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人间日常 ...

  •   沈毅回眸看了一眼转身离开此洞朝另一个小洞走去,二人见状跟了上去,成方则守在洞口。
      现下并无外人只见那二人摘掉帽子这才露出真容,陈玉抢先道
      “沈毅,我来引荐一下这位便是当今太子,今日是我自作主张带太子前来,太子心系黎明百姓日日难眠”
      又随殷熙道“殿下,这位便是我与你说过的,我那仁兄沈毅”

      沈毅随他视线看去面色淡然,殷熙也一样,二人只短暂对视一眼便错开视线,显然不是第一次见面,沈毅更是连礼都未行只是微微颔首,殷熙也并未计较。

      陈玉在二人身上瞧了两眼正欲询问,殷熙先开了口
      “沈公子,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沈毅颔首“别来无恙”
      陈玉诧异“你们如何认识?”
      沈毅解释“有过一面之缘”

      二人均对那一面之缘只字不提,陈玉哦了一声也未再多问回归正事,听他道
      “前日探子来报二皇子集结了西三城的兵力到南州,说是南州紧邻北夷近年常有夷人骚扰,调兵是为镇守边乱”

      沈毅皱了皱眉“北夷游牧小国弹丸之地,原就有驻守此地的军营何须再调兵前去,且西三城地处平原无群山峻岭掩体,一马平川之地若无驻军岂不是容易遭敌”
      陈玉道“正是”
      顿了顿缓声说“所以殿下怀疑二殿下想与外勾结放敌入城制造兵乱,以此敌我必定要战,他便可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届时再放敌军入城,长驱直入直逼宣明殿逼圣上禅位”
      殷熙道“目前都只是猜测,若真如此那便是通敌叛国,但不得不防”
      陈玉沉声拍了拍沈毅肩膀“事从权急天下百姓是否遭战乱涂炭,你功不可没”

      沈毅身子往后靠了靠,后背抵在岩石上漫不经心
      “与我无关,朝堂权谋我无兴趣,兵马粮草无非费些银子要多少我出”
      语毕片刻又缓声道“西三城地理特殊除了距南州千里,大军十日可达,其他任何地方到西三城急行也要半月有余,此地不可无兵,若生战事从何处调兵,此地虽小但由于地理劣势常年驻兵,此时兵力尽失若有敌人来攻便是任由刀俎,一旦破了西三城其它各洲均有危险”

      陈玉愕然“你的意思是?”
      殷熙沉思蹙眉“他的意思是如果是声东击西,西三城一旦失守敌人便真的可以长驱直入攻我城池霸我土地,若南州遭夷人骚扰是假,那便一定是有人做局,那时南州假意有敌人来袭双方交战,我军将士皆是证人,实则外敌大军以西三城为口,左右应顾不暇又无近兵可调,待我援兵到时早已晚了”

      陈玉大惊双手死死攥紧拳头汗毛倒竖,此人用心良苦心思恶毒不惜卖国伤民,实在罪不容诛。
      但又极力压下怒火一拳锤于石台,不由抬眼看了沈毅一眼,这沈毅什么都好,打认识起便不知道他为何厌烦朝堂,明明有勇有谋放在朝堂上必定是中流砥柱,却一心扑在经商上挣银子实在屈才。

      殷熙惜才,刚刚言语可见此人对政事了如指掌,是有心想收为己用,但也知万事不可强求需的循序渐进寻求机会,见状也不愿强攀,只是突然想到江南之事稍微一提
      “我宫里放着一顶帷帽是那日无意拾得,一直想寻机会物归原主却一直未见过其主人,沈公子若方便我便派人将东西送到府上”
      话落沈毅懒散的抬起眼皮目光直直朝他看去,顿时一笑
      “不必了,一顶帽子而已,不要也罢太子随意处置了吧”

      殷熙笑了笑“也好,姑娘见义勇为品性可佳当赏,不知那姑娘是沈公子何人,若有幸的话本太子可否请二位赏脸去我城外府上一坐聊表敬意”
      沈毅无端拨弄着指上玉扳指,慢悠悠道
      “太子心意我与夫人收下了,我家夫人性子随性惯了,恐不懂宫中礼仪规矩坏了太子雅兴,小叙不必了”
      殷熙诧异“哦?沈公子已娶亲了吗?未曾听说,早知如此当将贺礼送至府上才对,真是失礼”
      “我与夫人已测了日子不日完婚”
      殷熙了然“原来如此”

      陈玉见二人你来我去沈毅话中已有些不耐赶紧咳嗽两声打断起身
      “殿下,时辰不早了我们该走了”
      殷熙点头起身与沈毅对视一眼道了告辞,带好帽子离开了。
      待那身影彻底消失沈毅抚了衣袖喊了成方二人也双双离开了。

