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一 ...

  •   卫瑾,是洛阳世家卫氏唯一嫡子。从小聪颖异常,过目成诵,十三岁时便考中乡榜,诗文被公推为郡中第一。且丰神秀美,远观如琼枝玉树,又特别擅长吹笛,笛声清越,有穿云裂石之气,故此名声闻于乡里。
      卫瑾长大之后,常常翻看前朝的游仙类笔记小说,自负才貌,认为也只有天女仙子才堪匹配。所以虽有许多名门宦室托人提亲,但他一概推辞,父母深为溺爱,也不去催逼,一直到一十九岁上仍未定亲。
      然而数年过去,同龄男子多成家立室,卫瑾才学精进,名声逾广,却偏偏没有遇上任何神异之事,不由得心中焦急起来。家里人渐渐察觉了他的心思,暗中请了说媒的人来,欲聘求名门淑女为配,他却又不肯屈就。有些多嘴的婢仆传扬开去,使他受到许多人的暗里取笑,渐渐连父母亲友也不以为然。
      唯有家中塾师陈士龙,对他的这种念头十分赞赏,常常称赞道:“有纵翼凌云之志,不屈从于蚁鼠之属,知其何欲而力求之,方是真正的大丈夫啊!”
      陈士龙于一年前来到卫家,充西席之职。他自言是洞庭人氏,累第不中,境遇落魄,连妻室都无力迎娶,身边仅有一个小丫头随侍,只得求馆为生。
      陈相貌堂堂,见到的人往往都惊叹于他的气概不凡,只是他的左手缺了一指,稍微有点遗憾罢了。他的为人也十分豁达放旷,没有寻常读书人的酸腐气,又特别爱好山水,一个月中总有四五天骑驴出外游玩,每次都是大醉而归;醉时扣栏高歌,令人对他侧目而视,但他学识渊博、通晓古今,每次说到前朝史事时,往往翔实逼真,宛若亲历一般,令人十分折服。卫瑾对他敬爱有加,师生间的情谊超过一般人,常常结伴出游,听他指点山河,也当作是一件特别愉快的事情。
      一次师徒二人前往汉阳黄鹄矶游玩,矶下不远便是汉水,水流如带,景色秀丽。陈士龙去市中买酒,卫瑾留在水边等候。在夕阳薄暮之间,他突然看见前面有两个青衣的女郎在行走。她们的容貌如山间春雪,行走姿态如惊鸿翩跹,都是世上少有的美人。其中年龄较小的女郎解下自己的玉佩,丢在地上。又频频回顾,仿佛对卫瑾极为留盼。卫瑾追上前去,拾起玉佩,但见上面有江波水纹,刻有“汉女”的字样,回想起郑交甫遇仙赠佩的故事,心中认定是汉水的神女下降。假作上前归还,与女郎搭话。小女郎掩口轻笑不语,大女郎说:“这是我妹妹送给你的东西,并不需要你的归还。”并盛情邀请他前去府中作客。又说:“故人说,投人以桃李,报之以琼琚。我妹妹把玉佩送给了你,你又不是呆头的穷措大,为什么不懂得以情回赠呢?”
      卫瑾一时情动,拉住小女郎的手,表示愿意相随左右,两位女郎大为欣喜,眼波脉脉,更加动人。忽然晴空万里的天气,化作乌云聚集,电闪雷鸣,竟仿佛要下起雨来。两位女郎身形娇弱,似乎对那雷电极为畏惧,一直催卫瑾快些随她们前去。突然有一个人追了上来,手中举着一柄油伞,居然是陈士龙。
      他须眉虬张,声响如雷,指责两个女郎道:“杜兰香降于张硕,是得到天帝的诏令。洞庭主嫁给柳毅,是有父辈的成全。天女和龙女尚且如此,更何况你们两个小妮子?如果贪恋凡人的美色,甚至是想要采集元气来修炼,那玉华殿与碧云潭,你们会喜欢哪一个地方呢?”
