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出使西戎 ...

  •   霓烟找出两幅红纸,杨见霖执笔写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待墨迹干,霓烟大致装裱了一番,将其卷好用细绳捆扎。
      万寿节这日。你烟带着杨见霖来到新帝设宴的的永宁宫。刚走到门口就被人拦下。
      一个宫人问道:“你们是哪个宫的?”
      霓烟恭敬行礼道:“我们是裕泰宫沂王殿下特来给皇上贺寿。”
      宫人听罢鼻子一哼道:“里面的座位都是有定数的,未及通知裕泰宫自然是没有沂王殿下的位置。二位就不必进去了,免得尴尬。”
      听了此话霓烟倒也不气恼,躬身道:“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进去了,请将沂王的贺礼带为奉上。”
      这宫人正在要开口拒绝忽见走来一人正是新帝身旁的总管大太监元喜。那宫人忙屈身道:“元公公吉祥。”
      元喜“哼”了一声道:“你在这门口吵什么呢?吵吵闹闹的皇上都听见了!”
      宫人道:“禀公公,是裕泰宫的沂王,前来给皇上送贺礼。”
      元喜眼睛瞟了一眼霓烟和杨见霖,对这杨见霖虚了一下身子道:“参见沂王殿下,既然沂王有此孝心,送贺礼自然是要收下的,拿来吧。”
      霓烟听罢,恭敬的将卷轴递到元喜手中。
      元喜拿到手中发现只是一卷卷轴,鼻子一哼不屑道:“既然贺礼已经送到了,那么就请沂王回去吧。”
      霓烟听罢向元喜作了一个揖道:“既如此麻烦公公转达,沂王和我就先告退了。”
      杨见霖此时跟在霓烟身后二人转身回到了裕泰宫。
      杨见霖道:“烟烟,咱们为什么要去给皇上送贺礼?明知他不会让咱们进去。”
      霓烟道:“论长幼,他是长辈,你是晚辈。论地位他是君你是臣。他过寿辰你去送贺礼是你尊老,忠君。什么时候拿出来说谁都找不到你的错处。我们去送贺礼,我本就不愿再入宴席。宴席上人多嘴杂,说不准又要有什么意外,就像那次玉如意的事情一样。就是那宴席中会不会有人动手脚,咱们防都防不住。
      既然不让我们进入宴席,倒是少很许多后顾之忧。咱们的贺礼虽然轻薄,可是,是你亲手所写,这个礼就占个礼轻情意重。”
      杨见霖道:“我倒觉得他们会吧我的贺礼扔到一边。”
      霓烟道:“他扔与不扔是他的事,我们送与不送是我们的事。我们如今凡事都要小心,不能有一点错出叫他们拿住。”
      新帝在宴席之上正与众宾客,觥筹交错。元喜从外面走来,手中还拿了一副卷轴。
      新帝随口问道:“元喜,你手中拿的是何物?”
      元喜一路小跑走到新帝身旁,低声在新帝的耳边道:“这是沂王送给皇上的贺礼。”
      新帝听后眉头一皱道:“他送的什么东西?”
      元喜道:“奴才也是刚拿到未打开。”
      新帝想了想道:“打开我看看是什么。”
      元喜打开,新帝一看是用大篆写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八个字。
      元喜一脸不屑道:“皇上千秋,就送这么几个字。这般寒酸。”
      新帝却饶有兴致的看了看这八个字,笑道:“这字像是出自孩童之手。嗯,倒也得了几分精神在里面。”
      元喜凑到新帝身旁道:“倒是呢,最近听那管事太监说沂王经常派人到他那里要纸笔。他们也在看见沂王在院子里用树枝在地上练字。”
      新帝道:“既然他想练书法,就多送些笔墨纸砚过去。”
      元喜奇道:“皇上,您怎么还要让他练字呀?”
      新帝道:“他既喜书法就让他去练吧,你就看看这史上有哪个痴迷书法的,能称王称霸。他要是悉心研读历代通史,倒是我心中忌惮。只是好个书法,就由他去练吧。你看着纸质一般裱糊粗糙,可见无外人相助。就是他们自己写字装裱的。既无外援,又无权术。我说在过于苛责于他,反而会被别人笑心胸狭窄气量过小。
      他最好痴迷于书法之中。日后再有人出来替他说话,是他自己不愿意争这个位置,也没有能力在坐这个位置,群臣又能说些什么。从今日起。笔墨纸砚,珍稀拓片,历代书法名篇都送到裕泰宫去。生活上也不要太过苛责了,让他全心全意去练书法吧。”
      元喜想了一下,明白其中关窍笑道:“皇上果真圣明,我这就吩咐他们去办。”
      第二日大批的笔墨纸砚,珍稀拓片,历代书法名篇都被送到了裕泰宫。
      杨见霖看到送来的笔墨纸砚,问霓烟道:“这是何意?”
