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二 ...

  •   卫瑾观之再三,始终还是不明白她诗中的意思。
      将要上船渡过洞庭湖之时,小白突然取下自己颈上那串贝壳,上面那三枚灰色贝壳竟只余一枚,也不知另外一枚在何时被她用掉。她郑重赠给卫瑾,说道:“这贝壳原不是凡品,而是海中的蜃族。打开双壳时能腾出蜃烟,只要你心神凝注,蜃烟便能幻化出你心中最思念的景象。我眼热心跳,仿佛将有不祥之兆,故将此赠与公子留念。”她又取出装有金钱的锦囊,嘱咐道:“囊中金钱虽薄,总算是对家中有所交待,请公子仔细收好,勿使丢失。”
      卫瑾嗔怪她话语不吉,却也并不在意。
      谁知船过洞庭之际,突然平地刮起大风,湖上巨浪翻涌,似有鱼龙出没。船上众人恐惧失色,皆紧抓桅杆缆绳之属,方得以不跌入水中。卫瑾也攀在桅杆之上,只觉船身有如一叶,在风浪中起伏不定,大是惊怖。候得风平浪静,却突然发现小白已不知所踪。
      卫瑾惊惶莫名,众人也随他一起寻找。但找遍全船,但见包袱行李完好,唯独小白不见踪迹。此时四面皆水,她无路可去,料想是方才被怪风吹入湖中遇难了。
      小白落水之后,卫瑾悲痛欲绝,几乎不愿独生。请人在湖中打捞尸体,也一
      无所获,只得返回故里。父母亲族经年不见,闻讯都来看望,卫瑾将一路奇遇全都略过不谈,只说小白身亡一事,众人都十分嗟叹。卫瑾又问及陈子龙,家人告说不久前已辞馆而去,还带走了小白最爱的那只名叫黄童的大猫,至今杳无音讯。
      家人要为卫瑾提亲,但卫瑾已心灰意冷,婉辞拒绝。舅舅见他无娶妻之意,回去找人给他买了一个美妾,据闻才貌双绝,且随身囊资颇富。卫瑾推辞,舅舅却坚持要将妾送过来,相见之时,双方都大吃一惊,原来那妾竟然是莲筠。卫瑾大惊,忙向舅舅说明海上遇仙一事,说凡人不宜冒犯仙人,焉敢以妾室待她?舅舅大笑道:“什么仙人?这女郎是平阳里的妓女,后来从良,嫁给布商张某□□妾,现在张某病死,无所依傍,才想再嫁人为妾。哪有真正的仙人,却托牙婆为媒,嫁人作妾的道理?”
      卫瑾讲出前事,家人觉得蹊跷,都来逼问莲筠。她无奈之下,只得坦承相告。她果然是平阳里的妓女从良嫁入张家,张某病死后,她去闽州探望亲戚,恰好遇见卫瑾,误将她当作海神;她也素性以此骗财,到卫瑾潦倒之时便假托回归仙道,抽身离去。谁知天理循环,终于还是被卫家买来。检查她的随身箧笥箱笼,里面装的全都是当初卫瑾所置衣物首饰。原来那时莲筠假作拿去丢弃,实则都偷偷收在一边。莲筠身份揭穿,羞愧欲死,只好拜求卫家不要送官,愿意终生以婢女的身份服侍卫瑾。卫家收回那些财物,并没有多加追究,卫瑾回想五彩云雾中海神的容貌,确与莲筠十分相似,问过莲筠,她也茫然无解,只好认为是一种天意的巧合。
      卫瑾取出小白留下的锦囊,奉给父母,表示这是小白织资所积,自己经商并未获利。囊身颇轻,大如巴掌,原以为里面不过百钱之数。谁知往外倒钱时,金钱源源不绝,最后连桌面都堆积不下,一直堆到了地上。粗略清点,竟有数万之多,家人都惊叹不已,也不知道这小小一只锦囊,怎么能将这些金钱全部容纳。
      半月之后,又有人找上门来,说是奉令送上稻粟各十车,以履先前之诺。卫瑾心知正是那鼠精所送,本来不想接收,但来者将稻粟送至,人便不知去向,也只好收下来。
      如此一来,先前所耗费的资财不但全部收回,还有一些盈余。一番江湖游历后,种种求仙之念,都已经烟消云散。卫瑾打开那枚蜃贝,果有烟雾腾出,渐渐幻作五色云霞,中间云晕如镜,镜中化出小白的身形来:红绡纱衣,镶玉绣履,秀发上绾有金环,妆束华丽,姿容秀美更甚生前。她飘然前行,袖袂披拂,如同仙子一般,偶然凝睇微笑,更是栩栩如生。而四周碧波粼粼,竟然似乎在某处水底深处。
      可惜只是片刻,景象便消失不见。但卫瑾却深信她身怀异术,或许并未丧生,竟然重又赶赴洞庭,终日在水边徘徊呆望,企盼着她能从湖底出来,与自己相见。随行家人苦劝他也充耳不闻,思念逾垣,形销骨立。