      那两位女郎面如土色,楚楚可怜。她们畏惧陈士龙的严厉,连话都不敢对答,忙对卫瑾说道:“对您的抬爱,我们姐妹心存感激,可是雷雨突临,乃是龙神出巡的前奏。我们两人名分低微,必须要为龙神让道,不能与公子小聚了。”
      言毕奔到岸边,双双跳入水中,水纹漾开,刹那间失去了踪影。卫瑾恋恋不舍,看手中的玉佩时,居然变成一片青色的鱼鳞,大如巴掌,纹理间隐有光芒。
      他深以为异,向陈士龙询问玉华山和碧云潭的意思。陈士龙答道:“神仙尊贵清华,如果不是奉有上天的旨令,又或是有着必须偿还的因缘,怎肯轻易与凡人亲近呢?但凡自称是神仙者,多半是精怪托名,公子你要小心在意啊。我曾听异人谈起,说世间流传的郑交甫遇仙,其实不过是鱼精藉着仙女的名义,迷惑世间男子而已。这两个女郎来历不明,谁知是不是鱼精化形的呢?
      我又听人讲过《水族列传》,说到水族中多有修道者,因天生七窍不全,十分艰难才能略有小成;所以修道时小心翼翼,但求多积功德,积累善报,唯恐一时不慎,便遭到天谴而使得前功尽弃。玉华殿是水神居住的福地,碧云潭是囚禁获罪水族的牢狱,我用这两个地名来警告她们,一是试探她们的身份,二来也有希望她们能扬善去恶,早成正果的意思啊。”
      青衣女郎早不见踪影,卫瑾也只好弃掉鱼鳞。但女郎们的美貌时常在心中浮现,的确不是凡间的女子可以比拟的;所以对陈士龙的劝说不以为然,越发坚定了寻仙之心。

      卫家有一个老仆多福,年轻时曾跟人出海贩货,通晓很多奇闻逸事。多福说仙山多在海外,往往在暴风雨过后的海面上,当浓重的迷雾偶然分散开去的那一瞬间,出海的商客中会窥见仙山的一角。那时海面水波分开,平地浮起一座座玲珑楼阁,都是水精帘幕,珠玉阶砌,且有白云彩霞的万条瑞气,缭绕其间;其辉煌壮丽之象,哪怕是人间帝阙都不值一提。卫瑾很喜欢听他讲些见闻,微微流露出自己想要求仙的意思。多福不敢应允,卫瑾竟然去央求父亲,要拿出一笔银子做为本钱,名为跟随商客们出海经商,其实却是想寻找那神秘的海外仙山。
      父母亲族苦苦相劝,卫瑾都不肯听。不得已只好叫人为他打点行装,挑选随从。多福老病不能出海,家中其他的仆人又畏惧海上风浪险恶,大多瑟缩不敢应同。只有塾师陈士龙带来的丫环小白,出人意料地挺身而出,自言幼时跟随异人,曾学过一些法术武功,表示愿意侍候在卫瑾身边,陈士龙竟然也慨然同意,卫氏夫妇只得答允。
      小白才到及笄之年,相貌只在中等,素性羞怯,不与府中婢仆来往;倒是最爱家中一只名为“黄童”的虎斑大猫,时常抱着嬉戏,甚至同眠同起,其烂漫可爱,宛如幼童。她临去之时,神情泰然,并不因为远行海上而畏惧不安。只将大猫“黄童”托付给陈士龙照看,又殷殷相嘱许多孩子气的话,家里人都在暗暗地笑话她,她也罔若未闻。
      小白跟随卫瑾,一路舟车劳顿,直到东海之滨。
      临上船时,海边有土民叫卖贝壳,小白给自己买了一串,当中有三枚灰色贝壳,只有拇指大小。别人买贝壳多是选些色彩艳丽的为饰,唯有小白这一串贝壳黯淡无光,壳面粗糙,模样丑怪。众商客多有笑话,小白却只作没有听见,日日视若珍宝,挂于颈上。卫瑾曾劝她丢了这一串贝壳,另挑美丽的贝饰,她也只是微笑不语。
