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左良玉这次出兵表面上是’清君侧‘,实际上也有出自一个老政客的,普通文人看不出的用心。在骨子里,他还是为着可以到江南攫取更多的权力与财富。可清兵已逼近江南,他不听别人劝告,与儿子左梦庚率师东下,直逼金陵,想除掉奸党,建立新政权。这个消息传到金陵,马、阮等人惊慌失措,竟说:’吾辈君臣,宁可皆死于清,而不可死于左良玉之手。‘他们顾不得防御清兵,撤回原本布置好来防范清兵的江防大军回保金陵。他们调回驻守淮安的刘泽清军队截堵左良玉来师,又借弘光帝命令调史大人速回金陵拱卫京师。史大人反对这种不顾大局的作法,他给弘光帝上疏说:’左良玉不过是为了除掉奸人,还不敢与皇帝为难;而清兵如果打来,则整个宗室都要完了。‘然而弘光帝的答复却是:"寇至则防寇,寇去则防贼。"鲁过给怜儿披上一件衫子,分析道。

      “那结果怎么样?”怜儿急着问。

      “听家父说,史大人只得率师转回金陵,谁知大军刚到浦口,就传来左良玉在江西九江病死的消息,阉党一伙额手庆幸,而清兵这时已乘着淮安部队回去救援金陵,安徽空虚的当儿攻入亳州,攻破盱眙,再往东进。清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又攻下了淮安和泗州。史大人听到这个消息,连夜冒大雨由浦口又赶回扬州。可是已经晚了。他耗尽苦心在扬州一带做好的工作全在这几天化为了泡影,叛徒许定国引导清军包围了扬州城,孤城在炮火中岌岌可危。史大人不顾他人劝阻,冒着生命危险突进扬州,带领百姓将士坚守孤城。”

      怜儿热泪盈眶,半晌道:“可惜我们什么也做不了!”他看着鲁过,忽然跪下道:“鲁公子!”

      “这是做什么?怜儿,你起来!”鲁过大惊失色,去搀扶他。

      “鲁公子,我和你直说了吧,现在只有找到李自成夫人带领的一支部队,和你们从前的敌人共同对抗清兵,可能才有一线希望。我原来在堂子里,也不全是行尸走肉,也帮着做了点联络的工作。于今只有我赶到松江去,找信夏哥哥,看看有什么能做的。不然我成天窝在此地,不是法子啊!”

      “怜儿,你起来,起来说话......”鲁过头晕脑胀,只觉得眼前这十七岁少年十分陌生,“你,你还和李自成有联系?信夏,那个江南才子,是你的哥哥?”

      “我都说了吧......”怜儿拉他坐下,细说从头。

      窗外的雨,霏霏地打在冬青树上,到处是鸟语花香。鲁过坐了半晌,直立起来,向怜儿行了个大礼。

      “鲁公子!”怜儿急忙还礼。

      “怜儿,如今我才知你不仅是奇优,更有拳拳爱国之心,而且竟是出于大家。我居然幻想和一个巨室的后代过一辈子,我真傻呀!”

      “鲁公子,你救了我,你是我永远的恩人。我身为大家之后,又是信夏哥哥信赖的人,如今国是如此,不做点事,于心不安。况且,我还有自己的血海深仇。鲁公子,你不必管我了,我亦夏没一点本领,做不了哥哥那样的人,但我会唱戏。我一路唱到松江去。”

      “这怎么成?”

      ”我不过是优伶出身么。“怜儿惨淡一笑,”我知道你接济我,很难。我马上就走了,金陵城破,不过是一转眼的事。将来我们再见,也许也不可能了。请你受怜儿一拜!“

      ”怜儿!我和你一起去!“

      ”不,鲁公子。我手无缚鸡之力,你也不过是一介书生。我们不要成为别人的累赘。我不过残花败柳,或许就死在路上了,也无所谓了,可你还有一家人呢!“

      鲁过还要激论,怜儿一个手刀,砍在他脖子上,扶着他的身体慢慢放在床上,又拜了一拜,说:”鲁公子,希望你醒来,就把我忘记吧。“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门去。

      “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城中积尸如乱麻’。二十七日,‘杀声遍至,刀环响处,怆呼乱起,齐声乞命者或数十人或百余人;遇一卒至,南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匐伏,引颈受刃,无一敢逃者。至于纷纷子女,百□□啼,哀鸣动地,更无论矣。日向午,杀掠愈甚,积尸愈多,耳所难闻,目不忍睹’。这正是‘不提防余年值乱离,逼拶得歧路遭穷败。受奔波风尘颜面黑,叹衰残霜雪鬓须白。今日个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在。揣羞脸,上长街,又过短街。那里是高渐离击筑悲歌,倒做了伍子胥吹箫也那乞丐。”

      怜儿站在松江的路口,高声宣传完,又唱了起来,许多人围着他听得胆战心惊,泪如雨下,更多的人则在逃亡。

      狂暴的雨下起来了,人们一哄而散。怜儿慢慢走到树下避雨。他这时十分狼狈,身上的衣服又脏又破,脸上糊满尘灰,看不出一点当年的仪表,倒有些像叫花子。刚才唱戏时,有好心人给他扔了几个铜板,他肚皮也不饿,也没有卖小吃的地方。他把铜板塞在衣兜里,坐在树下。

      弘光政权崩溃瓦解了。清军见大局已定,就揭开假仁义的"代报君父(指崇祯)之仇"的面具,斥南明政权为叛逆,命令南北各地老百姓都要一致顺从他的风俗习惯,严格执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命令,迫使人民改变衣冠服饰,改变自己的风俗。在古代,中原人民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动不得的,因此许多人宁愿牺牲头颅,也不愿剃去头发。清军便叫地主士绅出来宣传,执行命令。许多有骨气的士大夫,如曾在弘光王朝做事的祁彪佳、王思任、刘宗周等都决不肯出来为敌人利用,以死相拒,或绝食或效仿屈原投水,献出了生命,以死抗争。

      怜儿说什么也不会留辫子。清兵此刻还没有打到松江,但马上就会来了。他越来越感到前途渺茫。信夏,程长妙......他们还有命么?

      “你是怜儿?”一个僧人模样的中年男子打着伞走到他跟前,辨认了半天,问。

      “董,董说大人!”怜儿激动得几不成句,“您,您出家了?”

      董说看了他半晌,点头道:“要想留头,就不能留发。与其让清兵给我剃了头皮,不如把这烦恼丝一把割去。昨日我做了个梦,梦见我的头发掉入池中,变成无数游鱼......”

      怜儿听呆了,雨水淋湿了全身也浑然不觉。

      “我的梦太多了,睡不好,睡不好......早晚有一天,我会把我的梦写下来。我没有功名,不必捐生,投入空门,一了百了。对了,前年我去金陵,想再听听你的戏,人家说你被一个郡王掳走了,现在那个郡王在何处?是成仁了还是投降了?你怎么流落在此地,变成这个样子?”

      “成仁了还是投降了?”怜儿喃喃,“我不知道。我早就从他家出来了。董先生,您知道夏家......“

      ”夏先生有功名,自尽了!“

      ”啊!“怜儿身子一晃,忙扶住身边的大柳树,”那信夏公子.......“

      ”听说他隐居在山里,或许和一些残军还有联系,前几日又有说他去和绿林好汉在一道了,大概要......“董说凑近一点,说:”搞事。嗨,他真是条汉子。“

      ”绿林好汉?“怜儿愁道,”要我到哪里去寻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