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不孝 ...
-
前几天我回乡下农村,听妈妈讲到了一件事。
村里有一个孤苦又可怜的老太太,年轻时生了四个儿子,现在老了,身体很差,于是四个儿子商量轮流照顾老太,一个儿子带一个星期。
按照顺序,老太太先在小儿子老四那里呆了一个礼拜,接着是老三,老二……轮到老大时,老太突然晕倒,老大就给老太送去了医院。
刚送去医院,老大就叫来三个弟弟“开会”,会议总共有两个目的:一是把费用全部AA,二是商讨在医院里照顾老太从老四开始。
老四不太乐意:“我之前是第一个照顾的,现在按照顺序轮也该到大哥你了吧。”
老大说:“之前是在各自家里轮流照顾,到我那儿不是不凑巧吗,第一天就进了医院——那现在是在医院里,顺序要重新轮流,所以还得从你开始。”
老四不乐意,但大哥这么说了,只好又重新开始轮。
然后就是老三一礼拜,老二一礼拜。
轮到老大时,医生刚好让家属带老太太出院:“老人家年龄大了,我们也没办法再医治,带回家好好照顾,颐养天年吧。”
言外之意就是,医生也已经放弃治疗。
四个儿子把老太太带回农村乡下,老大还想开会让顺序重新轮流,这次老四怎么都不乐意了:“我都已经照顾两周了,大哥一次也没管过,这次说什么我也不会再第一个照顾了。”
四兄弟商量来商量去,商量不好,于是最终决定把老太太留在乡下老屋,四兄弟一人一个礼拜轮流过来送饭,简单招呼收拾一下,谁也不用把老太接回家。
可这样一来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吃喝解决了,那老太太的拉撒怎么办?
四兄弟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照顾自己亲妈的屎尿问题。
最后也不知是谁出了个主意,他们把老太太睡觉的床板,屁股的位置凿了个洞,洞下放个桶——这样就算是解决拉屎撒尿问题了。
为了不让老太太把床单被褥弄脏,四兄弟给老太太睡着的床板下只铺了薄薄一层被单,身上只盖薄薄的废旧毛毯。
每天,四兄弟轮着给老母亲送饭,把饭往桌子上一扔,说几句话转身就走。
老太太虽然下半身动弹不得,但上半身还能动。每到饭点,老太太就费劲地撑起上半身,一个人吃力地吃着剩饭剩菜。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
一天来送饭的某个儿子突然闻到一股巨大的恶臭,老太太也是躺在床上昏迷不醒,叫她也没什么太大反应。儿子吓得立刻打电话叫来其他几个兄弟,几个兄弟皱着脸把自己的母亲抬进医院。
妈妈告诉我,那老太太被送进医院时,身下已经全部溃烂,血肉模糊,皮肉腐烂发臭,好像还有虫子在爬。
去了医院,医生发现老太太已经开始大出血,仍旧无法治疗,这次是让四兄弟回去安排后事。
老太太就再次被抬回了那间昏暗发臭的老屋子里。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后来直到我离开乡下,也没有听到老太太是否已经去世的消息。
有意思的是,在我离开的前一天,我和妈妈在餐厅唠嗑,突然听到屋外的小道上一阵喧哗吵闹。
有一个中年妇女在路边大声喊:“婆婆要死了,我要来看看的,要来看看的!”
这个女人就是老太太的大儿媳妇,大儿子的老婆,听说老太太出事以来从未管过,现在得知老太太要死了,装模作样回来乡下看一看。
妈妈说:“这女人不好,很凶的,不孝顺,也管着她老公不让老公管他妈妈。”
我不敢苟同:“那不是这样说的,不怪女人的事,是这个儿子自己不想孝顺。这事儿就算放到法律上,法律也明确说明媳妇没有赡养男人父母的义务。”
妈妈听了一噎,不知想到了什么,眼里顿时泪光一闪。
最后她点头道:“也是,他们都说不怪媳妇儿的事,是儿子自己不孝顺。”
后来当天晚上。我听到妈妈把这件事告诉继父,和继父不停地反复强调:“他们都说不关儿媳妇的事儿,是儿子自己不孝顺,不关儿媳妇的事。”
再后来,我离开了妈妈家,把这件事讲给曦何听。
曦何听到四个儿子活活把自己母亲逼得痛苦死去时,有些震惊,但随即,他又说:“这个母亲……恐怕年轻时对自己儿子也不太好吧。”
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四个儿子呢,为什么会每一个都这么绝情?但凡有一个动摇的,他们的母亲也不至于这样凄惨。”
曦何又说:“这样的事情,一般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这位老太太年轻时对自己儿子的确非常不好,要么就是老太太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四个儿子。不管怎么说,四个孩子,要么感恩,要么人品有责任,都不至于让她这样生不如死。”
我对曦何的看法是认同的。
或许会有人说,不管老太太对儿子做了什么,现在都是病成这个样子了,总不能这样无情冷漠吧,这和杀人有什么区别。
是啊,但事实就是这样真实地发生了,且就发生在我的身边。
这让我想起一段话,也不知是在哪里看到的,但这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孝顺,本就是只有亚洲才有的文化。
而感恩,才算真正家庭幸福的方式。
感恩的根源,却是爱。”
你爱孩子,孩子也会爱你,孩子爱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感恩你。孩子感恩你,你就不需要用“孝顺”来裹挟他们,他们会发自内心地照顾你,陪伴你,对你好。
我常听说:“你待他人如何,他人就会如何待你。”
但我却认为,这句话在任何关系里都适用,包括亲子关系。
也就是说:“你待孩子如何,孩子就会如何待你。”
许多父母总是忽略这句话,他们认为,无论我待孩子如何,我终究是他们父母,是他们长辈,他们必须对我好,必须孝顺我。
可真正到了年老时,没有感情与爱的亲子关系里,能让孩子留在你身边照顾你的,就只剩下:你的遗产或者孩子自发的责任心。
你的遗产取决于你这一生自我照顾的能力,你孩子的责任心取决于你在他们长大过程中的言传身教。
归根结底,都是你自己。
因此,这句话其实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最终变式:
“你如何待他人(任何人),就是如何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