骨上停留了片刻,仿佛是在进行最后的确认,随后,这块排骨便稳稳地落在了陆筝的碗里。陆筝正埋头于碗中的白饭,见到这突如其来的“礼物”没有丝毫犹豫,夹起排骨就大口咬下,肉香四溢,似乎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温馨与默契。

      旁边坐着的林立骅也没有说任何关于比赛的事,而是把保温桶里的汤倒出来分成两碗,放到陆筝和方穗禾面前,

      饭菜是从下榻的酒店带过来的,为了让大家吃好,这次的酒店选择了中国人开的,老板是广东人,所以三餐基本以粤菜为主,像排骨、鱼、炒青菜等等,清鲜爽口。遇到时间比较紧张的比赛间隙,或是有别的事情无法回酒店用餐的情况,周康年这位细心的后勤主管也总会带着保温饭盒,穿梭于赛场与酒店之间,为队员们送上那一份份热腾腾的关怀。

      西餐做得再好,大家也还是喜欢吃中餐。

      特地腾了个小会议室给师徒三人,结果他们只是在认真的吃饭。

      两个女娃还顺带认真的睡了一小会。

      与此同时,比赛馆的演播厅里,央视特地邀请了两位前世乒赛女单冠军钟仪琳与汪琦进行隔空对话。钟仪琳穿着那身熟悉的国家队运动服,现场给汪琦打电话。二人已经有大半年没见过面了,但在对话时却丝毫没有生疏感,当着全国人民的面就热络地唠了起来。

      汪琦:“什么时候回京市啊?”

      钟仪琳微微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思乡之情:“回京市还没定,其实我一直都挺想家的,你最近怎么样?”

      汪琦的笑声在电话那头响起:“我也挺好的,就是老想着咱们以前的日子。你婚礼以后,大家有好长一段时间没见着面了,都变化挺大的。我可羡慕你能在现场看比赛了,你是不是也有特别大的冲动要上去打?”

      钟仪琳闻言,不禁哑然失笑:“有一点!但我觉得这冲动一定得压制住,因为根本就赢不了。”

      汪琦在那头乐了:“哈哈,江山代有才人出,要不这样,等你回来,我们俩好好恢复恢复,再打一场。”

      钟仪琳笑着回应:“咱俩打,咱俩约的是网球啊!上次你不是说了。”

      汪琦一拍脑门:“对对对,那再加一场乒乓球!有时间赶紧回来,都惦记着你呢。”

      在欢声笑语中,两位曾经的女乒扛把子在镜头前约下了退役后的第一场交锋,那份对乒乓球的热爱与不舍,在岁月的长河中依旧熠熠生辉。

      此时,主持人插话进来:“我想观众们都会感到遗憾,不能看见你们再度对战的风采。”

      钟仪琳:“我俩有啥好看的,都看腻了,一会儿才好看呢。”

      这场女单决赛,钟仪琳会现场解说,意义非凡。

      汪琦追问:“你看好谁?”

      钟仪琳叹了口气:“唉,手心手背都是肉,昨天看方穗禾打球,有一种炉火纯青的感觉。我今天上午又看陆筝,陆筝跟邓琳本来之前打是下风,她心理压力特别大,结果这次一直和邓琳咬着、摒着,而且在场上有多次的技战术变化,我觉得她们俩打出了自己最高的水平。非要点一个的话,我觉得对陆筝来说,打决赛是非常好的一个状态。”

      汪琦沉吟道:“我觉得从整个比赛来看,陆筝的比赛因为转播时间的原因,我看的少,但我看方穗禾的状态,好像比以前更成熟了。”

      钟仪琳点头:“是!而且角度、落点打得都很精确,我觉得今天的比赛一定很精彩。不然咱俩猜猜比分,我觉得没准是4-2吧!”

      汪琦来了兴致:“这样吧,你预测一个人,我只能跟你对着来了,然后我们谁输谁请吃饭。”

      钟仪琳爽快答应:“行,那你先说。”

      汪琦想了想:“嗯,我还是觉得方穗禾吧。”

      钟仪琳立刻接话:“那我就只能陆筝了。”

      汪琦笑着推让:“那你选、你选、你选。”

      钟仪琳:“不不,没事,我随口一说。”

      ……

      一则新闻立刻出炉,标题里都透着热闹。

      《钟仪琳汪琦电视连线,笑谈女单决赛并设赌局》

      另一边,国乒下榻的酒店门口,接送专车上坐满了男队成员。

      李国伦在午餐结束后提出“打好最后一场仗,站好最后一班岗”,号召队员们一起去比赛馆见证女单桂冠花落谁手,也算是还了之前打卢卡那场外战时,女队倾巢而出帮着凑人头的人情。

