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浅谈爱的命题(二) ...
-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段话,我很受触动。
【匮乏的人给出的爱是牺牲,丰盛的人给出的爱是滋养。
虚弱的人给出的爱是期待,强大的人给出的爱是允许,
恐惧的人给出的爱是控制,勇敢的人给出的爱是放手。
自卑的人给出的爱是包办,自信的人给出的爱是信任。
无知的人给出的爱是打压,智慧的人给出的爱是启发。
外求的人给出的爱是教化,内求的人给出的爱是感化。
自私的人给出的爱是筹码,慈悲的人给出的爱是看见。
但是真爱只有一种,就是我无条件的爱你,因为我无条件的爱着我自己。】
就是这样一段话,深深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不知道要怎样去表达内心的翻涌而起的情感和细细密密的思绪,但我知道,我想写下这篇随笔,让更多人看到什么是“爱”。
真正的爱,是无条件。
它集结了滋养,允许,放手,信任,包容,启发,感化和看见。
而“以爱之名”的爱,往往有条件。
它往往包括:牺牲,期待,控制,包办,打压,教化和筹码。
这两种爱的方式,在亲密关系里尤为常见。
试着回想自己与父母,与爱人或者子女的关系,我们或多或少都能在他人或者自己身上找到不健康的爱的影子。
而可怕的是,这样不懂得爱的方式,不健康的爱的方式,是会一代代继承下去的。
如果你的父母不懂爱,他们对待你永远只会控制,打压或者牺牲期待,那么你就一定会误以为这就是爱,爱的本身就是这样对。
因此,你会无意识地学会这样爱的模式。你会把同样你曾经并不喜欢的爱的方式,带给下一个人。
就这样,家庭的悲剧一代代延续。
但是这不怪你,因为你没有体会过其它爱的方式。
一群不懂爱的人往往会相互集结,他们以错误的爱的方式互相折磨和延续。
而真正经历过爱的、懂得爱的人,往往会对有条件的爱敬而远之。
这就导致世界上好像形成了两种团体,一种他们以爱之名互相折磨,他们因为恐惧而无法分割,但他们不快乐。
另一种,他们自信,丰盛,包容,他们的人生仿佛从头到脚都幸福而温暖。但他们是少数。
因为中国,或者说是亚洲深受儒家文化的思想影响,人们大多形成了内敛含蓄,自我压抑的性格特点。
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不敢把爱挂在嘴边。
他们觉得说出“爱”这个字眼是非常羞耻的,甚至有些人,连觉得表达自我都是羞耻的。
我不是批评内敛含蓄不好,而是想表达,真正的内敛含蓄是建立在自我认定基础上的,而不是在自我否定的基础上用内敛含蓄来逃避爱,否定爱。
话题到这里又要变得深刻起来,我们先就爱的定义的问题讨论到这里。
我还想向大家分享一个小事情。
我认为这样的事情,可以称之为人与人之间的“爱”。
大概几天前,我花25元买了一个完结文的推文。
但是约好推文的当天晚上,博主忘记了这件事,第二天我有些烦躁地去找她(自我检讨一下,每次涉及到自身利益相关时,我总是容易烦躁),她表达了歉意,最后我们一致决定重新排期,日期定在了圣诞节。
到了圣诞节,她为我如期推文。
大概是因为我的题材和运气欠佳,这条推文并没有起来。
本以为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是今天,我却突然收到这位博主的消息。
她很诚恳地告诉我,推文没有起来,愿意给我退款。
说实话,我的心里当时一下子就有所触动了。
我告诉她,没关系的,推文本身就很看运气,你已经帮我推了,不需要退款。
我心里也确实是这样认为的,推文能不能起来,的确非常看运气。
我告诉她,下次还会找她的。
没想到她却告诉我,下次愿意免费帮我推一次。
这一刻我的心里被打动了。
所有人世间美好的东西,总是能打动我。
就像今天这件小事,美好的善意,美好的她,也打动了我。
这时有人或许会疑惑,这和爱有什么关系?
是的,没错,这就是爱。
因为今天的这件事,我与她之间,包含了真正的爱本身该有的所有特质:包容,接纳,信任,允许,互助,滋养。
爱从未拘泥于任何关系中。
即使我与她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或者是点头之交的普通网友,我们之间,本身就已经充满了爱。
这便是爱的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