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定价上市 ...

  •   前一晚,除了家里的小孩以外,大人们都如同烙烙饼一样翻来覆去睡不着,感觉刚眯着没多久,鸡就打鸣了。
      赵氏推一推老林头,“起床了”,毕竟年纪大了,两人觉少。
      赵氏收拾出门后,三间屋子也陆陆续续亮起灯来。
      今天可是重要的一仗,绝对不容有失,一家人都严阵以待。

      起床后,众人按照昨天的步骤,先将准备工作做好。
      等天大亮起来,林山和林河给搭好的烤炉点上火,将炉子里的湿气逼走。
      另一边,林海出门去邻村的岳父家里找模具,昨天就和老丈人说好了,这点木活对于木匠来说轻而易举,要不是昨天时间有点晚,林海等一两个时辰就能拿上。
      到了岳父家里,林海带了些家里的红枣,老李头直接把东西拿给他,顺便问了问李氏和林恒的情况。
      听到两人都好,老李头也没多留人,直接让林海回家了。

      林海回到家后,刚好就能接着用上,林海将几个大模具给了厨房的赵氏。
      果然有了模具以后,上笼蒸的速度就大大提高了。
      这边蒸出一笼来,那边就能直接烤上,流水线式的工作进行地有条不紊。
      一家人忙得热火朝天,一上午的功夫就做出了三十来斤的枣泥糕。

      一开始尝试,林家不打算做很多,先看看市场怎么样,再决定每天的量。
      等家里的小孩们围在枣泥糕旁边打转时,大人们也聚集在一起,商量起来关于枣泥糕的定价。
      “老三,你先说说,这个枣泥糕应该怎么定价?”老林头首先将目光放在林海身上。
      经过昨天,一家人也发现了林海身上的经商天赋。
      林海也没有辜负家里人的信任,昨天晚上他就考虑过了这个问题,“爹,我觉得咱们可以先估算一下枣泥糕的成本,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几成来定价”。

      “这法子可行”,老林头满意的点了点头。
      家里人都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各种材料的价格。
      “这价格可不便宜呢,咱们昨天加的红糖是二十文一斤的,这些枣泥糕里大概放了有三斤红糖、五斤面粉、三十颗鸡蛋”,赵氏在做枣泥糕时,就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这些数量。
      王氏接着说道,“红糖二十文一斤,面粉十五文一斤,鸡蛋一文一颗,这些算下来得有个……”,在王氏还没算出来时,林恒就在心里跟着默算,等王氏说完,他不由自主地说出“一百六十五文”。
      家里的人都还没有算出来,结果林恒脱口而出,还有零有整的,不像是随口一说。
      等家里的大人算出来,结果还真是一百六十五文。
      一时间大家都有些不可思议。
      虎头好奇地盯着弟弟,“小宝好聪明啊,他是怎么算出来的?”
      林恒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在现代经过多年的数字教育,早就对数字十分敏感,再说四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对于理科出身的他自然是手到擒来的。
      家里人并不是算不出来,只是他们平时接触地少,也练习地少,自然就觉得不可思议。
      但是在现代,可能一年级的小朋友,就能马上给出你答案。
      这边林恒自己觉得没什么,但是家里人再次对林恒的“聪明”有了深刻的认识。

      林海心里也很高兴,但他还记得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将枣泥糕的价格定下来,于是将话题再次拉回到枣泥糕上面,“除了大嫂说的红糖、面粉和鸡蛋,咱们还加了还有别的呢”。
      “还有香油和芝麻,香油用了半两,一斤六十文,成本就是三文,芝麻是自家的,不花钱,用了大概有三两,但是外面店里能卖到三十文一斤,这下来就是九文”,小赵氏接着说道。
      “还有咱家的红枣,正常卖能卖到三文一斤,用了大概有三十斤红枣,这样就是九十文”,李氏比较心细,红枣最容易被忽视,因为是卖不出去才想到要做枣泥糕,虽然红枣也不出钱,但是这钱也是要算在成本里的。

      “零零散散的,算下来也不少了”,老林头见小宝上次脱口而出,准备再试试,“小宝啊,你算算,咱们这些一共是多少钱啊”。
      林恒也不想让家里人失望,因为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必然会更多地表现出来,不然一步步地让家里人接受他的变化。
      旁边的虎头他们,听见从大人们嘴里蹦出来的一个个数字,早就已经头晕眼花,更别提像林恒同龄的林兰他们,这会儿注意力都不在这上面了。
      虎头瞪大眼睛盯着林恒,感觉下一秒就能从林恒嘴里听到一个数字,果不其然,林恒脱口而出,“是二百六十七文,爷爷”。

      林海也在心里核对过一遍,自家小宝说得是对的。其他人也跟着算了一遍,发现结果都一样。
      “真的算对了”,李氏激动地说着,她本来就觉得小宝是整个村子里最聪明的小孩,现下更是笃定了。
      这边,大人们虽然有几分不可置信,但是还是接受了林恒对数字的敏感。或许这就是天生的吧。
      当然,这也为后来林恒的科举路初步打下了基础。

      “既然成本是二百六十七文,不如我们就将三十斤枣泥糕的价格定在三百文,这样十文一斤,镇上的枣泥糕是十二文一斤,咱们家的味道不差,价格又低了很多,大概会有人买,三十斤枣泥糕也能赚个三十三文。”林海本就打算要比五芳斋的糕点便宜,这样才能有市场,好在这样下来虽然赚的不多,但是多少是个进账。
      而这边,王氏他们已经很兴奋了,“三十三文不少了,农闲时,家里的男人去码头抗麻袋,一天下来才能有个十来文,还累得半死,现在就在家里轻轻松松做枣泥糕,就能有三十文的收入,不少啦”。
      另一边,林恒心里想的是,其实最大头的成本应该是人工成本才对,一家人辛辛苦苦半上午,八个人的工费也很高了,卖十文一斤一点也不贵,但是这会儿人力成本太低了,家里人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也没有把这种辛苦当一回事。
      家里人都很高兴,如果一天能卖三十斤,以后家里就能有个稳定的收入,慢慢地积少成多,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只是不知道这枣泥糕到底好不好卖,毕竟家里谁都没做过生意。对于枣泥糕的销量也是心怀忐忑。
      “下午你们三兄弟带着媳妇儿们去镇上试试吧。”老林头见大家心里都不安稳,当下决定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就去镇上试试水。
      “好”,三兄弟也是觉得自家的枣泥糕又好吃又便宜,未必就卖得不好。
      就连中午饭几人都吃得不安心,随便对付了几口,迫不及待就准备向镇上去。
      “可一定要成啊”,林恒心里想着,几乎是全家人都这样盼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