      当然,李国伦内心不一定是这么想的,他到底出于怎样的考量要去现场,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陆筝入场时一眼便看到了观战席上那密密麻麻的人群,她拍了拍身边的方穗禾,示意她一同观看这壮观的场面。

      李国伦和林立骅首当其冲,坐在了第一排的位置,他们的身后是乌泱泱一片的国乒成员,那场面,堪比打卢卡时的盛况。因为女单决赛是最后一场比赛,几乎所有的“家人”都来到了现场。

      这阵仗,压迫感挺足的。

      记者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咔擦咔擦的快门声此起彼伏,镜头频频对准新晋冠军钟承翊,给他来了好几个特写。

      女队主教练施皓并没到场,他回到酒店看国际乒联的网上比分直播。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缺席这样的重要时刻。

      他不太习惯看内战,队内竞争的激烈程度让他看球的心情变得复杂,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时刻关注着队员们的表现,通过网上比分直播,他能察觉到队员们的发挥和心态变化。

      陆筝和方穗禾热身结束后,比赛开始。

      方穗禾迅速展现近台快攻结合弧圈的核心打法,正反手衔接快,小碎步调整频率也快,总能在球上升期完成击球,通过正手快带变线、反手快撕斜线的组合,将落点牢牢锁在陆筝正反手小三角区域。陆筝则凭借步法覆盖范围大的优势,中远台相持中快速转换正反手,试图以旋转变化打乱方穗禾的进攻节奏。

      方穗禾发球,她轻轻弹了几下球后突然用力一挥,球以一个低平的轨迹飞向陆筝的反手侧,同时带着轻微的侧旋,让球在陆筝的场地上弹跳后产生不规则的轨迹。陆筝迅速移动脚步,眼睛紧盯着球的飞行轨迹,当球即将落台时,陆筝突然加速,一个漂亮的滑步让她及时到达了球的落点,正手快撕直线空档。

      方穗禾虽然已经预料到陆筝会有所准备,但陆筝的反应速度和击球力度还是让她感到意外。她迅速转身试图追赶这个球,但陆筝的回球角度刁钻,速度极快,最终方穗禾没能接到这个球。

      陆筝得分,比分7:8。

      紧接着方穗禾调整了策略,利用陆筝的快速移动来制造机会。她再次发球,这次选择了一个高抛发球,球重重地落在陆筝的正手侧。陆筝迅速移动,准备用正手击球,但方穗禾的发球带有强烈的上旋,球在陆筝的台上弹跳得比预期要高,陆筝的击球点判断失误,球飞出了界外。

      方穗禾得分,比分8平。

      陆筝发球,方穗禾准备接发。陆筝发转不转短球至方穗禾中路,她用一个快速的反手接发球,将球打向陆筝的反手角落,陆筝不得不进行一个困难的回球。果然,陆筝回球质量不高,方穗禾抓住机会,一个强有力的正手击球,将球打向陆筝的空档,球速快且落点深,陆筝无法及时回位,只能眼睁睁看着球落地。

      方穗禾再次得分,比分变为9:8,她反超了比分。

      之后陆筝反手拧拉直线追回1分,但方穗禾随即展现招牌式快速衔接:接发球反手快拨→陆筝正手拉斜线→方穗禾反手快撕中路→陆筝回球偏高→方穗禾正手扣杀,连得2分以11:9拿下首局。

      说心如止水那是骗人的,陆筝知道,这才是火力全开的方穗禾,让她不得不多灌了几口水恢复平静,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稍微压下了心头的燥热。

      下意识的,她又想去看观战席上的林立骅,头刚扭了十几度的角度便紧急刹车停住——

      看什么看,跟小禾姐打有什么好看的!

      都是自己人。

      这个紧急制动的动作没逃过林立骅的眼睛,他太了解陆筝了,但也确实不好多做什么。

      李国伦稍稍侧过头对老友说道:“钟仪琳和汪琦打了个赌,我们也赌一个?”

