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2、番外1.宋桃夭送友人魂魄 ...
-
今生已过,来生幸福。
宋桃夭有时觉得来生是个妄谈,有时又觉得人有来生也是件好事。
乐声厚重,带着林间的泥土,从山的这头吹到山的那头。云彩似乎不是被风吹动,而是随乐声飘在远方。
皇城的乐器都是清亮优雅,这是她第一次听到这种乐声,像是诉说历史,像是诉说土壤。
她抬眼望向不远处,林间树叶轻轻扬起,大山之中隐约传来雄浑的山歌。
静静听去,恍惚间,在曲中的某一刻她已与山融为一体。
一曲吹罢,白发苍苍的婆婆望向她,眯眼笑道:“怎么样,在你们那边没有听过吧。”
云彩似是寂静片刻,宋桃夭慢慢回过神,轻轻摇头,“皇城那边都是一些古琴琵琶之类,其他的乐器我虽然见过,但没有一个是像它。”
婆婆走到在她身边坐下来,见宋桃夭看过来。得意洋洋,她咧嘴笑道:“今天你就见到了。”
看这小丫头那直勾勾的眼睛就知道,她是好奇这乐器。
白发老人指了指手中的乐器,一边将它塞入宋桃夭的手中,一边说道:“这啊,叫葫芦丝。”
都说乐器是乐师的根,宋桃夭心里紧张,十分小心地拿着那乐器,生怕磕碰。
婆婆见她这幅战战兢兢的模样,一拍大腿,乐呵呵地再度笑起。
小老太太似乎总是爱笑。
这山啊,人人都想出去,人人都想回来。它像个牢笼,又像是座巢穴。
提起这个,婆婆就想多说一些。所以,也就顺势将其说下去。
“这是很久之前,一个青年带进来的。”
“听老一辈的人说,那青年手把手教我们村里的这些人,这山里添了些乐趣。后来啊,他也离开大山了。那时很多人都吹响着葫芦丝送他离开。”
说到此处,诉说的人眼眸渐渐黯淡下来,似乎是想起一些往事,连带着目光都染上些悲伤。
“这乐器不只是传递情感的器物,它记下了很多人故事。再后来山里的很多人都会在离别的时候吹响它。祝出远门的人一路平安,祝死去的人都可以幸福。”
婆婆抚摸那葫芦丝,温柔又浅淡的光透过那银白色的发丝,落在那双满含泪花的眼睛。
那时的宋桃夭刚从皇城逃离不久,还没有落脚的地方。
她垂眸望向手中,那乐器安安静静地躺在膝上。
那乐器如它的音色一样,不华丽也不能一下便能让人为它停下。
“婆婆,我想学。”
女孩抬头望向坐在身边的人,世间的一切都好像只剩下她那坚定的目光。
山中的歌唱不知何时又一次响起,清脆的鸟鸣声又一次唱响山林。
清风荡过水池,掠过土壤,些许水汽落在枝头。这里仿佛都是绿意,又仿佛,只剩绿意。
人来人往,好多人都已离开,好多人不再归来。
所以在山间吹一曲吧,为那些迷路的人找到故乡。
村里的很多年纪小的人都对吹曲不感兴趣。以至于那制作葫芦丝的人见到宋桃夭她们的时候还很吃惊。
一听是要学葫芦丝,顿时眉开眼笑,招待他们十分热情。那是个满脸皱纹的老人,笑容藏在阳光之中,话语间流露出几分独属于山的温良。
他絮絮叨叨说过好多,宋桃夭静静在一旁倾听。
她的视线落在婆婆身上,那人正在与那老人谈话,说起从前,说起一些往事。山间的风喧闹嘶吼,似是要将所有不满都倾泻在离开这里的人身上。可山风温柔,落在林间只余下轻柔的凉意。
婆婆虽已白发满头,但脊梁挺直,行动如风,断然不像一个迟暮的老者。
她对桃夭说,这把葫芦丝要你自己去做。
宋桃夭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她不是在与那老人四处寻找材料,就是随婆婆学习如何吹奏。
“婆婆,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往外走,却没有人回来?”她轻声问道。
“因为人,终究还是要去好好生活。”
林间的歌依旧那么嘹亮,只是那唱山歌的人再也不是原本的孩童。
以为制作葫芦丝是个简单的事情,却不想真正弄起来却是那般艰难。
或许是在皇城时学过很多乐器的原因,宋桃夭上手很快,只是她所吹奏的曲子总是带一些温柔绵长。
婆婆教给她一首曲子,名字忘了,只是说是一首送别曲。
宋桃夭学会曲子的那一天,三个人都很高兴。
婆婆和老人的笑颜甚是亮眼,他们聊着很多话,而宋桃夭却是弯下双眸,笑吟吟地望向他们。
她知道,离别的时刻快要来了。
老人抬手指了一个方向。
他说,那是最好的地方,能将声音传到很远。他年轻的时候总是去,后来身体不如从前,纵使想去,也再也上不去。
宋桃夭向那里望去,绿叶包裹山头,像是极远又像是近在眼前。
她心中暗暗记下。
次日,一身青衣登上那座山头。路途艰难,那是一个崖,一不留神就会掉下去,但宋桃夭不怕。
山中再度响起一阵浓厚的响声,那声响掠过山间的风和月,掠过那林中的一切。
空灵的声响回荡在山谷之中,世间的一切喧嚣都沉下去,只留下那乐声尚在耳边。
这首曲子悠长,却道不尽思念。这首曲子温暖,却化不尽沉寂在山中的时间。
声音真的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恍惚间,似是山林间传来的回响。听到声音的婆婆抬头望去,就见那一袭青衣屹立在高处。
她从那乐声中听见年少时的自己吹出的回响。
如今时过境迁,一切的一切都会归于黄土。
“要离开了吗?”
“嗯,我在这里停留太久了。”
“离开之前,和婆婆好好道别吧。她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谢谢师父,我会的。”
宋桃夭也说不清这首曲子想要送谁。
一开始她想送别玉兰和万江。
她当初也想去问他们为何选择自尽。
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而那些死去的人也无法回答。
乐声绵长,堆叠起的情感一层一层,似是浪花扑向海岸。
一首离别曲,但宋桃夭不知道送谁。直到她离开那座山时,再度听到熟悉的乐声。
“桃夭,桃夭,前路漫漫,切莫回头看啊。”婆婆眉眼弯弯,笑着与她道别。
这是她们最后的相见。
宋桃夭回眸,笑颜如花,她用力挥手与婆婆道别。
今生已过,来生幸福。
若是今生如愿,谁又会希望再有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