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春节 ...

  •   进入腊月,天寒地冻。对于小孩来说,北风呼啸和太阳暴晒都不是事。冬天的田里是一截截禾茬,因为没有雨水,田泥是干的,小孩们在田里跑来跑去,快活得不行。
      年二十三四左右,陆续有人干塘了。村里鱼塘被人承包了,到了年末就会干塘卖鱼。
      每到要干塘的时候,主人家提前把塘涵洞塞拔了放水,塘边淤泥露出来时也意味着放不出水了。主人家用抽水机接着抽水。干塘算是村里不少的事,水放得差不多时,村里男女老少围在塘边观看。看时候差不多,主人家会找几个年轻人,穿上水裤,拉上网,从鱼塘这一头慢慢向那一头收网,鱼网里,一条条大鲩鱼活蹦乱跳,相当喜人。
      捞了几遍,确定没啥大鱼了,主人家收网,早等在一旁的闲人和小孩子们,刚纷纷提着小桶,挽着裤脚,下塘摸田螺、河蚌、虾,有时也能捡着些漏网之鱼。
      李晓燕李晓兰也在鱼塘里摸索,河蚌的话用脚能踩出来,踩下去感觉到又硬又圆的蚌壳,一捞一个准。塘里的水少、浑浊,不少虾冒头出来,李晓兰一个个地捡,乐开了花。
      旁边有高手,两只手在黑黑的塘泥中摸来摸去,能摸出巴掌大的鲫鱼,啪地扔上岸给家里人,意气风发,仿佛打了胜仗的将军。围观的人也很捧场,一句句称赞夸得人飘飘然。李晓燕很羡慕,她没这水平,只能在边上捡点手指粗的小鱼。
      老龙村有好几口大鱼塘,一有干塘大人小孩就围观的围观、下塘的下塘。孙家鱼塘干塘时,李晓燕、王芳芳、陈伟胜这些喜欢摸鱼的小孩都没有下塘。这口塘大且深,大人下去淤泥都到膝盖处。
      正看得热闹,突然有人大喊:“有人掉鱼塘里了。”李晓燕定晴一看,鱼塘淤泥里有个小泥人。有大人赶快冲过去,把倒栽进鱼塘的小孩捞起来。小孩全身都是污泥,看不清鼻子嘴巴,人也吓傻了,不哭不闹呆呆站着。“谁家小孩,赶快把他带回去洗干净。这种天气很容易感冒。”有认得小孩的大人连忙说是自家邻居小孩,把小孩带回去了。
      “肯定是看得太开心了,站得又太靠塘边,一个不稳就掉进去了。”陈伟胜扯着他弟弟陈伟平,和李晓燕他们讨论刚才的事。这个小插曲并不影响孩子们围观干塘的积极性。
      年二十六,各家各家开始炸煎粄、蛋馓、芋圆,蒸甜粄,磨豆腐,空气中弥漫着炸物的香气。调皮的小孩帮手烧火,趁大人不注意就把刚炸好的煎粄往嘴里塞。大人一把拍下去:“不要吃这么多,热气。”
      李永明许桂云这些在深圳打工的也回来了。他们是半夜到的,搭的大巴车卖猪仔,把他们扔在隔壁县,一车人在寒风中哆嗦着一起找了个面包车,多花了一笔钱才回到。
      许桂云买了糖,是最便宜的水果糖。李晓燕姐弟早上起来见到爸妈回来了,乐得一蹦三尺高,随便喝几口粥就拿着糖果出去炫耀了。
      贴上对联,挂上灯笼、门红,整个村子都有种过年的喜庆。
      年三十那天,上午10点多李晓燕姐弟就早早洗澡,换好新衣服,都是红色的,等着去敬祖公。李阿公李阿婆给姐弟3个派利是,每人2块钱。姐弟3个默契地上交国库。
      李永明许桂云则在箩筐里装好鞭炮、衣纸、三牲、水果、酒水等。下午2点,李姓各家各户都挑着三牲往祠堂去,在祠堂的供桌上摆好供品,大人则把各家的鞭炮拿出来,连成一个大长串。
      众人拜完李家先祖,就开始烧祠堂前的鞭炮。李姓各家贫富不一,鞭炮也大小不一,不过一年到头,大家都是尽量买大鞭炮的。鞭炮烧了好一会才停,大人们在闲聊,小孩们则冲进浓烟中捡未燃放的鞭炮。
      李晓燕衣服口袋了装了满满一袋散鞭炮,拿一个出来,手里拎根香,小心凑过去点着,转身就跑。鞭炮砰一声响起。小孩们乐此不疲地玩着这个游戏。疯完回到家,李晓兰赫然发现,新衣服背后不知被谁烫了个洞。
      敬完祖公回到家,敬家神,又是噼里啪啦的鞭炮。整个老龙村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鞭炮味。
      敬了祖公的三牲是年三十晚的大餐材料。鸡是砍块煲娘酒,鱼干蒸了,猪肉红烧,加上酿豆腐、香菇鸡块,年夜饭相当丰盛。
      吃完年夜饭,才4点多。大人们聚在一起玩牌,小孩们则在一起玩鞭炮、赌卡片。趁大人不注意也会赌钱,一注一毛钱,玩牛牛或21点。不过赌钱要随时关注大人动静,一有大人来要赶快把钱收起来,不然就是一顿好打。