      林立骅瞥了他一眼,没有接话。

      “我赌陆筝。”说完这句,李国伦就重新坐直了身子。

      即便陆筝0-1落后,即便方穗禾经验更加丰富,但自从下注了那场名为陆筝的赌局,李国伦就没想过撤资。

      林立骅依旧沉默,目光紧紧地跟随着场上的陆筝和方穗禾。

      第二局中,陆筝意识到必须在接发球和进攻上做得更好,她不能被甩开太多。

      她坚持抢先上手,以3:1开局,但方穗禾又连追4分反超领先。

      方穗禾发球,陆筝这次早有准备,她用一个精准的反手推挡将球回到方穗禾的正手角落,方穗禾跨步回接,回球弧线稍高,陆筝抓住机会正手扣杀,击球点选在球上升后期,力量集中爆发。

      陆筝连拿2分,追至5平。

      轮到陆筝发球,她采用了一个快速的反手发球,球带着轻微的侧旋飞向方穗禾的反手侧。方穗禾试图用反手接球,但陆筝的发球速度和旋转让她的无法打出高质量的回球,陆筝迅速上前接一个正手的快攻,将球打向方穗禾的反手角落,再次得分。

      陆筝知道,要想赢得比赛,她需要保持这种专注和侵略性,同时也要准备好应对方穗禾可能的反击。

      双方陷入多拍相持,方穗禾正手连续冲打陆筝正手位,陆筝大范围移动中反手贴防,第8板方穗禾变直线时出现失误,球出界。陆筝以13:11挽回一局,大比分1-1。

      第三局,方穗禾彻底释放她近台快攻的优势,击球点愈发靠前,不给陆筝太多反应的时间,比分迅速拉开至8:3,陆筝陷入了困境。

      在一次发球后,方穗禾迅速上前,打了个正手的强力前冲球,陆筝用反手推挡,但方穗禾的球速太快,她的回球未能过网,方穗禾得分。

      随后,方穗禾又利用一个假动作迷惑陆筝,身体虚晃似要打直线,陆筝的站位出现偏差,她趁机用反手打出一个斜线球,陆筝勉强接到,方穗禾迅速上前再次用正手进攻得分。

      此时,方穗禾率先拿到局点。

      陆筝开始出现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她多次轻抚球拍,或是拨弄并没有遮住视线的发际线胎毛,各种小动作多了起来。

      她似乎也发现了自己无意识的紧张行为,主动喊了暂停。

      “不行不行不行,稳下来——稳——”坐在椅子上,陆筝紧闭双眼,双手像运功一样在胸前上下挥动,平复情绪。

      她的声音在胸腔中回荡,带着一丝颤抖。

      “做法呢。”钟承翊的声音带着轻笑,袁辛认真纠正道:“运功呢。”

      冯戎不动如山正襟危坐,心里已有判断,这一局陆筝恐怕救不回来。

      回到场上,当方穗禾的发球过网时,陆筝迅速做出反应用反手接发球,将球推至方穗禾的正手小三角。方穗禾用正手回击,但陆筝的落点控制得非常妙,方穗禾的回球稍稍偏离了预期的轨迹,陆筝抓住机会迅速上网,用一个大力的正手击球得分。

      这一分极大地提振了陆筝的士气,然而方穗禾不愧是老将,并没有因为失去一个局点而动摇。

      之后陆筝又追了2个局点,但还是无力回天,被方穗禾以11:6再度甩开比分。

      第四局,陆筝还没开始发力,方穗禾先减少了无谓的进攻和防守失误,转而通过精准的线路变化和稳健的衔接来寻找机会,同时利用自己丰富的比赛经验来干扰陆筝的心理。

      在局中的关键球上,她通过一记巧妙的发球变化迫使陆筝回球失误,从侧旋变为转不转,比分定格在8:5。

      陆筝调整了自己的站位,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仪式。

      轮到她发球时,她突然改变了以往的发球模式,采用了一个几乎贴近网边的低抛急旋发球,球以一道S形弧线直逼方穗禾的反手死角。方穗禾显然没料到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判断失误,回球下网,陆筝成功追回一分。

      陆筝也没有给方穗禾喘息的机会,每一次发球都力求变化,或快或慢,或旋或不旋,每当方穗禾的回球稍有松懈,陆筝便立即运用反手拧拉,以极快的速度和刁钻的角度将球送回对方半场。方穗禾不得不连连后退防守,离开了最擅长的近台区域,失去了原有的攻势节奏。

      这一连串的攻势让场上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观众席上响起了阵阵惊叹声。陆筝的得分势头愈发猛烈,她凭借着这股气势,一口气连追3分,目前仅落后1分。

      方穗禾感受到了压力,陆筝拼得狠起来了,于是她也加强了发球后的抢攻,试图重新掌握比赛的主动权。然而,陆筝已经彻底被激发出斗志,最终在一次关键的对攻中,陆筝凭借一次精准的反手拧拉后衔接的正手快攻,成功穿越方穗禾的防线,将比分扳平至9平。