      大船一路向南航行,沿途海景壮丽,碧空如洗,波涛中隐有各色鱼龙涌现。卫瑾长于内陆,初见时自然惊异赞叹,但随后几天都水土不服,又受晕船之苦,船上水手只是略通医术,无法治疗。海陆隔绝,也没有办法延请名医,水米难进,不几日便奄奄一息。
      同行商客起初还来探视,后来卫瑾病患加重,众人认为不治,竟然视若无物。唯有小白一直精心服侍,并不惶急,也没有丝毫嫌弃抱怨的意思。但卫瑾病中思念双亲,日渐愈深,常常向小白提起来,说:“哪怕能从这虚空的光影中,如惊鸿一瞥,偶然闪现出双亲的面容,那么即算是我死,亦可暝目了。”
      小白拿下颈间那串贝壳,取下一枚灰贝,对他说:“我听那售卖贝壳的土民说,这三枚是海底的蜃贝,如果打开它的双壳,会腾出灰色的烟雾,幻出思念的人的模样。”卫瑾试了一次,果然见双亲的面貌在烟雾中出现,饮茶谈笑,栩栩如生,思念之情也稍为抒解。但他想到求仙之路渺茫,不禁感到懊丧哀愁,又受病痛折磨,竟然断绝了求生的念头。
      小白劝说道:“世人愿望多矣,未必没有如愿的时候。奴婢精通阴阳测算之术,方才为公子你推断,约莫一两日内便有遇仙之缘。公子若不将惜身体,便是遇见仙人,只怕也是仙冥相隔,不能长谐。”
      卫瑾将信将疑,小白便笑指天空道:“公子不信小白有推测之能么?夫测算者,上观日月星辰运行,下喻山川河海之象,甚至命运机缘,亦能一一推断。公子看此时东方有青气浮起,是雾生之兆,只怕须臾间便是浓雾敝日。”
      有商客从舱门听见,便将她的话语转告给众水手。此时天光霁明,波涛不兴。船上水手都是久在海上讨生的人,闻听这个少女说话大有悖论,都是拍掌大笑不已,却没有一人相信。

      谁知不过半枝香时分,突然乌云涌起,遮住了空中的炎日。从海面又冒出大团灰色雾气,滚滚而来,整个船体都被笼入一层浓雾之中。众人措手不及,彼此间看不清对方的面貌,唯有大声呼叫来保持联络,互相告诫留于原地,唯恐雾后便是风雨大作,酿成巨大的灾祸。
      唯有小白镇定如亘,说道:“此雾并非凡雾,随后亦无风雨,一定是海中仙人出巡。”
      卫瑾对她的话表示怀疑,但雾气越来越重,空中也渐渐浮动异香,并隐约有叮当环佩之声,自雾气深处遥遥传出。
      小白喜道:“果然是海上的神仙来了!”船头五色云生,唯云晕之中,有一团洁白雾气,宛若明镜,渐渐显出一张美人面孔来:
      云鬟堆峨,额贴翠羽,步摇钗环,熠然生辉;其瑰仪妖艳,丰容冶华,更是令人自惭形秽,几乎不敢正视。当真是神仙才有的容貌啊!可惜只是云中惊鸿一现,随即隐去。灰雾亦快速散化,刹那间又是一片碧空。
      众人惊叹海景的变化莫测,唯有卫瑾思念那云中海神,更坚定了求仙的决心。只是深恨自己当时被容光所慑,竟不能趁机向仙人倾诉爱意,十分懊恼。小白却胸有成竹地说:“依奴婢的测算之术,公子你命中注定将要遇仙,此时雾中的相逢,不过如同风吹动水面的浮萍,才有些微的气象出现,将来一定会结下更深的仙缘。”卫瑾回想她方才观天之术的神奇,也只能姑且相信来安慰自己。
      海船航行数天后,停靠闽南某地。随船带来的丝绸、瓷器等物,与当地海中出产的珍珠玳瑁交换,有十倍之利。但卫瑾记挂着那美艳的海中神仙,只将货物交给小白草草出手,闲来便四处观赏与洛阳迥异的风物。
