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 7 章 ...

  •   董说摇摇头,转身走了。
      嘉定三屠是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

      清军颁布剃发令,嘉定百姓拒不从命。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清吴淞总兵李成栋立即领兵五千来攻。

      嘉定城城破,李成栋下令屠城,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妇女们惨遭□□。如遇抵抗,军队就用长钉把抵抗妇女的双手钉在门板上,然后再肆行□□。大屠杀持续了一天,直到尸体堵塞了河流,大约有三万多人遇害。李成栋率军离开嘉定城。

      但嘉定城的劫难仍然没有结束。李成栋大屠杀后的三四天,侥幸逃脱的嘉定的幸存者开始溜回城里。他们回城后在一个叫做朱瑛的义士领导下,重新集结起来,共两千多人。朱瑛领导着幸存者们在这座残破的城市展开了一场反屠杀运动,处死了归降清军的汉奸和清军委派的官吏。

      李成栋又领着军士直杀入城里,把许多还在睡梦中的居民杀个精光,积尸成丘,然后放火焚尸。清军杀得兴起,嘉定又惨遭“二屠”。

      二十多天后,原来南明的一个名叫吴之番的将军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边民众也纷纷响应,杀得城内清兵大溃出逃。不久,李成栋整军反扑,把吴之番数百士兵砍杀殆尽,顺带又屠杀了近二万刚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血流成渠,是为著名的“嘉定三屠”。

      信夏在征得父亲同意后,毅然改名为"复",表示自己效仿先烈,誓死复兴祖国的决心。

      国家不幸诗家幸。在现实斗争和风云变幻中,他的诗歌,也有了质的飞跃。他的军事政治才能在这时候也有了长足进步。可见他不仅为一诗人,更有良吏之材。

      史可法、祁彪佳、王思任以及千千万万为雪国耻身先去的将士、百姓,他们的形象就象冬天风雪中的松柏,永远屹立在后来人的心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在这极端严峻的考验面前,是杀身成仁,还是保全性命?每个人都处在分化的十字路口。信夏一家,还有他们的亲戚朋友们,就象汪洋中同舟共济的共患难者,以无数先去者为榜样,在失去了君王,失去了领导核心的时候,在象潮水一样涌来的敌人的大刀面前,共同扶持,互相勉励,要在这最艰苦,最寒冷的时候,象松柏一样挺立。

      逝者已矣!他们已经尽了自己的义务,后来的人也要在今后的岁月里,用青春和生命来完成自己的这份承诺。

      在山中,他开始撰写《大哀赋》,哀苍生,哀死节的父兄,也在思索,史可法大人为什么会失败?有多少朝廷的原因,有多少个人的失误?当年他从扬州仓促逃回松江,一路曾与程长妙作伴,他邀程长妙一起去松江再谋起义,程长妙却说要先去找怜儿。

      亦夏,亦夏!他把笔一掷叹道,你这姿色本领,若是能为我们再助一番力,该有多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