      接发球后进入相持,陆筝用假动作骗过了方穗禾的判断,身体倾向斜线方向,手腕却突然变向,以一记突如其来的直线正手进攻,赢得了至关重要的一分,以10:9率先拿到局点。

      接下来的发球,陆筝趁势追击,发球后紧接强势的正手压制,方穗禾虽奋力抵抗,但仍未能挽回败局。随着方穗禾的回球出界,陆筝以11:9艰难拿下第四局,将大比分扳至2-2平,为这场激烈的比赛增添了更大的悬念。

      打到现在,不论最终结果如何,都无法改变这场比赛的含金量。

      方穗禾浴火重生,陆筝横空出世,已足够吸引眼球。

      观站席第四排,罗晓溪捂着嘴咳嗽了两声,邓琳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关心道:“回去以后给你安排吃药膳吧。”

      从去年的乒超联赛开始,罗晓溪的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了许多,甚至这次打半决赛时,她还是带着感冒的病体上的。

      男队钟承翊,女队罗晓溪,二人都是队医的重点关注对象。

      “希望有用吧。”罗晓溪又咳嗽了一声,手放在锁骨交界处停留,感受脖颈处传来的跳动。

      场上陆筝和方穗禾回到台前,罗晓溪看着她们出神,喉咙的痒意让她很想咳出来,但她屏住气压着,硬扛了10秒。

      “咳咳。”

      10秒。

      10年。

      2001年,她进入国家乒乓球队一队,距今刚好10年,摸爬滚打熬了10年。

      “想什么呢?”邓琳胳膊肘轻轻拱了罗晓溪一下,打断了她的思绪。

      罗晓溪摇了摇头:“没什么。”

      在第五局的关键时刻,陆筝的发挥堪称惊艳。

      轮到她发球,她捏了捏掌心的小白球,目光锁定它顿了两秒。

      这一分无疑是整场比赛的风向标,它的归属将决定比赛的最终走向。

      陆筝以一种近乎优雅的姿态轻轻抛起小球,那动作看似平淡无奇,却暗藏玄机。方穗禾凭借丰富的经验,迅速判断出球将落向她的反手位,于是她迅速调整站位,做好了接发球的最佳准备,但令人惊讶的是,球在接触到桌面后突然下沉,紧接着一个急速的侧旋,使得球在方穗禾的反手位弹跳后,以一个近乎诡谲的角度斜斜地飞向了她的正手空档。她急忙调整步伐去接这个几乎不可能接到的球,她接到了,可是回球只能无力地落在了网前。陆筝没有浪费这个机会,她迅速上前用一个轻盈的正手挑球,将球稳稳地送入了方穗禾左半区。

      随着这一分的拿下,陆筝以12:10的比分赢得了第五局,将大比分改写为3-2领先。

      恰逢局间休息,央视将陆筝的发球慢动作回放,演播室里的钟仪琳抓住了卡在耳旁的麦,往嘴边靠近了一些,解说道:“这种球通常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精准的控制力。”

      “陆筝的站位略微靠前,着表明她准备发出一个攻击性极强的球,击球时她使用了鞭打式发力,以腰胯作为向前发力的支撑点,在击球瞬间腿部支撑腰胯,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点,使手臂的发力更优化。同时,她还控制了拍面的角度和挥拍速度,以应对不同的旋转和制造期望的飞行轨迹。我们可以看到球以几乎贴近网边的低抛方式发出,弧线难以捉摸,在飞行过程中,由于强烈的旋转,球产生了不规则的弹跳,使球在落台后反弹回另一边。”

      钟仪琳按下麦克风的开关,透过窗户看向场边擦汗的陆筝。

      她还没见过类似的发球。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发球是陆筝刻意控制的,而不是因为巧合,那么绝对会成为她的一大绝杀利器。

      球会跑,你就说无奈不无奈吧。

      它落在你的右手边,你正准备挥拍迎击,它却突然弹起来后往你的左手边飞去,一般来说很难接到,因为你必须立刻改变站位和正反手转换。

      破局之法也有,换手击球,但这本身就不容易。

      擦汗的陆筝其实也在复盘刚才那一球,坦白说,她是凭感觉打的,确实是巧合,但她有信心能复刻。

      当然不是现在,她可不敢在这个场合试炼。

      第六局,陆筝和方穗禾的心态都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陆筝带着领先优势,心中既有自信也有谨慎,而方穗禾则面临着背水一战的巨大压力,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方穗禾中路轻推,意图利用陆筝可能的站位疏忽进行突袭。陆筝的反应也异常迅速,她几乎是在球刚刚越过网线的瞬间,就完成了从准备到启动的转换。只见她的身体微微一侧,脚步轻快地调整到位,右手迅速下探,球拍以一种不可思议的角度迎上了来球。在接触的瞬间,陆筝的手腕轻轻一抖,仿佛给球施加了一个魔法,球在空中划出一道急促而刁钻的弧线,直奔方穗禾的反手大角。方穗禾虽然拼尽全力去救,但球还是以毫厘之差擦边而过,陆筝1:0领先。