      一日他在郊野游玩,错过了回城的时机,只得在一处村庄投宿。天将亮的时候,突然梦见有人很急切地要他去村外的庙中,将会遇上神仙。他从梦中惊醒,毫不迟疑地赶去村外,果然看见一处废弃的小庙,神像早已不知去向,门窗颓败,阶上殿中布满灰尘,显然很久没有人来的痕迹。
      卫瑾怀疑梦境的虚幻,准备离开这里。庙外忽闻脚步声响,卫瑾走出门来,但见此时晨曦微露,景象未明,隐约可见翠绿的蔓草间,有一个梳着双髻的小丫环,手中提着一盏熄灭了的红纱灯笼。小丫环身后跟着一位身着绛红纱衣的女郎,低头行来,清晨的露水湿透了女郎的绣鞋,鞋上镶有珍珠,绣着的莲花鲜明生动。
      卫瑾偷窥看见,不觉心神俱醉,喜出望外:原来那个女子的相貌,十分美丽,竟与雾中的海神面容一般无二。衣饰气度,虽然比不上那次雾中的眩目冶华,但也不象是寻常人家的女子,假借问路,便上前搭言。
      女郎见他丰姿美仪,甚是好感,见卫瑾额上微汗,即示意小丫环送上自己的罗帕,帕上薰有名贵的香料,还带有脂粉的痕渍。卫瑾握住手帕,竟舍不得用来拭去汗水,两人交谈,女郎眉目间也颇有情意。卫瑾更是欣喜,料定此次仙缘有望,问知女郎家在城中,便执意要雇车送其归家。
      即至城中,那女郎径入一处深巷房舍。卫瑾探知地址,又暗暗询问左右邻舍。邻居都说这女郎闺名莲筠,仅有一母,年前自外地搬来,别无亲眷往来。卫瑾认为是仙人隐于凡间,更是深信不疑。他假作不知女郎是仙人,自言姓玉,便以重金请人上门求亲。
      媒人巧舌如簧,竟说动了莲筠的母亲;恰逢小白将所有货物变卖,资财丰厚,当即将一半之数用来下聘,择日二人便拜堂成亲。洞房之夜,卫瑾怀拥美人,觉得半生的相思之苦,在此时都得到了造化的回馈。他向莲筠表达了自己的爱慕,并提及海上雾中的初见,殷切地陈述了自己的求仙之苦、相思之深。
      莲筠十分讶异,沉思片刻,终于承认自己便是海上的神仙。但是卫瑾每每问及仙界之事,她总是严词拒绝,声称仙机不能泄露,卫瑾对她更是尊敬看重,远远超过一般的夫妻之情。
      莲筠性好奢华,称人间的器物十分粗陋,常常流露出厌倦的意思。她吃饭必以鱼肚汤佐之,不肯进食寻常荤腥;名贵的绫罗簪环,往往只穿戴得一次,便要另置新物。家中箧笥近百只,都盛满各类衣饰,至于其他巾帕簪珥之类,更是数以千计。但莲筠还常常命令小丫环拿去丢弃,更换新物。卫瑾敬重她仙女的身份,无不奉上,百依百顺。
      莲筠因此日渐骄横起来,只要卫瑾侍奉稍为不周到,便会斥骂不已,有时还迁怒于小白。某次小白奉上的香汤稍有些凉,莲筠便勃然大怒,拿起一旁的鞭子就要击打,谁知那鞭子在半空中突然断成两半。莲筠虽然吃惊,但仍喝斥说要将她卖到别家,并说小白对神仙不恭,必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卫瑾大惊,意图为小白说情,小白却跪在地上,从容申辩道:“奴婢听说神仙们修习长生之术,性情一向冲淡恬静;成公智琼下嫁弦超时,弦超不过是个小吏;太阴夫人爱上卢杞时,卢杞尚出身寒微;如果不顾夫妻情爱的深厚,也不理会家务的操持,而只是计较金钱供奉的多少,动辄以微小的事由鞭打转卖婢仆,那是平阳里的女子们才会做的事情,又怎么配被称为神女呢?”