      霓烟道:“沂王自己先想想,要是还不明白,霓烟再于你解答。”
      杨见霖思索一翻道:“难道说皇上的意思是希望我练书法?”
      霓烟点点头道:“正是此意。”
      杨见霖不解道:“他前段时间那般紧逼差点要了我的性命,如今却又为何如此?”
      霓烟道:“自古以来历代君王但凡是沉迷于某一物上的基本上不是昏君就是亡国之君。若是每日励精图治,读兵书、权谋被他们发现。怕就性命难保了。每日里练书法,似沉迷其中。哪里还有心思去励精图治,图谋大业。
      皇上也不想在史书中留下一个可苛亲侄的名声。
      你既然不是个帝王的材料,我让你做,你做不了,就不能怪他了。”
      杨见霖道:“既然如此,他是打算放我一马?”
      霓烟道:“此事尚未可知,等等再看。”
      之后送来的饭食也比往日好了一些。虽然没有过多精致菜肴,馊的坏的不多见了。送来的布匹也不再是见风就化。
      看着送过来日渐变好的膳食和布料。杨见霖道:“烟烟,你说的对,是这个意思。”
      霓烟道:“即便如此,我们亦不可掉以轻心,一要小心谨慎。”
      林亦清私下里打点了多人才和御膳房的总管太监唐善才相识。他托唐善才时时照拂霓烟。
      唐善才得过陈峰的帮助。于是就痛快的答应下来。后来唐山才让王福儿与霓烟送吃食。林亦清知道后,又亲自找到王福儿。让王福儿若是霓烟有什么事情要直接告诉他。
      林亦清时不时的将些银两助与王福儿。让他在御膳房中打点人际关系,所以王福儿在御膳房中人缘颇好。林亦清嘱咐王福儿不要将他暗中帮助霓烟的事情透露给霓烟。
      王富儿除了告诉霓烟林亦清托唐善才照顾她,其余未多吐一个字。
      自从林亦清官拜兵部侍郎之后,孙鼐文就在兵部附近的一所小宅子送与二人居住。每日午膳中,孙慧珍都会做好派人送到兵部。兵部同僚都赞林亦清与孙慧贞琴瑟和鸣举案齐眉。
      岁入夏末西戎方却派人送信给新帝,信中言说:“若开边贸,就将太上皇送回大周。”新帝本欲驳回,却被众臣劝阻道:“如此不如开了边贸,不过把条件定的规范些不让西戎多占便宜即可。毕竟太上皇被俘西戎与我大周不利。”
      新帝听后眉头一皱,犹豫不决。私下里,新帝又招来六部尚书和统管京师大营的陈峰前来议事。
      众臣道:“用边贸稳住西戎是长久之计。太上皇一直至留在西戎我大周不利。”
      新帝听完依旧犹豫不决。吏部尚书王义方等到众臣皆退下之后,单独留下与新帝言道:“皇上继位将有一年。这一年之中,挫败西戎,兴修水利,轻薄徭役。朝堂上下,举国百姓,皆赞皇上圣贤。皇上根基已稳。又为何担心太上皇回来呢?”
      听王义方如此说,新帝方下定决心,派林亦清为使团代表出使西戎,商谈边贸之事。
      林亦清接到圣旨后不敢怠慢。挑选人组成使团。又备足所需资料,一应物品。十日后带领五十人的访团,浩浩荡荡直奔西戎而去。
      耶宪巴赫是在杨振乾的提议下,派人到大周要求边贸。杨振乾答应耶宪巴赫促成,大周与西戎边贸之事。耶宪巴赫就将杨振乾放回大周。
      信使走后,杨振乾未有一日能安眠,天天盼着大周送来消息。左盼右盼,终于将大周的使团给盼来。
      林亦清率领众人来到西戎边境。西戎礼仪官早早等在西戎边境。在边境处接到了林亦清一行人等。林毅亦清见到西戎礼仪官道:“这次次我要先见我们太上皇,若不见不到太上皇。五等拒绝,耶宪巴赫大首领见面。”
      礼仪官为难道:“这怕不合规矩,我们大首领已在大帐之内设好宴席等待诸位。”
      副使岳潇骑着马大喇喇道:“是你们西戎派人来向我们求的边贸,不答应我等条件,我如今掉马就回去。”
      是其他人都异口同声道:“答应就就谈,不答应吾等且回大周再说。”
      。礼仪官无奈,只得派人将情况报告耶宪巴赫。耶宪巴赫先虽心中气愤,然则想到冬季将至不开边贸,这个冬天西戎怕是难过去。想到此只得按耐脾气道:“他们愿意看就叫他们先去看吧。”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