      陆筝得了1分,方穗禾立刻也得1分,陆筝追了2分,方穗禾立刻也追2分,双方比分非常规律地你追我赶,给紧张的氛围增添了些许的戏剧性,不知不觉间两人已经打到了12:13,陆筝领先1分,局点在她手上。

      还是陆筝发球,她选择了一个低抛急旋的发球,直逼方穗禾的反手位,方穗禾也早已做好了准备,她双脚分开,重心放低,眼睛紧盯着来球。球触网后落在了方穗禾的反手位,方穗禾迅速调整步伐反手挥拍,想将球送回陆筝的半场。然而,正是这个反手回击,因为球的旋转和落点的微妙,让她的拍面角度和力量控制出现了偏差。

      球在方穗禾的拍面上轻轻一弹,弹网而过,飞向了陆筝的正手空档。

      这是一个标准的擦网球,球在网上的摩擦使得其轨迹发生了难以预料的改变,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方穗禾也无法预测。陆筝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显然也感到意外,但她立刻调整了自己的站位,几乎是本能地用正手轻轻一拨,球便稳稳地落在了方穗禾的半场。

      方穗禾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脚步跟不上球的节奏,球拍边缘勉强碰到球,球却无力地坠落在地。

      这一分,尘埃落定。

      整个场馆在这一刻仿佛都静止了,观众们瞪大了眼睛,仿佛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和手势,比分牌上的数字发生了变化——12:14。

      最后一分,最后一球,竟然是在擦网的情况下产生的。

      不过这都是细枝末节,更重要的是,陆筝,年仅13岁的陆筝,首次参加世乒赛,拿下了女单冠军!

      4-2。

      大家都后知后觉一般,先是静默,接着整个场馆沸腾了,观众们纷纷起立,为这位年轻的冠军鼓掌欢呼。

      陆筝本人还站在原地盯着地上的小白球,仿佛时间凝固,方穗禾也在原地停留了几秒钟,抬头往比赛馆的大灯看了一下,闭上眼,颤抖着呼出一口气。

      两人都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几秒过后,陆筝缓缓抬起头望向观众席,看到的是一片沸腾的海洋,无数双眼睛闪烁着兴奋与敬佩的光芒,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她轻轻扬起嘴角,露出了一个略带羞涩却又无比灿烂的笑容。

      观战席上,林立骅和李国伦率先走入场内。林立骅先是拍了拍陆筝的肩膀,随即走向后面的方穗禾。

      李国伦手里拿着国旗走到陆筝身边,笑着将国旗给她,还摸了摸她的小脑袋。

      陆筝看到李国伦时有点纳闷,按理说他作为男队主教练,来观赛还好说,但下场就不太对劲了。

      不过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因为方穗禾已经被林立骅领了过来,从她手里接过国旗的一角,一同将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举起,面向全场观众。

      演播室里,钟仪琳进行总结:“打到决赛一定不是技术的抗衡,一定是心理思想等综合能力的抗衡,技术再先进,只能占三成。”

      屏幕上,陆筝和方穗禾高举国旗,面向观众,画面充满了力量和荣耀。

      “这场比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卓越风采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是陆筝还是方穗禾,她们都将为中国乒乓球的辉煌续写新的篇章。”

      其实钟仪琳并不擅长说这些官方话语,但此时此刻,她很顺畅地脱口而出。

      她想让观众知道,比赛并非单纯的看谁输谁赢、看结果,更应该看到的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展现出的拼搏精神、坚韧意志以及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结果重要,过程也同样重要。

      李国伦站在陆筝身边,林立骅站在方穗禾身边,四人都举着国旗,画面定格在这一刻,成为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程启用肩膀蹭了一下汪华,小声说:“李指是不是兴奋过头了?”

      怎么也上去了?

      汪华一边鼓掌一边说:“我也想上去!”

      他可太稀罕陆筝了!13岁的世乒赛女单冠军,那是不是也能出个16岁的世乒赛男单冠军!!!

      陆筝的胜利,让所有人看到了乒坛未来的无限可能性,用实力证明了在乒乓球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这不仅仅是她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乒乓球事业的胜利。她的成功,将会激励着更多年轻运动员敢于追梦,勇于挑战自我。

      如果前无古人,那就去做这个开天辟地的古人。

      ————————————————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4章 鹿特丹世乒赛(十)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