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古寺 ...

  •   下朝后,御书房内,奏折堆叠如山,五爪龙纹的铜鎏金香炉内燃着奇楠沉香,烟云袅袅,颇具凝神静心之效。
      景承帝也算勤勉,正于案前批阅,那案牍由金丝楠木所制,乃是前些年苏家所献,说是百年楠木,有市无价,那手中所握御笔亦是不凡,笔尖取自北地白狼之腹,笔身则由上好的和田玉制成,而季宁于一旁研墨,用的是端砚,温润细腻,磨之无声。
      半晌,景承帝率先开口,“槿昭,朝堂之上,朕不好当面驳你,此去江州山高路远,你可考虑清楚了。”
      闻言,季宁放下墨条,绕至案前,躬身行了一礼,正襟声色道:“江州之行虽凶险,但为父皇分忧,乃是本分,何况儿臣已当朝立下军令状,怎可轻易反悔。”
      “宁儿有心了,但朕还是有些忧虑,不如让裴霖他们与你一道前去。”景承帝思索着说道。
      “有劳父皇。”
      二人又聊了些许,午膳将近,季宁便回了金鸾殿。
      刚到殿前,一抹倩影便翩跹而至。
      头戴金钗,眉心缀花,粉衣华服,尽显俏丽,来者正是嘉言郡主季清禾。
      远远瞧见季宁的身影,季清禾便提起裙襦,欲大步向前时,似又想到什么,随即踏着小步,端庄优雅的来到了季宁面前。
      见自家妹妹这个样子,季宁不免失笑,素手一挥,侍奉的人便退了下去,偌大的金銮殿中只余下姐妹二人与贴身侍婢半夏,兰湘。
      如此情形,季清禾也不再矜持,挪到季宁身旁就是一顿哭诉。季宁本想说她两句,但转念想想,清禾这个样子,好像是自己惯出来的,便未多言。
      二人聊了些许,用过午膳后,乘上马车,径直穿过了高大威严的宫墙,越过热闹非凡的街市,由城南而出,驶过翠竹碧水的夹道,终是到了静溪山下。
      山脚下有许多小贩,卖的多是些纸钱,香条,红绳。梵音寺位于山腰,由百级石阶堆砌而上,为显心诚,来者皆徒步而行。
      季宁二人头戴帷帽,不疾不许的下了马车,一旁的侍卫正欲跟上,却被半夏拦了下来。
      须臾,四人行至寺前,一株海棠开得正盛,点点淡粉,朵朵娇嫩,树枝上挂了些红绳,木牌,多半是求姻缘的。
      进入寺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长七尺,高三尺的方鼎,鼎内香条遍插,烟云缭绕,香灰四散,足见其香火旺盛。
      再往前走,便是慈心殿,香客祈福、诵经皆在此处。
      进入殿中,二人摘下帷帽,双手合十,静跪在蒲团上,一小和尚在旁念清心经。
      半晌,诵经声缓缓停下,二人起身,季清禾随小师傅去了住持院,这个时辰,她母亲应当在那儿抄录佛经,季宁则让半夏先替自己拜会,而后独自去了偏院。
      绕过慈心殿,向东沿一小径直行,片刻便到了偏院。
      夕阳西下,树影斜长,泛黄的窗纸上映射着团团枝叶,林间归鸟疾飞,过往行人匆忙,季宁缓步而行,轻车熟路的来到一间屋内。
      入屋后,季宁顺手插上门捎,眼前赫然出现一人。
      屋内昏暗,那人又着一身黑袍,倒叫人看不清面容。
      二人移至一破桌前,相对而坐,黑袍男子率先开口,“江州之行若是功成,殿下便真正在朝堂上立足了。”
      “是这么个道理,不过,他就没什么要交代的?”季宁看似疑惑的问道。
      那人顿了顿,轻笑道:“确有一事需要公主费心。”说罢,随即从衣袖中掏出一封信呈予季宁,又开口道:“当年兰庭华宴,有一名为黄寅虎的禁军不知用了什么方法活了下来,还逃到了江州,主子想让您找到他,顺藤摸瓜定能查出不少东西,这信里是些相关消息,以及主子的其他交代。”
      季宁接过信封,拂去灰尘,淡然自若地出了偏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