      平阳里是京城著名的教坊妓馆所在地,卫瑾唯恐莲筠会因为小白的话更加发怒,不料她神情陡然变化,反而住口不言,过后竟也没有追究小白的失误。但收敛了骄横的态度,私底下又向卫瑾打听小白的来历,卫瑾对此表示不解,莲筠答道:“我阅人无数,但这个小丫环虽然年幼,却让人不由得心生畏惧。”卫瑾听了大笑,戏谑道:“小白如果这样厉害,那你就是凡人,她才是神仙呢!”也并不放在心上。
      卫瑾出门时带有盘缠,又有货赀之物,算得上腰缠万金。但与莲筠在一起,花钱如同流水,没有多久银子用得快要完了,对莲筠的供奉稍稍有些不如,莲筠便沉默不语,神情郁郁。卫瑾竭尽所能,唯恐不得讨得她的欢心,最后身无长物,连家传的玉佩也让小白拿去市上当掉,换来二千钱,但也只够莲筠一夕的花费。
      终有一天,莲筠打扮得香气袭人,花枝招展,前来与卫瑾拜别,说道:“我是海中的神女,与你前世有一段夙缘,所以此次前来相就。但是我离开仙宫已久,若再耽误于儿女的情爱,只怕会引来上天的震怒,并祸及于你。故此我决定回去我海上的仙山,重修玄奥的仙道。此后天高海阔,永难相见,我只能在碧波下的宫殿中,早晚焚上兰香,如果那芬芳的气息升上海面,便是我在为公子你默默地祈福了。”
      卫瑾挽留不住,二人一起抱头大哭,卫瑾雇车将她一直送到海边,目送她登舟而去。因为是清晨时分,莲筠身边的小丫环仍然提着那只红纱的灯笼,海风吹起莲筠绛红的纱衣,远远望去真是有神女的姿态啊。

      莲筠走后,卫瑾颓废不振,更觉得没有颜面归乡,终日只是借酒浇愁。幸得小白颇懂生计之道,学会了纺线织绩,也不知她用的什么方法,普通的麻线,织出来的布却如银似雪,光华盈然,触肌柔滑,犹胜真正的锦缎。街市上的人争相购买,一匹布往往可以售得百金,甚至连知府夫人也遣人前来购买,二人的生活渐渐富足。到后来争购之人越来越多,甚至一天之中所需数十匹。卫瑾担心小白过于劳累,曾劝说她只要能供给日常生活即可。小白却微笑着不置可否,也不推辞别人的订购。所获的金钱除去用度,剩余的都投掷在一只她亲手绣制的锦囊中。
      卫瑾生活渐渐富足,闲时还与当地士子吟诗赏花,十分惬意。
      她每晚关起门来,独自留在室中,不燃烛火,也不准旁人入内。卫瑾曾经偷偷地窥视,但见室中漆黑,无法辨物,唯有织机的声音轧轧,彻夜不息。天亮时小白才从室中出来,所有的布匹已经整整齐齐地放在一边了。卫瑾跟她开玩笑说:“魏帝宫人薛灵芸,能在黑暗中飞针走线,缝纫衣衫,被称为针神。今有小白能在黑暗中织出布匹,应该可以称为织神了吧?”
      事情传开,一时“织神”之名,声闻百里。有一个叫做卢江子的布商,嫉妒他们的获利,又曾经想以重金买得小白的织布之技,却被小白婉言拒绝。所以怀恨在心,暗中一直等待机会。
      恰逢这一月的十六日,是知府母亲的六十寿诞。知府以黄金百两,向小白购买十匹布料。等到交货的那一天,小白应约织出布匹,卢江子却买通了来取布匹的知府家人,在半途中用粗陋的白布偷偷更换下来,并将小白织出的布藏在一只大箱子中。他以为得计,心中窃喜,但等了一天,也没有听说卫瑾主仆获罪的消息;卢江子忍不住打开箱子,这才发现箱中布匹,居然全部是自己拿去更换的粗布。他大惊失色,找到知府家人来询问,也不明就里。知府家人发誓自己拿去府中的正是这些粗布,卢江子也记得是自己亲手将小白织出的布匹放入箱中。回想种种异状,卢江子便赶到知府衙门递状,状告卫瑾主仆妖术做乱。
      幸好知府为官尚算清明,驳回了卢江子的状子,因为恼怒他私自更换布匹,罚他枷号一月。但小白织布一事,渐渐越传越奇,市井中人没有见识,以讹传讹,将她当作妖物看待,也没有人再敢前来订购布匹。卢江子枷满释放后,又叫嚣要延请高僧道士逐妖,甚至卫瑾出门,也常常被人侧目视之,当地士子聚会也不再叫他,因此十分烦恼。
      恰在此时,听说河南一带盗贼作乱,为首者擅长妖术,能驱使风雨;朝廷中派了重兵前去弹压,各地官府也严令法术的施行。卢江子听说后再次递状,诬陷说卫瑾主仆来历不明,行为怪异,一定是盗贼的同党。
      小白听闻后说:“这里人心不古,长此居住必有祸端,要立即离开。”卫瑾不以为然,但小白催促不已,迫使他即刻起身,连夜收拾了细软金银,弃家而去。
      两人唯恐后面有人追来,连夜赶路,又不敢行走大道,餐风露宿,十分辛苦。
      有一天夜宿在荒野郊外,卫瑾口渴,四周又没有人烟,小白只好去寻找水源;临走时在他面前叠起三块石头,并再三交待他不能离开这石头旁边。卫瑾对她的行径表示戏谑,她也不多作解释,只是微笑着离去。
      卫瑾百无聊赖,坐在原地守候,却发现所有的蛇虫之类,一旦爬到那三块石头附近,竟都无法再进一步,只得掉头离开。正看得有趣,突然听到远处传来鼓乐之声,有一支队伍吹吹打打,迤逦行来。
      月上中天,亮白如银,照彻荒野。卫瑾看清那些人都作侍从打扮,手中执有青翟扇;当前一张金罗盖下,端坐着一个贵人,蝉冠紫裾,气宇不凡。卫瑾起身走开,惶恐地伏于道旁,心中猜测:此处正是山东地界,莫非是鲁王出巡不成?
