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隋朝 ...

  •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隋文帝是以皇太后的父亲、小皇帝外祖父的身份夺取的北周天下。

      东突厥的启民可汗感动于隋文帝的扶助之恩,给隋文帝上了一个尊号,叫“圣人可汗”,和天可汗是一个意思。就在圣人可汗的领导下,以隋朝为中心的东亚秩序重新构建起来了

      大业三年(607),隋炀帝率领五十万大军,北巡蒙古草原,

      隋朝实行府兵制,府兵都是均田的农民,农忙种田,农闲练兵,有战争则随时奔赴战场。

      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大运河北起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隋朝粮仓六大,河南巩义的洛口仓,周长二十余里,粮窖三千个,每个粮窖储存粮食八千石,整个仓库储米二千四百万石。

      隋朝人口建国恢复五千万。

      隋末出现了一篇檄文,讨伐隋炀帝,说:“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罄竹难书

      隋炀帝时,劳役过重,出现百姓为了不去远方送死,干脆咬咬牙,自己把一只手或者一只脚砍掉,人工致残,还美其名曰“福手福足”。

      全国三分之一的丁男都被征发参加各种劳役、兵役,甚至出现了“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供役”的局面。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581年建立,618年灭亡,一共才存在了三十八年。

      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始亲征高句丽。

      618年,隋炀帝最信任的军官带着他最信任的禁军发动政变,用三尺白绫结束了隋炀帝的性命,一代君主,就用四块床板草草收殓,草草地葬在了江都。此后屡次迁葬,最终安顿在雷塘。

      杨坚的爸爸杨忠本来出身武川镇,后来,又在武川镇军阀缔造的西魏政权中大显身手,成为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

      · 北朝西魏最高官职为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大统十六年以前,计有宇文泰、李虎、王元欣、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八人曾任此职,时称“八柱国”。参阅《周书·侯莫陈崇传》。

      隋朝,第一,改革原来的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实行州、县两级制。
      第二,改变高门大姓把持地方的局面,地方佐官由中央任命。

      隋律规定,最重的罪行有十种,分别是:谋反,就是危害国家;
      谋大逆,就是毁坏皇陵、皇宫、宗庙一类的皇家建筑;
      谋叛,就是阴谋叛国;

      恶逆,就是殴打和谋杀父母、公婆一类的尊长;

      不道,就是投毒、灭门这样引起社会公愤的罪行;

      大不敬,就是盗窃皇帝专用物品,或者因为失误而威胁到皇帝的安全;

      不孝,就是辱骂父母,在给父母服丧期间谈婚论嫁、吹拉弹唱;

      不睦,就是卖掉或者谋杀五服以内的亲属,或者妻子殴打丈夫;

      不义,就是杀害自己的老师和长官,或者妻子不给丈夫服丧等;

      内乱,就是□□近亲或者和近亲私通。这十种罪行都是罪大恶极,即使皇帝下令大赦天下的时候也绝不赦免。

      大兴新都东西宽九千七百二十一米,南北长八千六百五十一米,周长约三十七公里,总面积八十四平方公里。

      冼夫人之孙,冯盎,唐玄宗时期的大宦官高力士的爷爷。

      开皇之治,经济:开皇年间,隋文帝推行了两项政策,一个叫输籍定样,另一个叫大索貌阅,由宰相高颎提出。

      所谓输籍定样,其实就是国家制定颁布的户等划分样本。符合什么样的标准叫上户,什么标准叫中户,什么标准叫下户,上、中、下户各自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赋役在上面写得明明白白的,任何人一查就知道。而且,整个细则贯彻着上户多交,下户少交的原则,明确保护弱势群体。

      大索貌阅就是依靠乡里基层组织,搞入户调查,根据体貌特征核实年龄,如有隐瞒,严惩不贷,严重的邻居都会进去。

      纳税人口增加,经济上升短时间内富裕。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修东都洛阳,总计用十个月的时间,每月用工两百万;大业三年(607)修长城,发丁百余万;大业元年到大业六年(610)修大运河,累计用工三百万以上。

      从仁寿四年(604)隋炀帝即位,到大业八年(612)第一次东征高句丽,八年之间,隋炀帝一共兴修了二十二项大的公共工程,总共动用的人力达到三千零一十二万人次

      隋炀帝时期全国人口四千六百万,八年时间就动用了三千多万人次的劳力,每年平均征用四百万左右的劳动力,占到了总人口的将近十分之一几乎就是全国成年男丁的总数。

      营建东都洛阳,“僵仆而毙者,十四五焉”;
      修长城,“死者十五六”;
      挖大运河,“死尸满野”,
      河挖到哪里,运送尸体的车子就跟到哪里。

      隋炀帝高傲自大:天下皆谓朕承藉绪余而有四海,设今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矣!