      大年初一,早饭是必须丰盛的,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许桂云和李阿婆一早起来做饭,农村的菜色说不上精致,她和李阿婆会的也就那几样,和年夜饭差不多,就是鸡、猪肉、酿豆腐的组合。一大早大鱼大肉,一家人吃得满嘴流油,这是每年为数不多可以放开大吃的时候。
      初二开始是转妹家(回娘家)的日子。李家的规矩是年初三李家姑姑们回来,年初四李妈转妹家。很多年后,李晓燕才知道为什么这么安排:这样初四许桂云转妹家时就可以拿李家姑姑们带来的水果饼干回去,不用自己买,省一笔钱。
      大年初三是李家最热闹的日子。5个李姑姑携家带口转妹家,李家不大的瓦房闹哄哄。李家姑丈们陪着李阿公、李永明喝茶闲聊;李姑姑们则和李阿婆说家里的琐事,李妈在厨房忙活。小孩们拿着瓜子、花生、糖,在屋前屋后跑来跑去,偷偷点几个鞭炮。
      李晓燕最喜欢的是大年初四去舅舅许胜云家。李妈爸妈早早过世,李晓燕有记忆以来就是过年就是去舅舅家。许家在邻县坪上村,如果说老龙村是穷的话,坪上村就只能用“山”来形容。从老龙村去坪上村,骑自行车要走1个小时国道、1个小时村道,再走半个钟小路才到。许胜云的房子就在山脚下。
      虽然坪上村是山沟沟,许胜云家比李家更穷,但许胜云对于过年回来的妹妹一家特别好,杀2个大公鸡,卤一大锅不知攒了多久的鸡蛋。长大后条件好了,五星级酒店也吃了不少,但李晓燕还是觉得,当年舅舅那一大锅冒着热气的卤蛋味道最好。
      初七李永明许桂云就要走了。李晓燕、李晓兰还不到多愁善感的年龄,没心没肺地和爸妈告别。李晓华倒是哭着不让爸妈走。李永明离家打工的时候李晓华才2岁多一点,还不大记事,李永明刚回来他已经不认得了,抱都不让抱。现在和爸爸熟了,老爸却又要离开,他哇哇大哭。
      李阿婆把他抱走,切块甜粄给他啃,哄了好一会才哄好。
      李家终于买电视了。李永明听说李晓兰看电视被人嫌弃的事,咬咬牙,年前买了台黑白电视,500多元。
      李家姐弟乐坏了,可以在家看《西游记》《封神榜》啦!李阿公李阿婆听不懂普通话,不怎么看电视。但是为了防止李晓燕们看电视无度,电视放在李阿公房间,晚上8时至9时可以看。M市台转播《圣斗士星矢》,是傍晚6时左右的动画片时间,李晓燕和李阿公磨了半天,终于得到允许可以看。
      家里有了电视,李晓燕李晓兰的学习并没有落下,一是李阿公的威严所在,二是两人模糊地知道,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毕竟收割稻谷是那么辛苦、摘花生是那么的无休无止和单调。
      许桂云也会和李晓燕李晓兰说他们在深圳打工的生活。李永明在蛇口码头扛包,百多斤的包一趟趟地扛,每天累得要虚脱;饭盒要买,就只买最便宜的,荦菜不舍得吃。扛大包这活虽苦,每月有300多元,不高;但比起家里一年到头养2头猪,杀了才挣500多,还是打工划算。
      许桂云说他们电子厂,一个小时1.8元,拼命加班,一个月下来工资400元多一点,还要扣房租、伙食、水电,拿到手没多少,;厂里的翻译,一个月好几千。
      李晓燕李晓兰那时就知道,什么叫廉价劳动力。就算是廉价劳动力,也不是人人都能干。
      农村消息闭塞,深圳开放多年,但与农村人并无干系。这两年,李永明偶然听说村里有户人家亲戚前几年去深圳打工,后来带那户男主人一起过去,李爸才知道去深圳打工可以赚钱。
      想了半天,被超生罚款压得喘不过气,只好死马当活马医,出去拼一拼,李永明拎着东西找那户人家,去年春节后跟人家一起去深圳,并由对方介绍到码头打工。李永明干了半年,回来和李阿公李阿婆商量后,把小孩交给他们照看,让许桂云也去深圳打工。
      1993年,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有吹到M市老龙村的迹象。老龙村不少像李爸李妈这样的中年人或一个人或夫妻两个一起到深圳打工。有些村则是去莞市、广州,主要还是以深圳为主。
      李晓燕发现,村里的壮劳力少了。
      大人们在不在家,对孩子们影响不大。反正他们在家也不懂教孩子们做作业、培养什么兴趣的,都是放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