      洞庭方圆百里的人家,渐渐都知闻此事,被卫瑾的诚心所打动。有一个湖边打渔的老者,悄悄对卫瑾道:“你的心上人既然落入湖中,灵魂一定会归属洞庭龙宫管辖。二月初二,是洞庭龙君的生辰,传说这一日洞庭湖中,有道路与龙宫相通,如果有人穿青衣白袍跃入湖中,就能顺利进入龙宫,一定会有相逢的机会。”
      卫瑾大喜,谢过老者后,秘密地准备好青衣白袍,一心一意等待二月初二的到来,连家人也不告诉。二月初二那一天,洞庭湖突然涨起大水,浪高如墙,激流奔湍,水声震耳欲聋。所有的船只都停泊岸边,不敢下湖。唯有卫瑾从容地换好衣袍,散开发髻,抱着必死之念,跃入了湖水之中。
      初时只觉得眼前浑浑噩噩,模糊难辨;身体不断下沉,但口鼻间并没有呛水的感觉,到后来渐渐双目清亮,呼吸均匀,仿佛整个人都化成一尾游鱼,在水中轻松自在。他心中十分惊奇,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死去,忽然看到前方的湖水中,隐约有五彩霞光射出。向霞光生出的地方游过去,竟然是一片极密的水草。草株丛生,形若柔须,高如森林。游过草林,前方宽阔之处,竟然建有一所辉煌壮丽的宫殿:雕梁画栋,飞檐映波,殿前有十六根朱红的柱子高耸水中,上面绘满各色龙纹,并有八瓣莲花须弥底座,极是弘伟。
      殿内突然传来银铃般的笑声,出来一群穿着红绡的女郎,她们高鬟丰鬓,珠环玉绕,装束都不象是今人的样子,但姿容绝美,神采飘逸,走路时就象水流一样的轻盈。她们见到卫瑾,似乎没有羞怯的意思,倒象是见到熟人一样,嘻嘻哈哈地簇拥着他,呼喊道:“卫郎来了!”卫瑾向她们表明了自己的来意,又询问小白的灵魂所在,一位年长些的红绡女郎笑道:“我们今朝卜得喜卦,知道有贵客将要莅临洞庭龙宫,奉龙君之命,已在这里等候多时。龙宫从来没有过凡人的踪迹,卫郎今日到来,一定是上天的安排,又何必多问呢?”
      卫瑾身不由已,被红绡女郎们拥入殿中。一路但见琪花瑶草,不可暇接,种种富贵华丽之处,都不是人间可以想象的。途中经过一处废殿,殿中阴冷,别无长物,唯角落里放着一只水晶缸。缸中并未盛水,却有两尾青鱼自由游弋。卫瑾深以为奇,年长女郎笑道:“这是龙宫中的水晶缸啊,我们唤之为碧云潭。缸中所盛的并不是水,却是水精。水精无形而有气,能滋养灵气,所以我将她们养在其中。”又指着缸中的两尾青鱼,掩口笑道:“卫郎可认得她们么?”卫瑾凝神看时,但见那两尾青鱼轻盈娇小,鳍带五彩,与凡鱼不同,却认不出是何品种。女郎笑道:“这两尾青鱼修行已有数百年,常化为人形,借着汉水神女的名头四处走动。因为空闺寂寞,时常也会勾引年轻男子。龙君以水精碧云潭禁锢了她们,一方面保其灵气不灭,另一方面却也是镇压于此,以免再出去作恶。您曾与她们有一面之缘,故让你来看看。”
      卫瑾惊讶不已,忽又过一殿,殿中皆为碧玉砌就,珠宝盈室,光毫四射。当中长榻之上,趴有一只大猫,周身虎纹,毛如黄缎,细看却又生有双角,样子很是怪异。大猫看见卫瑾,跳跃前来,以舌舔拭他的履面,又牵扯他的衣裾,显得十分亲热。只是它左爪前的一根指甲少了半截,看上去颇为有趣。
      卫瑾觉得这猫有些眼熟,询问年长女郎,女郎答道:“他是我们龙宫灵兽,名曰黄童,一向随着各位水族神女,居住在这座玉华殿中,也曾与您家有短暂的缘份。黄童的毛发指甲,都有伏邪的法力,所到之处,百妖辟易。卫郎难道忘记了吗?在东岳山中,鼠精冒充东岳大王之名,想要招您为婿,就是黄童剪下自己的指甲,化作玉饰给您带在颈间,鼠精才不敢近前啊。”卫瑾仔细看时,果然见那灵兽瞳仁中有一道黄光,与当初的黄衣少年一般无异。
      忽闻丝竹阵阵,声乐喧天,从正殿传来。众女郎道:“那是‘碧波迎宾乐’啊,龙君在等候您了。”
      正殿壮丽宽广,碧玉砌成的长阶两边,站满了文武官员。当中的宝座上端坐一位王者,珠冕垂旒,赤金绣袍,相貌威严,气质豪放而又高雅,竟然与陈士龙颇有几分相似。
      红绡女郎们让卫瑾上前拜见,说这就是洞庭龙君。卫瑾因为黄童一事,已经有几分怀疑,到了拜见之时,偶然看见龙君袖间露出的左手上也少了一个指头,更是惊讶,斗胆问道:“龙君圣颜,与小人的老师有些相象,不知龙君可知道他的下落吗?”