      有一个秀士模样的人,从王者座架旁走出,远远站定,恭恭敬敬地请问他的姓名。卫瑾如实告之,他听后一一回禀王者,王者隐约做出一些谕示,秀士示意卫瑾上前来,高兴地说:“小人姓葛名兴,是我们大王驾下的参事。今天是大王膝下的第七个女儿想要出嫁,苦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听说有个读书人从这里经过,故此过来探看。没想到您原来还是世家的公子啊,那七公主的事情,可就教人放心了。”卫瑾看他们的形貌举止,心里明白这位大王并非是人类。偷偷地问葛兴,葛兴答道:“我家大王是东岳王,就是执掌东岳泰山的山神啊!”
      卫瑾在心中忖道:“从来只听说东岳帝君,怎么会有东岳王的名号出来?东岳王和东岳帝君难道不是一位神灵吗?何况这里并不东岳,东岳王又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便推托道:“我只是一个凡人,恐怕不能侍奉仙姝的芳驾。”葛兴仿佛看出了他的疑虑,向王驾后的一辆香车指去,悄悄道:“那就是七公主的车驾了。”卫瑾举目一望,但见那辆香车悬挂有朱红的纱帘,此时被掀起一半,有一个少女躲在帘后,正在偷偷地看他。两人目光一触,少女羞红双颊,连忙放下帘子。然而仅是这惊鸿一瞥,卫瑾已看清那个少女梳着高高的双鬟,瑶鼻雪肤,媚光绝艳,额前有红痣一点,娇艳夺目,当真是神仙一样的容貌啊。卫瑾心旌神摇,葛兴看出他的心思,劝道:“我家大王已经卸任,并在附近置下府第,打算和家人长期安居。如果公子肯留在这里,将来成仙登界,也不是什么虚妄不可及的事情。”
      卫瑾让葛兴安排人等小白回来,便上了随从的车驾,随同东岳大王前去洞府。
      东岳府第建在一片高大的林间,倚山而建,四周岩石嶙峋,青苔翠冷。然而府第却是楼阁巍峨,次第栉立,确实有王者的气派。只是门棂不高,略显低窄;且府中廊道众多,错综相连,十分曲折而幽深,宛若迷宫一般。
      府中有许多内眷仆从前来接驾,众人交口称赞,齐声祝贺大王能得到这样的佳婿,并忙碌地四处奔走,按照旨意布置喜堂洞房。又有许多美貌的侍女,簇拥着卫瑾入座,为他沐浴薰香,侍奉得十分的恭谨周到。
      忽然门上报有客人来访,自称是卫瑾的家人。卫瑾以为是小白,谁知来客却是一个黄衣少年。黄衣少年仪容秀美,一点也不输给卫瑾,英气尤其逼人,瞳仁间还有一道隐约的黄光,如果不仔细看分辩不出。卫瑾询问他是谁人派来的,他答道:“小白姐姐抱怨公子不听她的话独自离开,所以派我来陪同公子,她在府外等候。”卫瑾笑道:“我已经快要做仙人的女婿,她也应该随我一同升仙,为什么要固执地留在凡尘呢?”又问他叫什么名字,黄衣少年闭口不答,只是紧紧跟随在卫瑾身边,十分亲热和依恋,仿佛熟识已久一般。
      卫瑾入室更换吉服时,他才偷偷地向卫瑾道:“小白姐姐送来一块玉饰,请公子随身佩戴,勿使暂离。”卫瑾接过来,发现是一块奇特的月牙形黄玉,便随意戴在颈间。
      众侍女取来拜堂的吉服,红袖金绣,样式华美,恭请卫瑾更换。卫瑾除去外袍后,露出颈间的月牙形黄玉饰。一名侍女不慎碰触,那玉饰蓦然放出耀眼的光芒!众侍女尖叫出声,神情十分惊怖,仿佛见着了什么恶魔一般,纷纷跑出室去。