      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我叫你人头落地,看你还能不能再写“空梁落燕泥”

      薛道衡因为作诗《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过于优秀被隋炀帝嫉贤妒能找了由头杀死。

      隋炀帝:我性不喜人谏,若位望通显而谏以求者,弥所不耐。至于卑贱之士,虽少宽假,然卒不置之地上。汝其知之!”

      我生性最讨厌别人进谏,如果你已经当了大官,居然还想靠进谏这种方式来求得美名,我尤其容不得你,当场就要杀了你。如果你是一个卑微之士,想要靠给我提意见来吸睛上位,我可能稍微宽待你几天。但是你放心,我决不会长久地让你站在这个地面之上,我终究要杀掉你!

      老臣高颎劝他不要太奢侈腐化,以免重蹈北周天元皇帝的覆辙,他听不进去,把高颎杀了;帮助他软禁隋文帝、夺取皇位的张衡劝他不要滥用民力,他听不进去,把张衡也杀了

      大业十四年(618),江都之变前夕,有一个宫女分明听到了将士谋反的计划,禀告萧皇后,萧皇后想了想说,事已至此,无药可救。告诉陛下,也只能让他心情更加烦乱,索性不用管了吧。

      大兴城若走水道东出关东,三门峡是必经之地。所谓三门峡,乃是人门、鬼门、神门三门,自古号称天险,漕船一到这里就过不去,只能改走陆路。人挑肩扛,翻山越岭,这样的成本消耗太大,划不来。如此一来,东边的粮食很难运进关中,每次关中平原闹水旱灾害,皇帝只能领着文武大臣、平民百姓,千里迢迢到东边逃荒

      关中往西是比较荒凉的河陇地区,往东则是非常富庶的关东地区。所以,一直以来,坐落在关中的都城都要仰仗关东地区输送物资,特别是粮食。

      大兴建在关中平原。

      大业元年(605)三月,隋炀帝营造东都。

      章仇太翼言于帝曰:陛下木命,雍州为破木之冲,不可久居。又谶云:‘修治洛阳还晋家。

      隋炀帝早就想建立东都洛阳,得到术士的借口,顺其自然推行下去。

      洛阳城里,皇帝举行典礼的正殿叫乾阳殿。根据史书记载,这座宫殿“殿基高九尺,从地至鸱尾高一百七十尺,十三间二十九架”。

      它的台阶高达九尺,仅台阶就高三米左右,而大殿更是高达一百七十尺,按照今天的算法也足有五六十米高,整个大殿由十三间房子二十九根横梁组成。

      洛阳城的禁苑又叫显仁宫,元年五月,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方丈、蓬莱、瀛洲诸山,高出水百余尺,台观宫殿,罗络山上,向背如神。

      宫树秋冬凋落,则剪彩为华叶,缀于枝条,色渝则易以新者,常如阳春。沼内亦剪彩为荷芰菱芡,乘舆游幸,则去冰而布之。”

      到了秋天和冬天,树叶凋落,花也没了的时候,把绫罗绸缎剪成叶子和花的样子粘到树上去,一望之下,栩栩如生。

      丝绸做的假花草整天被风吹雨淋,总有褪色的时候,一旦褪色,马上又换一批新的,让禁苑之内始终一派春意盎然。水面也是用绫罗绸缎剪成荷花、荷叶、莲蓬、菱藕的样子,一旦皇帝巡游,就先行把冰除去,然后把这些剪好的装饰品放在水面上,确保皇帝的世界里永远没有灰色,没有冬天。

      禁苑建有十六院,这十六院沿河而建,里面住着绝色美人。每一个院子都有一位四品夫人做主人。

      通过运河运来的漕粮:洛阳城里的含嘉仓,这座粮仓能储存粮食五百八十三万多石,以一石折合八十一斤来算,大约二十四万吨。

      洛口仓有三千口粮窖,每窖能容八千石,折合近一百万吨,

      回洛仓设置三百口粮窖,收储的粮食也达到十万吨以上。这三大粮仓的存粮量已经达到一百三十多万吨

      大规模移民二十多万户进入东都洛阳,总人口达百万。

      洛阳建立三个市场,北市、南市和西市,可以直接对接码头行船,是贸易港口。

      洛阳城是从大业元年(605)三月开始修的,到大业二年(606)正月,这座新城已经完工,总共用了十个月,共动用劳役两百万人。

      当初,隋炀帝下令修洛阳城之前,曾经下过一道诏书。在诏书里,他说:“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民惟国本,本固邦宁。百姓足,孰与不足!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无令雕墙峻宇,复起于当今;欲使卑宫菲食,将贻于后世。