      洞庭龙君笑而不答,说道:“你曾远涉千里,求仙为妻,矢志不移;如今青衣白袍,散髻投湖,难道不是已经深藏了必死的决心吗?千年以来,唯有你一人能做到这样,对情的痴求,到了这样极至的地步,山河都不能阻止的志向,只怕连上苍都能被打动吧。洞庭龙宫中有水族神女,名叫如愿,擅能织绡。她的相貌才能,都是人间所没有的,孤愿将她嫁你,满足你从小立下的求仙愿望,得妻如此,你应该也不负此生了吧。”卫瑾坚决不从,表示愿为小白终身不娶。
      洞庭龙君笑道:“你曾为求仙为妻苦苦追觅,功名无成,散尽资财,甚至数次险些丧命。为什么现在又要拒绝孤的好意呢?”
      卫瑾坦然答道:“小人年少无知,以愚钝的资质,竟然妄想能得到神女的垂青。哪知道海上相逢,不过是一段春梦;洞府招亲,其实是害人的幻境。仙道茫茫,唯有小白跟随左右,生死不离、两心如一,共同经历过祸患的可怕,也品尝过互相依靠的珍贵,这种神女也无法给予的感情,才是真正的神仙眷侣啊。”
      洞庭龙君勃然大怒,似乎连龙鬣都要根根竖起,眼中隐现火光,喝叱道:“真是冥顽的凡夫!小白的灵魂纵然在此,但身躯已然损坏,怎么还能返回人间呢?你连神女也要拒绝,难道想要触怒孤吗?”
      卫瑾害怕得全身发抖,但仍坚持道:“小人斗胆来到龙宫,是想请龙君赐还小白的灵魂,如若不然,就请收留小人的灵魂在此;只要能长相厮守,一偿平生的夙愿,那么做人还是做鬼,居于人间还是水底,又有什么区别呢?”
      年长的红绡女郎上前禀告道:“龙君息怒,卫郎见识粗浅,他没有亲眼目睹如愿神女的姿容,当然不懂得接受龙君的好意。”洞庭龙君这才微微地平息了怒气,令人传如愿神女前来。
      忽闻空中传来沁人的香氛,环佩隐然,如风动琴,宛转动听。有一个艳丽的女郎来到殿中,她霞帔朱裙,容光照人,行走间裙带飞舞,如同彩云一样翩然。卫瑾虽然不敢正眼相视,但也能隐约地感觉到女郎绝世的风姿。洞庭龙君再次提亲,卫瑾仍然拒绝,洞庭龙君长身而起,突然大笑道:“都说仙道茫茫,其实凡人沉迷于自己的心结,即使真正的仙人随侍在旁,也一样茫然无知。贤徒你说孤象是你的老师,但不知这位如愿神女象不象你心中的小白呢?”

      卫瑾投湖之事传到洛阳,全家人悲恸万分。听到的人既赞叹他用情至深,也感慨他韶华而逝,有如芝兰玉树被暴风摧折一般,实在令人感到惋惜。所幸莲筠后来为卫瑾诞下一子,年岁虽幼,但已聪颖过人,可以诞续宗嗣血脉,令卫氏家族略微有些欣慰。
      三年后,老仆多福奉令去洞庭贩丝,在一个月明之夜,亲眼看见洞庭湖上游来一只画舫。舫上画檐互啄,楼阁三层,廊下挂有莹白的明珠,华美壮丽,堪比王侯。舫前有一贵人赏月饮酒,旁边倚坐一名绝色女郎,并有许多美貌的侍女环绕周围,谈笑的声音一直传出湖面很远。
      多福看那贵人颇为眼熟,也觉得他们举止不象是凡人,便悄悄沿岸追随。忽然那画舫缓缓行来,停靠岸边,舫上下来一个红绡女郎,将一只玉盒交给他,说:“你是洛阳卫家的多福么?这两丸仙药是卫郎奉给双亲的,服下后身轻体健,寿命能过百岁。并烦请转告,卫郎一切安好,请勿挂念。”多福十分惊讶,追问道:“舫上贵人就是我家公子么?他现在何处安身?是人是鬼?是妖是仙?”
      红绡女郎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卫郎一心求仙,自然已经得偿所愿,早就不在红尘中了。”
      多福还想再问几句,红绡女郎转身离开,只走出几步,已失去了踪影。再看湖中时,只见水面渐渐腾起大雾,遮住了满天银辉,那画舫也隐没不见了。
      多福将玉盒带回洛阳,向卫瑾父母如实回禀了这件奇事。卫父深以为奇,打开玉盒看时,果然是两丸丹药,大如指头,鲜红可爱。盒中还有一笺,笺上几行小楷,赫然是卫瑾的笔迹,写道:“红尘千载短,蜉蝣一日稀。何必游仙窟,如愿湖中居。”
      众人都看不懂诗中的意思,卫瑾从此也再没有在人间露出踪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