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比试 ...
-
周君仁被安排在天字三号房里,是全状元楼里最好的房间之一,但是在江桓眼里,还是觉得这个房间不很满意。这是客栈,当然不能跟他的王府和皇宫比,可是江桓没有这个觉悟。大夫诊治过后,留下一张药方,小杜子跑了趟药店买来了药材,吩咐店家熬药,不一会就把药汤端了上来。有钱人的待遇就是不一样啊,这效率!
江桓扶起周君仁的上半身靠在自己肩上,将药碗推进他的嘴边,强烈的苦味中周君仁悠悠转醒。睁开眼睛,竟然看到一个陌生的美人儿竟在给他喂药。周君仁乖乖地喝下了递到嘴边的药,竟不觉得苦了。
看着周君仁望着江桓而露出的痴痴样子,小杜子心里有点不高兴,怎么着自己主仆二人也将他救了回来,又帮他还了帐交了房租,这个人倒不在乎似的,连个谢字都不说,就知道痴痴地看着自己主子那俊美的脸。
当下,小杜子似有意又似无意地咳了一声。周君仁这才发现自己竟然忘记谢谢人家的救命之恩了,挣扎着下了床,对着江桓和小杜子一揖到底,嘴上说:“多谢两位的救命之恩!平阳仕子周君仁无以为报,只待日后做牛做马也要报达二位恩人的大恩大德。”
“周兄不必客气,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啊。”江桓客气道,“周兄可是平阳人士?”
“正是,在下祖居平阳永安县。”周君仁突然神色一黯,“如若今次不中,在下无颜再回平阳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啊。”
“周相公有什么难处尽管向我家少爷提,我家少爷可是大大的好人。”小杜子插嘴道。一般人是不敢如此的,只是江桓平日待下人极好,对这小杜子也没有用规矩来规矩去的约束于他,便没有一般下人那般模样。
“这,怎好再麻烦公子。救命之恩已然无以为报,哪敢再奢求一二。”周君仁不好意思地拒绝向江桓求助。
“既然周兄不方便告知,吾等也不必追问。祝愿周兄金榜题名,早日衣锦还乡。”江桓朝着周君仁拱了拱手,“时候不早了,周兄早些歇息。”
“公子,慢走,请教公子名讳,他日若周某高中,定报公子恩德。”
江桓不欲讲出自己的名字,便道:“施恩莫望报,周兄严重了,有缘他日再聚。”说完转身出了房间,小杜子也随后跟上。
站在房门口,周君仁望着远去的主仆二人身影,悄悄将他记在了心底,珍藏。
走在街上,热闹的人群将江桓主仆二人团团围住,涌向一个方向。看着身边那么多书生袍服的赶考仕子,江桓心想:为何我不去参加一下这个“高考”呢?毕竟学习了这么多年,也是时候检验一下了。
人群涌到一个茶楼下停住了。原来这里有人设彩头纹银五十两开擂,比试对联。江桓没见过这种文人雅士之间的赌博类型游戏,心下很是好奇,便在楼下站着观看起来,全然不顾小杜子和他走散。
在二楼站着一群人,穿着风雅,儒士袍服覆身,书生巾匝头,腰间环佩荷包,手拿折扇,那就是这次比试的评委。此次的比试不限年龄,不限地区,只要认为自己有文采便可参加。
楼下的人几乎全是各地的考生,毕竟五十两纹银对谁来说都不是小数,考生们都来试试运气,没准谁会走运呢。
楼上的锣声一响,从二楼扔下一个条幅,上书“月”。这是第一关比试,以月为题赋诗一首,过关者方能进入到茶楼内部接受第二关比试。
江桓看见月这个字,心里乐开了花,大诗仙礼拜不就有一首有名的《静夜思》吗,走到楼门口处领了纸笔写了下来,转念又想起一首《月下独酌》来,写在了另外一张纸上。
到门口领纸写诗的人渐渐少了,楼上的人经过评议,当即公布了入选的诗。
一个个念了出来,突然江桓听到上面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哪位公子佳作?”
江桓走到门口,念出了后面的几句来: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楼上楼下的人都有点骚动,如此写月的诗的确独树一帜,想象丰富多彩,诗风豪放不羁,能想人所不能想,出乎人之意料之外。
这时,楼上又接着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公子佳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江桓坦然对道。
人群又是一阵骚乱,竟然有人同时两首诗中选,可见非同一般,尤其是这两首均是写月的佳句,表达的感情各异,抒情各异的两首诗竟然同样精彩。不光楼下的仕子们,楼上的评委们也对这个诗才出众的年轻人都注意了一下。
在众人的注视中,江桓缓步走进了这个他刚刚才注意到名字的茶楼,品茗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