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夜深人静 ...
-
回府马车上,凤羽凝手掀开帘子向外看去,京都平时有宵禁,街道上除了马车压在路面上的声音,便是偶尔的昆虫叫声。
凤羽凝闭眼吹着风,晚上从亭子里回去后她又喝了几杯酒,宫里的酒自然是美味的,太后特地为她准备了清甜的果酒,她没忍住多喝了几杯。
耳边传来一阵马蹄声,凤羽凝抬头,萧玉骑马从她马车旁经过,萧玉微微颔首示意,凤羽凝有点醉了,也没按礼节打招呼,只是靠着窗子笑笑,打招呼:“殿下好啊。”
也就是家里人没和她同乘一辆马车,不然肯定会说她失礼,不过萧玉也不在乎这些。向她示意后便勒紧缰绳走了。
萧玉身形挺直如松,衣摆随着微风向后飘去,马上人动作不变,身姿矫健,潇洒又俊逸,马蹄慢跑着,好像让人追不上。
路旁百姓家还有未灭的烛火,洁白的月色下,其背影逐渐模糊,却让人挪不开眼。
凤羽凝看着他的背影,“鲜衣怒马少年郎……”
凤羽凝觉得今晚心情不错,回到院子也不着急睡,走在院子里散步醒酒,不知怎的忽然想到了那天的箫声,她对箫不太了解,也听不出是木箫还是玉箫。她忽然来了兴致,让岁岁拿出她的古琴放在院子的木桌上。
悠扬的琴声响起,凤羽凝没有刻意的去弹某个曲子,只是兴致来了,随手一弹,不是什么波澜壮阔的曲子,就像是喝醉后一个人的独角戏,轻轻的,婉转的,缠绵的。
不过这场独角戏没演多久,另一个声音加入了,是箫声。
凤羽凝惊讶的挑了挑眉,两个人默契的都没停下,箫声的曲调并不是和古琴一模一样,但都是婉转悠长,又加杂着一丝轻快的曲调,竟然奇妙的毫不违和,有一种让人说不出的舒畅。
那天晚上二人只合奏了一只曲子,没有特定的结束点,只是感觉该结束了,也没有问对方是谁,或是韶王府的人,或是别的什么喜欢在深夜奏曲的乐师。
第二天凤羽凝起的有些晚,清醒过来已是日上三竿,岁岁年年进来帮她梳洗。
岁岁帮她梳头,“小姐可要快些打扮,二公子回来了,眼下已经进宫,估计一会儿就回府了。”
“这么快,不是说还要五六天吗?”
“二公子剿匪很顺利,就是一些纸老虎,所以比预想的要快些,也什么别的事,便自己快马回京了,留下一些人在那里善后。今早刚进京。”
凤羽凝点点头,凤常安自幼习武,武举入朝,本来跟着镇北大将军驻守边境,皇帝下令将其调回京都,路上遇到山匪祸害百姓,便耽误几天顺手剿了个匪。
“那快些吧,母亲肯定要在前厅摆一大桌好吃的。”
凤常安回府时正好赶上午膳的时间点,一家人说了两句话便落座用膳。老侯爷和侯爷问了几句边境情况和剿匪过程,又问到进宫时皇帝的吩咐。他们这样的世家本来就高贵惹眼,老侯爷和侯爷都深谙树大招风的道理,所以老侯爷如今便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钓鱼、逗鸟、下棋。而永安侯虽位于六侯之首,但只主管这一些礼部事宜,没有太大实权。
自家大儿子和二儿子虽说在朝为官,却是真真实实自己考中的,一文一武,目前也只是五品以下的官职。而自家三儿子就更令人放心了,从小性情不羁,随性自由,说什么不想困于京都这一亩三分地,年纪轻轻就出去游山玩水,还写了两本地理人文的书。
这也是凤家能成为百年世家的原因之一,凤家的每任家主都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几百年来明哲保身,使得家族昌盛至今。
皇帝这次召凤常安进京,封了个五品官,让他在东营练兵,手下三千余人,在“盛宴”期间掌管京城治安。
凤羽凝喝着丸子汤默默听着,“盛宴”临近,皇帝召人回京练兵,是想向他国显示本国之强大,戒备之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