      东都役使促迫,僵仆而毙者,十四五焉。每月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车相望于道。

      东都役使迫切,倒地而死的人,十四五岁了。每月载死丁,东到城皋,北至河阳,车络绎不绝

      大业元年(605)三月二十一日,隋炀帝刚刚下令营建东都洛阳之后四天,他又下了一道新的命令,征集百万男丁,开挖一条水道,把黄河和淮河连接在一起,这条水道就是大运河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后来叫通济渠。

      原因:经济中心偏南,政治中心为北,隋炀帝杨广曾经平定江南乱事,镇守江都十年,对南方和北方一样看重,为了江南□□,国家统一。

      隋唐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中国的大地上跨了十多个纬度,全长四千多里。

      计划
      第一,分段开挖。
      第二,尽量利用原有水道。
      第三,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南和东北两个方向延伸。

      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这五大水系是由四条运河沟通在一起的。

      沟通海河与黄河的叫永济渠,
      沟通黄河与淮河的叫通济渠,
      沟通淮河与长江的叫邗沟,
      沟通长江和钱塘江的叫江南河。
      这四段运河,大致分了三次开挖。

      大业元年(605)三月,开凿通济渠和邗沟,方便隋炀帝下扬州

      大业四年(608)开凿永济渠。永济渠沟通海河和黄河,一直可以走到北方的涿郡(北京)

      大业三年(607),隋炀帝北巡草原,就在突厥启民可汗的牙帐里,看见了高句丽的使者,同时也就产生了征服高句丽的念头。

      涿郡(北京)自古就是东北地区的军事重镇,把这里作为征东大军的后方基地再合适不过了,既然如此,就要迅速开挖这段运河,把洛阳和涿郡连接起来,以便日后运兵、运粮。

      大业六年(610),开挖江南河,当时,隋朝势力达到鼎盛,隋炀帝北巡西狩的工作都已经完成,吴地进入隋炀帝眼中。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开凿了连接江淮的邗沟,是隋朝大运河邗沟段的基础。

      另外,还是春秋末年,魏国强大,为扩张需要,又开挖了连接黄、淮的鸿沟,是大运河通济渠的基础。

      通济渠和邗沟有明确的时间记载,一共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完工。

      枯水期进行。

      大运河,是以洛阳为结点的一个“人”字形水道。

      洛阳以北的永济渠是“人”字的一撇,叫北运河;往南的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是“人”字的一捺,叫南运河

      资治通鉴:开凿通济渠,隋炀帝一次役使男丁百余万;开凿邗沟,役使男丁十余万;开凿永济渠,更是征发丁壮五百余万。

      丁男耗尽,妇女顶役。

      隋炀帝要求“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这条运河的宽度要统一为四十步,还要在河岸上都栽上柳树。

      隋炀帝还在沿岸兴修了大量的行宫和粮仓作为配套设施。

      相关传说:《隋帝开河记》的说法,麻叔谋是开河总监,素以严厉著称。每天监督别人,自己也难免着急上火,到了宁陵(今河南宁陵),麻胡子病倒了。医生看了看,开了几服药,留下话,说必须用羊肉当药引子才行。
      麻叔谋赶紧让人在当地买羊肉。
      宁陵县有个人叫陶榔儿,一听说这件事就动心思了。他家祖坟靠近运河河道,他害怕挖河的时候挖到他家祖坟,想给麻叔谋送礼,请麻叔谋稍微改道,绕过他家祖坟。送什么礼呢?麻叔谋不是要吃羊肉吗?按道理应该送羊肉。可是,陶榔儿觉得这礼物太普通了,不够档次,干脆偷了别人家一个小孩,谎称羊肉,蒸熟后献给麻叔谋做药引子。麻叔谋吃得香美异常,十分满意,就真的下令让河道在经过陶家坟地时绕了个弯。其他黑恶势力一看,原来送孩子肉就能办成事,纷纷在四邻八乡偷孩子,孝敬麻叔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