      卫瑾对此感到奇怪,反复触摸那枚玉饰,也并没有什么奇异的事情发生。片刻后葛兴匆匆赶来,远远地站在一边,笑容十分勉强,说道:“七公主原是许配给毛家的公子,因为仰慕您的才名,所以请来主婚。这些该死的小婢居然拿错了衣服,差点将您打扮成新郎。实在令人羞愧。若不是公子的家人前来迎接,差点酿成大错。七公主体弱病怯,刚才又受到了惊吓,卧床不起,婚礼不能如期进行,只好请公子离开了。大王愿意派人将十车粟、十车稻,送到公子的家中,来表达对公子您的歉疚之意。”
      卫瑾虽然觉得他的说法令人生疑,但听说自己只是伴郎,心中十分沮丧,对于二十车稻粟也不以为意。
      他走出房门,黄衣少年早已等在门外,送他出去。黄衣少年举止大方,旁若无人,一路上众人见到他们,也纷纷闪避,似乎非常嫌恶恐惧,与初入仙府时的态度迥然两异。卫瑾询问七公主为何受到惊吓,也没有人敢出面回答。他更觉沮丧失落,连那个少年何时离开都不知道,似乎家中也从来没有这样的仆人。
      但见月落东升,山野间晨光微露,小白果然在路旁等候,并没有任何抱怨的言语。
      卫瑾向小白描述今晚的奇遇,又询问黄衣少年的身份,小白避而不答,道:“公子对他有恩德,他理应报答。至于缘份的来去,应该听从天意,又何必一定要知道他的身份呢?”卫瑾又问东岳大王是否真是山神,小白取笑道:“公子既然挂念岳家,何不等到天亮了再去探望呢?”
      卫瑾念念不忘七公主,天亮后,果然偷偷去东岳府第寻找。谁知到了那里一看,唯见乔木高大,冷风飒然,地面落满枯叶,嶙石翠苔如故,那些楼阁宫室早已无影无踪,只一处岩下土壁内,打有无数鼠洞,交叉相连,状如蜂巢。他并不死心,再三寻觅,但见岩后堆起一座小小的土冢,上书:“爱女阿七之墓”。此时数只野狗在此刨食,泥土间一只不足盈尺的木棺也被撕开,棺中是似乎是一具鼠尸,正被野狗争夺。
      卫瑾上前驱走野狗,看那鼠尸时,居然如人一般,衣裙俱全,精致小巧。鼠头额上一点红痣,娇艳可爱,与七公主一般无二。
      卫瑾恍然大悟,回想昨晚温柔旖旎,如在梦境神游一般;所遇奇事,全靠小白相助,才能逢凶化吉,不禁开始怀疑小白并非常人。他委婉地询问小白来历,并家乡亲族之类,小白微笑道:“我只是一个贫贱的孤女,幸蒙陈师收留,希望用自己学得的一些江湖小技,来尽量护持公子的安全。公子求仙的心意,上天已经知晓,所以才会遇见海上的神女,结过一段短暂的仙缘。然而山川大泽之中,多有精怪出没,少有仙人芳踪;我们已薄有积蓄,应当尽快赶回家乡,才能避免不测的危险。”二人约定此后并不单独行动,少惹事端。
      此番经历之后,卫瑾不由自主,竟对小白有了恋慕之情。有时仔细观察,但觉她姿色虽非上等,但眉宇清奇,飘逸出尘。于是言谈间日渐狎呢,又隐约试探她的意思,小白总是以话语岔开,或佯作不觉。眼看渡过洞庭后,离洛阳已不遥远。卫瑾便写一张信笺,写了一首诗,故意贴在墙上,诗云:“梁上燕,时时怨。雄欲将雌雌若许,企盼比翼在眼前。”小白笑而不言,挥笔续道:“湖中鱼,隐凡居。一夕得云便随龙,遁踪再无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