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结果 ...
-
茶楼一层已经坐了几个刚进来的考生,有的互相认识,就寒暄几句,不认识的就各自坐着,品着香茗,等待着第二关比试的开始。
一会功夫,入选的各位仕子都进入到了一楼,外面的人群却也都没有散去,围在外面观看着里面的局势。
进入到茶楼内部的共有十一位,本来选了十二首最优秀的诗作,可是江桓一人就独占了两首,人数当然就少了一个。今天来这里的,可以说是全国的精英了,能进入到楼里的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在这十一人中,将会有六人能成功进入到三楼,参加最后的角逐。待一切就绪,主持的人宣布第二关的题目:依旧是以月为题,却是在一柱香时间内完成词作一首,词牌不限,韵律不限。
江桓心里又是暗暗高兴,运气怎么这么好呢!当下提起笔,写下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写完以后交了上去,回到座位等候结果。
一柱香时间里,有的人思索片刻便写了出来,有的苦思良久终于在那柱香即将熄灭前写好了。等众人交了上去之后,不一会,结果便出来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哪位佳作?”
江桓接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空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下阕,江桓是唱出来的,想当年江桓可是最喜欢这首歌的。
人群中又是一片哗然。江桓不知道的是,自今夜后,他平阳王的才名可是比他“天下第一美人”的名头还响,尤其是他写出的这几首诗和词,更是家喻户晓,文人雅士争相抄录收藏,一时间京城纸贵。
等到余下五个入选的词公布出来,没入选的五人都是垂头丧气,心有不甘的样子。江桓被人引到了二楼,与余下五人一起坐在一个厅堂内,而评委则在另外一间厅堂。
“恭喜众位才子脱颖而出,此次比试仅剩这最后一关,众位好友推举,老夫呢就赧颜出了这第三题。题目是:写对联一副抒发个人志向。”在另外一个厅堂里的一个评委说道。
听到这个题目,江桓的思绪回到了高三时代,那个时候压力太大,经常会听说哪哪个同学精神出了问题,哪哪个同学住进了医院,为了鼓励自己,班主任要求每人定一个学习标语来激励自己。
那时候,还是周寰雨的他选了一句:“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同学还为此笑话她,可是正是这样的一副对联时刻提醒着周寰雨摆正心态,端正人生目标。
今天在这个时代又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他作为江桓也希望自己乐观包容。挥笔写下了这幅激励他的对联。
最后的结局有点不乐观,江桓的对联没有夺冠,有一人写了“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气势绝对压过了江桓,所以评委们只点选江桓为第二名。虽然第二,但是却没有彩头可拿。
江桓不缺钱,也没放在心上,但是其他的几个人脸上却是不高兴。这时,走过来一个人,对着六个人说:“众位公子,我家大人有请。”
随着指引,江桓与众人跟着这个人像茶楼后院走去。看来这次不单单是一次比试,更是某个大人物物色人才的擂台。
一路上无话,大家都是安安静静地走着。待来到后院一间雅室,领路的人朝里面说了句“人到了”,就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
这时,从屏风后面转出了一个人,此人正是第三关出题那人。此人白面微须,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但是江桓总觉得此人甚是眼熟,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了。
“老夫姓王,承蒙圣上洪恩,出任吏部侍郎一职。”那人自我介绍着。
原来是他!江桓心里明白了,这个人就是太子党的骨干,吏部侍郎王文远,曾经在太昌皇帝的书房里见过几次。这人要干什么?江桓心里疑惑,又不好发问,只得静静听着王文远说下去。可是天不从人愿。
王文远将目光从几人身上扫过,停留在了江桓身上。江桓发觉他的注视,觉得不舒服,当下向后缩了缩,可是那人目光紧追不舍,似是要在他身上发现什么?
突然,王文远朝着江桓行了一礼,朗声道:“不知王爷在此,下官莽撞,望王爷恕罪。”
江桓知道自己被认了出来,对这个王文远的印象说不上坏,便也没刁难于他。被请到上座坐下,其余众人皆是一惊,想不到堂堂王爷竟然出现在这里,一时间纷纷行礼。
众人落座后,只是谈论诗词歌赋,寒暄了好半天。江桓忍不住再在这里陪着他们净聊一些没营养的话题,便借口要走。
快出茶楼的时候,门前一阵骚乱,倒不是谁又作出了惊世大作来,而是小杜子带着平阳王府的护卫找到了这里。一队制服的侍卫,手里提着写有“平阳”两字的灯笼,在那放这么一队人都会引起骚乱,王爷可不是想见就见的。
看着焦急的小杜子和侍卫首领黄大壮,江桓想埋怨他们两句都不行了,大家还不是为了自己好,怎好再埋怨人家大张旗鼓地找自己呢。
在侍卫的护送下,江桓一路平安的回到了平阳王府,洗漱沐浴不再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