      日子如窗间过马,夏尾秋首日短夜长起来,此间发生了许多事。皇帝重病了半月,太子代理朝政公务霸占了殷熙所有时间。

      西北大旱粮食无收一封封奏章流水般递来请求朝廷分拨银两用于百姓过冬,南方临海之城滨海汛期水患溢海千里周围村庄都惨遭海水吞噬,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一道道信件里无一不离修整家园百姓疾苦,边疆八百里加急蛮夷屡屡挑衅夜袭军营我军伤亡无数请陛下御驾亲征。

      桩桩件件落在殷熙眼中又碎于案前,东宫烛火彻夜不眠宫人谨小慎微

      屋内一道茶盏重重摔在墙面又落地四分五裂的声音透过门扉瞬间传遍整个东宫大殿,子安垂首而立面色紧绷暗中悄悄动了动手指,跪在殿中面色惨白如霜的小太监立马哆嗦着双腿连滚带爬跑了出去,慌乱中又被门楣绊了一脚一个大马趴身子扑在殿外,也顾不得疼爬起来就溜,身后好似有催命符一般。

      窗外百年梧桐树枝繁叶茂,叶影斑驳若隐若现落在雕花窗棂,暗夜星星点点半弯明月。

      殷熙双手负于身后背门而立,一道明黄色太子常服,身影被满室烛火倒映在木窗阁上,有道不尽的无奈与孤独。

      子安大气不敢出轻手轻脚将碎了一地的茶盏一片片拾起,最后脚步停在宽大雕花紫檀木书案边的一封奏章前,奏章半敞半遮,子安将其收起放于桌上轻声试探
      “殿下”
      那人不语,子安撇了一眼搁在书案左边厚厚一摞奏章,被随手扔在案上的朱笔将一幅上好的大家墨宝晕染了一片,他冒着丢小命的危险又喊一声
      “殿下”
      片刻那道身影的肩头力道一卸,子安看到那肩膀垂落了下来又听那人重重呼出一口气,心里五味杂陈。

      殷熙转了身子过来面色早已恢复如常,他盯着满室的烛火声音苍而白轻声问道
      “是我不配吗?”
      子安霎时屈膝下跪满眼疼惜痛喊“殿下,没有人比你更配”

      他抬了抬手示意子安起身,伸手又拿起被子安拾起的那封奏章,这奏章本是要直呈陛下却无意落入他手,其中所奏便是斥太子无能不能统筹国事,水患重建刻不容缓但银两迟迟不拨,又斥他不仁心中无百姓生死,颂二皇子劳苦功高镇守南州有功夷人多次冒犯无功而返,颂二皇子宅心仁厚未与太子争权夺利,种种言语皆是指他不是。

      只有子安知道那个被千夫所指众臣排挤的人在收到水患第一封奏章时便连夜派了心腹低调前去滨海打探灾情,临走将自己贴身玉佩交于那人,只简单叮嘱灾情状况如有不实立刻书信传回并以太子口谕行罢官之权。

      那是多大的权利,他不是不记挂灾情只是他深知朝堂之中暗潮涌动如若被朝臣牵制指哪打哪,又与傀儡何异,他要管且要管到实处管的彻底。

      西北粮食欠收他第一时间奏明圣上请求减免旱灾之地三年税收又将自己私库尽数拿出暗派朝中一位一直秉公无私的老臣以私捐之名采买粮食早已在运至灾区的路上。

      世人均不知但子安不会不知,朝堂风云诡辩拥戴二皇子的大臣半数之多,许多事情只能踩着刀尖如晦暗月色一般永远不能拿在台面之上,他若在不小心翼翼早已尸骨无存了。

      也是在那期间。

      百姓都在互传上京城外峦子峰上新起了庙宇,供奉的是玉帝王母,塑像通体金身形象栩栩如生,唯一与其它庙宇不同的是庙内种植了大片芍药,现在虽然花期已过,但花枝依旧未朽。

      亦有许多传言被说书先生写成话本讲与世人,譬如
      后晌的兰州子随着一道拍案声猝落接连掌声四起不断如雷,夹着几道叫好声及窃窃私语声,上一个民间故事已然落幕,有好事者起身振臂
      “讲得好,再讲一个”

      说书先生拈须一手落于案桌
      “这位公子想听什么”
      不等男子说话前排另有公子摇着一把写有天道酬勤的纸扇徐徐道
      “先生不妨说说最近流传于百姓之间的新鲜故事,城外峦子峰上突然新修缮的庙宇如何”

      说书先生抿了几口茶润了润嗓子,厚笑两声
      “那我便讲一讲这峦子峰”
      话落堂内众人皆静,只听那先生缓缓道来
      “民间传言峦子峰本是一座荒山,山上多长荆棘丛林百姓几乎不去此山,又因此山距城中路途泥泞坎坷从未有小道,这山便一直籍籍无名,景安十一年正月,有百姓见沈家府中之人率一众身强体壮男子从一小口进山,后数月皆有所遇。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2章 人间日常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